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
微循环知识课件

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 人体是复杂而又奇妙 的机体,仅靠心脏的有 限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 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 细胞,而必须靠微血管 自身的节律性的运动才 能将血液灌入细胞,同 时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 心跳并不同步,有其自 己的规律,这样微血管 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 的作用,变成了"第二心 脏"
冬季如何养生?
什么是“微循环”?
循环中的微血管非常的长,约9~12万 公里,能围绕地球的两周半。 微循环还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 人体的血管是“生命之河” 微循环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最终端 的一级血液循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 行。
微循环是人体“生命的源泉”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 和养料,带走细胞产 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 代谢产物。 • 微循环正常与否,决 定着人体细胞的代谢 和功能。 • 微循环作为人体新陈 代谢,物质交换的场 所,作为人体的内环 境,是生命的最基本 的保证。
如何预防微循环障碍?
• 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 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 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 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步退化,血液 粘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在毛细血管中 就可能发生淤滞,甚至堵塞,使组织细胞无法正 常代谢。细胞既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又不能及 时排出废物,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 挥。这时,人极容易发生疾病。特别是人处于睡 眠状态,血流速度更慢,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容易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就是这个原因。 • 改善微循环,特别是在睡眠时保持微循环的通畅, 不仅对睡眠有益,更是保护身体健康的必要前提。
• 微血管通透性改变, 组织水肿,血管收缩, 导致肾炎、肾衰、女 性盆腔炎、月经不调、 男性前列腺炎、膀胱 炎等。
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及其作用

1.微循环概念: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液循环。
⾎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这⼀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
2.微循环的组成: 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细⾎管前括约肌、真⽑细⾎管、通⾎⽑细⾎管、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
3.微循环的作⽤ ⾎液流经微循环⾎管时,可通过以下3条通路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
(1)迂回通路 ⾎液由微动脉进⼊微循环后,经后微动脉、⽑细⾎管前括约肌、真⽑细⾎管流⼊微静脉。
这⼀通路具有以下特点:①通透性好:这是因为真⽑细⾎管管壁极薄,仅由单层内⽪细胞和基膜组成,总厚度仅为0.5µm,内⽪细胞间尚有间隙存在;②⾎流缓慢;③与组织细胞接触⾯积⼤,据估计全⾝⽑细⾎管(包括有交换功能的微静脉)总的有效交换⾯积将近1000m2.因此,⾎液流经这⼀通路时,⾎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可进⾏充分的物质交换。
所以,这⼀通路⼜称"营养通路". (2)直捷通路 是指⾎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和通⾎⽑细⾎管进⼊微静脉的通路。
直接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且⾎流速度较快。
其主要功能不是进⾏物质交换,⽽是使⼀部分⾎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静脉,以满⾜体循环有⾜够的静脉回⼼⾎量。
(3)动-静脉短路 ⾎液从微动脉经过动-静脉吻合⽀直接流回微静脉。
动-静脉吻合⽀管壁较厚,有完整的平滑肌,能够进⾏舒缩活动,但不能进⾏物质交换。
在⽪肤微循环中,吻合⽀较多,对体温调节有⼀定作⽤。
如环境温度升⾼时,动-静脉吻合⽀开放增多,⽪肤⾎流量增加,⽪肤温度升⾼,有利于发散⾝体热量;环境温度降低时,则动-静脉吻合⽀关闭,⽪肤⾎流量减少,有利于保存体热。
但是,动-静脉吻合⽀的开放,会相对地减少组织对⾎液中氧的摄取。
例如,感染性或中毒性休克时,动-静脉吻合⽀⼤量开放,反⽽会加重组织缺氧。
微循环-精品文档

