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姜文电影影像风格 论文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

姜文电影特点范文姜文是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是姜文电影的一些特点。
一、黑色幽默姜文电影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黑色幽默。
他善于将荒诞的情节和悲剧性的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一种幽默而且讽刺的方式来揭示社会问题。
他的电影在表现现实问题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巧妙地使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电影中主人公刘文牧因死亡关系被牵扯进一起,导致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通过对这些令人荒唐的细节和人物的描绘,姜文成功地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荒诞。
二、心理描写姜文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呈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电影中的人物。
例如,《鬼子来了》中,姜文通过将日本侵略者和村民之间的紧张关系融入故事情节中,展现了不同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的恐惧、痛苦和抗争。
姜文通过这种心理描写的方式,使观众对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产生共鸣和共鸣。
三、社会批判姜文电影中常常批判和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他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呈现,以及对个体和群体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思考。
例如,《让子弹飞》中,姜文通过一个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他通过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姜文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引发了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四、寓言性姜文的电影常常带有寓言性的特点。
他利用诙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寓意和主题。
例如,《鬼子来了》中,姜文将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的敌对关系放置在一个小村庄中,将战争的悲剧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描写抗日战争的英勇和牺牲,同时也反思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毁和伤害。
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

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姜文是中国电影业中备受赞誉的导演和编剧,他的电影作品以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著名。
本文将以《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两部影片为例,探讨姜文如何通过影像的重构来展现他的创作风格和表达主题。
《动物凶猛》是姜文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它于1992年上映。
影片以黑色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的一个侧面:道德沦丧与人性的扭曲。
姜文通过对影像的处理,将电影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夸张和夸大,以达到对社会的讽刺和警示。
在影片中,姜文巧妙地利用了色彩的对比,将喧闹的城市与平静的乡村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城市的戏份中,色彩鲜艳而刺眼,放大了现代城市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状态;而在乡村的戏份中,色彩往往更加柔和而沉着,以表现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这种色彩的处理不仅为影片增加了视觉的冲击力,同时也巧妙地反映出社会的不平衡和衰败。
在《动物凶猛》中,姜文还大胆尝试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影片通过多条线索的交错和交织,展示了社会中不同层次和角色的存在。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观众对于故事的参与感,同时也为导演描绘复杂的社会现实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断片式”的叙事方式,姜文将观众引入各种互不相连的情节和角色,让他们在片中不断猜测和联想,探索着故事的真相。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影片节奏紧凑,也增强了观众对影片的思考和反思。
与《动物凶猛》相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具有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影像重构。
该影片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普通军人因为一次误会而被迫成为了地下工作者的故事。
姜文通过对剧情的巧妙编排和对影像的处理,展示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叙事结构相当复杂,将故事分为多个时间和空间层面,通过追溯和回放的方式,以多重视角展现了故事的多维度。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让影片更具层次感,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思考的空间。
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

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姜文电影研究: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序言姜文是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中备受瞩目的一位,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描写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姜文从作品《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分析姜文电影中所呈现的独特视角和影像语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刻画。
一、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姜文的电影作品常常以黑色幽默和黑帮电影的元素为主,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姜文的影像风格十分鲜明,屡屡用黑暗的画面和冷色调渲染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观众深陷其中。
