城市公用设施规划案例——荆州给水专项规划分解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探讨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探讨【摘要】介绍了荆州市实施城乡情况供水一体的一些做法,对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全面促进城乡用水的统一发展、统一调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情况;问题;建议荆州水务集团在1998年开始尝试向周边集镇供水,城区至纪南镇供水干管于当年开始供水,当时的供水范围仅仅局限于镇区。
2008年底水务集团会同规划设计院对荆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做了研究规划,项目从2009年正式启动,现将荆州市实施城乡供水化的构想及实施情况分述如下,与同行探讨。
1、城乡供水一体化整体规划1.1规划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已列入了荆州市给水专业远期规划。
荆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主要解决以下区域:荆州区下属的李埠、太湖、八岭、马山、川店、纪南、郢城;沙市区下属岑河、观音垱、锣场、关沮、联合、窑湾、省江北农场,项目涉及14乡镇198村,受益人口480008人。
1.2供水状况荆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企业为荆州水务集团,下辖五座净水厂,日供水能力71.5万立方米。
规划最高日用水量82.0万吨/日,含周边集镇区域用水10万吨/日,供水量有保障。
乡镇自来水厂现有6座净水厂,水厂水源取自地下水,供水工艺简单,供水规模不大,供水范围为镇区内,且由于环境的污染,水源水质变差,供水工艺简单,设备陈旧老化,管理水平低下,供水水质及供水的保障性不能有效保证。
村级供水设施为上世纪80年代建设,以自然村组为单位建设。
深井水加水塔供应,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由于供水水质超标,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明,没有资金投入维修养护等原因,现已全部倒闭报废。
农村分散式供水设施主要是农户简压井,普遍铁锰含量、耗氧量、细菌学指标超标,水质不安全的。
2、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思路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特点,为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行一级管理和二级管理想结合的管理模式。
水务集团对乡镇供水服务站实行一级管理,乡镇供水服务站对下属单位及居民实行二级管理。
荆州无负压供水设施优化预设方案书

荆州无负压供水设施优化预设方案书一、工程大概情况该工程为工作楼工程,8 层 3 栋,共牌楼高度36 米,工作楼高峰用水量约为6-24m /h, 工程中生存给水水的源头由城市管理工作从来水给水管网提供,且水质合乎国度《生存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其生存引入管引入一条DN50 的给水管,用水高峰期从来水压力约为0.50MPa。
无负压稳流给水设施,是在平常的变频给水设施基础上研发研究制造出的一种新式给水设施,它与城市管理工作管网直接串接而不会影响四周围用户的用水,真正节能、节水、绿颜色无污染。
二、预设原则该工程本着以节能、环保、减低运行花销、易于保护管理、技术先进合理、运行安全可靠等原则,方案中生存给水域统选用无负压稳流给水设施直接与城市管理工作从来水串连,我技术人员经过严明计算,认为合适而使用该设施可以消除生存池子,彻底解决水质恶化。
三、方案预设根据1、本工程的基本资料(甲方供给的供水资料)2、《建造给水排水预设规范》GB50015-20033、《高层建造给水排水预设手册》(第二版,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4、《给水排水预设手册》第2 册(核工业第二研讨预设院主编,中国建造工业出版社出版)四、方案选型接合本工程生存用水独特的地方,思索问题到设施抽水泵浦的性能,我企业技术担任职务的人接合企业的产品技术,对该工程中的给水设施通过严明的选型和校核,现选用无负压稳流给水设施,供上层参照决策。
认为合适而使用不锈钢标准配备布置:设施型号:配用抽水泵浦型号:CR32-4 三台格兰富抽水泵浦(或上海龙亚CDL32-4立式多级离心泵)抽水泵浦参变量:Q = 8m3/h 无负压稳流系统一套H = 54m N = 2 Kw 3 稳压休眠系统智能扼制系统一套一套(组成一套变频器品牌:进口ABB)五、无负压与传统供水设施优欠缺相比较传统预设:平常的变频供水设施无负压稳流给水设施供水方式平常的的给水设施假如直接串接到自认为合适而使用真空制约技术,认为合适而使用真空制约技术,使给水设施与从来水来水管道上,办公特殊情况有吸程,使从来水管网直接串接,不萌生负压,无须建池子,设水无须建池子, 无须建池子管网萌生负压,假如大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运用便会显露出来箱。
荆州城市规划介绍PPT教案

湖北谋划武襄十等16条城际铁路,内连武汉城市圈、宜(昌) 荆(州)荆(门)、襄(阳)十(堰)随(州)三大城市群,外接皖江城 市带和长株潭城市群,形成1至2小时城市快速通道。
荆门—荆州、宜昌— 荆州—潜江、荆州— 常德。
4)航运
依托长江,结合引江济汉工程,重点建设 内荆河航道,构建江汉平原航道网。依托 中心城区重要港口,建设荆州港旅游码头、 荆州港危险化学品码头、监利县容城新港 区、公安朱家湾综合码头、江陵码头、洪 湖港、石首港等项目,安排用地417.11公顷。
近期(2015年):建成区常住人口为85万人;
远期(2020年):建成区常住人口为100万人。
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
人,城市用地规模为85 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2.5平方米
/人,城市用地规模为102.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内河港:荆州港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 要港口和交通枢纽。顺江而下476公里抵武汉,1 603公 里抵上海,溯江而上148公里抵宜昌,796公里抵重庆, 北邻襄樊、荆门等市,南经虎渡河可通湖南湘、资、沅、 澧四水,与湘北数县相接。
ABF荆州港三码头、荆州港四码头、荆州沙市港 C荆 州港旅游码头 D荆州港集装箱货运公司E荆州港盐卡 港区
荆州城市规划介绍
会计学
1
荆州
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中南部, 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 南跨长江与湖南为邻,北傍长湖与荆门 接壤,位于两湖平原经济协作区的中心 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川湘 鄂经济纽带,国家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淡 水渔业基地。
