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鉴赏,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是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诗的韵律与格律:诗是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的,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平仄是指音节的轻重,有平声和仄声之分。

押韵是指诗中的一些字在音韵上的相似或相同,可以是全韵、双韵、交韵等。

对仗是指诗的句子之间在词语、语调、句式等方面的呼应和对应。

2. 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等。

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外一个事物,通过形象的比喻,使诗意更加深入人心。

拟人是指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增加诗的生动性。

夸张是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作用,使诗的效果更加突出。

排比是指将几个相同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加诗的力度和效果。

对比是指将两个相对矛盾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主题。

3. 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鉴赏古诗词,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要注重诗词的音韵和意象,欣赏其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还要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时代特点,掌握一些典故和象征手法,帮助理解和解读诗词。

4. 现代诗的鉴赏:现代诗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作家的情感和思想。

在鉴赏现代诗时,需要注意诗的语言表达和形式结构。

现代诗常常运用自由诗、白话诗的形式,注重情感的流露和生活的体验。

在理解诗的内容时,也需要注重诗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寻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5. 诗歌的主题与意境:诗歌的主题是诗人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可以是爱情、自然、生活、社会等。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中通过表达手法和形象语言所营造出的感人和深远的意境。

在鉴赏诗词时,要关注诗词的主题和意境,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6. 诗歌的音乐性:诗歌是一种有音乐性的文学形式。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诗词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下面是一些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的知识点梳理。

1. 诗词的基本元素诗词是通过用文字来表现意境、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鉴赏诗词时,我们需要理解并分析诗词的基本元素,包括字、句、意、调和韵。

2. 音韵格律音韵格律是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指诗词中音节的结构和韵律的规律。

学生需要了解韵脚、平仄、押韵等概念,并学会欣赏、分析和理解不同诗词的音韵格律。

3. 象征意义很多诗词作品以寓言、比喻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句、词语的用法和用意,理解其中隐含的象征意义,进而深入理解整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4. 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很多古代诗词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学生需要了解和熟悉与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传统等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词作品。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诗词创作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设问等。

学生需要学会辨析和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整个作品中的效果和作用。

6. 表达技巧诗词是一种言语艺术,诗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技巧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如运用对仗、排比、借景等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手法。

7. 诗词的题材和风格不同的诗词作品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咏史、田园、抒情、描述自然景物等。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区分不同诗词的题材和风格,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8. 名句欣赏和背诵学生需要积累并背诵一些经典诗词中的名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通过欣赏与背诵名句,可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掌握上述的诗词鉴赏知识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思考诗词作品中的意蕴和艺术美感。

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文鉴赏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文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和学习古代诗文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古代诗文鉴赏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古诗文的体裁、常见修辞手法和主题内容。

一、古代诗文体裁1. 诗歌:古代诗歌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近体诗以唐代为代表,较为自由丰富,例如杜甫、李白的诗作。

2. 文言文:古代散文主要以文言文为主,包括传记、小品文、赋文等。

例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二、古代诗文常见修辞手法1. 对仗: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音、字或词的重复、反复安排来创造韵律美。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重复使用“明月光”和“地上霜”形成对仗。

2. 比拟: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常见的比拟手法有“如”“似”“若”等。

例如《静夜思》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将风比作昨夜的感受,表达出孤独的感觉。

3.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通过描写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壮丽的景色。

4. 叠句:叠句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重复出现,达到修辞效果。

例如《木兰诗》中的“不闻父母言,但闻黄河鬼神哭”,通过叠句的方式强调木兰的英勇和孝顺。

三、古代诗文的主题内容1. 自然美:古代诗文经常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如山水、花鸟等。

例如《静夜思》通过描写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2. 人生哲理:古代诗文中经常通过描写人生哲理来启迪读者的思考。

例如《登鹳雀楼》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3. 社会风情:古代诗文中也常常表达对社会风情的观察和思考。

如《木兰诗》通过描写木兰代替父亲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勇敢和孝顺的赞美。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赏析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赏析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赏析知识点梳理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多种形式、多个流派的诗词在古代广为流传,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需要对其进行赏析。

本文将梳理一些初中语文古代诗词赏析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一、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1. 古代诗词的背景:古代诗词活动始于先秦时期,经过宋元时期的繁荣发展,达到了巅峰。

古代诗词的创作与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2. 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注重形象美、意境美与音韵美的统一,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诗词的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需要读者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古代诗词鉴赏的重要知识点1. 作者和作品:了解一首古代诗词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创作动机和内涵。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古代诗词作品。

2. 诗词表达的意境:古代诗词通常通过意象的塑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特别注重意境的描绘。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揣摩诗词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

3. 诗词的韵律和音韵:古代诗词在语言结构上要求严谨,韵律和音韵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学生应该了解韵律的种类和规律,学会通过对诗词的韵律分析来欣赏和理解诗词。

4. 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古代诗词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够通过对这些手法的分析来理解诗词的意义。

5. 诗词与古代文化的关系:古代诗词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结晶,与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在赏析古代诗词时,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和背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三、常见的古代诗词赏析题型1. 鉴赏题:考察学生对诗词整体意境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揣摩和感悟,表达自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2. 分析题:要求学生针对诗词中的某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诗词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初中语文古文鉴赏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古文鉴赏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古文鉴赏知识点整理古文鉴赏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需要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语文古文鉴赏的知识点。

一、鉴赏古文时的基本技巧1.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古文之前,了解该篇古文的创作时代、作者及其背景知识对于准确理解古文的内涵非常重要。