《动物凶猛》是姜文的处女作,影片以黑暗而阴郁的色调为基调,以荒诞而饱满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险恶与悲凉。
姜文采用显著的对比手法,将暴力与喜剧、悲伤与幽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影片不仅展示了黑帮世界中人性的复杂性,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们对生活的彷徨。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代表作之一,电影以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为背景,通过叙述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在影像上,姜文运用了广阔的荒漠背景以及明亮的色彩来表达阳光下的悲剧和人性的失落。
影片中姜文对光线的运用尤为精彩,光线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氛围,更是以一种悲戚的意味点出影片主题。
二、姜文电影的影像重构姜文的影像重构是指在他的电影中通过影像的呈现来重新构建故事和人物形象,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和思考。
影像重构不仅仅是技巧的使用,更是对影像背后意义的挖掘和诠释。
在《动物凶猛》中,姜文通过黑白影像的运用和对比手法的呈现,将暴力和幽默、喜剧和悲剧结合在一起,重新构建了一个黑帮世界的形象。
通过对黑帮人物的深度刻画和人性的复杂性的揭示,姜文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一个扭曲而荒诞的黑帮世界,对社会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通过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来重新构建了一个悲剧般的人物命运。
《2024年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范文

《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篇一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一、引言姜文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导演和演员,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以其独特的影像语言和叙事风格,构建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故事世界。
本文旨在通过对姜文电影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电影中的影像重构手法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独具特色,以写实主义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在《动物凶猛》中,姜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跟镜头,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让观众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紧张和刺激。
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则更加注重画面的色彩和构图,通过运用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
三、《动物凶猛》中的影像重构《动物凶猛》是姜文的代表作之一,影片通过讲述一群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在影像重构方面,姜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跟镜头,将画面与情节紧密结合,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影片中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也极具特色,如运用冷色调表现故事中的悲凉氛围,以及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
四、《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影像重构与《动物凶猛》相比,《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影像重构方面更加成熟和深入。
影片通过运用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
在画面构图方面,姜文更加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张力。
此外,影片中的音乐和画面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视听效果。
五、影像重构的文化内涵姜文电影的影像重构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文化表达。
通过对画面、色彩、音乐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姜文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化现象融入到电影中,从而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思考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
同时,姜文电影中的影像重构也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姜文导演电影的风格

浅析姜文导演电影的风格【摘要】作为一名备受关注的电影导演,姜文的电影与同时期其他导演的作品相比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其作品中所折射出的电影作者性和浓郁的形式主义风格以及他个人的时代记忆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观影者。
本文以姜文执导的四部电影为文本,从话剧艺术样式、电影符号、英雄主义情结等几个方面对姜文电影进行简要的阐释,将姜文电影独特而柔情的内蕴加以揭示,从而分析出其电影中的风格。
【关键词】电影作者论;姜文;话剧风格;符号学一、话剧艺术样式对电影风格的浸透由于早期出演话剧的缘故,姜文导演的电影都深受话剧元素的浸透。
作为一个以出演话剧而渐入电影领域的导演来说,话剧无疑成为一种对电影表现力起推波助澜作用最有力的“助手”。
话剧由于受到舞台限制和场面调度的困扰,因此对人物的表现上就多运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这就造成了画面空间感的压缩,降低了对背景的要求。
由于观看话剧时的视野、视线的受限,表演者需“放大”面部表情的表现力,夸张化的表情才能够使得观众清晰地去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剧情的发展。
《鬼子来了》作为一部黑白为主色调的电影,就更加注意光影的运用。
尤其电影中的室内戏比较多,这就使得画面的景别受限,姜文也刻意的营造着一种老电影的感觉,使画面的暗影部分较多,这就减少了对背景的要求。
当神秘人将鬼子和汉奸交给马大三后,他与村子里的男人们商讨的这个场景,就有明显的话剧的艺术特点:人物面部的特写,摇曳不定的灯光中夸张的表情,黑暗的环境,这就与话剧表演中的追光效果相同,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人物形象比较清晰饱满。
