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

合集下载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中药房是销售中药饮片、中药材及中成药的门店,是中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饮片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是由天然植物材料制成的,天气、气候变化、采摘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药材的成分、含量和药效。

2. 加工工艺不规范:加工不规范、加工时间不足、加工温度过高等错误操作会导致药材中有效药物成分流失,从而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

3. 存储条件不规范:中药饮片受潮、受高温、虫蛀等影响,会导致其药效变差,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4. 进货来源不清楚:进货来源的不明确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安全的使用隐患,也不利于公司建立业务信誉。

二、改善对策1. 加强对采购药材的质量监管:强化中药房对药材采购管理的管控,及时了解采购信息,采购来的药材要检验其质量和货源真实性。

2. 加强药品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加工需按照相应的制剂标准来统一加工,对于存在质量疑问的药品要进一步检验验证,确保个批次药品的质量和药效的一致性。

3. 优化中药饮片的存储条件:保证中药饮片放在干燥、通风、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防虫防潮,控制室内温度不太高,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4. 增强客户服务和品牌信誉:为了确保中药房的信誉度和客户对产品的信任,要下大力气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制定专业的检验标准,树立自主品牌形象,确保顾客购买药品时的安全和信任感。

综上所述,中药饮片质量是中药房的重中之重,并且质量保障直接关系到顾客的健康和公司的信誉。

只有把控好品质,提升操作规范性,才能让中药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优势的地位。

毕业论文_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_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_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毕业设计(论文)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作者市级电大专业药学专业(专科)年级学号提纲一、问题的提出二、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地、品种因素(二)种植、加工技术因素(三)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四)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五)中药材加工炮制不规范,严重影响药理作用(六)中药材保管无方,导致药材品质严重变化三、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管理(一)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措施(二)完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4)二、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一)产地、品种因素 (4)(二)种植、加工技术因素 (5)(三)采收时机不当使药材品质下降 (5)(四)采购后的加工不当,使有效成分降低 (5)(五)中药材加工炮制不规范,严重影响药理作用 (6)(六)中药材保管无方,导致药材品质严重变化 (6)三、针对中药材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中药材的质量管理 (6)(一)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措施 (6)(二)完善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7)浅谈中药材的质量管理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中药材既可根据中药处方直接调配煎制服用,又可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因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中成药的临床效果。

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药资源却在逐渐减少,有的品种已面临资源的严重匮乏甚至到了濒临灭种的地步。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

中药生产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已严重影响了中药的疗效和中医成药的质量。

中药材的育种繁殖和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现有药材生产较为分散,缺乏规划,有的非适宜区也盲目发展药材种植,造成很大损失。

部分珍贵药材资源已接近枯竭,人工种植技术尚不成熟,亟待加强研究和保护,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水平较低,科研力量分散,育种、栽培、加工、贮藏过程缺乏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标准。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院中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医院中药管理是一项涉及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目前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医院中药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中药储存不规范、质量监管不足、中药制剂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分析医院中药管理的问题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为医院中药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问题分析1.中药储存不规范医院中药的储存情况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储藏空间有限、中药使用频繁等等),许多医院的中药储存与管理不够规范。

比如,一些医院会将中药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导致阳光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会造成中药制剂的氧化、退色和失效等现象。

2.质量监管不足中药的质量问题常常被人们所诟病,因为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伪劣的中药产品。

而对于医院的中药材进货与制剂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并不够到位,以致于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未被发现。

例如,某些中药制剂中可能掺杂有有害化学物质,而这些成分的使用量并不被监控。

另外,因为中药饮片的规格、形状不一,加上生长地、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很难实现全面、严格的质量管理。

3.标准化程度不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也是当前医院中药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

因此,制剂的出草量和药效难以保证,这对临床治疗和疾病防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其标准化程度密切相关。

对策建议针对医院中药储存不规范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措施。

例如,在中药储藏的环境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中药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并配备专门的空调、加湿、除湿设备。

此外,在中药的储存时间和保质期管理上,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及时清点、检验中药品质。

为了确保医院中药的质量安全,我们建议加强对供应商和中药制剂配方的审核,并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不出现污染。

