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验指导书(一)

合集下载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草药作为人类健康的有效助剂,在临床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中草药的栽培和鉴定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多数人都更加意识到中草药的重要性。

当前,中草药的栽培和鉴定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技术和实践上的问题。

中草药栽培是中草药生产技术的基础,是改善中草药质量的关键技术。

栽培技术是指中草药从无菌培养和播种至收获前全过程所应用的技术。

中草药栽培技术的高效实施,有助于提高中草药的质量,这与栽培技术的科学性有关。

中草药的栽培技术,主要指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化学技术和肥料技术。

生物技术是中草药栽培中重要的技术。

选择有毒病虫草药品种,有利于减少或排除污染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药材质量。

另外,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还需要建立适宜的栽培系统和种植技术,根据季节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把握栽培时机。

环境技术是指中草药栽培中,根据植物的生长要求,调节环境条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环境技术包括水质技术、光照技术、温度技术、湿度技术和电离辐射技术等。

精准把握室内外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控制中草药的生长曲线,改善中草药栽培效果,促进中草药的高产稳产。

化学技术是指在中草药栽培过程中应用的一系列技术,包括化肥技术、病虫控制技术、防渍防腐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中草药作物的形态和生长特点,改善中草药的质量,为中草药生产中的其他技术提供支撑。

肥料技术是指应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对中草药栽培过程中进行投加,以长期充分地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技术。

肥料技术可以丰富土壤中的有机物,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善植物的品质,增加中草药的产量。

中草药的鉴定,是指在收购中草药质量检验中,根据中草药的鉴定规范,对常见的中草药进行性状、形态、shmell、taste、starch、纤维素等特定性状和成分进行对比鉴定的过程。

依据国家药典对中草药质量检验的规定,按照现代中药学的知识,实施中草药鉴定,以充分保证中草药的质量。

2023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习报告

2023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习报告

2023年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习报告在本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的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中草药的栽培技术、生长过程及鉴别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我对中草药栽培和鉴别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中草药栽培技术中药材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按照不同中草药的不同特性和生长条件,利用土地、水、肥和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人工控制和调节来培育中草药原料。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亲身体验,了解了常见中草药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1.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栽培简单易行。

生长条件:金银花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种植技术:金银花可以从枝条插穗或扦插苗进行繁殖,一般在四月至六月之间进行,约45-60天后,可以移栽。

日常管理:定期浇水、施肥和松土。

2. 当归当归是一种受欢迎的补血补气中药材。

生长条件:当归生长温度15-25℃,在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湿度的气候下生长较为快速。

种植技术:当归的繁殖方法有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能够高效的繁殖大量的植株。

日常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修剪。

二、中草药鉴定方法中草药的鉴定方法是指通过对不同中草药的形态、性状、香味、气味、舌苔、口感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认它们的真伪、品质和种类。

在实习中,我学习了常见的中草药鉴别方法。

1. 视觉法通过观察中草药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比如,黄芪一般色泽黄褐,表皮粗糙,如果发现表皮有削除痕迹,则可能被替换为低劣的黄芪。

2. 嗅觉法中草药的气味也是鉴别其真伪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如人参应具有淡淡的香气,鸡肝菌具有强烈的松露味。

3. 涂抹法将中草药粉末涂抹在白纸上,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鉴别出许多中草药。

如胡椒粉是黑色的,五香粉是棕红色的,并且含有许多颗粒和种子。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中草药栽培和鉴别的知识,这不仅有益于我个人的成长,还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相关技能。

药用植物栽培学综合实验书

药用植物栽培学综合实验书

《药用植物栽培学各论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一)、花类(菊花)药用植物栽培技术1、选地与整地(1)选地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排水良好的农田均可栽培。

但以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砂壤土、黏壤土种植为好。

(2)整地移栽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2 000~3 000 kg,并加过磷酸钙20 kg 作基肥,耕翻20 cm深、耙平,南方栽培要作高畦,并按南北向作成高30 cm、宽2 m左右的宽畦,沟深20 cm。

整个田块沟系要求做到三沟配套,即应有畦沟、腰沟和田头沟,保证地下水位离畦面0.6 m以下。

2、播种(1)品种选择:药菊栽培类型具明显的地方特色,如杭菊、滁菊、亳菊、贡菊、怀菊、济菊、祁菊及川菊等,引种栽培应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2)播法:主要用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

分根繁殖易成活,但后期易早衰,花少而小;扦插繁殖较费工,但扦插苗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产量高,生产上常用。

