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与地基处理计算书-不打印 - 副本
高填方涵洞地基处理范围的分析与计算

通过数值模拟,对处理宽度为(1~5)D时不同 处理深度的涵顶土压力及涵体沉降进行研究,数值 模拟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
750
罡700 芒
奋650
划 懈600 匿 靼550
500 O l 2 3 4 5 67 8 处理深度/m
图6处理深度与涵顶压力关系曲线
mental Engineering,2005,131(1):20一27.
[63顾安全,郭婷婷,王兴平.高填土涵洞(管)采用EPS 板减荷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5):
500—504.
F7l杨锡武,张永兴.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桥减载方 法及其设计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从图5可以看出,处理宽度为1D,即仅处理基 础正下方范围的地基时,由于基础两侧地基沉降大 于加固区沉降,涵洞台背两侧填土相对涵体有一个
650
姜630
菩610
捌 画590
悟g
厘570
550 O
lD
2D
3D
4D
5D
地基处理宽度
图S涵顶压力随地基处理宽度的变化
向下的位移,对涵体产生向下的拖拽力,使涵顶压力 增大,此时涵顶压力比地基不处理时增大约11%。 当地基处理宽度大于2D以后,随着地基处理宽度 的增大,涵顶垂直土压力急剧减小。
从尽量控制差异沉降的观点出发,应尽量使差 异沉降值△S=0,则由式(6)可得:
百El565—E52如45|匕。3 瓦2E03一等一E3箬=o。
(”7)7
现场取土测试结果表明,下卧层土质为老黏土
及中风化岩石,加权平均模量约为E。=20 MPa,代
入式(7)可得:
路基土方工程(高填方)高填方专项施工方案改中 - 副本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2(一)、概述 --------------------------------------------------------------------------------------------------------------- 2(二)、设计技术标准: ----------------------------------------------------------------------------------------------- 2三、施工计划安排 ------------------------------------------------------------------------------------------------------------- 3四、施工方案-------------------------------------------------------------------------------------------------------------------- 3(一)施工原则 ---------------------------------------------------------------------------------------------------------- 3(二)路堤填筑 ---------------------------------------------------------------------------------------------------------- 3(三)路堑开挖 ---------------------------------------------------------------------------------------------------------- 7(四)路基整修 ---------------------------------------------------------------------------------------------------------- 9五、质量保证措施 ------------------------------------------------------------------------------------------------------------- 9(一)质量保证体系 -------------------------------------------------------------------------------------------------- 10(二)组织保证措施 -------------------------------------------------------------------------------------------------- 10(三)技术保证措施 -------------------------------------------------------------------------------------------------- 12六、安全保证措施 ----------------------------------------------------------------------------------------------------------- 12(一)组织机构 -------------------------------------------------------------------------------------------------------- 12(二)管理制度 -------------------------------------------------------------------------------------------------------- 12(三)实施安全管理责任制----------------------------------------------------------------------------------------- 13七、工期保证措施 ----------------------------------------------------------------------------------------------------------- 13八、雨季施工措施 ----------------------------------------------------------------------------------------------------------- 14九、文明施工措施 ----------------------------------------------------------------------------------------------------------- 16十、环境保护措施 ----------------------------------------------------------------------------------------------------------- 16十一、附图表------------------------------------------------------------------------------------------------------------------ 19质量保证体系机构图 -------------------------------------------------------------------------------------------------- 19工程质量检验流程图 -------------------------------------------------------------------------------------------------- 20路基施工工艺框图 ----------------------------------------------------------------------------------------------------- 21十二、针对高填方路基处理方案------------------------------------------------------------- ------ 21一、编制依据1、招(投)标文件及合同协议;2、施工图纸;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1/0-2004);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6、《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 B01-2003);7、相关施工技术文件要求;8、试验路段的施工数据。
高填方路基地基处理方法

总476期2018年第26期(9月中)收稿日期:2018-05-16作者简介:任军(1980—),男,工程师,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高填方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任军(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针对当前常用沉降计算法在填方路基宽度相对较大、填方相对较高,且软土厚度相对较大的条件下,计算结果与实际层面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地基处理出现不科学的问题,以某高速路软土区域的地质勘测、规划、作业、检测以及其沉降观测作为项目实例,针对软土地基上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运算及其地基处置手段展开研究与分析,以提升地基的载荷性能,降低地基工后的下沉总量,提升土坡的抗滑性能。
关键词:路基沉降;复合地基检测;沉降观测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B1高填方路基地基处理方法1.1灰土挤密桩土中成孔时,桩孔内部已有土体被迫从侧面挤压出去,使桩周在对应区间范围内的土层受到压应力、扰动以及重塑,在桩周构成硬壳,桩管拔出土体后,桩前土区域回弹松弛。
在桩孔下料密实作业完成后,对桩壁再次形成水平压迫,使回弹土层再一次受到挤压缩回至壳层内,外加灰土及其挤密土的接触区域凹凸不平,硬化后的灰土有着对应的抗剪强度,此时桩侧的束缚效益有助于防止土体出现侧面位移。
1.2CFG 桩法CFG 桩使用振动沉管的形式作业,使用振动或挤压效益让桩前土质变得密实,CFG 桩是有着一定私结强度的混合材质,不但可以体现桩的侧阻效益,还能较强地体现其端阻效益,让复合地基载荷力大幅度提升并具有较强的可调性。
由级配砂岩、粗砂及碎岩等构成的基础层是CFG 桩复合地基载荷力不可或缺的构成成分,它可以保证桩与土一同承受载荷的作用,降低基础底面层的应力,能调节桩土荷载的分担比例,降低基础面层的集中应力作用[1]。
1.3碎石桩碎石桩是振动或冲击载荷在软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挤压到土层中,构成大直径的密实碎石桩稳固地基的形式。
稳固原理主要是基于碎石桩的换置以及地基土层的排水固结效用。
高填方路基与地基处理计算书-不打印 - 副本

重庆市北部新区翠云片区甘悦大道市政工程高填方及地基处理工程复合地基计算书计算:校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08月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A1420017571、项目概况1.1高填方路基概况甘悦大道一期工程K1+740~K4+120段根据原地形,分布大量高填方区段,其中填方高度最高达50m,目前因场平先一步实施,大部分路基在场平实施时要求按路基填筑要求实施,但终点处甘悦大道与春华大道节点立交范围设置有下穿通道、挡墙等结构,地基要求较高,但多为高填方区域。
目前,部分段已回填至道路设计标高(下穿通道设计标高)以下2-5m高程处。
由于通道结构对地基沉降控制要求较高,而其地基范围内为新近素填土,需进行地基处理。
甘悦大道与春华大道立交处轨道九号线隧道于高填方区穿过,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2区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规定以及渝轨建办和轨道建团相关规定,本工程建设应为轨道九号线未来建设提供良好基础条件,轨道9号线隧道地基应满足上述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本册为第五册《高填方及地基处理工程》。
1.2高边坡概况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范围为:岩质边坡高度≥30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m且土层厚度≥4m;土质边坡高度≥15m;填方边坡高度≥12m的边坡。
本项目挖方边坡最高40m,填方边坡最高36m,挖方边坡有2段高度≥30m为超限切方边坡。
填方路基有13段边坡高度≥12m为超限填方边坡。
1.3气象与水文气象:场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
多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42.9℃(2006.8.15),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雾日67.8天,最大年雾日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18.2毫巴,多年平均降雨量1113.4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4.8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40.1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
高填方路基地基处理强夯技术交底书.doc

一、工程概述
清东陵高速公路3合同段路线位于唐山市遵化境内,路线的起点桩号:K13+000,终点桩号:K21+500,全长8km(不含五标段)。根据设计要求,对本段内软土、软弱土等特殊路基基底采用强夯处理。本部高填深挖路基基底强夯处理里程段落分别为:K14+140.0~K14+214.0,K14+532.0~K14+638.0、K16+700~K16+846、K19+415~K19+576.5、K21+384.0~K21+476.8五个施工段落,共处理面积18323.3㎡,强夯回填土方7329.3m3。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
