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3.大规模传播战争:大规模传播战争是指通过大规模传播手段进行的战争。它包括对对方的传播渠道进行攻击、进行谣言攻击和舆论战等。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战争:经济战争是指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的战争。它包括对对方的经济资源进行控制、经济制裁和贸易战等。
5.电子战争:电子战争是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战争。它包括对对方的电子设备和系统进行攻击、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等。
在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战争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目前,战争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网络战争:网络战争是指通过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战争。它包括对对方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的攻击、网络情报收集和分析等。
2.空中战争:空中战争是指通过空中武器和装备进行的战争。它包括对空中目标的攻击、空中控制和侦察等。
信息化战争(判断题)

14
5
农业时代的手工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的武器主要是弓箭。
×
15
5
农业时代的手工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
16
5
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
×
35
5
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中,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
36
5
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中,军队将向精确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
37
5
我国的国防建设要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
√
38
5
我国的国防建设要大力加强高端信息技术、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
69
5
信息系统的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
√
70
5
信息系统的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核武器。
×
71
√
43
5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尤其物化为战争“手臂”,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原因。
×
44
5
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逐渐出现日益拓展的趋向。
√
45
5
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逐渐出现目标精确的趋向。
×
46
5
信息化战争中,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的情报、侦查和监视网络的支持下,使用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使各种作战行动的精确化程度越来越高。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判断题1。
信息化战争中,将陆、海、空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当成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错,陆、海、空、天、电等。
2.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对3。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对4。
信息争夺战包括信息进攻和防御装备。
错,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5。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对6. 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外交战线和经济战线上。
错,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
7.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对8.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对9.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
错10。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对11.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
对12。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阶段。
错,必然阶段。
13.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对14.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错,机械化武器。
15。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对16.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作战指挥.错,用于决策和控制17.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资源主导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空间立体化等.错,作战空间多维化。
18。
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
对19。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正在由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
对20.信息化战争是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作用的结果。
信息化战争(判断题)

34
5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破坏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
35
5T
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中,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
36
5
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中,军队将向精确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
37
5T
我国的国防建设要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
√
57
5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作战节奏突然化。
×
58
5T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作战要素一体化。
√
59
5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作战要素独立化。
×
60
5T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作战指挥扁平化。
√
61
5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作战指挥程序化。
×
62
5T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作战行动精确化。
√
68
5
信息系统的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卫星战为代表的卫星攻击性信息武器。
×
69
5T
信息系统的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
√
70
5
信息系统的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核武器。
×
71
×
17
5T
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机械化武器。
√
城建学院军事理论信息化测试答案 (1)

试题1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陆军海空军信息化军队第二炮兵试题2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拉开信息化战争的序幕的时代是()?正确答案学生答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试题3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5.0 难度:水平题)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大的特征表明,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的战争主要依靠()。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的国际地位国家的国土面积国家武器装备水平试题4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信息战争的主导因素是()。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物质精神信息技术试题5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当前处于信息战争的()阶段?正确答案学生答案初始成熟辉煌后期试题6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的催产剂。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领土斗争军事斗争宗教斗争政治斗争试题7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工具。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作战技术军事理论军人素质精确制导武器试题8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在信息化战争中,()可以避免战火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高技术武器装备信息的有效畅通先进的军事理论后勤保障的完善试题9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地面部队()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性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主要标志。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数字化集团化装备现代化小型化试题10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
正确答案学生答案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常备军和后备力量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常备军和国防工业试题11 单项选择题 (5.0分得分:0.0 难度:水平题) “海湾战争”以战争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夺取()的重大意义。
战史试题参考答案

《战争简史》试题库一、概念题1.阵式作战由长矛兵、弓箭兵等组成的攻防一体的阵式队形进行的交战。
2.阵地战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
3.机械化战争运用大量机械化武器装备,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4.核战争使用核武器进行的战争。
分为全面核战争和有限核战争。
5.信息化战争是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6.制信息权制信息权就是在战场上,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过程中保证己方的自由,同时,又能以截取、干扰、阻滞或摧毁等手段限定敌方的自由。
7.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是指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为媒介,对人员及其武器装备实施指挥控制的军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冷兵器1.中国考古证实的最古老的兵器是戈。
2. 铁器的广泛应用,使冷兵器得到了普及,冷兵器战争的规模迅速扩大。
3. 冷兵器时代射程远、精度高的兵器是弩。
4. 古代(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军事发明是马镫。
5.历史上,最古老的兵种是车兵。
6.在中国,车兵始于夏,完善于商,在春秋发展到鼎盛。
7.在古代,出现最早的作战方式是阵式作战。
8. 历史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是中国的《军政》和《军志》。
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与《孙子兵法》齐名的是《吴子兵法》。
10.武王发动了牧野之战灭亡了夏王朝,建立了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11.春秋时期,中国军队编制的最小单位是伍。
12.中国春秋是诸侯争霸的时代,相继出现过“五霸”。
而第一霸是齐桓公。
13.战国时代,秦国与其它各国展开了“连横”的战略。
这一战略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苏联的战略。
14.15.16.17.希波战争中的第一次会战是马拉松之战。
18.希波战争中希腊人取得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地米斯托克利。
军理复习题 ver4.0加强版