同时,应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以便较为准确地进行中药制剂成分的检测,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和质量问题。

中草药质量管理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中草药质量管理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中草药质量管理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引言中草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中草药质量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草药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质量标准不统一1.存在多种不同的草药质量标准,导致质量评估结果不一致。

2.缺乏统一的草药质量评价指标,难以准确评估草药的质量。

对策一:制定统一的草药质量标准1.建立国家级的中草药质量标准,统一各地区的标准。

2.加强对草药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确立准确可行的评价方法。

对策二:加强国际合作1.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制定全球统一的中草药质量标准。

2.加强与国外草药质量管理机构的合作,借鉴其经验和技术。

问题二:草药质量控制不足1.中草药的生长环境、采摘时间等因素对质量有重要影响,但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2.草药加工过程中存在质量损失和变异的风险。

对策一:建立规范的种植和采集流程1.制定中草药种植和采集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生长环境和采摘时间的科学控制。

2.开展培训和指导,提高种植和采集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策二:加强草药加工的质量控制1.建立草药加工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原料处理、提取和干燥等环节。

2.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问题三:草药市场监管不力1.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掺杂劣质草药的现象。

2.缺乏有效的监测和惩处机制,难以维护市场秩序。

对策一:加强市场监测和抽检1.建立健全的市场监测体系,定期对市场上的草药进行抽检。

2.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不法商贩的处罚力度。

对策二:推行溯源管理1.建立草药溯源管理系统,追踪草药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

2.引入技术手段,如区块链等,加强对草药的追溯能力。

结论中草药质量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制定统一的草药质量标准、加强草药质量控制和加强市场监管,可以提高中草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

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

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摘要】本文从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问题,探索了由于市场上中药材良莠不齐导致伪劣草药与日俱增,讨论了通过发生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如何规范化管理中草药。

【关键词】中草药质量规范化管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质量下降,伪劣药材与日俱增,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针对目前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及时抓住机遇,制定相应对策来保护中药,以提高中药质量。

现把几年来在中药房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剖析如下:1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1.1 种植不当,护养不归。

中药材的种植有严格要求,对土质、气候、周围环境及采收时间、加工方式等一般都有讲究。

由于大量产生,不少缺乏经验的农民种植药材时,该向阳的却向阴,该春季采集的却夏季收,该晾干的却晒干,为了防治病虫害而施农药,致使药材农药残留量普遍超标,反而影响药材质量。

1.2 随意引种,资源改变。

中药材的种植有一定的地域性,许多品种只有生长在特定地区和自然环境中才具有其特有的药理、生理作用,因而药材引种应遵循自然条件相似,逐步驯化的规律,才能保证引种药材的质量[1]。

而目前不少地方忽视了药材生长的地域性,随意引种,许多引种药材在性状上、质量上都产生了变异,导致品质下降,影响药效,体会不到地道药材的价值。

1.3 真伪混淆,以假乱真。

[2](1)伪造品种:如有些草药资源不足,价格昂贵,临床应用比较广泛,需要最大,货源供不应求或长期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一些不法商贩借机进行伪造以假充真,用胡萝卜伪造藏红花,天麻用土豆做成,用莪术的根茎雕刻染成三七参,山茱萸按【中国药典】规定中间的核只能含有3%-5%,现在造假者把含量增加到30%左右,这样一来造假者赚了黑心钱,中药的疗效却没有了保障等等。

(2)真伪混淆品种:真伪混淆类药材比较复杂,有些由于近源植物或同种科属的植物,其外形气味相同或相似,不易辨认,因而容易造成药材混淆。

如海南土砂仁、红壳砂红冒充砂仁,凉山虫草混为冬虫夏草。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产业是以中药材为基础的资源性产业,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有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殖。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8339万亩(1亩≈666.67 m2)。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关系着人民健康及中医药行业的兴衰。

近年来,药材需求量的增长导致药材质量问题凸显,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担忧。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深入,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中药材品质提升逐渐成为行业需求。