2.审视篇章结构:古文常常采用倒叙、正叙、夹叙、插叙等手法,在阅读时要仔细审视篇章的结构,理清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关注词语派生和用法:古文中的一些词语可能在现代有着不同的意义,了解这些词语的派生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4.抓住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古文的语言具有浓重的修辞色彩,抓住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可以更好地领会古文所要表达的含义。

5.善于分析诗词的韵律和音韵:在鉴赏古文中,诗词的韵律和音韵是必须重点注意的部分,它们能够凸显古文的艺术美感。

二、古文鉴赏的常见题材1.议论文:古代的议论文多涉及君臣,礼仪,道德等方面的议题,通过诙谐而含蓄的文字,对时事进行点评。

2.描写文:古代描写文注重感官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抒发情感的文:古代抒发情感的文多以自述或歌颂的形式展现,作者通过对自己的爱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传递出浓厚的情感。

4.寓言文:古代的寓言文常常以动物为代表,通过讲述动物之间的故事,从而表达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5.诗词:古代的诗词以抒发情感和描绘景物为主题,它们富有韵律美和音韵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三、古文鉴赏中需要理解的典故和修辞手法1.典故:古文中常常运用了一些典故,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了解这些典故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2.比喻:古文中常常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来达到揭示真相、抒发情感等目的。

3.夸张:古文中常常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或情感进行夸张,来达到强调、抒发情感等目的。

七年级古诗鉴赏知识点

七年级古诗鉴赏知识点

七年级古诗鉴赏知识点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书写艺术的精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鉴赏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古诗鉴赏的相关知识点。

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古诗鉴赏是一项有趣并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基本方法十分必要。

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个:1.阅读理解:仔细理解文本、分析文本所表达的意境。

2.鉴赏形式:认真分析古诗的格律、韵律、词汇等方面。

3.分析技巧:根据诗歌的主旨来理解和分析具体细节,抓住诗歌的核心主旨。

二、古诗艺术特点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掌握这些特点对于古诗鉴赏非常有帮助,以下列举几个:1.言简意赅: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哲理、情感,精炼表现。

2.表达典雅:用词、语言优美、优雅,对于语文修辞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3.运用比喻:古诗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表现出深刻的意义。

4.意象丰富:通过意象以及具象的手法影射出各种情感和思想。

三、古诗的构成要素掌握古诗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鉴赏古诗,以下是古诗的构成要素:1.内容:古诗的内容既可以是旷代巨擘、历史人物思想、人文名胜和历史事件的感悟,也可以是平常生活中的琐事或自然景色等。

2.韵律格律:韵律轻盈柔美,其声韵变化多端,规则复杂繁多。

3.运用修辞手法:古诗中丰富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个别民族语言思维的独特魅力,也表现出了文学语言的一般特点。

4.共性特征:古诗的共性特征在于朴素、情感丰富、塑造作品人物的情感力量强,令人叹为观止。

四、古诗鉴赏的实战方法古诗鉴赏需要不断积累、不断钻研,而实战是最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方法。

以下是古诗鉴赏的实战方法:1.背诵古诗:背诵古诗不仅能够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不同作者或者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体会不同文化习惯所反映的思考方式。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鉴赏知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情感表达和文学素养。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的总结。

一、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 韵律优美:古代诗词注重音韵和格律,以平仄押韵为主,让人读来听去,意境更加深远。

2. 唯美意境:古代诗词注重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以达到美感与感染力的最高境界。

3. 借景抒怀:古代诗词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达到情感沟通的目的。

4.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使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按照内容和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1. 古风诗:描写古代生活、历史典故和文人墨客的作品,如《望江南》。

2. 山水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现旷达豪放的作品,如《静夜思》。

3. 唐诗宋词:古代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两大诗词流派,以细腻、婉约、情感流露为特点,如《登鹳雀楼》、《鹤冲天·白日依山尽》等。

4.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形式简洁、意境鲜明的短诗,如《登鹳雀楼》。

三、古代诗词的名家代表古代诗词的鉴赏还需要了解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他们对古代诗词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 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善于表达民生苦难和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月夜忆舍弟》。

2.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作品活泼有趣,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

3. 李清照(1084-1155年):宋代女词人,以婉约柔媚的风格闻名,代表作有《如梦令》。

4.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作品丰富多样,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四、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要欣赏古代诗词,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1. 抓住诗词中的意象:诗词通过表达自然景物,展现人物形象等,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要仔细理解其中蕴含的意象。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整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诗词鉴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诗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下面是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的几个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诗词的基本特征诗词是一种以言语表达情感、意境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在鉴赏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诗词的格律:诗词有着规定的字数、平仄音节和押韵的要求。

例如,五言绝句每句有五个字,七言律诗每句有七个字。

2. 诗词的意境:意境是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思想所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或抒发感受,诗词创造出美丽、深邃或激动人心的意境。

3. 诗词的用典:用典是指诗词中运用的典故、典型场景或意象,这些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意味和表达深度。

4. 诗词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诗词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使诗词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常见的诗体和诗人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常见的诗体和著名的诗人,对于这些诗体和诗人的了解,有助于进行诗词鉴赏。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甫等。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有七个字的古代诗歌形式,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等。

3. 词:词是唐代盛行的一种诗体,它以抒发个人的感情为主。

代表作家有辛弃疾、李清照等。

4. 汉赋:汉赋是古代散文和诗歌的结合体,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班固等。

三、常用的鉴赏方法在进行诗词鉴赏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1. 解读诗词的字词含义:诗词中的词语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和解读这些字词的意义对于理解整首诗词的意境十分重要。

2. 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诗词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力,如比喻、拟人、夸张等,通过分析这些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3. 比较鉴赏:将不同的诗词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从中理解诗词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

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一项( D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
] 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品读《天净沙·秋思》, 填空答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 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答: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
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一个“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8、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