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鉴赏选修课论文

合集下载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佳木斯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选修课论文学院(系):xxx学院专业: xx病学学生: xxx完成日期 2013 年 05月 17 日佳木斯大学选修课(论文)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Pop music’s development process佳木斯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选修课(论文)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Pop music’s development process学院(系): xxx学院专业: xx病学学生姓名: xxx学号: xxx完成日期: 2013.5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xxxx学专业xxx【摘要】文章从流行音乐的历史出发,探索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

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音乐市场开始发展,经历了阵痛,不断地在发展,在总结经验,创新发展,终于迎来了我国流行音乐事业发展的春天。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关键词】音乐发展流行冲击经济音乐家演唱会歌手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

经过数年来自港台音乐的冲击、输入,内地音像市场初步建成。

在此情况下,呼唤内地本身的创作就成为一个客观的需要。

1984~1985年间,音带市场上已出现了港台音带大批滞销的状况。

凡此种种,都预示着内地流行音乐将发生一个重要转折。

在社会上,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经济上产生了消费热,文化界则出现了“寻根热”、“文化热”等浪潮。

都市文化在大中城市已经成形。

这一切构成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的条件。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受港台《明天会更好》大型演唱会的启发,内地的音乐工作者也开始计划筹办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

《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的推出,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群的崛起和流行音乐成为社会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时期的到来。

同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板的首届民歌通俗歌曲“孔雀杯”大奖赛于5月在京揭晓。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2000字左右音乐鉴赏的本意为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

大学中都会有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完这门课程,都需要写一篇论文。

下面是店铺,让小编我来帮你们找几篇2000字的音乐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篇一浪漫派的音乐领域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

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

T。

A。

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

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

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

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

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

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

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

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篇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音乐鉴赏》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鉴赏是我们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我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喜欢而已。

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能够听懂音乐。

直到有一天,从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明白到,音乐是没有人可以听懂的,听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喜欢舒伯特的缓缓流动,喜欢莫扎特的轻松娱乐,喜欢《黄河大合唱》的雄伟壮阔。

喜欢《长江之歌》的气势磅礴。

像班得瑞、雅尼、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

同时我不喜欢朗朗弹琴演奏时的骄狂。

相反我喜欢李云迪的低调静谧。

比如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欣赏到的《歌剧魅影》中: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整部音乐剧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

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利斯丁,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完美而动人。

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

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音乐鉴赏公选课论文

音乐鉴赏公选课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赏析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衰轮回,时至今日,淀积着的民族文化无不饱含风霜雪雨,在沧桑中透漏着荡气回肠和令人震撼的东西。

琴、棋、书、画在我国文化中有着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琴,我们姑且称之为音乐,音乐从来都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从音乐中体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音乐陶冶情操,通过音乐来修身养性不失为一种良策。

我觉得一个人可以活的平庸但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修养,因为我们是人。

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使他是平庸的,但在其平庸中也会透出一种不凡。

修养是一种境界,是用一种有灵韵的东西填补一个人心灵的空白,是为了成就灵魂的高尚,谁也不愿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但事与愿违,放眼望去,那一双双空洞的眼神会我告诉我们一切。

修身养性,并不是说要靠修身养性来修饰自己,修身养性可以提升自我,但更多的我们是要靠修身养性来慰藉自己。

我喜欢音乐也希冀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是我选这门课程的初衷;我也可以确切的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确有收获,起码提高了自己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与其说这篇论文是我们的一次作业,还不如说这是对我们鉴赏能力的一次确认。

首先,对于题目的选择,我认为一个人喜欢的歌曲或音乐一定不止一首,至少应该是一类。

我喜欢的乐曲有很多,我没法对其一做评论,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比较笼统和宽泛的话题进行鉴赏。

其次,我之所以选择民族音乐,是因为我觉得在此之前我对我们的民族乐曲存有误解,而在真正了解了她之后,我才看到了我们民族音乐独有的魅力。

以下将是我感触颇深的三个方面:篇一:一个瞎子,一把二胡,一曲《二泉映月》开创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有魅力。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

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

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2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2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

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为了提高自己对音乐与美的欣赏水平,这学期的选修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程。

