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藤忠雄及其作品和影响
建筑家安藤忠雄

建筑家安藤忠雄建筑家安藤忠雄是世界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理念使他在建筑界享有盛誉。
安藤忠雄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传统与现代技术,展现出他对空间、光线和材料的深入思考与理解。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既与自然融合,又与环境相互作用。
他对建筑材料的运用极其独特,例如他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大川小屋”,以及他使用玻璃、金属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建筑。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不仅注重形式与功能的融合,更强调对环境的尊重与呼应。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光线的运用。
他擅长利用自然光线,在建筑内部创造出丰富而温暖的氛围。
他的设计将光线从建筑外部引入室内,创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例如他的“水之教堂”和“21世纪博物馆”等作品,都充满了阳光和阴影的变化,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与周围环境的融为一体,突出了自然的美。
他经常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元素,如水、石头和植物等。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不是简单地将建筑物放置在自然环境中。
例如他的“龙之岬馆”和“鸟居之家”,都以自然为主题,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辉映。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不仅在设计上独具特色,也在功能上具有卓越表现。
他的设计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流线性,使人们在其中能够自由舒适地活动。
他善于运用人类感官的需求,让人们在建筑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实现功能需求。
他的设计将艺术、科技与功能融为一体,使建筑成为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具有实用性。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种对于空间、光照和材料的探索与思考。
他的作品不拘于传统的建筑概念,独创而又兼具人文关怀。
他的设计鼓励人们与建筑互动,在其中体验有别于传统建筑的感受。
他的作品引领了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流,让人们对建筑的定义和认识产生了深思。
安藤忠雄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成为了当今世界建筑界的瑰宝。
无论是他的建筑作品还是他对建筑理念的解读,都体现了他对建筑的热爱与追求。
安藤忠雄文档

安藤忠雄简介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建筑师,出生于1941年9月13日。
他以其对简约和几何形状的独特运用而被广泛认可,并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
安藤忠雄在世界范围内设计和建造了多个标志性建筑,他的作品注重空间、光影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追求简单、纯粹的设计风格。
安藤忠雄的许多建筑都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外观。
职业生涯安藤忠雄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并于1995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建筑奖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赞誉,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作品安藤忠雄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建筑包括:光的博物馆(岩手县,日本)光的博物馆是安藤忠雄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位于日本的岩手县。
这座博物馆以其惊人的建筑外观和灵感来源于自然的设计元素而著名。
博物馆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创造出了一个开放、通透的空间。
在博物馆的内部,通过光线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为展览提供了独特的氛围。
世界森林之家(日本,千叶县)世界森林之家是位于日本千叶县的一座独特的建筑;它是由安藤忠雄为世界林业博览会而设计的。
该建筑的外观由三个圆形结构组成,代表了地球上的三大洲。
建筑内部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创造出温馨而质朴的氛围。
这座建筑通过结合自然材料和创新设计,展示了安藤忠雄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大阪国际会议中心(日本,大阪市)大阪国际会议中心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大阪市的一项重要工程。
这座建筑以其简化的形状和干净的线条而著称,外观独特而现代化。
会议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日本的传统建筑,同时又兼顾了现代化的功能需求。
安藤忠雄通过创造独特的室内外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而具有创造性的会议环境。
影响安藤忠雄在当代建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作品展示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将简约和几何形状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潜力。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后感安藤忠雄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安藤忠雄的传记,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他的读后感,并探讨他的设计哲学以及对建筑界的影响。
安藤忠雄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风格而著称。
