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练习与整合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作图及练习题.docx

凸透镜成像作图及练习题.docx
A.10 cm<f<20 Cm B.f>10 Cm C.f<10 Cm D.f>20 Cm
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
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
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玻璃砖
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 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 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岀现该物体清 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烛焰位于
B.烛焰位于
C.烛焰位于
D.烛焰位于
a点时,屏上岀现的实像最小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12.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晰像,贝U此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 Cm
18 Cm处,
(
B.
D.
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
一定小于9 Cm
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16.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
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 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17.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
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 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
15.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凸透镜成像作图及练习题.docx

凸透镜成像作图及练习题.docx

类型一:透镜折射作图1.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定凸透镜的位置和凸透镜的焦4. 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出A点的像A%5. 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小凸透镜用图甲表示,0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2.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F R F F \ F1\ L\ L\14.如图所示,00'为透镜的主光轴, AB是物体,A'B'是AB经过透镜所成的像.用作图方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画出这个透镜.B'4.在下列各图屮的适当位置画出一个合适的透镜。

15.如图示,A是物体,A'是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试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焦点..A7.在下列方框屮分别画一木合适的透镜,界确定其位置。

A'第15题图1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示的灯丝的像,请大致画出灯丝(用箭头表示)的位置.类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7.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丁•霽珠相当丁•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丁』凸透镜”的()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1. 如图是发光物体A经凸透镜成像的儿条光线A堤经透镜后所成的像°作出曲A点发出的光线AC经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2. 下图A给出物体及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的大致位置。

3. 如图CC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 ,为点光源S的像,用作图法确C' A.焦蹈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Z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赌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別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s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丙111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C. 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 蜡烛放在b 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 点成的像大19. (2012•咸宁)物体AB 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 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20. (2012-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而给出的生活中常 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2£ F 0 F 2f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 21. (2012-三明)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 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为()A. 5cmB. 10cmC. 15cmD. 20cm 22•图是凸透镜成像示意图,1\ 2\ 3,分别是物体仁2、3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像1'所表示的是倒立、, 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1 2 3 ‘y23.(2009-丰泽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 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 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24. (2012•淮安)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A. 小T 6cmB.大于 6cm,小于 12cmC.大T 12cm,小T 24cmD.大于 24cm25.(2012-怀化)一个放人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來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 品说明书的距离( )A.小T 10cm B.等于 10cm C.大T 10cm D.在 10cm fll 20cm 之间26.(20门•昭通)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27.(2011-玉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25cm 处吋,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该像是( )A. 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2011-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 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 处时,所 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9.(20"•芜湖)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此凸透 镜的焦距可能是( ) 30. (2011-济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 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 31. (2011泽)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而照相, 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大T" 100mmB.等于 50mmC.小于50mmD.介于50mm 和100mm Z 间32.(2008•滨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 0.5-1.2m 处吋,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 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英而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山此判断,人 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町能为0.5m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33. (2011-哈尔滨)小明用凸 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 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 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屮成的是实像;乙图屮成的是虚像B. 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木在凸透镜丨倍 焦距以内C. 屮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木,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 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 屮图屮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屮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 相机 类型四、动态问题: 34.(2012-^义)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茨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诸况是( )A.B.C.D.35.(2011-S 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C. 要使塔的像更大些,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2'、、H KBCD3• aA A. 甲AB ・BC ・c乙D ・DA. 6cmB. 10cmC. 16cm原理可以制成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A. B. C. D. 像距逐渐变小 像距逐渐变大 像距逐渐变大 像趴逐渐变小 像逐渐变小, 像逐渐变小, 像逐渐变大, 像逐渐变大, 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那近些 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 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E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 屏上成消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D. 20cmD.潜望镜36.(2005-0贡)小明和小红用蕉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別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D. 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37.下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图3-3-2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人的像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 。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用光具座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则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等大、倒立的实像D.缩小、倒立的虚像【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物距等于2倍焦距,此时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选C。