问题微血管
左粗,慢性炎症
•右粗,急性炎症 只看到一半的血管,体质较 弱,容易疲劳
问题微血管
• 都很粗,代表关节有问题
粗且边缘有毛毛,有痛风,关节 不好,肾功能不好。
胰腺功能较差,糖尿病倾向
问题微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图形:畸形严重, 麻花状血管
• 冠心病或有炎症,输出枝扩张严重
• 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畸形严重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会长斑? 2、为什么会长痘? 3、为什么会过敏? 4、为什么会头晕头痛? 5、为什么会有颈椎疾病? 6、为什么会腰痛? 7、为什么会有妇科疾病? 8、为什么会有慢性咽炎? 9、为什么会有关节问题? 10、肾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 11、为什么有人减肥却怎样也减不下来?
微循环对人体作用
• 微循环就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能 量、信息的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 液的流动。 • 微循环是生命最基本的保证,人体的任何 器官包括心脏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微循环, 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当微循环 衰退时人体的老化就开始了,所以微循环 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因此改善微循环 不论正常人或病人均有重要意义。
微循环检测仪检测方法
• 1、将松柏油均匀抹在被测者的左手无名指 指甲接缝处 • 2、将左手无名指置于指托上,将抹油位置 置于光源正下方,请被检测者放松,保持 平衡。 • 3、调节焦距清晰度看到皮肤纹理 • 4、调节平台前后左右移动,找到指甲接缝 处,沿指甲接缝走看身体器官位置,左右 或下方看微血管
微循环对人体作用
• 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运输营养和排出废物,而 这个过程就叫新陈代谢。 • 微循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唯一场所 • 微循环是人的重要生理功能调节的唯一总阀门 • 微循环是人体生长、发育唯一大本营
微循环评估指标刘

微循环评估指标刘微循环评估指标是衡量微循环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一组指标。
微循环是指体内最小的血管系统,包括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与静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并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
微循环评估指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测量,包括显微镜观察、红外线光谱、皮肤温度变化等。
以下是常用的一些微循环评估指标:1.毛细血管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的数量。
毛细血管密度的增加意味着更好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能力,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毛细血管容量:指的是毛细血管内血液的容积。
毛细血管容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量,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3.毛细血管流速:指的是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
血液流速的增加可以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速度,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与功能。
4.毛细血管血流反应性:指的是毛细血管对刺激的反应性。
血流反应性的增加可以使毛细血管更有效地调节血液流量,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与功能。
5.关键温度:指的是皮肤表面温度的变化。
关键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毛细血管功能的改变,提供了诊断循环障碍的重要线索。
微循环评估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功能常常受损,导致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评估微循环功能,可以及早发现血液循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微循环评估指标也在美容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皮肤的血液供应和毛细血管的功能状况对于皮肤的健康和外观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微循环评估指标,可以评估皮肤的血液循环情况,为美容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微循环评估指标是衡量微循环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对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美容领域,微循环评估指标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循环评估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健康评估和治疗方案。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循环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交换:微循环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微循环从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通过微循环从组织中排出。
2. 维持稳态:微循环可以通过调节毛细血管的舒缩来调节血流量,从而维持组织的稳态。
当组织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时,毛细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流量;当组织代谢产物过多时,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流量。
3. 调节体温:微循环可以通过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舒缩来调节体温。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毛细血管会扩张,增加散热;当体温降低时,皮肤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
4. 免疫防御:微循环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可以参与免疫防御过程,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5. 再生修复:微循环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总之,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维持组织的稳态,保证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微循环

临床应用:动脉血压↓而中心静脉压↑,说明? 输液纠正休克时,除了观察动脉血压,还应 注意中心静脉压,为什么?
(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
血管内血液受重力场影响, 产生
一定的静水压. 血压除心脏作功形成外, 还应加 上该部分血管静水压. 高低取决于 人体所取的体位. 因为静脉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 静水压对静脉功能的影响大. 人 在直立时, 可比卧位时多容纳400600 ml 血量.
4. 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等
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静脉不仅是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通路,还起着血液储存的作用
(一)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0.4-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kPa(4-12 cm H2O )。 其值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四、微 循
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 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 (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组成。
(一)微循环的组成:
1. 营养通路(迂回通路) 组成: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特点和功能:
◆ 通透性好,血流缓慢,利于物质交换; ◆ 交织成网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例 症 毛细血管压↑ ↑ ↓ 炎症、充血性心功 静脉压↑ ↑ ↓ 不全等所致的水舯 血浆胶体 ↑ ↓ 营养不良、肾炎等 渗透压↓ 血浆蛋白↓所致水舯 淋巴 ↑ ↓ 丝虫病、癌症等 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 ↑ ↓ 烫伤、细菌感染 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舯
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其主要功能

