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通渭

合集下载

美丽的家乡——通渭

美丽的家乡——通渭

美丽的家乡——通渭安定区东关小学四年级(1)班牛睿一我每年要回我的家乡——通渭鸡川,因为那里有我的奶奶,大爸大妈、三爸三妈以及许多哥哥姐姐。

记得去年的清明节,我和爸爸以及兰州的二爸去老家扫墓。

虽然一路我晕车很难受,但我发现路比以前平坦多了,要么是油路,要么是水泥路,觉得原来的剧烈颠簸感没有了。

听爸爸介绍说,这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村村通”工程。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畅通的大路对于一个村庄是非常重要的。

来到家里后,我被奶奶抱了一阵子后,迫不及待地到三爸家和选文哥哥一起开心的玩耍起来。

我们吃着他家去年窖藏的苹果,觉得非常甜美。

听三爸说,去年果园苹果大丰收,路修通后客商开着大康明斯卡车到家门口直接拉走苹果,净收入3万元。

今年还要计划拆除家里的土房,要建五间宽敞明亮的砖房。

那将是多么气派!在去我爷爷的墓地的路上,看到有很多外地打扮的人都早早地向各自祭奠的地方赶去。

时不时相互握手寒暄,情意浓浓。

初夏的黄土高原绿色还不多,但这里由于地势比较低,气温要比安定暖和很多,冬麦苗、果树已经苍翠欲滴,显示出生机勃勃,蕴藏着许多期盼。

祭奠过程很简单也比较庄重。

我们姊妹几个一起抢着吃着点心、水果,还有烧鸡,我们在原野上欢快地奔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很是心旷神怡。

归来的路上,我们还注意到,有许多人顺便在上坟的路上也推着小车。

小车上有几个桶子,并很臭。

我问大爸:“这是做什么呢?”大爸说,这桶子是装满了农家肥的,是顺便送到附近的田间地头的。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庄稼是离不开营养肥料的。

这里的人真是辛苦勤劳啊,我也觉得每年老家给我们家送来的洋芋、粉条、苹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据三爷爷讲,这个贾平凹(一个作家)眼中穷的连水都没有喝的地方,引洮工程马上就要通水到这里来。

我们村庄已经经过并铺设了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并留有出口;宝兰客运专线即将建设,通过通渭并设站。

我曾从网上得知,我的家乡通渭县有一个陇上神泉——通渭温泉;有种特殊“饮料”——通渭罐罐茶;还有一种著名杂粮小吃——荞圈圈和马营大豆;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榜罗纪念馆;还有通渭小曲、地方秦腔、皮影戏等一度很流行。

写通渭的作文

写通渭的作文

写通渭的作文
《通渭,我的别样家乡》
嘿,说起通渭,那可是我相当熟悉的地儿啊!
通渭这地方,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热闹,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就说那街道吧,不宽也不窄,两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店。

有卖吃的,那阵阵香味儿直往你鼻子里钻,尤其是那卖荞圈圈的,一个个金黄酥脆,看着就流口水。

还有卖书画的,通渭可是有名的书画之乡呢,那些书画作品挂满了店里,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溜达,看到一个老爷爷在路边摆着小摊卖土豆。

那土豆一个个圆滚滚的,特别可爱。

老爷爷看到我在看,就笑着说:“娃娃,咱这土豆可好吃咧,买点不?”我就好奇地问:“老爷爷,咋个好吃法呀?”老爷爷立马来了精神,说:“俺这土豆啊,煮熟了面面的,咬一口,满嘴都是香味儿,还带着点甜味咧。