2.将物体分别放在甲凸透镜(f甲=10cm)、乙凸透镜(f乙=5cm)前,物距相同。

通过两个透镜,在光屏上一个成缩小的像,一个成放大的像。

则()A.甲凸透镜比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强B.甲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C.物距可能是15cm D.物距可能是20cm【答案】C【解析】A.焦距越小,折光能量越强,故甲凸透镜比乙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弱,故A不符合题意;B.若物体通过甲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则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20cm,此时20cm>2f乙=2×5cm物体通过乙凸透镜液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故甲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C.若物体经乙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大于10cm,当物距在10cm到20cm之间(u=15cm)时,通过甲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D.若物距是20cm时,对于甲凸透镜,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对于乙凸透镜,大于二倍焦距,不会成放大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要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主光轴上,下列照片中的情况属于调整好的是()A.B.C.D.【答案】C【解析】观察上述四幅图可以看出,烛焰、凸透镜的光心以及光屏的中央大致在同一高度的是C图,A图中凸透镜的角度不对,B图中的凸透镜太低,D图中蜡烛的位置太低,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把物体放到凸透镜前16cm处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8cm时,得到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解析】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由凸透镜成>>,即像的规律可知,2f u f>>f cm f216解得16cm8cm>>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一倍焦距分虚实、倒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探照灯测焦距1、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c点,则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像________。

(均选填“变大”或“不变”)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4、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原卷版)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解读)(原卷版)•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点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作业 巩固训练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

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 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

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

2、凹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典例1-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窗户的像B.可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窗户的像C.可能在墙上看到正立的窗户的像D.可能在墙上看不到窗户的像【典例1-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 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的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典例1-3】如图的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

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可以上网冲浪、播放视频、在线聊天;利用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利用手机中的声音软件,可以测量声音的频率,甚至还能记录并播放出某些超、次声;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又称镜头),前置摄像头焦距短,利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后置摄像头像素高,利用软件可以拍摄非常清晰的图像,高档智能手机还具有调焦(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的功能。

(1)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元件是(选填“凸”或“凹”)透镜,抓拍蜻蜓点水的细腻动作时,要用手机的(选填“前”或“后”)置摄像头;(2)关于智能手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机屏之所以能显示出彩色,是因为它利用了光的三基色混合的原理B.我们能从手机中听到它所录下的“超声”,是因为播放软件播放时减慢了所录超声的频率C.拍摄照片时,物体距离手机前摄像头可以比距离后摄像头稍近一些D.智能手机的“对焦功能”是指能够调节摄像头的焦距(3)从手机的厚度来分析,镜头焦距要比普通相机的焦距要小的多,用手机镜头和普通相机镜头同距离拍摄远处的同一景物时,手机镜头拍出来的像显得(选填“更大”或“更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作图 及规律应用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作图 及规律应用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作图及规律应用练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o2FFF2F2F2F2F2F2F2F2F2FFFFFFFFFoooo成像规律:像(ν)的情况物距(u)虚实大小像距正倒同异侧0<u<F 虚放大* 正立同侧u =F *F< u<2F 实放大2F<ν倒立异侧u =2F 实等大ν=2F倒立异侧u >2F 实缩小F<ν<2F倒立异侧①成实像时:物像可逆。

(把物体移到像的位置时,像则移到了物体的原来位置上。

)②物像之间的最小距离为4f,此时物距等于2f,像距等于2f。

成虚像时,物像同侧,且像总比物体离透镜远,比物体高大。

④无论物体从焦点的哪一侧,在靠近焦点的过程中,像都是远离凸透镜,且像都在逐渐变大。

也可简化计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近”是指“物体靠近焦点”,“像远”是指“像远离凸透镜”)。

⑤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⑥实像一定是倒立的,物像一定是在透镜的异侧;虚像一定是正立的,物像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

(因此“像的倒正”、“像的虚实”和“物像位置关系”三点可以“由一知三”)。

⑦实像可能是放大的也能是缩小的,还可能是等大的,虚像则总是放大的。

⑧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其中像的倒正、像的虚实和物像位置关系可以只告诉一点)和应用四个方面只要告诉一个方面就能知道其他三个方面。

物距u 虚/实像放大/缩小像距正/倒立同侧/异侧应用u>2fu=2f2f>u>fu=fu<f应用以上规律解答实例如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解析:由规律①:成实像时:物像可逆。

(把物体移到像的位置时,像则移到了物体的原来位置上。

凸透镜成像作图及练习题汇编

凸透镜成像作图及练习题汇编

更多精品文档F F F F 类型一:透镜折射作图1. 画出下列图中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2. 画出下列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

3. 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4. 在下列各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一个合适的透镜。

7. 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8. 在下列方框中分别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类型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1.如图是发光物体A 经凸透镜成像的几条光线A /是经透镜后所成的像。

作出由A 点发出的光线AC 经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2.下图A 给出物体及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F 的大致位置。

3.如图CC′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 的像,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和凸透镜的焦 4.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出A 点的像A′。