在之后的段落中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每一次的村民“聚首”都是相同的表现手法。
当把鬼子和汉奸抓到碉楼下面的暗道后,马大三去找“六爷”唱念做打的一出好戏也在上演了,马大三和六爷商讨的过程以及六爷到暗道准备砍头的情节都有很强的形式主义风格,这也是话剧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
在他的电影中对话剧元素的运用并不是偶然,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梁老师被打住院时墨镜女的表白,那夸张的表演,疯狂的台词都带着话剧的影子。
浅析姜文电影的视听特点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

一、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姜文对光影和色彩的运用堪称一绝。他通过巧妙 地运用光影和色彩来表达人物情绪,深化主题,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象征意义。
在电影开头的一幕,马小军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带着青春的热情与向往, 踏上了通往成熟的道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形成了一片温暖的光 影。姜文用这种光影效果来表现出马小军的内心世界——他向往阳光,向往灿烂 的日子。
浅析姜文电影的视听特点—— 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
目录
01 一、光影与色彩的运 用
03
三、人物塑造与情感 表达
02 二、构图与视觉风格
姜文,一位充满个性化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总是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视角。 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1994年上映,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主 题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本次演示将通过分析姜文在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光影、色彩和构图的运用,以及他在塑造人物、构建故 事、传达情感的手法,来探究姜文电影的视听特点。
的美丽,同时也表现马小军心中爱情的浪漫、美好和诗意。这一幕不仅令人 印象深刻,更是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冲击力,使观众被深深吸引。
三、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不仅通过光影、色彩和构图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更是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下了大功夫。通过对主人公马小军的深入刻画,姜 文展现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热情奔放的少年形象。同时,通过马小军的成长经 历,也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感谢观看
马小军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也在成长中经历了社会的风雨。他的经历 映射出了那一代人的迷茫、冲动和追求。而在影片的情感表达上,姜文以一种内 敛而含蓄的手法,将青春的激情、爱情姜文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示了他在电影视 听语言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功力。通过巧妙地运用光影、色彩、构图以及情感 表达等手法,他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具有艺术性又充满感染力的视听效果,使 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也能深深地感受到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与内涵。
《2024年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范文

《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篇一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引言姜文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界的代表性导演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以及精细的影像处理获得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姜文的两部经典作品《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对这两部电影的影像重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究其背后的美学内涵及社会意义。
一、《动物凶猛》:狂野、躁动与真实《动物凶猛》作为姜文的早期作品,展现了导演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电影中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一个狂野、躁动的时代背景下的青春故事。
在影像重构方面,该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鲜明的视觉风格: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快速剪辑、强烈的色彩对比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动态的镜头语言:通过晃动的镜头、跟随镜头等手法,使观众感受到故事中的紧张与狂野。
3. 真实的情感表达: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真实,情感表达直击人心,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的情感状态。
二、《阳光灿烂的日子》:温暖的回忆与人性探讨《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温情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人性探讨以及细腻的影像处理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影像重构方面,该片同样展现出姜文导演的独特魅力:1. 温暖的色调:电影中大量运用了暖色调,使得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温暖、阳光的氛围。
2. 细腻的镜头语言:通过平缓的镜头运动、柔和的光影处理等手法,使得影片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
3. 人性探讨:电影中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爱与恨等主题。
三、两部作品的影像重构比较与分析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的影像风格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两部作品的影像重构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1. 视觉风格的转变:《动物凶猛》更加注重视觉冲击力,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2. 镜头语言的差异:《动物凶猛》运用了更多的动态镜头语言,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更加注重平缓的镜头运动和光影处理。