上课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但足以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对于鉴赏者来说,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

音乐的丰富多彩来源于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反映出来,形成了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

因而音乐鉴赏的经历与生活阅历一样,积累得越多,信息储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丰富,对音乐作品就比较容易理解;反之,对音乐鉴赏经历和生活阅历贫乏、信息量储存相对较少的人来说,鉴赏音乐时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无从着手。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决定了音乐鉴赏必须依靠有关的音响资料才能得以完成,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条件。

基于这一条件,人们才能对审美对象,即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活动。

在这一学期的音乐之旅中,我们欣赏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中西方兼备。

管弦乐《动物狂欢曲》,音乐剧《猫》,歌剧《卡门》,中国戏曲和中外民歌等等都是让我非常喜欢的音乐作品与形式。

在这里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么多的音乐形式,同时还欣赏到了每种音乐形式下的著名作品。

真是大开眼界,仿佛一次梦幻的世界音乐之旅。

《动物狂欢节》是圣-桑于1886年在奥地利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出的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

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组曲由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

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是本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圣-桑的代表作品,是整部组曲中唯一一首优雅、温柔的小曲,与其他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声音的韵律和和谐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示艺术。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以便更好地欣赏音乐的美妙和丰富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音乐鉴赏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鉴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大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力,提升欣赏艺术的能力。

音乐鉴赏也是人文素养和修养的一部分,通过学习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大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音乐鉴赏。

首先,他们可以参加音乐会、音乐节等实体活动,现场聆听音乐的演奏,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其次,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收听音乐广播、在线音乐平台等途径来聆听音乐,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此外,阅读音乐评论和专业书籍也是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音乐鉴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

最后,大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和个人感受。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大学生在鉴赏音乐时,应该注重对音乐曲调、旋律、节奏等细节的把握,同时结合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进行感受。

只有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才能更好地欣赏到其中的美妙和情感。

总之,大学生音乐鉴赏是培养他们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样的音乐鉴赏方式和注重细节和个人感受,大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更好地感知音乐带给人的美和真实。

(文章约800字)(本文是根据提供的题目“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800字”所准备的鉴赏论文格式进行书写的)。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音乐鉴赏论文(大学选修课)

中外音乐欣赏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

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

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

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

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

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

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

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

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

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

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事业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进行音乐鉴赏可以陶冶大学生们高尚的情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一:《试论高职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网络的普及,音乐类节目层出不穷,人们开始关注到音乐的发展,并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随口唱出几句歌词来,尤其是以大学生朋友们为主要群体的青年学生们,他们多追逐潮流和时髦。

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却相对较弱,很容易有盲从心理,跟随大众,被大多数人的观点所影响。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对高职学生音乐鉴赏方面的引导教育,力求让所有学生领悟到音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基础现状分析高职学生多为高考中成绩较低的,学习能力较弱群体中的学生个体。

他们学习音乐的途径较少,以致于乐理知识较弱,识五线谱、简谱、了解节拍的学生也非常少。

他们高中阶段就养成不爱学习或者不善于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或广播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并未做到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没有投入感情地理解音乐,缺乏实质的音乐感悟。

许多同学只是将音乐作为消遣和排压的一种方式,并没有投入精力的作为兴趣去深入学习,这也是高职学生音乐素养不能迅速实现提高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一些歌词简单,曲风单一,易于传唱的歌曲比较受到青年人的欢迎,这样的歌曲唱起来,学起来相对简单,再加上他们音乐鉴赏水平和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想讲时髦、跟潮流,受此影响,也使高职学生音乐鉴赏力很难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鉴赏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感。

这对学生今后接受全面素质教育有重要影响,学生如果能够将专注学习音乐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其他学科当中,就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

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

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

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无论何时何地听到都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

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

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

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

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音乐鉴赏论文2010-01-08 14:52姚传谦转[博客]5100 字, 阅读2149, 评论4本文收录在602155: 体卫艺(twylw)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

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

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

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

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

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

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

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

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

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

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

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

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

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

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

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

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

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

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

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

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

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

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

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

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

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

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

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就让我来谈一下这学期所听音乐给我的一点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