”说着,他还拿起一个土豆递给我让我摸摸,嘿,还真的是光溜溜的呢。

我被老爷爷的热情给逗乐了,最后还真买了几斤土豆回去尝尝,还别说,真如老爷爷说的那么好吃。

这就是通渭,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县城。

也许它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人和事,构成了通渭独特的风景。

我爱通渭,爱它的真实,爱它的质朴。

不管走到哪里,通渭永远在我心里有着特殊的位置。

怎么样,这就是我眼中的通渭,一个有着独特韵味的地方。

下次有机会,你也一定要来通渭逛逛哦!。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大全美丽的通渭

六年级作文之小学生作文大全美丽的通渭

小学生作文大全美丽的通渭【篇一:美丽通渭,我的家乡】美丽通渭,我的家乡甘肃省通渭县平襄初中八10班张子涵我的家乡通渭,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南,北控长城,南通渭水,四面群山环抱,地势开阔坦荡;县城背枕笔架山,前挹南屏山,牛谷河三面萦绕,脉络疏通有致。

地扼陇右交通要冲,是川,陕通往河西,西城的重要门径。

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她独特的韵味,养育这一代又一代辛劳朴实的通渭人。

通渭人独特的“通渭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就是这样一片土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才俊,孕育了独具通渭特色的文化艺术,它们是通渭的精髓,是通渭的魂。

在通渭众多历史人物中,最著名的要数秦嘉徐淑夫妻二人。

他们二人刻苦好学,生性聪慧,文思敏捷,善作诗文。

汉恒帝时,秦嘉被辟为陇西郡,后又升至黄门郎。

二人所做五言诗,在两汉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为纪念这对诗人夫妻,我县人民在南屏山下修建了秦嘉徐淑公园,其中的比翼阁,高大宏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很有艺术风格。

通渭人习惯吃浆水面。

浆水面以酸菜浆水和手擀面条做成。

酸菜浆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菜叫酸菜,汤叫浆水酸味独特,清冽芳香,也是通渭人饮食生活必不可少的调味。

手擀面有小麦面做成的,也有荞麦面做成的。

浆水面制作简单但味道极美。

其中虽无燕窝鲍翅,人参丹桂,但养活了祖祖辈辈的通渭人,而且形成了他们如同浆水面一样单纯质朴的性格。

通渭这片黄土地还盛产土豆。

通渭土豆名声远扬大西北,与浆水面并为通渭人主食。

你可别小瞧这其貌不扬的土豆,用不同方法烹制就有不同的味道。

尤其是煮着吃,那种纯天然,纯绿色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热气腾腾的土豆刚出锅,毫不夸张,准会让旁边的小孩垂涎三尺。

更让人高兴的是这土豆如今变成了“金蛋蛋”,成了通渭人经济的支柱,引领通渭人向小康迈进。

徐此之外,通渭也是书画艺术之乡,如果漫步通渭县或任何一个小镇,随处可见书画装裱部,里外挂满字画,墨香飘荡。

介绍甘肃通渭县的作文

介绍甘肃通渭县的作文

介绍甘肃通渭县的作文《通渭:我心中的宝藏小城》通渭,可能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说过,这是甘肃的一个小县城,但在我眼里,那可是个充满趣味的好去处呢。

我第一次去通渭,就被那儿的路给“忽悠”了一下。

我坐着个小面包车,那路一颠一颠的,就像骑在跳得正欢的马背上。

车窗外的景色倒是不错,大片大片的田地,偶尔还有些看着就很实在的老农在地里忙活着。

有的戴着那种特别破旧的草帽,弯腰锄地,那场景真像从老画儿里出来的。

到了县城里呀,我发现这小城虽然不大,却特别有生活的烟火气。

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的,小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就跟个好奇的小猫儿似的到处瞎逛。

在一个街边,我瞧见个卖荞圈圈的小摊位。

那荞圈圈看着黄澄澄的,特别诱人。

我走上前去问老伯伯价钱,老伯伯讲话带着浓浓的当地口音,我愣是听了好几遍才弄明白。

我买了一个立马咬了一口,嘿,口感那叫一个奇特,脆脆的外壳里有着荞面独特的香气。

我一边嚼着一边在街头晃悠。

那街边上的房子,很多都是矮矮的,有些墙皮已经脱落了,可就是透着一种质朴的味道。

晚上住的旅店虽然不怎么高档,可是特别干净。

从窗户看出去,能看到对面院子里的一棵老槐树。

树下有个小板凳,一个小娃娃在那逗着小猫玩。

小猫扑来扑去,小娃娃就笑得咯咯响。

这种画面感觉就像是时间都变慢了,满满的都是生活的温情。

后来我还去看了当地很有名的通渭书画展,没想到这么个小地方,书画作品的水准那是相当的高。

一幅幅字画,或大气,或灵动,我在那些字画面前就像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只知道瞪眼瞧着说好。