荆州市处于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西部边缘,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1.16•【字号】荆政发〔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荆政发〔201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各部门:《荆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已经2018年1月8日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年1月16日荆州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供水、用水活动,鼓励节约用水,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供水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湖北省城镇供水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区范围内的城市供水、用水、节水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供水工作坚持开发保护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实行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第四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供水,加强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第五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为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供水、用水和节水管理工作。
规划、环境保护、卫生计生、价格、质监、水行政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设施管理第六条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水行政等管理部门,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编制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依法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和卫生计生管理部门等,依法按规定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对跨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和管理。
荆州市沙北区水环境及公园绿地规划说

荆州市沙北区水环境及公园绿地规划说明一、概况沙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北部,距荆州古城空间距离约6.0公里,距城市商业中心空间距离约2.5。
西干渠以北,翠环路(荆岳铁路)以南,荆襄高速公路以东,红星路以西。
西面有植物园,西南面有荆襄河生态公园,南面有西干渠,总规划用地面积111.5公顷。
二、现状分析植被:现状场地植被较少,基本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场地中集中若干乔木,野生植物呈现无序的自然生长状态,场地中存在大量的农田。
地形:基地内地势平坦,场地高程基本在27.83-30.65之间水体:现状水体以水塘为主。
西临西干渠,水源来自荆襄河,水质较差。
建筑:场地内现状建筑为农村居民私房及工业厂房,分布散乱。
生活垃圾遍布。
交通:规划区的对外交通主要包括西北角的318国道和北面的荆岳铁路,内部交通系统主要由荆沙大道、红门路、红星路等组成。
目前在规划区西北部规划一处铁路客运辅站。
三、规划依据1. 荆州市总体规划2、《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3、荆州市沙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5、1:1000现状地形图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四、规划目标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要求,由于沙北新区定位以行政办公为主、金融商贸、文化娱乐、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的新的城市中心。
因此设计突出生态、景观、娱乐、休闲功能,注重水景观与城市的互动,以清新自然的河道景观带动周边城市建设,创造出最为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的城市重要休闲场所和生态景观走廊。
1、生活——增添城市街道生活与滨水生活的联系,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场所。
2、天际线——通过连续的滨水水岸设计,完善城市建设的天际线。
3、识别性——构成具识别性和个性特征的多元化滨水区域。
4、步道系统——在滨水区域创造强有力的连续步行体验并提供配套的设施。
荆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区2013—201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和工作计划的通知

荆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区2013—201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和工作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13•【字号】•【施行日期】2014.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荆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区2013—201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和工作计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区,城南开发区,区政府有关部门:《荆州区2013—201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和工作计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8月13日荆州区2013—201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和工作计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鄂政发〔2013〕30号)、《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的通知》(荆政办发〔2013〕6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13-201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和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依照国办发〔2013〕2号、鄂政发〔2013〕30号文件精神及荆政办发〔2013〕64号文件要求,确定我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结合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拟定2013—2015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一)2013年度1.用水总量控制目标:2.55亿立方米。
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度下降目标:9%。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目标:0.465。
4.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52%。
(二)2014年度1.用水总量控制目标:2.63亿立方米。