3、田间观察:生育时期观察,调查长势,叶片数,株高。

4、田间管理:肥料、除草1、中耕除草2、施肥3、适时打顶4、及时培土5、抗旱排涝6、病虫害防治A、枯斑病、枯萎病、霜霉病、B、菊天牛、臀脊金龟子、菊小长管蚜、菊花瘿蚊C、花叶病毒病(二)、果实种子类(草决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1、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地势高燥、向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2)整地在选好的地块中,每亩施圈肥2000~2500kg、过磷酸钙25kg,均匀撒在地面上,耕翻、耙细整平,一般不作畦,如做畦,可做成1.2~1.5m宽的平畦。

2、播种用种子繁殖,发芽温度15~20℃,播种前,种子用50℃水浸泡一昼夜,使种子膨胀,捞出晾干表面。

4月份左右播种,条播50~60厘米,开6厘米深的沟,均匀撒入种子,覆土3厘米。

3、田间观察:生育时期观察,调查长势,叶片数,株高。

4、田间管理:(1)间苗、定苗:苗高5厘米左右时开始间苗。

苗高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30厘米~40厘米定苗。

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

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

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一、介绍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一个涉及中药植物的种植、培育和鉴定的学科。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力。

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中药植物栽培技术和鉴定方法的专业人才,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中药栽培技术2.1 中药植物的选择中药植物的选择是中药栽培的关键步骤。

根据中药植物的生态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栽培的中药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中药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包括土壤、气候和光照等因素。

2.2 中药植物的种子繁育中药植物的种子繁育是中药栽培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种子繁育可以保持中药植物的遗传纯度和优良性状。

种子繁育包括种子的采集、储存和繁育等步骤。

2.3 中药植物的无性繁殖中药植物的无性繁殖是中药栽培的另一种常用方式。

无性繁殖可以通过扦插、分株、嫁接等方法繁殖中药植物,快速获得大量的苗木。

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中药植物的遗传特性,同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产量。

2.4 中药植物的栽培管理中药植物的栽培管理是中药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等方面的管理。

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提高中药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中药鉴定方法3.1 中药鉴定的意义中药鉴定是判断中药品质和真伪的重要手段。

中药鉴定可以通过对中药的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中药的品质和真伪。

中药鉴定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防止假冒伪劣中药的流通。

3.2 中药鉴定的方法中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组织学鉴定、化学成分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的外部形态特征,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组织学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结构,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化学成分鉴定是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3.3 中药鉴定的技术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鉴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科技手段如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被应用于中药鉴定领域。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草药是中国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中草药主要是指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包括各个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中草药的使用价值和药效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成为了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

而中草药的栽培和鉴定则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以中草药的栽培和鉴定为主题进行探讨。

一、中草药的栽培中草药的栽培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栽培可以控制中草药的品质和成分,提高中草药的产量和药效。

在中草药的栽培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址栽培中草药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比如一些草药喜欢湿润的环境,如当归、黄芪;而有一些草药喜欢较干燥的环境,如人参、黄柏等。

同时需要防止污染物质的污染,比如在农村要注意农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施肥和灌溉中草药的栽培需要适宜的土壤养分和水分。

在施肥方面,要合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在灌溉方面,要适时浇水,避免出现水浸或干旱。

3、病虫害防治在中草药的栽培过程中,需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采用合理的生物防治方法、药物防治方法等来防治病虫害,保证中草药的生长和品质。

4、采收管理中草药的采收需要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进行。

有一些中草药需要在开花前采收,以保证其药用价值和品质,有一些中草药需要将其种子收藏下来,用于繁殖新的中草药。

因此,在采收管理方面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中草药的药效和品质。

二、中草药的鉴定中草药的鉴定是指通过对原料或制剂进行化学、生物或药理学检测等手段,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的过程。

中草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中草药的鉴定非常重要。

在中草药的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外观特征鉴别中草药的外观鉴别是通过对中草药的色、香、味、形、质等特征进行判断,以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

比如,花粉、棉絮、树皮等是常见的杂质,如果其中搀杂有其他未知的东西,就会影响中草药的药效。

2、化学成分鉴别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是影响其药效的重要因素,在中草药的鉴别中也非常重要。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验指导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验指导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验指导贵州大学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组编制2005.12目录试验一何首乌的扦插繁殖 (2)试验二金银花的冬剪和扦插繁殖 (3)试验三薏苡的播种试验 (4)试验四麦冬的分株繁殖及其间作 (5)试验五麦冬的生长动态调查 (6)试验六薏苡的生长动态调查 (6)试验七鱼腥草的施肥技术 (7)试验一何首乌的扦插繁殖内容提要通过对何首乌进行扦插繁殖,熟悉何首乌在生产中的繁殖方法及其技术要点等。