一、选择题1.从海陆边缘方向看,周边安全问题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错误答案:海稳陆动、海缓陆紧)2.下面哪一国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美国(错误答案:日本、印度、俄罗斯)3.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据温州市约365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错误答案:海湾三岛、南千岛群岛、独岛)4.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个主要力量(错误答案:印尼、韩国、泰国)5.我国军队质量建设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错误答案:机械化、智能化、科技化)6.与我国存在尚未解决的边境问题的国家是印度(错误答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朝鲜)7.未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的国家是缅甸(错误答案:日本、韩国、菲律宾)8.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是东盟地区论坛(错误答案:世界和平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9.国防的基本类型ABCD:A.1侵略扩张型B.2自卫防御型(我国)C.3互相联盟型D.4自主中立型10.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ABCD)A、1主权B、2统一C、3领土完整D、4安全二、判断题:中国陆地领土和领海总面积约1260万平方千米(√)三、填空题1.军用卫星是指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卫星的统称,包括1侦查卫星2通信卫星3测地卫星4导航卫星5气象卫星和6反卫星卫星。
2. 卫星的常用轨道:1近地轨道2地球静止轨道3太阳同步轨道4极地轨道3.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作战手段信息化2战争力量一体化3战争空间多维化4战争节奏快吃慢4.信息化战争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5信息化战争主要样式有1精确战2电子战3太空站4网络战5心理战等。
信息化战争题库

