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8-2019学年最新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11课咏物诗四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白居易 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白居易 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思考宦官“骄”在哪里?
• 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 尘;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 “骄”、“夸”写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耀 武扬威之态。
• 为什么“骄”?
• 佩朱紱,系紫绶,朝中大夫和将军,手握 政权和兵权。
• 从哪些词看出这是一大帮人,有什么妙处?
第八页,共19页。
• “满”、“照”、“皆”、“如云”等字 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人,令人触目惊心, 暗示宴会场面之大,讽刺宦官专权的骄横 气焰,揭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 官员互相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马油光鋥亮,竟可以照得见细小的灰尘。 • 诗人借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
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 • 他们身居高位有的是佩着红色丝绳的大夫,
有的是系着紫色丝带的将军。 • 这些宦官耀武扬威地赶赴军中宴会,马跑
得飞快,尘土飞扬,去的宦官很多,场面 盛大。
第七页,共19页。
• 以上是全文的第一层,写宦官赴宴时的骄 横跋扈之状。
• 这种由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的转换,实际 上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忘记自己朝中 大夫的身份,自觉站到杜陵叟一边,对那 些只管个人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官污 吏的严厉痛斥;用豺狼作比,揭露了封建 社会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
第十六页,共19页。
• 前半部分作者内心沉痛,而后半部分写到 皇帝的恩诏,本来可以为杜陵叟松一口气, 结果又一转“十家租税九家毕”。这说明 什么?
第十页,共19页。
• 前6句为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
• 思考宴会之“奢”体现在哪里?
• 1)菜单奢侈: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 天下美味。
• 2)“溢”、“罗”、“擘”、“脍”等词更体现 菜之丰富,极度奢靡。

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02

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02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全部内容。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庙宇.() (2)载.青史( )(3)旌.节()(4)銮.舆()(5)恁.忒( )(6)运蹇.()(7)闵骞.( )【答案】(1)yǔ (2)zǎi (3)jīnɡ (4)luán (5)nèn (6)jiǎn (7)qiān 2.词语释义(1)披文握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中兴庙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越聪明越运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指岳飞兼有文武之才.披文,披阅文章。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课件(64张)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课件(64张)

课 东面临海,境内的雁荡山是天下胜景,其中的三折瀑布尤其 课


互 动
著名。
知 能




菜单
YJ·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此曲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运用比喻、夸张的手 法,多角度、多层面地描述了白鹤寺瀑布的胜景。赞颂了自
然界的神奇。












菜单
YJ·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堂 互
乔吉(约 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
后 知
动 探
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
能 检


菜单
YJ·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卷 有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 月


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其论散
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
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
课 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 课




动 滩头。





菜单
YJ·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开 卷

2.作者在描写瀑布时主要从哪些角度去写的?试分析一 积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柳永词二首 课件广东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柳永词二首 课件广东