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探究

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探究1.选题背景姜文导演十七年来一直坚持着走精品路线的道路,仅四部电影的执导拍摄,就奠定了他在影坛颇有分量的地位。
提及姜文,他的鬼才,幽默,另类叙事角度以及性格都让他的电影带有了强烈的个人风采。
他的导演之路不同于活跃于影坛第五代以及第六代电影的专业背景,属于“演而优则导”型导演。
当姜文,贾樟柯,冯小刚等新锐导演的崛起,他们独特的电影风格,已经与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不在相同。
姜文等导演风格的个性化诉求,标志着他们开启了中国电影“无代”的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使中国电影走向多元化。
在电影产业化的转轨,电影商业化的浪潮背景下,人们往往以票房论成败,当影坛界的中流砥柱第五代导演的艺术风格受到质疑与批判,姜文借助其对电影的独立思考和艺术探索,闯出了一片天地,得到电影界的好评和电影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选题意义导演姜文蜚声电影界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他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仅获得了威尼斯电影界等许多电影节的重要奖项,而且在1995年底该片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榜首。
自此姜文别具特色的影视风格走进人们的视野。
一度被大陆禁播的《鬼子来了》却在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选会大奖,此片颠覆了抗战电影的叙事方式,影片在色彩运用,叙事角度,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表现都匠心独具。
毫无疑问,《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电影作品中最晦涩难懂,但具有人性深意的一部影片,也是姜文最具突破性的电影,具有史诗风格的经典之作。
曾一度受到争议的《让子弹飞》,在商业界和艺术节得到了双赢。
姜文并不多产,但是他的每部作品都能带给观众多角度的思考和解析,本文从将从姜文颠覆性的叙事视角,非线性的叙事风格和黑色幽默的运用,精巧的情节设置和奇幻悬念的讲述方式对他的电影进行回顾解读。
3.研究现状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尚无专门、系统研究姜文电影的专著。
关于姜文的传记只有李尔薇所写的《汉子姜文》,还有《大众电影》中的《姜文故事:个性人物的个别色彩》以及《电影平介》和《南方人物周刊》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论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作者罗姗艳学院文法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104305411121470 指导教师黄菲蒂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创作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二○一四年五月十日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电影业的发展犹如巨龙般腾空而起,发展到现在,电影艺术还在不断完善和开拓创新,不少前辈及学者在影像风格上的研究也有不少佳作,而当下关于姜文电影中影像风格的研究,国外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从国内来看,不少学者都是针对姜文具体某一部电影的影像风格研究,或者是对姜文电影其他叙事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本论文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首次通过综合影像叙事的“魔幻性”、影像表达的“陌生化”以及独特主题的影像化呈现,对姜文及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进行全面分析解读。
然后从内核和形式两方面总结姜文电影的“独特影像风格”,试图找出影像中折射的现实意义,通过比较具体的分析,以此对电影艺术的研究有一个重要的补充作用。
最后总结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赋予我们的实际,指导我们更好的去理解电影艺术。
关键词:影像风格;影像表达;独特主题;姜文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industry like the dragon taking off, development to the present, film art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expand innovation, many predecessors and scholars research on image style also has a lot of good, and the research about Jiang Wen film image style, almost no foreign involved in this aspect of the content, and domestically, many scholars are for Jiang Wen specific film image style of study, or other Jiang Wen film narrative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 different approach,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mages of narrative "Magic", image to express the image of "Defamiliarization" as well as the unique theme of the show, image style of Jiang Wen and Jiang Wen film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nd then summariz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kernel and form Jiang Wen film "the unique style of image", trying to find ou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fraction in the im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ore specific, in the study of film art h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role. The final summary of Jiang Wen film gives us the actual image style, guide us better to understand the film art.Keywords: Image style; Image expression; Unique theme; Jiang wen目录诚信声明 (Ⅰ)摘要 (Ⅱ)Abstract (Ⅲ)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的时代背景 (1)1.2 姜文电影及姜文简单介绍 (1)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1.5 创新之处 (3)第二章影像叙事的“魔幻性” (4)2.1 影像空间的隐喻性 (4)2.2 影像细节的暗示性 (6)2.3 影像人物的模糊性 (7)第三章影像表达的“陌生化” (9)3.1 叙事结构反叛传统 (9)3.2 色彩运用独具魅力 (11)3.3 音乐制造叙事张力 (12)第四章独特主题的影像化呈现 (14)4.1 蓬勃画面中的青春冲动—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 (14)4.2 镜头隐喻中的民族性格—以《鬼子来了》为例 (15)4.3 绚烂镜头中的身体欲望—以《太阳照常升起》为例 (16)4.4 热烈图景中的英雄情结—以《让子弹飞》为例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时代背景随着电影影像表现方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同时,用图像及影像来传递信息、解释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影像风格的研究成为理解电影这一艺术的关键所在。