通渭这个小县城啊,虽然没有那些大城市的繁华,但是有着独特的韵味,像一杯隐藏在深巷子里的老酒,就等你偶然间发现,然后沉醉其中。

《通渭:独特的小城风情》提到甘肃通渭,我就得竖起大拇指。

这地方跟其他地儿不一样,有它自个的独特风情。

那回我在通渭,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到处探索。

我发现通渭的人啊,都特别的实在。

我去当地一个小饭馆吃饭,点了一碗牛肉面。

那碗一上桌,我眼睛都瞪大了,份量可真足。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850字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850字

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850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字篇1我那美丽的家乡坐落在那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脉西侧,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古迹名胜闻名遐迩,物产丰富的地方。

家乡的北山,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

一到晚上,北山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特别是北山下方的那条阶梯河,如同通向天国的台阶,从那儿流下的水仿佛是神仙赐给我们的,那么圣洁。

水底刻的一幅幅罗马图案都那么生动、逼真,再加上周围的奥林匹斯十二神石像,犹如仙境一般。

北山那片绿油油的草坪,一眼望去就像通往神界的大门。

草坪上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有黄的、白的、紫的、粉的,伴随着一首首乐曲在微风的吹拂下展示着优美的舞姿,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在其中。

位于阳泉市北60公里的藏山很出名,是因为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相传是在春秋时期,程婴冒死救下了赵孤,藏在了山里的一个洞里,避开了屠岸贾的追杀,最终,赵孤成为了晋国政权的一颗明星。

这个洞就被誉为藏孤洞,这座山也就被叫为藏山。

藏孤洞外是飞流而下的水瀑,如同蚕丝光华的珠帘,洞里有个四季都不融化的冰山,是一道神奇的自然景观。

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小山林,每到夏季这里便会盛开五颜六色的野花,招来了叽叽喳喳的小鸟,穿梭在林中,好是惬意!除此,阳泉还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遗风的林里关帝庙正殿,汉淮阴侯韩信驻军遗址,唐代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的遗址,还有明代陆深《浮山遗灶记》的碑文等等。

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特产呢!阳泉是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大量的煤炭远销世界,还用本地特有的煤精做雕塑,曾经连续两次获得百花杯金奖。

此外,还有陶瓷,因为制作工艺考究,年出口量达多万件;砂锅内外光洁,耐酸耐碱,受到人们的青睐。

除了这些,还有可口的黄瓜干、花椒、核桃、北岭牌食醋等等。

我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欢迎大家来做客关于定西市通渭县的家乡的作文字篇2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同安,它位于厦门,它虽然没有上海、广州那么发达、繁荣,也没有北京、西安那么气势磅礴,但我也为自己是一个同安人而骄傲! 现在的家乡呀,简直焕然一新!变化非常大。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

我的家乡通渭作文我的家乡通渭作文美丽的通渭是我的家乡。

一提起通渭,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书画艺术,不错,“全国书画艺术之乡”――这个让家乡人倍感骄傲和自豪的称谓,鼓舞了多少通渭学子!“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在我们通渭,家中悬挂字画是一种装饰,更是家庭文化底蕴的象征。

如果说书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那么,我们通渭还有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它可是深深的扎根于民间的。