药品及工具生根粉,锄头,剪刀,卷尺和桶等。

试验内容1. 苗床的选择及整理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作苗床,于扦插前半个月每亩施腐熟圈肥1500㎏,深翻入土中,按长7 m,宽1.5 m,高20㎝开厢。

2. 插条的选择选择1~2年生的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害的何首乌茎藤作插穗,每根插穗上至少留有两个芽。

3. 插条的处理剪成18~20㎝长,上端平剪,下端斜剪成马耳状,每50根插穗捆成一把,下端齐平,放入200㎎·L-1的萘乙酸(NAA)中浸泡30 min,以清水浸泡作对照(CK)。

4. 株行距的确定按行距约30㎝,株距20㎝,深20㎝挖穴。

5. 扦插及插后处理将处理好的插穗取出稍凉干后,进行扦插,每穴插3~4根插穗,插条上端留一芽露出地面,覆土压紧,随即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作业1. 苗床开高厢的目的是什么?2. 在插穗选择方面,为什么要选1~2年生的茎藤作插穗的材料?在插穗上留芽的目的是什么?插穗下端斜剪成马耳状有何作用?3. 在扦插时,确定株行距的目的是什么?试验二金银花的冬剪和扦插繁殖内容提要通过对金银花进行冬季修剪和扦插繁殖,熟悉金银花冬季修剪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其扦插繁殖的技术要点等。

药品及工具生根粉,锄头,剪刀,桶和尺子等。

试验内容1. 金银花的修剪由下至上、从里向外,将枯老、细弱、过密的重叠枝、下垂枝、病虫枝、交叉枝以及徒长枝、直立能力差的枝条全部剪除,以集中养分促生花枝。

剪枝过程中应遵循“因枝修剪、随树造型、平衡树势、通风透光”的原则;在平地定植,第1~2年主要是培育主干,剪去主干离地面15~20㎝的上部枝条,使主干生长粗壮并萌发更多新枝。

实验课种植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课种植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课种植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课种植中药实验报告》
在本次实验课中,我们进行了种植中药的实验,通过实地种植和观察,我们对中药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中药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掌握中药植物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长规律。

实验材料:
1. 中药植物种子;
2. 泥土;
3. 水壶;
4. 阳光灯。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泥土和水壶;
2. 将中药植物种子种植在泥土中,并浇水;
3. 将种植好的中药植物放置在阳光灯下,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4. 每天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中药植物在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水分下生长良好,茁壮成长。

我们还发现不同种类的中药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有些对阳光要求较高,有些对水分要求较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种植过
程中加以注意。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中药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药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中药植物的生长规律,为中药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中药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药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中药植物的生长规律,为中药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训练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中药质量状况的判断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验原理中药鉴定学是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性味、性能、内在质量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结合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来鉴别、评估中药材品质的学科。

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理化指标测定等方面。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准备1.显微镜2.pH试纸3.中药材样本:人参、黄芪、当归等四、实验步骤4.1 外观特征观察1.将中药材样本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用肉眼观察其外观特征,包括色泽、形态、气味等。

2.记录观察结果,比较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差异。

4.2 显微形态特征观察1.取一小块中药材制作横切面或纵切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导管特征等微观形态特征。

3.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已知标本进行比较。

4.3 理化指标测定1.用pH试纸测试中药材样本的酸碱性。

2.可选择其他合适的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如水分含量、灰分含量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

2.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如手套、口罩等。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4.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可擅自更改。

5.实验结束后,清洁实验仪器,并妥善保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显微形态特征和部分理化性质进行初步鉴定,加深对中药材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七、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药鉴定学相关实验,如对多种中药材的比对鉴定、对不同加工方法下中药材性状变化的研究等,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以上为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希朥能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验指导书(一)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验指导书(第一册)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2006年8月学生实验守则一、每位同学应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二、实验前必须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弄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三、在实验过程中要听从教师的指导,严格认真地按操作过程进行,并简要认真的将实验内容,实验要求,骤,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在记录本上,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方可离开,课后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四、环境和仪器的整洁是做好实验的重要条件,实验台面,试剂药品架上必须保持整洁,仪器药品井然有序品和试剂洒在实验台面和地上。