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度下降目标:7%。
第二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 荆州规划局

荆州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文本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第三章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第四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五章规划实施意见第六章附则按照最新编制的《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确定的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为适应城市发展需求,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的给水工作。
为能站在更新、更高的位置指导给水系统的建设,从水资源、经济发展、城市布局、区域联系、设备设施现状和管理机制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荆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给水工程的总体布局为重点,特制定适应城市发展需求的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是《荆州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专业规划之一,是荆州市城市给水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和水务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2)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加以考虑;(3)为总体规划服务;(4)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1.0.3条规划目标提高水质、保证供水、改善环境;优化成本、降低能耗;健全管理、强化服务。
第1.0.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200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建设部制定(建设部146号)(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8)《城市给水价格管理办法》(1998)(9)《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10)省市有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制定。
第1.0.5条城市规模、性质及规划总人口荆州市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中游重要的交通枢纽,鄂中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及水环境调查报告14.18(水环境质量现状)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及水环境调查报告14.18(水环境质量现状)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排水及水环境调查报告1.前言2.区域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km。
东与武汉市相连、西与宜昌市交界、南与湖南省接壤、北与荆门市毗邻。
总面积1.41万km2,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
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1994年10月31日,撤消荆州地区和沙市市,设立荆沙市,后更名为荆州市。
全市现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市域总面积为14067km2,市区面积1576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58.3 km2。
2.1.2气候气象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
降水量:荆州地区降水充沛,多数年份降水量在1100~1300mm 之间。
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性较强,年变化显著。
冬季季雨量68~140mm,占全年降水7%~10%,全年降水最少的月份为元月。
春季季雨量为268~483mm,占全年降水量的30%~37%。
夏季季雨量为390~495mm,秋季季雨量为213~264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22%。
4—10月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的80%。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847.7mm,平均年中5—7月蒸发量最大,尤以高温强光最大的7月,为216mm;其次为5月,211mm;最小以低温阴雨的2月,为96mm。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燥度为1.08,属半温润型气候区。
风向、风速:境内地势平坦开阔,为冷空气南下通道,处于省内风速高值区。
年平均风速2.0~3.4m/s,春季风速较大,多为3 m/s。
全年5级以上大风的日数为23~68天,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14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水源地
水厂位置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现状给水管
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2.备用水源规划
根据湖北省水功能区划,长湖现状水质和规划水质目标均为Ⅲ类 水体,水质可作为备用水源的要求,规划以长湖作为饮用水备用 水源。
3.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分 ①地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 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禁 止向水域排污,不得设置与供水需 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 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 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 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 制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 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 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改建项目必 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 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 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排放水质标准; 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 有毒物品的码头。