5.如图所示,MN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 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 点为光心,F 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14.如图所示,OO′为透镜的主光轴,AB 是物体,A′B′是AB 经过透镜所成的像.用作图方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画出这个透镜.15.如图示,A 是物体,A’是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试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焦点.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灯丝的像,请大致画出灯丝(用箭头表示)的位置. 类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7.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 .焦距以内 B .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 .二倍焦距处D .二倍焦距以外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 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OA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19.(2012•咸宁)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潜望镜20.(2012•泰安)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镜21.(2012•三明)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 22.图是凸透镜成像示意图,1'、2'、3'分别是物体1、2、3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像1'所表示的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23.(2009•丰泽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汽车的后视镜24.(2012•淮安)一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相机中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为()A.小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 25.(2012•怀化)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应将此放大镜放在与药品说明书的距离()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大于1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26.(2011•昭通)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A.A B.B C.C D.D 27.(2011•玉林)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这个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A.正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8.(2011•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29.(2011•芜湖)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 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 30.(2011•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31.(2011•菏泽)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大于100mm B.等于50mmC.小于50mm D.介于50mm和100mm之间32.(2008•滨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33.(2011•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类型四、动态问题:34.(2012•遵义)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35.(2011•桂林)如图所示,是小华用相机拍摄的桂林市杉湖上的双塔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双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实像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远些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华或相机镜头应离塔更近些36.(2005•自贡)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更多精品文档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37.下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A.像的A部分消失了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38.用照相机拍摄人物照片时,()A.人立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内B.人立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之外与两倍焦距之内C.人离镜头越近,得到的照片越小D.人必须立在两倍焦距之外39.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A.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B.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C.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D.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练习题: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2.通过实验发现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ppt课件

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ppt课件
火 灾 袭 来 时 要迅速 疏散逃 生,不 可蜂拥 而出或 留恋财 物,要 当机立 断,披 上浸湿 的衣服 或裹上 湿毛毯 、湿被 褥勇敢 地冲出 去
温故
物距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
u>2f u=2f f<u<2f u<f
5号
应用
火 灾 袭 来 时 要迅速 疏散逃 生,不 可蜂拥 而出或 留恋财 物,要 当机立 断,披 上浸湿 的衣服 或裹上 湿毛毯 、湿被 褥勇敢 地冲出 去
4号
2、用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火 灾 袭 来 时 要迅速 疏散逃 生,不 可蜂拥 而出或 留恋财 物,要 当机立 断,披 上浸湿 的衣服 或裹上 湿毛毯 、湿被 褥勇敢 地冲出 去
将 减小 ,像的大小将 减小 (。 物近像近像变小)
火 灾 袭 来 时 要迅速 疏散逃 生,不 可蜂拥 而出或 留恋财 物,要 当机立 断,披 上浸湿 的衣服 或裹上 湿毛毯 、湿被 褥勇敢 地冲出 去
学习目标
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火 灾 袭 来 时 要迅速 疏散逃 生,不 可蜂拥 而出或 留恋财 物,要 当机立 断,披 上浸湿 的衣服 或裹上 湿毛毯 、湿被 褥勇敢 地冲出 去
知新
5号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1、焦点是成 实 像和 虚 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 放大像与 缩小 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
3、凸透镜成实像时(u>f),物距u减小时,像距v
将 增大 ,像的大小将 增大 (。 物近像远像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复习旧知: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光路图和以下问题:
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3).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2:实像和虚像
(1).实像:而形成的。

(2).虚像:而形成的。

3:概念
(1).物距: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表示。

(2).像距: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表示。

(3).焦距: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表示。

(1)
物距满足u>2f,像距满足f<v<2f,像的特点倒立,缩小,实像,像物异侧。

(2)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3)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4)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

(5)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6)
物距满足,像距满足,像的特点,,,像物侧。

1
2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练习:
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2.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得到的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小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

3.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

A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B像距的2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点之间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凸透镜成像规律(用作图方式理解)
注意:
1、画两条特殊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折射经过焦点;一条经过光心,过凸透镜
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两光线的交点就是所成的像,不相交则不成像。

2、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一般由反射光线(平面成的虚像)或折射光线(凸
透镜成的虚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3、规律总结: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当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f <v<2f 当u=2f ,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v =2f
当f <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v>2f 当u=f ,被折射的光线相平行,不相交则不成像
当u<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距:|v|>u 。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对称,像是虚像
这个虚像由再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f f 2f
2f f f
f 2f
2f 2f
f f 2f
2f f f 2f
2f f 2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