实验完毕,需将药品试剂排列整齐,仪器要洗净放好,实验台要擦拭干净,经教离开。

五、使用药品、试剂、材料和各种物品必须注意节约,不要使用过量,避免浪费。

要特别注意保持药品和试防污染,使用和洗涤仪器时,应小心仔细,防止损坏仪器,使用贵重仪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故障应立不要自己动手维修。

六、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易挥发的或有毒试剂药品,要按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

七、不得损坏实验田的作物,未经教师同意,不得随意拔除任何作物。

八、实验过程中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独立完成实验,独立思考,努力钻研,掌握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及其九、实验后,应按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得抄袭或臆造,并按时交给教师。

十、每次实验结束,学生轮流协助实验室打扫卫生和整理仪器。

以增强参与管理意识。

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每次实验要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实验操作中仔细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课后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一、课前预习实验课前要将实验名称、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与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等简单扼要地写在记录本中,做到心中二、实验记录从实验课开始就要培养严谨科学作风,养成良好习惯。

实验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应仔细地记录下来,实验中观测数据都应及时如实地直接记在记录本上,记录时必须使用铅笔,并做到原始记录准确、简练、详尽、清楚。

另外,实验中使用的工具和器具都应记录清楚,以便总结实验完成报告时进行核对和作为查找成败原因的参考依记录的结果有怀疑、遗漏、丢失等,都必须重做实验。

三、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序号,实验名称;(1)目的和要求(2)内容与原理(3)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5)结果与讨论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名称和目的要求是针对该次实验课的全部内容而必须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内容分别写原理、操作方法、结果与讨论等。

原理部分应简述基本原理。

操作方法(或步骤)可以流程简图的方式或格来表示。

结果与讨论包括实验结果及观察现象的小结、对实验课遇到的问题和思考题进行探讨以及对实验的改进意分可以包括:关于实验方法(或操作技术)和有关实验的一些问题,如实验的正常结果和异常现象以及思考题进行探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等。

目录中药制药设备实验指导前言实验一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参观与应用实验二蒸馏设备参观与应用实验三干燥设备参观与应用实验四包装设备参观与应用制药工艺学实验指导前言实验一制药工艺物料衡算实验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纯化工艺设计实验三中药有效成分的浓缩干燥工艺设计实验四片剂的生产工艺设计药用植物分类学实验指导前言实验一藻类、真菌、地衣植物的分类实验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分类实验三裸子植物的分类实验四花的形态和花序的识别实验五花的内部构造的辨认实验六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和检索表的使用实验七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药用菌物学实验指导前言实验一药用真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二药用真菌标本采集与制作实验三药用真菌菌种的培植实验四猪苓栽培中药制药设备实验指导前言中药制药设备实验课是中药制药设备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深化理解并掌去分析和解决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专业知识。

从工业角度,改造、设计和开发药物的生产工艺,制定相程。

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制药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制药设备的创新,改革老产品。

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中药制药设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药设备的方法。

以便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掌握中药制药设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中药制药设备技术开发,提高整体制药生产水平。

编者:陈垣实验一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参观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的工作原理。

2.掌握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使用方法与技巧。

3.掌握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工作注意事项。

4.掌握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维修养护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中药制药材料、制药厂。

三、实验内容1.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应用操作。

2.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参观。

四、实验说明粉碎是中药前处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通过粉碎,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加速药材中有根据中药不同来源与性质,粉碎可采用单独粉碎、混合粉碎、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等方法。

对一些富含糖分,具一定采用传统粉碎方法如串料法;对含脂肪油较多的药材可用串油法;对珍珠、朱砂等可采用“水飞法”;对热可塑性的物粉碎等方法。

近年来,超微细粉化技术在中药粉碎中的应用日趋增多,运用超声粉碎、超低温粉碎等现代超细微加工技术,可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心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μm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中心粒径为5~10μm以下,在该细度条材细胞的破壁率≥95%。

这种新技术的采用,不仅适合于各种不同质地的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来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

由于超微细粉化技术是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冷浆粉碎等方法,与以往的纯机械粉同,在粉碎过程中不产生局部过热,且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粉碎速度快,因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药材中生物活性物成分,提高了药效。

将中药珍珠、炉甘石分别采用气流超细和球磨粉碎的方法,并从粉碎时间、粒度上加以比较,结碎的粉碎时间仅为原来的1/30左右,而粒度则增加了3倍左右。

将两种不同粉碎技术加工的原生药材制成的治疗痛经诚年月泰和治疗糖尿病的糖泰胶囊进行了药效学比较研究发现,在镇痛、改善微循环、降血糖等方面采用微粉技术加的作用强度显著大于传统粉碎技术加工原生药制成的制剂。