2022年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指对中药材的采集、鉴定、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本文对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药品质提升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主要问题1.1盲目使用投入品中药材需求量显著增加、野生变家种等问题导致中药材大面积、高密度种植,反复种植又导致连作障碍、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药材质量下降。

药农为了获得短期效益,一味追求药材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滥用,造成中药材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超标、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下降,影响了药材品质,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7年7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其他类农药的使用要求也陆续被列入法规之中。

然而,2017年中药饮片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人参、黄芪等15个中药饮片2064批次样品中,不符合规定的有211批次,包括农药残留(人参48批次)、黄曲霉毒素(远志11批次)、二氧化硫残留(11批次)等;2018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7组(14个)中药饮片品种(含2个中药配方颗粒)2284批次样品,不符合规定的有278批次,包括二氧化硫残留(26批次)、黄曲霉毒素(60批次)等。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医药养生观念深入人心,居民们更加注重健康和保健,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弘扬中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应正确引导、严格监管,以保证其质量。

但由于中药材专业市场流通混乱、对中药材种植及销售散户的监督管理难、中药材监管人员专业性不足、监管方式也比较单一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中药材监管难度较大。

一、中药材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一)中药材流通市场混乱,准入门槛低,市场监管难度大目前中药材交易流通渠道大致可分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原产地市场和中小规模中药材市场、“公司+农户”独特经营模式三大类,其中中药材专业市场承担了我国70%左右的中药材交易量。

进入中药材专业市场,要求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尽管近年来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加强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但由于进入市场的中药材经营人员药学知识贫乏、质量意识淡薄,市场内的混乱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致使假冒伪劣中药材充斥其间,甚至有回收药材二次流通,优质中药材利益得不到保障,优质优价中药材市场得不到发展,最终造成中药材市场畸形发展的恶性循环。

再加上中药材作为商品和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无证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是增加了索证索票、检查验收、追讨责任的难度。

(二)对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散户的监管难一方面,中药材种植散户管理困难。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种植方向成为药农,越来越多的中药材从野生野长野外采摘转变为人工种植,不断有中药种植合作社和企业药源基地兴起,但无组织的个体药农仍占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散户的存在加大了中药材种植的管理难度。

另一方面,中药材销售散户管理困难。

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作为中药材专业市场中的经营主体,专业素养不高,地方保护严重,专业市场基本处于“小、散、差”状态。

除此之外,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出售中药材,此类零散市场的零散中药材交易更是得不到有效监管。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中药饮片作为中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标准不统一、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供应链管理存在疏漏以及药品合规性监管不完善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质量管理标准的统一制定、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标准、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及加大药品合规性监管力度。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改进措施、标准、质量检测、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合规性监管、统一制定、先进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标准、供应链、监管力度。

1. 引言1.1 中药饮片的重要性中药饮片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更在于其传承了千百年来的中药文化和医学经典,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饮片的研究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药物的生产,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

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水平,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1.2 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标准不统一。

由于中药饮片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各地区和生产企业对其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标准不统一,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检测手段落后。

目前,中药饮片质量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而缺乏先进的分析技术和设备支持,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控制不严格的情况。

部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操作不规范、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容易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和不稳定。

供应链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中药饮片的生产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供应商,如果供应链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生产环节不透明等问题,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草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规范化管理
发表时间:2013-02-22T13:19:27.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郭晓梅[导读]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质量下降,伪劣药材与日俱增,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郭晓梅 (山西省汾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西汾阳 032200)
【摘要】本文从中药材质量下降的问题,探索了由于市场上中药材良莠不齐导致伪劣草药与日俱增,讨论了通过发生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如何规范化管理中草药。

【关键词】中草药质量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中药材质量下降,伪劣药材与日俱增,不能不引起广大中药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针对目前中药质量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及时抓住机遇,制定相应对策来保护中药,以提高中药质量。

现把几年来在中药房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剖析如下: 1 中药材的质量问题
1.1 种植不当,护养不归。

中药材的种植有严格要求,对土质、气候、周围环境及采收时间、加工方式等一般都有讲究。

由于大量产生,不少缺乏经验的农民种植药材时,该向阳的却向阴,该春季采集的却夏季收,该晾干的却晒干,为了防治病虫害而施农药,致使药材农药残留量普遍超标,反而影响药材质量。