一、判断题1.信息化战争中,将陆、海、空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当成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
错,陆、海、空、天、电等。
2.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对3.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对4.信息争夺战包括信息进攻和防御装备。
错,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5.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对6. 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外交战线和经济战线上。
错,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
7.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
对8.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对9.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
错10.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对11.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
对12.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阶段。
错,必然阶段。
13.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
对14.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
错,机械化武器。
15.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对16.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作战指挥。
错,用于决策和控制17.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资源主导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空间立体化等。
错,作战空间多维化。
18.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
对19.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正在由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化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樊高月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数字化战争”、“智能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争”等多种见解,当然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信息化战争”。
上述说法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信息时代战争的一些基本特征,但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应该是“网络化”。
“网络化“之所以成为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信息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网络则是这种新力量的主要载体历史上,随着蒸汽机的诞生,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机械力逐渐取代人力、畜力,车辆、舰船、飞机等成为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的主要载体。
经过200年的发展,机械力逐渐到达物理极限,人类寻求到新的力量源——信息。
人类寻求新力量源的革命,始于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过去60多年中,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工业各部门,在工业革命实现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使制造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到20世纪90年代,由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将新产品设计的速度加快了16倍,产品更新速度提高了数百倍。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芯片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不断增强,人类的逻辑思维在理论上已可以用机器替代。
在土地、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成为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
能否及时掌握和利用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状态和运动的信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在信息时代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发都有赖于计算机和网络。
计算机计算速度越快,传输信息的路径越宽,互联网分布越广,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就越高。
因此,计算机和网络问世以来的半个多世纪,计算机网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4年5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指出:“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其影响均可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比拟。
”到2008年6月底,全球互联网平均普及率达21.1%;美国网民数量约为2.3亿人。
中国最新统计的网民数量则达到3.38亿人。
互联网已成为打破国家边界、沟通全球信息、对国际国内事务施加影响的有效工具。
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军务、电子交通等专用网络也在飞速发展,开始对本行业的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互联网和各种专用网络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率和生产率,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企业、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方式和决策方式。
由此可见,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上高速流动的公用和专用信息,已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而网络则成了承载这种原动力的主要载体。
一个无网难交流、无网难发展、无网难强大的时代正在到来。
战争形态应以战斗力载体命名,而不是以时代特征命名人类历史上,战争形态已经经历了3次革命性变化,目前正在经历第4次革命性变化。
前3次革命性变化是指从木石器战争到冷兵器战争、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从热兵器战争到机械化战争。
目前正在进行的这次革命性变化,是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还是从机械化战争到网络化战争呢?分析前3次战争形态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新的战争形态都是以战斗力载体命名,而不是以时代特征命名。
除了人这个最具活力的战斗力载体外,在原始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木制石制兵器,我们称之为“木石兵器战争”而不称之为“原始战争”;在农牧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刀、矛、剑等冷兵器,我们称之为“冷兵器战争”而不称之为“农牧战争”;在农业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地雷、霰弹枪、土炮等火药兵器,我们称之为“热兵器战争”而不称之为“农业化战争”;在工业时代,承载战斗力的是装甲车、军舰、军机等机械,我们称之为“机械化战争”而不称之为“工业化战争”。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而承载信息的载体就是纵横交错的战场感知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及其他各种交战网络。
因此,就像人们把工业时代的战争称之为“机械化战争”而不称之为“工业化战争”一样,我们其实应该把信息时代的战争称之为“网络化战争”。
网络是战斗力载体的叠加,而不是对原有战斗力载体的否定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看,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不是有我无你、互相排斥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承前启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是农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信息化。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所以农业化不可能跳过工业化直接发展到信息化。
同样,网络也是在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力量载体,它的出现并没有否定原有力量载体的作用。
一般而言,新力量载体都是对旧力量载体的叠加,而不是对旧力量载体的否定。
热兵器的出现,并没有把冷兵器直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只不过由主要载体退居次要载体,而且制造冷兵器的钢铁还成为热兵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坦克、军舰、战斗机等机械化兵器的出现,并没有使火药兵器黯然失色,相反火药兵器与机械兵器紧密结合,共同承载战斗力,结果使战斗力成倍增长。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一种特殊的力量,机械已经不能很好地承载这种力量,于是出现了新的力量载体——网络,但网络的出现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取代机械承载全部战斗力。
网络承载的是信息流,机械承载的是物质流。
只有网络和机械共同承载信息和物质两种力量,才能使军队作战能力极大跃升。
所以,在信息时代,网络只有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兵器的基础上,才能把信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成就信息时代的网络化战争。
美军的网络化之路,有许多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军对信息时代战争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必须以开放的胸襟寻求有益借鉴。
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本质特征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零碎到系统的发展过程。
起初,美军认为计算机是靠0和1这两个数字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信息时代的军队应该是数字化军队。
于是从1992年开始试验和组建“数字化”部队,到2000年正式建成第一个数字化师,并且准备续建数字化军。
但美军接着发现,信息传输不仅要靠数字,更要依托网络,只有网络才能使海量信息在各级指挥机构、各军兵种部队间横向纵向地高速流动,让各级指挥机构和作战部队实时或近实时地共享,最终协调一致地实施联合作战。
因此,“网络化”才是信息时代军队的主要特征。
于是,美军把“网络化”确定为联合部队7大特征之一,弃“数字化”而用“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一致的,只是后者立意更高,视野更广,更能体现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
一时间,“网络化”成为美军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
在美国国防部《实施网络中心战》一文中,“网络化”一词就出现了78次。
相反,在美军的各种文件中却找不到“信息化”这个词。
目前,美军已建成规模庞大的分布式网络系统,“千年挑战”、“施里弗Ⅰ”、“数码珍珠港”等大规模联合作战演习都通过这些网络进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靠这些网络倍增作战效果。
为了推动军事转型和打赢信息时代的战争,美军积极鼓励作战理论创新。
“行动中心战”、“网络中心战”、“知识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创新性作战理论层出不穷。
美军根据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战争本质特征的认识,最后将美国海军于1997年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理论,确定为全军共同采用的未来联合作战理论而加以大力开发。
目前,“网络中心战”已成为美军设计未来战争、开发作战概念、研发武器装备和改革体制编制的指导性理论。
在武器装备建设上,美军过去主要采取“贴花”方式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
现在,美军武器装备建设重点已转向网络化建设:在投巨资建设“全球信息栅格”的同时,大力加强战场态势感知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和交战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各级指挥控制机构、各军种作战部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力图通过网络把各种作战能力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在体制编制上,美军为适应未来网络化战争的需要,大规模地着手组建网络战部队和网络司令部。
2002年,美国海军航天司令部和网络作战司令部合并为海军网络与空间作战司令部。
2006年,美国空军组建了第一支网络战部队,又于2007年成立了网络司令部。
日前,美国防部正式宣布组建由四星上将领衔的一级网络司令部,并于10月正式开张。
而按照计划,美军的网络战部队也将全面担负起网络攻防任务。
美军网络化建设实践表明,只有根据对信息时代本质特征认识的深化不断调整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才能保证军队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切实根据未来战争需要,加强网络化建设为了真正打赢信息时代的战争,我们决不能固执已有的见解,必须准确地认识信息时代战争的“网络化”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
一是加强对未来战争“网络化”特征的研究,创新网络化作战理论,以此牵引信息时代的军队建设。
二是以“网络化”为龙头,全面系统地设计全军的武器装备建设,确保战场态势感知网络、信息传输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和交战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实时或近实时信息共享。
三是正确认识机械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在加强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尽快实现机械化,以最充分地发挥网络化的巨大潜力。
四是逐步调整改革军队的体制编制,使之适应未来网络化战争的需要。
五是跟踪研究外国军队军事转型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
六是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占有和利用,防止其他国家挤压我网络空间。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网络空间将会越来越拥挤。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很可能比领土、领海和领空更重要。
总之,应以“网络”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网络化”这个主题,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战场态势感知网络、指挥控制网络和交战网络为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和配套建设,在作战理论创新、武器装备开发、体制编制变革中充分贯彻“网络化”思想,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网络,把我军的各种作战能力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打赢未来网络化战争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