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往往与药物粉碎度有关,而中药出速度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之间常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对不同粉碎度的三七进行了体外溶出度试验,结果45min溶出物含量和三七总皂甙溶出量大小顺序为:微粉>细粉>粗粉>颗粒。

目前中药生产中应用的粉碎机械有SF-170、SF-170-3、SF-200等锤击式粉碎机;YF-130、YF-240等风选式粉碎Ⅱ万能粉碎机;F-400、FS-320、721型柴田式粉碎机;SQ A、SQ B球磨机;新型无尘粉碎机等等。

五、作业撰写某一中药粉碎筛分与混合设备养护维修技术要点。

实验二蒸馏设备参观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蒸馏设备的应用条件、工作原理、蒸馏性能等。

2.掌握蒸馏设备使用方法与技巧。

3.掌握蒸馏设备工作注意事项。

4.掌握蒸馏设备维修养护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蒸馏设备、中药制药材料、制药厂。

三、实验内容1.蒸馏设备应用操作。

2.蒸馏设备参观。

四、作业撰写某一中药蒸馏设备操作技术要点。

实验三干燥设备参观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干燥设备的种类、工作原理及运营成本。

2.掌握干燥设备使用方法与技巧。

3.掌握干燥设备工作注意事项。

4.掌握干燥设备维修养护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干燥设备、中药制药材料、制药厂。

三、实验内容1.干燥设备应用操作。

2.干燥设备参观。

四、实验说明干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若被蒸发液体中有效成分耐热,在溶剂无燃烧性、无毒害的情况下可采用常压蒸发。

工倾倒式夹层蒸发锅;为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则可采用减压蒸馏装置。

近年来,薄膜蒸发技术日趋完善。

进方式有两种:一是使药液快速流过加热面进行蒸发。

如利用降膜式蒸发器、刮板式薄膜蒸发器进行的蒸发技术。

如采发器浓缩药液的初步研究,选择影响浓缩的主要因素,以蒸发量、浓缩比和产品的主要成分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通过了板兰根冲剂、麻黄石甘汤、脉安冲剂等产品的最佳工艺。

二是使药液剧烈地沸腾,产生大量泡沫,以泡沫的内外表进行蒸发,如升膜式蒸发器。

多效蒸发技术,由于二次蒸汽的反复利用,可为生产厂家节省能源。

多效蒸发器按加料式、逆流式、平流式、错流式等四种。

采用渗漉-薄膜蒸发连续提取法、渗漉法和回流法进行吴茱萸总生物碱的提取,以总生物碱为指标,比较不同提取碱含量的影响以及各种提取方法的溶剂耗用量和提取时间的长短。

结果表明:渗漉-薄膜蒸发连续提取法不仅能提尽总剂耗用量小,提取时间也最短。

用远红外元件加热干燥时,因所辐射出的能量与大多数被辐射物的吸收特性相一致,故吸收率大,效果好,耗能成本也低。

YHW806A型远红外辐射干燥箱,可适用于中、小型制药厂对药物包装容器、药物的原辅料,制剂的半成燥和灭菌。

带式干燥器,为接触式干燥技术,适用于药用植物的原料,其特点是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原料中的有效成沸腾干燥是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沸腾状”,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干燥效率高,速度快,干燥均匀,产量大,适于大规模生产,主要用于片剂、颗粒剂制备过程中的制粒干燥,现也有的干燥。

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

因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保持且易溶解。

目前有利用喷雾干燥来制备微囊的报道,它是将心料混悬在衣料的溶液中,经离心喷雾器将其喷入热气流品是衣料包心料而成的微囊,这种微囊粉末可采用于直接压片,也可制备胶囊剂、糖浆剂或混悬剂。

冷冻干燥是将被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的于物料在高度真空及低温条件下干燥,故对某些极不耐热物品的干燥很适合。

王大林报道了一种喷雾通气冻干新技术空气或氮气作为介质,迅速流经冻结物使水升华,喷雾冻干制得的产品微粒小,干燥快、时间短、均匀,流动性好,溶性。

近年来,对膏状物料和粘稠物料干燥的研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流态化技术、喷射技术、惰性载体技术,则础上发展起来的。

旋转闪蒸干燥机、热喷射气流干燥机、惰性载体干燥机均适合热敏性物料和膏状物料的干燥。

这些若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将大大改善中药加工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五、作业查阅资料结合参观药厂,写一篇小论文,概述喷雾干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

实验四包装设备参观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包装设备的种类、适用条件、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