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互交融。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料,使建筑呈现出轻盈的感觉,同时又能够与自然环境产生对话。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物,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阅读安藤忠雄的传记过程中,我深深被他的设计哲学所吸引。
他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认为建筑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与之对立。
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元素,如树木、水池等,使建筑与自然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
他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作品也体现了他对空间和光线的独特理解。
他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通过精心设计的窗户和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利用光线的变化和投影效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给人们带来独特的体验。
安藤忠雄的作品不仅仅在设计上令人称赞,他对建筑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并且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奖项。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思维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建筑的热情和创造力。
他的作品也为建筑界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阅读安藤忠雄的传记,让我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达。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思维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激发了我对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我希望将来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安藤忠雄的理念,创造出独特而又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安藤忠雄作品

安藤忠雄作品安藤忠雄,是一位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在建筑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他的作品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传统的元素,以简洁、清晰和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品以及他的设计理念。
代表作品六本木之丘之丘六本木之丘之丘项目位于东京,是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旨在创造一个融合了自然环境和现代建筑的生态空间。
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结构,打造出了一个通透、明亮的空间。
内部的空间布局紧凑而又开放,将周围的景观融入其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玻璃之森玻璃之森是安藤忠雄在京都的作品,这座建筑被称为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整个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形成了一个透明、通透的空间。
建筑的外部和内部完美结合,人们可以在这个纯净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感受到与自然的融合。
设计理念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简洁、自然、统一”。
他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倡简约而不失精致的设计风格。
他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而不是彰显自己的个性。
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被称为是一种“无设计”的设计,即在设计中不刻意追求独特性,而是力争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自然的空间。
安藤忠雄还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他认为建筑首先是为了人们服务的,因此设计应该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舒适、便利的使用体验。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每一个设计元素都经过精心雕琢,力求完美。
结语安藤忠雄是一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建筑师,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创造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作品。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精髓,还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通过对安藤忠雄的作品和设计理念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在建筑领域的杰出贡献。
最全的安藤忠雄介绍附加两个作品分析ppt课件

环境分析
锲入环境
用相似的形体与环境 求得统一
27
空间布局
小孩卧室
天窗 中庭 主卧
小地窗 门厅
起居室
共用地基
厨房 厕所
28
内部各空间相对独立, 保证了各 功能空间的私密性.
主卧 小孩卧室
厨房 卫生间
29
楼梯交接处
30
31
结构分析
平面图
N
与隔壁房屋间距:10cm
32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剖面图
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 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 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 其独树一帜。
7
安藤的建筑初始之路
四、 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布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