它就是久唱不衰、久听不厌的通渭小曲。

通渭小曲是一种传唱艺术,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瑟瑟寒风中,街头几位爷爷、大伯模样的`男子,正分工明确、正儿八经地唱着小曲,唱得非常投入,我不解地问爸爸:“这些爷爷大伯他们不怕冷吗?”爸爸呵呵笑着:“唱上一嗓子小曲,他们比过年还开心呢!”是啊,只要是农闲时节,街头巷尾、客房场院,随处都可以成为小曲的表演现场。

有了板胡、二胡、三弦、碰铃等一些简单的乐器,少则五六人,多则数十人,一支小曲乐队就组成了,他们拉的拉,唱的唱。

茶余饭后,两盅酒下肚,脸上红扑扑热乎乎的,一场精彩的小曲表演就开始了。

围观的群众也是一脸的投入相,有时还忍不住抢过二胡,拉上两把,唱上一嗓子……人们之所以这样喜欢小曲,是因为小曲的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生活。

有祈求美好生活的《十支香》、《刘海撒金钱》,有祈求平安的《王灵官扫殿》,还有劝诫人们远离毒品和赌场的《张连卖布》、《看女》等等。

据爷爷奶奶说,以前这些小曲主要在田间地头传唱,一到春节,各个村庄都要大办社火,这些小曲就会在社火中闪亮登场。

社火作为各个村庄之间相互交流、联络感情的纽带,正月十五之前的每晚都要去别的村庄“客演”,或独唱、或对唱、或载歌载舞,临了,还要唱一曲《胡麻花儿蓝花花》对招待自己的村庄表示感谢,真是很有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已经式微,庙会便成了小曲乐队大显身手的场所。

通渭小曲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表演也越来越正规。

现在,党的好政策、社会主义新生活都被唱进了小曲。

家乡的小曲以它特有的方式,娱乐了人们,也让人从中受到教育。

描写通渭马营家乡的风景的句子

描写通渭马营家乡的风景的句子

通渭马营,是我美丽的家乡。

这片土地充满了宁静与祥和,每一寸土地都透露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通渭马营,层峦叠嶂,青山翠竹,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站在山顶远眺,山峦起伏,如同一条巨龙蜿蜒而过。

清澈的小溪顺山势流淌,潺潺水声如同一曲美妙的乐曲,轻轻地拨弄着心弦。

在这样的山水间,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感受到了它的生机勃勃。

除了秀丽的山水,通渭马营还有着宁静幽雅的田园风光。

金黄的麦田随风摇曳,绿油油的蔬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繁茂的果树沉甸甸地挂满了硕果。

一片片田野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温暖的光芒,仿佛一幅美丽的油画。

家乡的季节也是如此多彩。

春天,桃花、杏花、梨花一片片绽放,粉红、雪白的花朵点缀着大地,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美丽的花衣。

夏天,绿树成荫,微风习习,遮阳挡热,适合出游观光。

秋天,金黄的稻田一片金黄,田间清晨的薄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层林尽染,分外妖娆。

家乡的风景如画,自古就是文人墨客钟情之地。

他们用诗篇、绘画表达对家乡风光的赞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而对我而言,家乡的风景更是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创作灵感。

总结回顾起来,通渭马营家乡的风景是那样的美丽和独特,它似乎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赐予的礼物,也是我心灵的家园。

在这片土地上,我一直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着它的美好和力量。

愿我能永远怀揣着家乡的美景,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

我的家乡通渭马营,是我心中的天堂。

这片土地虽然不是山水之间的名胜古迹,但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让人心生怡然。

家乡的风景如画,自古就是文人墨客钟情之地。

他们用诗篇、绘画表达对家乡风光的赞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而对我而言,家乡的风景更是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创作灵感。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春天来临,家乡便是一片花的海洋。

桃花、杏花、梨花一片片绽放,粉红、雪白的花朵点缀着大地,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美丽的花衣。