在路基行车道范围内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夯点,梅花形布置见附件一,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测量地面高程。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并测出夯击前原地面标高。在机械行走或施工时,如有夯点标示丢失应及时通过控制轴线恢复夯点位置。
施工机械到场就位,调整辅助桩架使其夯锤对准夯点为位置。
转移夯点时,夯锤应由辅机协助转移,门架随夯机移动前,支腿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500mm。
清东陵高速公路3合同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K13+000~K21+500段内路基桥梁工程
编 号
Qdl3ht-00
工程部位
K14+140~K14+214
图 号
主送单位
路基施工4队
日 期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年1月1日
完成单个夯击点的夯击后及时用推土机把夯坑填平。
(1)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2)吊起夯锤到预定高度,测量锤顶高程,开启脱钩装置,夯锤落下强夯。
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案(范本非常实用)

XXXXX道路高填方路堤施工组织方案XXXXXXXXXXX有限公司XXXXXXX合同段二O一二年二月五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 (2)第二章编制依据 (3)第三章施工准备 (4)第四章施工方案 (6)第一节高填方路堤填筑要求 (9)第二节路堤填料要求 (10)第三节路堤施工工艺 (12)第四节质量要求 (15)第五节强夯施工 (16)第六节压实度检测 (18)第七节高填方路堤的质量控制 (19)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2)第六章进度保证措施 (25)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 (27)第八章环境保护措施 (29)第九章施工控制要点 (31)第一章工程概述本标段位于廊坊市xx县境内,路线起点于XX水库西侧,起点桩号K40+570,至本标段终点,终点桩号K48+750.5,路线全长8.181公里。
其中左幅里程为ZK40+530—ZK44+584.579。
本标段主要工程量:路基挖方1413436m3,其中土方809122m3,石方604315m3。
路基填方801681m3,其中路基填筑透水性材料14504m3,台后填筑透水性材料89155m3,本桩利用土方25629m3,本桩利用石方21808m3,远运利用土方637876 m3,远运利用石方12709 m3,透水性材料利用石方103659m3。
本标段桥梁5座,大桥140。
54米/1座,其中桩基础542 m /52根,预制T梁1257 m3/55片;中桥340.48米/4座,其中桩基础3262 m /170根,预制空心板3074 m3/360片。
涵洞559米/14道,通道138/米5道。
分离式隧道3座(左幅1838米/3座,右幅1907米/3座)。
第二章编制依据1、两阶段设计施工图;2、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招标文件、投标书;3、交通部及河北省颁发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4、工程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气候条件;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6、环保规范及现场文明施工措施;7、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交通运输部等工程建设标准主管部门发布的与桥梁工程相关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指南;8、行业内通行的先进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9、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在大广公路蒙冀界至承德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上全面推广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10、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指导意见;11、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文件汇编(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12、高速公路平安工地建设施工安全防护设施量化标准;13、河北省高速公路承赤筹建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第三章施工准备一、人员组织1、按投标文件承诺的技术人员及主要施工人员及时进场,并随时调整人员和机械的不足。
道路软基处理计算书 - 专家评审修改

生态园高端产业片区12号道路市政工程设计计算书(版次/更改码:A/1)计算内容: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处理设计软件名称及版本:无复核:年月日计算:年月日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2月21日共8页附图0幅工程编号:GD2015122一、复合地基设计概述地勘报告揭露地质层结构及物理性质主要如下:ml):呈灰褐色、灰黄色、褐黄色等杂色,稍湿,一般呈松1、①素填土(Q4散~稍密状。
由风化岩及残积土回填而成,成份以粘粉粒为主、局部夹碎块石及砼块,底部局部夹有耕土。
回填时间少于5年,回填时未经系统碾压,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
钻孔揭露厚度为0.50m~4.10m,平均厚度 2.18m。
天然容重γ=19.2kN/m3,压缩模量Es=4.8Mpa,fk=90KPa,qs=10Kpa。
al):呈灰色、灰黑色、灰黄色,稍湿~湿,软可塑,干强2、②-1粘土(Q4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反应,成分以粘粒为主,局部地段含砂量较高相变为泥质粉细砂。
钻孔揭露厚度为0.60m~6.70m,平均厚度2.33m,层顶标高-2.82m~3.21m。
天然容重γ=18.7kN/m3,压缩模量Es=4.0Mpa,fk=120KPa,qs=12Kpa。
al):呈黑色、灰黑色,软塑状,局部流塑状,含有机3、②-2淤泥质土(Q4质及腐植物,略有异味,其间夹有粉细砂。
在鱼塘底部个别钻孔揭露出流塑软塑状的淤泥。
该土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钻孔揭露厚度为0.20m~9.90m,平均厚度 2.99m,层顶标高-12.39m~1.98m。
