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附练习
【人教版】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2.如图所示,小东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3.如图,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便可以得到()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l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将蜡烛放置在某一位,调节透镜另一侧的光屏,成一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移动蜡烛的位置,并再次调节光屏,当光屏距离透镜16cm时,成一倒立放大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6cm B.8cm C.10cm D.12cm6.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1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5-3-2所示。
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像。
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_(填“大于二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焦距”或“小于焦距”)。
此透镜对光起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5-3-2解析:从题围中可以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故一定是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答案:凸实大于二倍焦距会聚【解法点拨】解答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题目时,通常需要根据题目中直接给出的或隐含的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物距、像距、成像特点中的一点推导出其他两点,所以一定要牢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以及对应的成像特点,还要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例2 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5-3-3中的甲和乙,则()。
图5-3-3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应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小明拍出的像比小红拍出的像大,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小明拍摄时的物距较小红的小,像距较小红的大。
所以小红要想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应离小强近一些,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时,“物远、像【解法点拨】关于生活中透镜的调节问题,关键是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①当u 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七凸透镜成像及应用【知识要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物距u 和焦 距f 的关系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像距v 大小 变化规律 应用举例 u > 2 f f V v v 2 f u 增大,v ___ , 像变 ____ u = 2 f v = 2 f f V u v 2 f v > 2 fu = f不成像 u v fv > u u 增大,v ___ , 像 _____凸透镜成像公式:一+ - == u v f2.眼睛、眼镜和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如下:眼睛 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 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成清 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 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 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典例分析】 土例1、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 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 亍 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
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 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 .凸透镜的焦点处。
D .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例2.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
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摄影师应当将镜头适当地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 .向上并且向右移例3.如图2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的形状应该如图3中的(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业)(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单选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A.B.C.D.2.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A.一定是倒立的B.一定是正立的C.一定是放大的D.一定是缩小的3.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尽量选择较亮的环境进行实验B.组装器材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C.实验中,物距要始终大于二倍焦距D.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 cm刻度线处时()第1 页共14 页第1 页共14 页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C.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以上说法都不对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D.仅将透镜换成一个中心更凸些的凸透镜,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A.6 cm B.8 cm C.14 cm D.20 cm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B.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第2 页共14 页第2 页共14 页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8.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 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 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2.如图是探究凸诱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C. 若将蜡烛移动到30cm处,光屏移动到8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在蜡烛和凸诱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 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 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4.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 10cm<f<15cmB. 15cm<f<20cmC. 20cm<f<30cmD. 30cm<f<40cm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玻璃砖7.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成的像越大。
()(2)放大镜总能放大物体。
()(3)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则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5)凸透镜成像时,如果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一定是倒立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照相机可变焦镜头
天文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到 那么远的景象?
上节课活动探究,可以 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 像,且成像情况与物体 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
有关系呢?
2.
:凸透镜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
距u和像距v;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7.
:
(3)当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像,此时
的物距是多少?回顾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移开光屏,用眼
睛通过凸透镜观察,会看到什么?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 得到蜡烛的像 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 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重难点命题梳理
(2)加透镜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像距变__小_____(将光屏向_靠____近_透镜方
向调节)。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像距变__大_____(将光屏向_远____离_透镜方
向调节)。
(3)水透镜:注水后焦距变_小_____,抽水后焦距变__大____。
知识点 3 凸透镜的应用
u=f不成像;u=2f成像,物距像距均等于二倍焦距
知识点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
: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物距与焦 物距
像的性质
距的关系 u/cm 虚实 大小 正倒
像距v/cm
异侧 u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f < v <2f
异侧 u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v = 2f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光学作图及凸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 到16cm 之间 D.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10.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距透镜6 cm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 的像;当距透镜20 cm时,物体通过透镜成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推断出该透 镜的焦距f所在的范围( D ) A.f<6 cm B.f<20 cm C.10 cm<f<20 cm D.6 cm<f<10 cm
(1)画出点光源S; (2)补充入射光线; (3)画出反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7.(2021·眉山)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射出的一条光线经P处的平面镜反射后, 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方向。 (1)画出平面镜; (2)作出反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8.(丹东中考)如图所示,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且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 重合,凹透镜的虚焦点为F1,凸透镜的焦点为F2,一条光线经凹透镜(该光线的延 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F1)折射后射向凸透镜,后经凸透镜折射后最终射入水中, 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4.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物距u=5 cm时,成正立的像;u= 8 c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BCD ) A.u=4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u=9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u=14 cm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u=17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类型二 物距的变化与成像性质的关系(动态成像)
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 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图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倒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
放大镜
投影仪
探照灯
测焦距
1、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
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_____,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实像的是图_____,成虚像的是图_____。
2、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若调好后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___点,屏上无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c点,则像到透镜的
距离______,像________。
(均选填“变大”或“不
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 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 cm 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
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_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4、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①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②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③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④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
我
的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