13 柳永词二首
16
甚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 憔悴,瘦骨伶仃,也认为是值得的,也无怨无悔。可见“春愁”之重,但 他痴心不改,矢志不渝,死心塌地,毫无悔意。至此,已经信誓旦旦了, 却依然不肯把“春愁”的真正意义讲出来,直到最后一句才一语破的,原 来是为她。为了她,他历尽磨难,经受相思的煎熬,憔悴不堪,甚至度日 如年,痛不欲生,但还是两个字“不悔”!这两句正是因为锤炼之深,内 容之丰,感情之真,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终成千古名句,妇孺皆知,被 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人间 词话删稿》)。
13 柳永词二首
11
(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_霜__雪__:__比__喻__浪__花__。__天__堑__:__天__然__的__壕__沟__。__此__处__ _指__钱__塘__江__的__壮__阔__。__堑__,__坑___ (9)重湖叠 清嘉:___:__山__峰__。__清__嘉__:__秀__丽___ (10)千骑拥高牙:_高__牙__:__高__高__飘__扬__的__军__前__大__旗__,__牙__,__牙__旗__。__因__用__象__牙__装__ _饰__,__故__称___ (11)异日图将好景:_图__:__画__下__来__。__将__,__助__词__,__无__实__义___
第三单元——
13 柳永词二首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用赞美“教训”你
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一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 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要结合原诗解读分析,切记对原诗进行反 复推敲,启示要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说说自己的感受,但也不能随意发 挥,要联系原诗,不可偏离。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_壮__志__难_酬__,__怀__抱__未__展__;__中__年__多__病__,__时_光__日__迫__;__国__土__沦__丧__,__战__事__未__宁__。_ 解析 此题为内容概括题。首先理解诗歌内容,诗歌大意是:我的头发 快全白了,回到故土已经三个年头。喝醉了凭高阁远眺,看到国土越来 越少,人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身经百战空有报国之志,五更传 来的战争号角,让我心生哀愁。明天在烟雨微茫的桐江岸边,且在枫树 上系上小船垂钓吧。然后根据“醉”“病入中年”“空许国”“五更画 角”等关键词,结合作者的生平遭际分析即可。
解析 答案
探究活动三 诗句内容的描述和理解题 1.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 (1)题型特点 提问方式:该诗(该联)描绘了哪几幅(种)画面(活动)?“××”句(联)该 如何理解? (2)答题要点 关键是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必要时需联系全诗来理解。