微循环是指血液在微血管中进行循环的过程。
它是整个血液循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非常复杂,主要涉及到微血管的网络和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等多种血管,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1. 维持组织的代谢:微循环通过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新鲜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帮助细胞代谢产生能量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活化免疫细胞:微循环是免疫细胞的主要活动场所,通过血液循环,免疫细胞可以在机体需要时迅速运输到各个组织,发挥抵御病原体和维护机体免疫平衡的功能。
3. 调节体温:微循环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通过控制周围血管的血流量调节体表的血流分布,从而影响体温的调节。
4. 促进废物代谢:微循环在废物代谢和清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运输废物和代谢产物到全身循环中,从而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5. 维持血压稳定:微循环通过调节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的血管阻力,帮助维持全身循环的血压稳定。
总结来说,微循环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够帮助细胞清除代谢产物和废物,保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和正常的代谢功能。
对于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和功能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动脉:微动脉是微循环的起点,它们是从小动脉分支而来,血液通过微动脉进入毛细血管。
微动脉的壁较厚,具有弹性,可以抵抗高压的冲击,同时也可以调节血管的血流量。
2.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微循环的主要通道,它们具有非常细小的直径,只有红细胞一个细胞的大小,因此可以使红细胞在其中逐个通过,以增加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接触面积。
毛细血管的壁非常薄,便于氧气和营养物质向细胞输送,同时也有助于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 微静脉:毛细血管结束后,将汇聚成微静脉,然后进一步汇合成小静脉,最终血液回流到大的静脉系统中。
微静脉的壁较薄,比较柔软,在血管内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并且和周围的组织紧密结合,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再循环。
微循环ppt课件

体液调节
激素、生长因子等体液因素通 过与微血管上的受体结合,调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局部调节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可以 局部作用于微血管,调节微循
环的血流量。
整体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高级中枢对微循环进行整体调
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3
微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保证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输送到组织细胞,同 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温
免疫反应
微循环中的血管舒缩变化可以调节体温, 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和止血过程。
微循环的调节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微动脉的舒缩状态,从而调
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04
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 直接观察微循环的变化情况,适 用于表面微循环的观察。
02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无法观察到微血管内部的血流 情况。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循环进行观察,可 以观察到微血管和红细胞流动情况。
微循环障碍是指微血管网络中的血流不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充分传输 到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
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微循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对某些 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脉和微静脉。
血浆
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氧 气和代谢产物,通过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循环与休克》9.22 心血管内科12301
***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
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微循环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来影响微循环的血流量。
*** 循环通路: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由于真毛细血管交织成网,迂回曲折,穿行于细胞之间,血流缓慢,加之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又高。
因此,此条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又称为营养通路。
真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
安静时,骨骼肌中真毛细血管网大约只有20%处于开放状态,运动时,真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提高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为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2)直捷通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促进血液迅速回流,使一部分血液通过微循环快速返回心脏,此通路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①组成:血液从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的通路;
②作用:调节体温。
此途径皮肤分布较多。
血流经被动脉通过动一静脉吻合支直接回到微静脉。
动静脉吻合支的管壁厚,有完整的平滑肌层。
多分布在皮肤、手掌、足底和耳廓,其口
径变化与体温调节有关。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吻合支开放,上述组织的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发热量;环境温度降低,吻合支关闭,有利于保存体内的热量。
***调节活动:交感神经对微动脉的收缩作用大于微静脉,使微循环中的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
反之,为循环中血流量增多,血压上升。
而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则主要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前阻力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在微循环中,它们分别起着“总闸门”和“分闸门”的作用,它的开闭直接影响到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而微静脉属于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起着“后闸门”的作用,其口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回心血量。
因此,微循环血流量直接与整体的循环血量密切相关。
它除了要保证局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实现物质交换,而且要顾及到全身的循环血量,使局部血流量与循环血量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