了一整套柯比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从柯布开始像大师学习,开始自己 的建筑之路
8
安藤的建筑必备之三要素
16
安藤忠雄与勒柯布西耶的清水混凝土
安藤忠雄
多半是禅意扑面,正是这种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综合 体,他将西方建筑的豁达与东方的婉约如此巧妙地糅合在 一起,产生出神奇的建筑设计效果。在安藤的作品中,把 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 的纹理, 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对于他精 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只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这种精 准、纯粹的特质,正符合日本人的审美特性。安藤把混凝 土表现得如此细腻,会让你感受到混凝土“母性”的一面。
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 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 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
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 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

环境处理 B
人为 景观
住宅
自然 环境
安藤在对周围环境处理上采用采用了他那封闭---开放的 都市观,对已有建筑采取隔离的态度,而对自然景观则进行 人为地纳入。
环境处理 C
1 在对人为景观的处理上运用大面积的混凝土 墙体减少周围环境对住宅造成的影响。在面对公路 一侧采用一面斜墙以阻断车流造成的影响。而且在 一层墙体很少开窗,主入口更是设在树林之中,保
大师作品分析——安藤忠雄
07级建筑学01班第五组
安藤其人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 建筑大师之一,也 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 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 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 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 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 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 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 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 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 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 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 “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 然的内在联系。
伊东认为:具备透明感、 漂浮感、金属感和皮膜 性的建筑是最佳的,并 且应该把建筑和环境融 为一体。
二人在材料应用上的不同之处——少于多
安藤认为:材料使用 要尽可能简单,才能 将隐藏在空间构成背 后的设计意图表达出 来。
安藤的极少主义:
使空间感更单纯——天 花板与墙面采用相似 材料
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 的干扰——将墙做到 与柱子等厚
2、安藤空间——空间内化精神的构成体
安藤并不是把日本传统建筑中的元素直接 或间接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并不在符 号上寻求传统。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就是奢华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与作品分析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就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
安藤的建筑一直就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她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
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
安藤反机能主义,就是对于具有空调与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她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2、安藤的建筑理念(例子)2、1、建筑三要素2、2、住吉的长屋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4、结语5、参考文献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
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安藤忠雄就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
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就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就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就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与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就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
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与制图等技巧。
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就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就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就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她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就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她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就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