姜文作为一名出色的电影导演,他所执导的电影影像风格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非常规叙事营造出陌生化的艺术效果,黑色幽默、反讽、魔幻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段的运用使其电影彰显出另类的气质。
电影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出现,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同时也引起了众多学者、影评家和观众不同程度的关注。
然而大多对电影的研究都侧重于电影的叙事风格、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
对于电影影像风格的研究比较少,这与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程度不相符。
正因为此,笔者就针对姜文所执导的四部影片《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的影像风格进行浅论,试图具体分析电影影像叙事的“魔幻性”、影像表达的“陌生化”及其独特影像主题的影像化呈现,通过对每一部影片的具体分析解读电影本质,从而做到客观分析,以此丰富我们对姜文影片的影像风格的认识。
1.2 姜文电影及姜文简单介绍姜文是当代一名杰出的电影导演,目前为止他所导演的电影共四部,分别是《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其中,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所执导的第一部电影,讲述了文革时期某军区大院里一群孩子的成长经历,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度过了一段伴有冲的、幼稚、爱情、冒险等属于他们的青春年华,他们是老师眼中的纨绔子弟,父母眼中的“坏孩子”,然而在他们小小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对纯洁爱情的渴望与追求;第二部影片《鬼子来了》是姜文所执导的一部中日战争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末期发生在一座偏僻小农村的大屠杀故事,电影采用黑白色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村民的愚昧无知、胆小自私等民族劣根性;第三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用四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故事组合而成的,这四个故事分别可以用“疯”“恋”“梦”“枪”加以概况,运用圆形叙事的手法讲述了在压抑环境下人性欲望的尽情发泄,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无限的思考;第四部影片《让子弹飞》是姜文所导演电影赚票房数最多的一部影片,通过幽默、暴力的叙事在枪林弹雨中折射英雄主义和兄弟义气,使得观众捧腹大笑之后陷入对现实的沉思。
姜文从小爱好电影,长大后的他朝着自己的梦想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导演,而且是一名极具天赋的演员,他主演的电影有《红高粱》、《春桃》、《本命年》等;而作为导演的他,虽然到目前为止还只执导四部电影,但是这四部电影每一部都是姜文的智慧的结晶,且每部电影都以其独特风格赢得观众的赞誉。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随着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影像风格不仅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是观众欣赏电影的一个重要方面,姜文作为一位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导演,其导演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焦距人们的眼球,且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能观众给耳目一新的感觉。
然而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姜文影像风格研究的文章比较少,且限于观众的观看视野,其作品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相关研究不多,关于电影影像风格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影像形式风格、影像语言等的研究,比如:电影语言的研究,艺术与视知觉,电影影像设计,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电影的形式与文化等等。
对国内关资料总结分析,前面不少学者对姜文电影的研究有一个普遍特点是:很多都是单独对四部影片的某一部进行分析研究,相比较来说,受关注最多的是第一部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当然,研究解读最多的也是这一部。
比如苏牧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王东成的《用真实的记忆伪造历史——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姜文的第二部影片《鬼子来了》由于被禁映,所以解析该影片的论文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期刊及评论上,如胡谱忠的《潜伏的异端:<鬼子来了>的意义调度》,汪方华的《<鬼子来了>—黑白滤色镜中的草根情结》等;第三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自上映之初不少观众反映看不懂,业界和学界大都是写些评论性文章,且都是发表的期刊,比如张嘉铭、杨静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于里光的《从<天鹅绒>到<太阳照常升起>》等;第四部电影《让子弹飞》深受观众一致好评,所以写的文章也比较多,比如邱倩雯的《中国式西部片的黑色幽默——浅析姜文电影〈让子弹飞〉》,贾森的《<让子弹飞>:开放式类型电影创作》等。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在绪论阐明姜文电影影像风格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的前提下,接下来的章节笔者将站在客观的角度,来阐述姜文电影中的影像风格,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具体包括探寻姜文电影中影像叙事的“魔幻性”、影像表达的“陌生化”及其独特影像主题的影像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