城市给水系统用水规模的确定: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预测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用水规模分别为 71.18万吨/日、70.0万吨/日,取其平均值为70.59万吨/日。 近期中心城区用水规模为46.75万吨/日。
规划(2015年)
规划(2020年) 镇口综 合用区 单位人 水量指 标(万 m³/万 人·日)
序号
用地名称
1 2 3 4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பைடு நூலகம்
5
6 7 8 9 合计
T
S U G D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其中 公共绿地 特殊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298
1423 252 1920 1245 35 10250
0.50
0.25 0.30 0.10 0.80 10250
二、用水量预测
1.中心城区用水规模预测 ①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法
用地 代码 R C M W 用地面积 (万m2) (2020年) 远期 2648 1248 2067 359 用水指标 用水量 (万m³/km2.d) (万吨/日) (2020年)远期 1.15 0.70 1.20 0.40 (2020年) 远期 30.45 8.74 24.80 0.72
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2020)
一、荆州给水规划概述
二、用水量预测
三、水源保护规划 四、给水场布局与规划 五、给水管网系统布置 六、远景供水体系规划 七、技术发展规划
一、荆州给水规划概述
· 规划期限:近期为2012~2015年;
远期为2016~2020年; 远景为2020年以后。 · 规划范围:荆州市中心城区建设规划用地102.5 km²范围内。 · 规划目标:提高水质、保证供水、改善环境;优化成本、降低能耗; 健全管理、强化服务。 提出适应于荆州市城市发展的给水专项规划布局,形成与荆 州市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水量供应充裕,水质符合卫生要 求的给水系统。
4.荆州市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与供水规模的关系
荆州市中心城区用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吨/日)
荆州市中心城区供水规模规划表(单位:万吨/日)
至2020年,城区公用供水系统用水量为79.0万吨/日,荆州市中心城区 水厂规划供水规模可达80.0万吨/日,其供水总量不小于需水总量。
三、水源保护规划
1.给水厂水源地规划
· 城市概述: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 是湖北省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荆州市
长湖
长江
荆州市主要河流特征表
· 荆州水资源:
全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有大小河 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 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 弦河等。 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 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 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 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全市共有8条较大河流、2座大型水库、 5座中型水库、230多个大小湖泊
结合上一轮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和荆州市中心城区长江 饮用水源规划,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及2012年荆州市环境月报,水源 地长江水质良好,确定仍以长江作为荆州市中心城区给水水源地,长湖和 地下水作为荆州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由于荆州东城区无法开辟新的水 源地,则城东水厂和柳林水厂共用水源地。
2.近郊区用水量预测
参照荆州市城市总体 规划的内容要求,同时 基于现状供水水平和国 家供水事业发展技术政 策优化确定 · 2015年人均综合用水 量指标: 重点镇为0.25m3/人·日, 建制镇为0.2m3/人·日 · 2020年用水指标为 重点镇为0.35 m3/人·d, 建制镇为0.3 m3/人·d
荆州市水库基本情况表
荆州市湖泊特征值表
· 荆州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在地域上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西部山区多,平原区少。 松滋市年径流深最大为500~700mm,洪湖市为500mm左右,荆州区 最小仅300mm。 在时间分布上,年内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约占全年的70% 左右。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4.7598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6.4684亿m3 , 水资源总量74.3580亿m3 。
城 镇 等 级
城镇名称
人口 规模 (万 人)
总 用水 用 量 水 (万 量 m³/ ( 万 万 人·日) 吨/ 日)
人口规 模(万 人)
总用 水量 (万 吨/日)
3.企业自备给水系统用水量预测
按照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则,企业自备水源和地下水源统一规划, 加强管理,强化对地下水源的保护意识,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规强制 关闭部分效益不好的企业自备水源,如造纸厂、印染厂等,对其它自备 水源企业,除热电厂外,应限期改用公用供水系统供水。 近期2015年企业自备地表水源供水规模6.8万吨/日(不含热电厂), 自备地下水源供水规模3万吨/日。 按照总体规划,远期逐步取消企业自备水源,限制对地下水的开采。
0.89
2.85 0.63 1.92 0.00 0.18 71.18
预测各种性质用地用水量表
②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 根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近期规划人口85.0万人;远期用地规模10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 · 按照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近期用水规模: 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55万吨/万人·日 规划最高日用水量: Qmax=0.55×85=46.75万吨/日。 远期用水规模: 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0.7万吨/万人·日 规划最高日用水量: Qmax=0.7×100=70.0万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