安藤忠雄作品分析课件

06 安藤忠雄作品案 例详解
案例一:水之教堂
总结词
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详细描述
水之教堂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一个宁静湖畔,安藤忠雄运用其独特的建筑语言,将 教堂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教堂内部设计简洁,一汪湖水穿堂而过,给人以宁 静和神圣之感。
案例二:光之教堂
总结词:光的艺术
详细描述: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的经典之作,他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创造出独特 的视觉效果。教堂内部的墙面呈锐角斜切,使得阳光只能照射到教堂的特定区域 ,营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
教育背景
他在日本学习建筑,并在美国深 造,汲取了东西方的建筑理念。
建筑设计理念
强调功能主义
安藤认为建筑应以功能为主导,形式 应服务于功能。
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主张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代表作品概览
水之教堂
位于北海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与自然的融合而著名。
光之教堂
位于大阪,以其光影效果和极简的室内设计而闻名。
国际视野与地域特色
汲取国际雄的作品中融入了国际先进的 建筑理念,同时与地域特色相结合, 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安藤忠雄的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 汲取灵感,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 起,形成独特的风格。
地域特色的挖掘与传承
安藤忠雄注重挖掘和传承地域特色, 将其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鲜明 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案例三:住吉的长屋
总结词
对传统与现代的探索
详细描述
住吉的长屋位于大阪市住吉区,安藤忠雄在这座建筑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长屋的 设计体现了对日本传统住宅的尊重,同时又通过现代建筑的手法进行创新,展现了安藤
忠雄对建筑地域性的独到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安藤忠雄及其建筑作品和影响摘要:“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对建筑大师康及其作品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分析了住吉长屋、光之教堂、水御堂、水之教堂等安藤忠雄的作品,以提高人们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认识,从而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作品,建筑师,场所,精神性1995年,安藤忠雄在卢浮宫前接受了象征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
但与其前两位同胞丹下建三和黑川纪章不同,安藤忠雄不是正统建筑教育背景出身,完全属于自学成才。
他的“自我提问并寻求解答”的追寻建筑梦想的方式,格外引人注目和发人深思。
以至于大奖组委会的评述中也这样说:“安藤忠雄属于那种罕见的,能以一种仅依靠个体方式将艺术和理性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
他以这种方式创作的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情感。
安藤具有很高的洞察力,他摒弃了那些也许是正确的学派,运动或风格。
从而用与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形态与构成创作出他自己的建筑。
”谈到安藤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建筑大师——康。
毫无疑问,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康的作品一向被认为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大师作品。
在康的时代,康并不列位于当时的四位大师之列。
尽管赖特、柯布西耶等四位建筑大师对现今的建筑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康显然超脱这四位也高于这四位。
只有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康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场——人类精神源动力的表现。
这是康在苏黎士的一段讲话:“我不曾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希望有如等质地,有如等力量,一种无可量度的力量,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滋生于无可量度。
这里所有的一切有可以量度的可能。
有没有一处它们会合的门槛?是否可能有一个薄得可以的门槛,以致可称之为在这些力量,这些现象照耀下的门槛?你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太厚。
我甚至认为一种思想也太厚了。
有人会说,由光阴到静谧,由静谧到光明,一准有某种二者浑然一体的门槛。
弄清楚了,感觉到了这点,也就有了灵感。
很清楚,康一直追求一种力量,一种人文的力量,一种人类精神的力量。
这种力量所体现的唯一手段,称之为“场”。
无论从光明到静谧,还是从静谧到光明,二者浑然一体的就是场。
康在作品中也是这样体现的。
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的洛克菲勒厅,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试验楼那无限延伸的花园都揭示了这一本质:场的精神力量。
现实中人们无法莅临康的作品,但已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力量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安藤建筑内部空间的非整体性----它们是一组有个性的空间序列,每个都因阳光渗入而变化,并通过循环空间相互关联----这种空间体验的复杂性正是出于对日本特有传统空间序列的考虑:日本人习惯以一种多元的离散的非连续的方式来体验空间---即步移景异,这与西方人趋于统一而收敛地看待空间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建筑是看不见的。
你不可能把握住建筑,它并无实形。
只有一件建筑作品才有实形,而一件建筑作品是奉献给建筑的礼物。
建筑并无优宠,并无设计的偏爱、材料的偏爱、技术的偏爱,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一件作品做出又一个暗示,以其本质重现建筑的精神,人们可藉以活跃多年。