我的家乡———通渭

我的家乡———通渭
通 渭 欢 迎 您 !
甘肃通渭 我美丽的家乡
通渭简史
地名由来
• 宋熙宁(1068)元年,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 (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村北),朝廷赐名“甘谷城”,又于擦珠谷 筑一大堡 (今什川乡李家坪古城遗址),朝廷赐名“通渭堡”, 因牛谷河通往渭河而得名。 历史沿革 •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 春秋和战国前期,通渭地为襄戎地。 • 三国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 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鸡川、甘谷3县。通渭属临 挑路巩州辖。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 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中华民国2年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 治今天水)辖。
民国16年(1927) 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
民国30年(1941) 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6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至1955年10月 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3]
交通 截至2000年底,通渭县有国道1条57公里,省道2条94.35公 里,县道11条444.65公里,乡道4条43.66公里,公路总里程 39.66公里,公路密度为21.99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达到 以国、省道为骨干,县、乡道为辅助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络。 西兰公路通过县境西北,华双公路横贯东西,于华家岭交 汇。两条重要公路干线与通会、马陇、通榜等10多条公路 相互交织,形成网络。
书画艺术之乡
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文化底蕴深厚。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 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 万件以上。截至2013年,全县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 作创作的人员3350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9人, 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2人,从事书画 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年书画交易额1000万元以 上,形成了独特的“通渭现象”。 1993年,通渭县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 乡”。[2] 魏岳嵩的《梅兰菊竹》条屏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 版社出版发行,楷书扇面1987年在《书法》杂志发表。刘 铎的行草在中国、日本等国书法爱好者参加的《纪念孙中 山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览》中入选,并在杜康杯全国大奖中 获佳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家乡——通渭
通渭县义岗川小学六年级(1)班曹璇指导老师:李永智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我生在通渭长在通渭,我随父亲访名山、游古迹,逛都市、览名城,我去过了不少的地方,,却发现通渭仍然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通渭虽不能和国内的着名风景名胜区媲美,但她就像一个乡村美女,你不能因为她没有参加选美就说她不是美女。

美女不论出处,只要她具备了美女的气质,无论她出自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乡村,人们都不能不承认她是美女。

美女有众星捧月、星光灿烂的那一类;也有不事张扬、清贫脱俗的一类,我认为通渭恰恰就是后者。

这样的美或许只有像我游览过许多地方才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出来。

如果你要问我最爱通渭的什么,我会很果断的告诉你,我特别喜欢通渭的青山绿水。

像现在这小雨弥漫凉爽的夏日,只要你游荡来到野外,映入你眼帘的一定是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绿意,那绿绿的山林你分不清哪些是大树,哪些是灌木,哪些是小草,每一个绿色的生命都尽情展示着它们生命的活力。

绿色是通渭的主旋律,从春延续到冬,即使进入寒冷的冬季,草儿枯黄、好多树木凋零,但是那可爱的绿叶却依然处处可见,依然是通渭的主色调,只是此时此刻的绿更加深沉而已。

漫步在这绿意盎然的山涧,随处可见哗哗流淌的清清泉水,说不尽这山野悠然的惬意与安祥。

与泉声相和的是鸟鸣,这时,用“处处鹦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来形容实在恰当不过。

站在高处往下看,你会看到一座座小山之间平坦肥沃的小块麦田,小小河流像仙女的飘带在田野与山林间弯弯曲曲轻柔的舒展飘荡,让人看不到尽头。

聪明的通渭人将庄院建在依山傍水且平坦向阳的地方,尽情享受热闹或是宁静。

春天,油菜开花的时候,也正是麦苗拔节的季节,你或许见过开着金黄的诱人的油菜花的美丽风景吧,你是否见过田野里由红花、黄花、绿草相间而成的美丽画卷?它是多么的娇美,多么的艳丽,多么的动人啊。

夏天,阳光高照的日子,当你感到盛夏酷热难耐的时候,老天爷常常会在傍晚给你送来一阵清凉大雨,如果不是处处都有那郁郁葱葱的绿,怕就不会有这体贴民心的夏雨及时的光顾。

还有那硕果累累、花椒飘香的秋天,那虽寒犹绿的冬天,在每个季节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美景。

这就是我的家乡——通渭,你不来别后悔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