1.2 随意引种,资源改变。

中药材的种植有一定的地域性,许多品种只有生长在特定地区和自然环境中才具有其特有的药理、生理作用,因而药材引种应遵循自然条件相似,逐步驯化的规律,才能保证引种药材的质量[1]。

而目前不少地方忽视了药材生长的地域性,随意引种,许多引种药材在性状上、质量上都产生了变异,导致品质下降,影响药效,体会不到地道药材的价值。

1.3 真伪混淆,以假乱真。

[2](1)伪造品种:如有些草药资源不足,价格昂贵,临床应用比较广泛,需要最大,货源供不应求或长期不能满足供应的品种,一些不法商贩借机进行伪造以假充真,用胡萝卜伪造藏红花,天麻用土豆做成,用莪术的根茎雕刻染成三七参,山茱萸按【中国药典】规定中间的核只能含有3%-5%,现在造假者把含量增加到30%左右,这样一来造假者赚了黑心钱,中药的疗效却没有了保障等等。

(2)真伪混淆品种:真伪混淆类药材比较复杂,有些由于近源植物或同种科属的植物,其外形气味相同或相似,不易辨认,因而容易造成药材混淆。

如海南土砂仁、红壳砂红冒充砂仁,凉山虫草混为冬虫夏草。

有时由于药农技术水平低,缺乏识别能力,在采收药材时出现错采错收现象,如将伞形科植物迷果芹的根误当党参采收。

(3)掺伪品种:掺假是中草药中最常见的问题。

如红花、银花用糖水或蜂蜜与混沙石粉拌和后揉入花心,故意使假;酸枣仁里掺核壳;蒲黄是花粉、花丝和花药的混合体。

(4)非药用部分增加:非药用部分入药明显增加,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如草乌的地上残留茎约1cm长,约占草乌重量的15%,灯心草中的非药用部分可达30%之多。

(5)发霉变质,虫蛀鼠咬:由于药材仓储条件差,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药材发霉变质,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用于临床,影响疗效。

(6)过季采收:如春柴胡,为省标收载的伞形科植的狭叶柴胡的干燥全草,3月中旬至4月硬茎未抽出前采挖。

而药用中不足无根的地上部分,就是已开花结果的秋柴胡或混有其他的品种。

还有益母草,药典要求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而临床所有的益母草有的则为已收果实的无叶干枯茎枝。

2 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
2.1 由于药材伪劣品种增多,饮片的伪劣品种也随之增多,主要表现在一些贵细紧俏品种,人为的掺假现象较多,如银花加盐水、鸡内金掺糖、掺沙等。

2.2 炮制不规范,工艺不稳定。

炮制加工不规范,如加工前不净选,不去除泥土杂物,用“死水”清洗药材,相互污染,炮制工艺不稳定,去除贝壳类动物不规范、炒煮、炒焦、炒炭无标准,蒸、煮、烊无定时,辅料用量无定数。

3 提高中药质量的管理建议
3.1 提高人的素质:鉴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中药质量关键在人,恳望上级行政部门、卫生医药管理部门、药厂及各单位药剂科,要继续深入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

严格按照【中草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3]执行,其次是制药部门要求做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执法严明,彻底消除人为制售假劣药品的因素,以质量第一求生存。

3.2 发挥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药品监督人员及各医院药检人员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产、收、供、用各个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层层把关,分段负责,杜绝伪造假药的市场,对伪造假药者、购销假药者依法制裁。

3.3 加强开展医药研究:根据中药质量的特殊性、复杂性,呼吁上级有关管理部门,集中国内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深入开展中药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定量监测分析,从而加强对中药质量的控制,使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均可与西药媲美。

3.4 提高中药专业人员的水平:上级医药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监督员、药检员及中药人员的培训,不但要提高他们对中药材真伪鉴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发挥专业员的积极作用,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争取全社会的广泛监督,使假劣药品无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中草药种植于小红【中国中医药报】2006.2
[2]中草药真伪鉴别实用大全徐明等2003.6.
[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