同样是令人难懂诲涩的一段话。
这里将“建筑”翻译成‘‘场”更为妥当。
这就是康的本质,这是康与别的大师的区别。
从来没有人象他那样达到这种高度。
当别的大师在热衷各种各样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创造各种形式的空间的同时,康已经超越了这些,所有的这些都被康用来表达场所的力量。
没有偏爱,只有暗示。
安藤显煞继承了这种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展现给世界舞台。
安藤的作品中也清楚地表达了对现代主义的偏好,特别是柯布与康,但是对于现代主义为寻求大同世界的理想,而失去了对人性价值与亲密性的重视以及个别差异上的关注,安藤则感到惋惜。
他在朴素的建筑中注入了场所或是所谓的场所精神,发掘每一块基地的特性与其他地方风格,并在设计中加以反映。
兼具共性与独特成为他建筑思想上的根源。
对于场所的精神性,早在安藤的成名作——住吉长屋中就已反映。
面积只有60 1112的长屋,对于西方人,这样的面积不仅局促而且几乎无法使用。
尽管如此,长屋还是表达出了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结合的概念,而不象西方文化那般地将人与自然孤立起来。
因为受限于地块环境紧张的原因,安藤转而寻求将自然内部化。
四周没有开口的实墙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却亦捕捉了自然。
安藤在长屋中创造了一个几乎令人却步的肃静简约的庭院空间,让各个居住空间与之保持联系,保持与自然的联系。
让人进入这样的空间后,已没了外界都市的喧嚣,自然已被分解为空气、阳光与静谧,这是自然另一种形态的反映。
庭院塑造了一个场,每个进入者都能体会到这种力量。
再看看安藤的另一代表作——光之教堂。
康把阴影留下,让人感觉到光的力量。
而安藤则相反,让光在黑暗中现出,让人感觉到光的存在。
二者都是运用光的大师。
在光之教堂中,安藤塑造了一个几乎没有开口的空间,光线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变得明亮异常,只有透过光才能感受到那异常抽象的大自然的存在。
与这种抽象性相一致的是,建筑变得越来越纯粹。
阳光在地扳上投射出的线性图案以及不断移动的十字架光影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纯净关系。
这里十字架就是自然,而黑暗所围合的空间就是场。
这样的场让每一个信徒顿时感到了宗教的存在以及上帝的力量。
安藤很好地解释了他对教堂的理解,这里没有宏伟的空间,没有西方教堂的坡屋顶,却同样感觉到了宗教的向上的神秘气氛。
安藤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同样诠释了这种理念。
水御堂实际上是一所寺庙。
安藤这次将场搬到了室外。
建筑处于山丘之上,俯瞰大阪湾,水御堂对那些存在有好几个世纪的日本传统佛教庙宇设计来说,是一个极为激进的挑战。
从形式、材料以及行进的顺序来看,安藤的这栋当代建筑,远远跳过传统木造结构的思维。
庙堂大厅配置在地面下,顶上是一个长满漂浮莲花的水池。
在佛教的特定看法中,莲花是远离尘世、出污泥而不染的象征,亦象征了释迦牟尼。
一个被异常优雅的弧形混凝土墙所包围的椭圆形水池,造就出了面无表情且难以形容的体量。
靠着一道从水池短轴中央划开的狭窄楼梯,到达埋在地面下的内殿。
参观者从这个窄长楼梯缓步降至水面下的空间,虽与传统庙宇采用逐步上升的做法背道而驰,但却相当具有说服力。
水池的形状向地下延伸,为建筑的形状界定‘3]。
极为寂静的水面,清新淡稚的浮莲以及缓缓向下的楼梯,让进入者好象走在水面上。
这些不同寻常的空间来自安藤的寂静的唯美世界。
虽然整个建筑与传统佛教建筑无一相象之处,但每一个莅临者,都会产生一种宗教的神圣感以及洗脱凡尘的空灵。
这就是安藤塑造的场,是场给人一种超脱的力量。
这也是场与空间的区别。
空间是一种界定,是一种包容,而场不只是空间上的界定,它更是一种内含于空间里的力量,人文的张力,是建筑师赋予这种空间、这种特性,它来自于创造者的唯美世界、信仰以及创造者的性格、文化背景。
场是一种性格,是具有性格的空间。
再看一看安藤的另一代表作——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日本最冷的地方),中央山脉的高原上。
教堂附近均是荒野。
从春天到秋天,整个地区都浸渍在绿色中。
而到冬天,广褒大地则一片银妆素裹。
教堂的平面由一大一小两个重叠的正方形组成,整个建筑矗立在人造池塘边上,池塘的水源引自附近一条小溪。
一道独立的L型墙从背面环绕着整个建筑和池塘的一侧。
人们从教堂的后面沿着L型墙迂回进入教堂。
潺潺的水声一路伴随着人们行进,但却始终不见水的源头,人们的期待感越来越强烈,直到穿过这道墙,一泓池水豁然展现在眼前。
转过1 80。
,攀上一段平缓的坡道,迸入一个由玻璃包围着的前厅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光盒内。
走进教堂内部,参观者将再次面对池塘。
水面平整如镜,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矗立在水中,透过祭坛的玻璃墙清晰可见。
整个玻璃幕墙都可以滑到一侧,使教堂完全向水池敞开,而水池则纯净地栖息在自然环境之中。
水的声音、树的芳香、乌的歌唱,在这里人们可以直面自然。
这是安藤的世界,唯美的世界,安静的世界。
所有要素——混凝土、玻璃、水、空气、树林都简单而清晰。
一如安藤的风格,人们置身其中,感觉到的不只是空间,更多的是精神化了的场所。
在这里所有要素的对话都是一对一的,简捷而直接。
要素的性格以及要素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让安藤发挥到极至。
安藤事务所接到了越来越多的案子,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
安藤依旧保持着他对要素的理解,对场所的理解。
就象他的个人标签,签在每一个安藤的建筑作品上。
如他的近作沃思堡现代美术馆,巴黎佛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建设中),这些都为他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声誉。
安藤对自己是这样说的:“建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
我认为它也是空间的营造,或者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空间基础的,场所的营造。
我的目标是首先与场地争斗,然后创造一种具有独特场所形象的建筑(场景)。
…~建毓应被视作是对场地的一种紧密而灵活的控制同时又与环境保持清晰的关联。
”扎哈哈迪德是这样评价安藤的:“在疏离的当代城市中,建筑师有责任创造能抚慰人身心的空间”。
事实上,安藤也践行了这样的责任和追求。
在安藤的建筑作品当中,所有要素是快乐的,因为安藤读懂了它们并表达了它们。
无论是光、玻璃、水、空气、混凝土以及钢,安藤都给了它们以灵性和生命。
这一代建筑师何时能走上世界的舞台,何时才能表达对要素的理解,怎样才能赋予要素以生命。
在当代的城市当中建筑师如何履行他的责任,创造能抚慰人身心的空间——精神化的场所。
参考文献:[1]李大夏,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路易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5.[2]李大夏,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路易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8.[3]彭信苍.4X4地域风格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