天然容重γ=15.6kN/m3, 粘聚力c=7.1Kpa,压缩模量Es=3.2Mpa,内摩擦角φ=4.4°fk=80KPa,qs=8Kpa。
4、②-3粉细砂(Q4al):呈灰色、灰白色、灰黄色,松散~稍密状,以粉细砂为主,含有泥质,局部夹有中粗砂。
钻孔揭露厚度为1.60m~11.50m,平均厚度 4.41m,层顶标高-13.92m~1.07m。
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方案计算书

软基处理方案计算目录1软基处理方法 (2)2计算参数 (2)3真空塑排板方案计算 (5)3.1真空预压和排水板设置 (5)3.2预压沉降计算 (5)3.2.1原始条件: (5)3.2.2真空预压结束时的沉降计算 (7)3.2.3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11)3.2.4真空预压方案说明 (12)4超载预压+排水板方案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堆载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预压沉降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原始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路面竣工时及以后的沉降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超载预压+排水板方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软基处理方法道路总宽37m,路面设计标高为2.3m。
路基位于吹填区域,地貌单元属冲积、海积平原区,几经海陆交互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沉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北部新区翠云片区甘悦大道市政工程高填方及地基处理工程复合地基计算书计算:校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08月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A1420017571、项目概况1.1高填方路基概况甘悦大道一期工程K1+740~K4+120段根据原地形,分布大量高填方区段,其中填方高度最高达50m,目前因场平先一步实施,大部分路基在场平实施时要求按路基填筑要求实施,但终点处甘悦大道与春华大道节点立交范围设置有下穿通道、挡墙等结构,地基要求较高,但多为高填方区域。
目前,部分段已回填至道路设计标高(下穿通道设计标高)以下2-5m高程处。
由于通道结构对地基沉降控制要求较高,而其地基范围内为新近素填土,需进行地基处理。
甘悦大道与春华大道立交处轨道九号线隧道于高填方区穿过,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2区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规定以及渝轨建办和轨道建团相关规定,本工程建设应为轨道九号线未来建设提供良好基础条件,轨道9号线隧道地基应满足上述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本册为第五册《高填方及地基处理工程》。
1.2高边坡概况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范围为:岩质边坡高度≥30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m且土层厚度≥4m;土质边坡高度≥15m;填方边坡高度≥12m的边坡。
本项目挖方边坡最高40m,填方边坡最高36m,挖方边坡有2段高度≥30m为超限切方边坡。
填方路基有13段边坡高度≥12m为超限填方边坡。
1.3气象与水文气象:场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
多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42.9℃(2006.8.15),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雾日67.8天,最大年雾日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18.2毫巴,多年平均降雨量1113.4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4.8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40.1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
水文:沿线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农田、鱼塘、小溪沟。
如里程K0+720~K0+960段发育一小溪沟,与拟建道路斜角,常年有水,雨季较大;里程K1+997段发育一小溪沟,与拟建道路近似垂直相交,常年有水,雨季较大;道路终点附近有一鱼塘。
本次勘察段无大的河流通过。
1.3地质概况1.3.1地形地貌拟建线路区属侵蚀剥蚀丘陵地貌。
地形有一定的起伏,整体南高北低,沿线地形最高约383.2m,最低约245.1m,相差138.1m,高差较大。
里程K2+003~K2+800段经人工改造为多为市政道路,地形较平缓。
地表多由第四系土层覆盖,分布有丘包、水田及旱地,局部地段分布鱼塘。
人工改造段地段多有人工填土覆盖。
1.3.2地质构造场区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
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
拟建立交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
线路区岩层产较平缓,层面波状起伏,岩层倾角多在7~23°,少部24°;裂隙倾角较陡,多在60°以上。
岩层及裂隙产状随道路里程有所变化,初步如下:1.3.3地层岩性拟建线路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基岩。
各地层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①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分布在路基、桥梁段,多为已建市政道路和两侧小区施工回填形成,灰色,褐色,成分以粘性土夹砂、泥岩块石为主,局部含建筑垃圾,应杂物含量一般20~50%,局部可达70%,结构多为稍密,局部松散状态,稍湿,厚度差别大,均匀性差,回填时间多大于1年。
②粉质粘土(Q4el+dl):主要分布于隧道段山坡和槽谷处,褐色、褐黄色,软塑~可塑状,该层厚度整体较小,局部沟槽处厚度较大。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①砂岩:灰色、青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