2.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 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第_一__问__:__灞__陵__受__辱__亭__尉__,__射__虎__中__石__,__功__高__难__封__侯__。_______________ _第__二__问__:__通__过__对__这__些__事__迹__的__提__炼__铺__陈__,__营__造__了__英__雄__晚__景__落__魄__的__氛__围__,__暗_ _寓_了__作__者__有__相__似__的__境__遇__。__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王维诗四首等24份) 粤教版19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王维诗四首等24份) 粤教版19精品课件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忽然听到沙宝亮的这首《暗香》,似乎这香味把整间屋子浸染。我是如此迷恋香味,吸进的是花儿的味道,吐出来的是无尽的芬芳。轻轻一流转,无限风情,飘散,是香,是香,它永远不会在我的时光中走丢。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欢写信,只是今天书信似乎早已被人遗忘,那些旧的记忆,被尘埃轻轻覆盖,曾经的笔端洇湿了笔锋,告慰着那时的心绪。现在读来,仿佛嗅到时光深处的香气,一朵墨色小花晕染了眼角,眉梢,是飞扬的青春,无知年少的轻狂,这份带不走的青涩,美丽而忧伤。 小心翼翼珍藏着,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最后的几年光景几乎是在医院渡过,然而和母亲在一起的毎一刻都是温暖美好的。四年前,母亲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生命就是如此脆弱,逝去和別离,陈旧的情绪某年某月的那一刻如水泻闸。水在流,云在走,聚散终有时,不贪恋一生,有你的这一程就是幸运。那是地久天长的在我的血液中渗透,永远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命里。 时光就是这么不经用,很快自己做了母亲,我才深深的知道,这样的爱,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不因万物毁灭而更改。只想守护血浓于水的旧时光,即便峥嵘岁月将容颜划伤,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时的时光无限温柔,当清水载着陈旧的往事,站在时光这头,看时光那头,一切变得分明。执笔书写,旧时光的春去秋来,欢喜也好,忧伤也好,时间窖藏,流光曼卷里所有的宠爱,疼惜,活色生香的脑海存在。 回忆的老墙,偶尔依靠,黄花总开不败,所有囤积下来的风声雨声,天晴天阴,都是慈悲。时光不管走多远,不管有多老旧,含着眼泪,伴着迷茫,读了一页又一页,一直都在,轻轻一碰,就让内心温软。旧的时光被揉进了岁月的折皱里,藏在心灵的沟壑,直至韶华已远,才知道走过的路不能回头,错过的已不可挽留,与岁月反复交手,沧桑中变得更加坚强。 是的,折枝的命运阻挡不了。人世一生,不堪论,年华将晚易失去,听几首歌,描几次眉,便老去。无论天空怎样阴霾,总会有几缕阳光,总会有几丝暗香,温暖着身心,滋养着心灵。就让旧年花落深掩岁月,把心事写就在素笺,红尘一梦云烟过,把眉间清愁交付给流年散去的烟山寒色,当冰雪消融,自然春暖花开,拈一朵花浅笑嫣然。 听这位老友,絮絮叨叨地讲述老旧的故事,试图找回曾经的踪迹,却渐渐明白了流年,懂得了时光。过去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也装饰了我的梦,也算是一段好词,一幅美卷,我愿意去追忆一些旧的时光,有清风,有流云,有朝露晚霞,我确定明亮的东西始终在。静静感念,不着一言,百转千回后心灵又被唤醒,于一寸笑意中悄然绽放。 唯用一枝瘦笔,剪一段旧时光,剪掉喧嚣尘世的纷纷扰扰,剪掉终日的忙忙碌碌。情也好,事也罢,细品红尘,文字相随,把寻常的日子,过得如春光般明媚。光阴珍贵,指尖徘徊的时光唯有珍惜,朝圣的路上做一个谦卑的信徒,听雨落,嗅花香,心上植花田,蝴蝶自会来,心深处自有广阔的天地。旧时光难忘,好的坏的一一纳藏,不辜负每一寸光阴,自会花香满径,盈暗香满袖。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王维诗四首