岩层局部含泥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岩夹层及透镜体。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
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
②泥岩:紫色、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岩层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砂岩薄层及透镜体。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
3)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①砂岩:灰色、青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
岩层局部含泥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岩夹层及透镜体。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
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
②粉砂岩:褐黄色、黄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岩层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砂岩薄层及透镜体。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
③泥岩:灰色、褐灰色,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岩层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砂岩薄层及透镜体。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
1.3.4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用1.3.5可能的破坏模式人工填土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为沿填土内部的圆弧形滑动和未来填土沿现地面的折线滑动;本次设计范围基本都已经场平,未场平区域将与道路协同实施填筑,不出现永久高填方边坡与高切方边坡,临时填方边坡一般采用坡率法,每级高度为8m,中间设置2m宽马道,自上而下第一级坡率为1:1.5,第二级坡率为1:1.75,第三级及以下坡率为1:2。
路基填土方分级碾压密实,可避免产生圆弧滑动。
由于前期场平未达到本次设计压实度要求。
高填方路基可能会出现整体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影响路基与结构安全。
结合轨道九号线的填筑要求,采用强夯+CFG 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
2、设计依据、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1)《重庆市北部新区翠云片区甘悦大道市政工程方案设计》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业主提供的重庆主城区北部新区翠云片区1:500地形图 (3)业主提供的春华大道方案设计图 (4)《重庆市北部新区翠云片区甘悦大道市政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我院现场踏勘资料 (6)轨道初设专篇及批复 (7)现场实测资料 2.2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7)《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1)《工程地质手册》; 12)《地基处理手册》; 13)《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 14)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3、复合地基承载力估算计算依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值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12)7.1.5有粘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sk paspk f m A R mf )1(-+=βλ 其中:sk f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最近检测结果强夯前为200kPa ,强夯后为250 kPa 。
结合当地经验,此处取值为250kPa 。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此次设计桩端要求伸入中风化岩层0.5m ,桩身采用C20素砼进行浇筑,桩径为600mm ,根据当地经验取值为1.0。
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根据当地经验取值为0.9。
m ——面积置换率,22e d dm =,此次设计d=0.6m ,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s=2.0m ,e d =1.05s=2.1,因此m=0.082。
a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根据p p p pi ni si p a A q l q u R α+=∑=1此处填土均为杂填土,按一层填土计算,桩长平均取20m ,根据地区经验与填土土质si q 取25 kPa ,p q 根据地勘报告中风化泥岩取值为500 kPa 。
初次试估算得p p p pi ni si p a A q l q u R α+=∑=1=3.14×0.6×25×20+1.0×500×3.14×0.32=1083.3kPa初次计算得=spk f 1.0×0.082×1083.3/0.2826+0.9×(1-0.082)×250=520.9kPa <600 kPa 调整桩径为d=0.8m 。
则m=0.145;a R =3.14×0.8×25×20+1.0×500×3.14×0.42=1507.2 kPa 计算得=spk f 1.0×0.145×1507.2/0.5024+0.9×(1-0.145)×250=627.375kPa >600 kPa总结:此次复合地基设计采用强夯+CFG 桩两种措施相结合进行地基处理。
CFG 桩桩径采用800mm ,桩身采用C20素砼浇筑,桩间距2m 等边三角形布置,桩端伸入中风化泥岩层不小于0.5m 。
才能保证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达到600 kPa 。
处理后应检验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
检验结果不得低于600KPa 。
单桩静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不少于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