[品语言] 2.本诗的首联写的是田家劳作的生活,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 好?有何妙处? 提示:①“迟”字用得好。②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 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 使得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 炼字类题目解答技巧
提示:诗的首句“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写声。风呼、弦 鸣,风声与角弓声相应:风声由弦之震响而听得,弦之声由风之 劲疾而更震耳。次句“将军猎渭城”才写射猎的主人。有先声夺 人的艺术效果。
[悟情感] 12.诗人善于炼字,颔联用词就非常巧妙,你认为 “疾” “轻”两个字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 写出了[将悟军情纵感]马驰骋的矫健,天上地下相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 发现猎1物3.到本追诗捕通猎过物写的一过次普程通。的狩猎活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本诗既写出了狩猎时主人公的意气风发、飒爽英 姿,又写出了其猎归后的轻快和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踌躇满 志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一)
那一年,盛唐的阳光,照在辋川山间的湖面。山
中,云自飘,水自流,花自芬芳,柳自窈窕。见与不见
王维,辋川依然空山鸟鸣。我相信,王维是早早沐浴了
[悟情感] 9.“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提示:①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 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 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②这两句诗化虚为实, 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春色,巧妙地表达了友人走后诗 人的思念之情。
2.解答炼字类题目的步骤 (1)作判断。即找出所炼之字。(如果题目中已明确哪个字, 该步骤可以省略) (2)释含义。就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3)描景象。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 绘的情景。 (4)点情、境。即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感情。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马致远散曲二首 课件(29张)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马致远散曲二首 课件(29张)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14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品评 将视线进一步移向“花村外,草店西”的四周之山。“一竿残照” 本为“一竿照”之意,指夕阳距山仅一竿之遥。照应上文的“草店”, 似亦可指草店上空的一竿酒旗,且与前句“晚霞”巧妙衔接。“锦屏风” 是对“四围山色”的进一步描绘。山色青青,在淡淡雾气中连成一片, 再加上夕阳晚霞的辉映,就像锦屏风立在“花村外,草店西”。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5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马致远(约1250-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散曲写得清俊,写得尖新,颇像苏轼评陶渊明所说的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作风;又像以淡墨秃笔
作小幅山水,虽寥寥数笔,而意境无穷。
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等。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6
二、写作背景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朱迪,以潇湘风景写 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 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 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这首小令在写景中 透露出隐逸情致。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20
把它们都抛弃了,我来帮你带。狗妈妈挨个把我抱回去的小狗舐得干干净净, 好像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内疚。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狗妈妈又开始往外叼小狗仔,而且叼出去的更多, 只留下了三四只。我又一只只给她抱回来,继续坚持喂小狗仔奶粉。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送孟东野序》),这是对古代散文创作理论的 进步认识,使散文创作更具现实性和斗争性。其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 《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全 唐诗》存诗十卷,三百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 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 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 夔州、和州刺史。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又 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校检礼部尚书。刘禹锡 的政治思想与柳宗元是一致的,他的文学主张也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
运动”理论一致。他强调文学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文气的作用, 指出诗歌创作要掌握诗歌格调的变化,善于构思,运用语言,使用比兴 手法,从而完备诗歌创作方法。他的诗或抒发自己的身世遭遇,对现实 政治进行讽刺,笔锋犀利;或怀古伤今,表达感慨,沉郁苍凉;或借鉴 民歌的形式,描述百姓生活及地方风物,清新活泼。他的政治讽刺诗立 意深刻,胡震亨曾说他的诗“以意为主”。他多运用比兴、象征、讽喻 的手法,借物咏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他的怀古伤今诗往往从平常 景物中引申开来,以小见大,托古喻今, “ 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施 补华《岘佣说诗》 )。名篇《乌衣巷》以野草、闲花、夕阳、恋旧的燕 子等种种意象写出了显赫一时的王谢世族的没落,在平淡的叙述中借历
答案
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
以月衬香,梅花色香俱全。其中“横斜”、“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
由静态变为动态,还把梅香从无形化为有形。
答案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顾况 ( 约 727— 约 820) ,字逋翁,海盐 ( 今属浙江 ) 人。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 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 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 有《华阳集》。顾况性诙谐,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 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 《公子行》。诗风平易流畅,擅画山水。
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
名利、超然物外的清高品格。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疏影横
斜”,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
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
特点。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这一联特别出名,
“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
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
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
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以上三联,先
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因此写到诗要
史的变迁写出自己半世漂泊的感慨,格调深沉浑厚。此外,刘禹锡的诗 还具有深沉的哲理韵味,在他的诗中,通过生动的诗歌形象常能反映出 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沉舟侧 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以沉舟、病树喻过去,用比兴手 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揭示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使全诗 充满理趣。刘禹锡还运用民歌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民歌体诗,著名的有 《竹枝词》等。这些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胡震亨《唐音癸签》),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总的来说,刘禹锡的诗风雄浑深沉,言近旨远, 加之他创作数量极多,后世称之为“诗豪”。
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
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
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
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
装点自己的平庸。
名句识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考点演示 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情志和说明的道理。
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
内容索引
自主 ·预习区
自知常识
梳理基础
互动 ·探究区
交流互动
探究疑难
自主·预习区
诗海拾贝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韩愈(768—824) ,字退之,河阳 ( 今河南孟州 ) 人,后人称为 “ 韩昌黎 ” 。 幼孤,由兄嫂抚养。贞元八年 (792) 登进士第。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 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 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后曾任 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元和十二年 (817) ,从裴度征淮西有功, 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 位,召为国子祭酒。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 (824) 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谥号 “ 文 ” ,人称 “ 韩吏部 ” 、 “ 韩文 公”。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意解读 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
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
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
尽了。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
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 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他是中唐“古文 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强调文章的内容,认为道是内容,文是形式。要提倡古道,就一定 要提倡“古文”;对于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他十分不满,认为作者的道 德修养才是决定文章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古文,他主张在继承前人的 基础上注重创新, “ 惟古于辞必己出 ” ;对于语言,他要求 “ 文从字 顺”、“惟陈言之务去”,文辞要清新流畅,质朴自然。他最重要的贡 献是对文学创作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家自己 真情实感的流露,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作家的创作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