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 体验情感 Word版含答案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体验情感1

课余撷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材悟读体验母爱,铭记亲恩——《我的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着老舍先生这篇饱含情感的散文,我们是否想到了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我们是否记起了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读完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当我再听到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时,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
包括老舍先生的母亲在内,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她们深沉的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体会母爱的平凡与伟大!【素材运用】传说妈妈是上帝创造,他将精气注入泥土,于是,泥土有了完美的曲线、美妙的身姿,有了强健的身体,有了战胜挫折的信念。
当第一滴泪滑过面颊,妈妈就像天使一般降临人间,带来了母性的光辉和伟大的爱。
妈妈,多么温暖的字眼,双唇轻轻触碰,气流迸发而出,那用尽生命的力量唤出的字眼。
轻轻抚过您的面颊,轻轻吻上您的额头,轻轻地感受您无私的爱。
母亲是生命的源泉,古有“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她不辞劳苦。
老舍“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便是孩子心中永远的“根”啊!【相关话题】 1.母爱 2.亲情 3.感恩美文品读宛如漱玉2014年04月21日《齐鲁晚报》庞余亮我去济南的那天,趵突泉公园的菊花开得实在烂漫了,仿佛微醺的李清照。
微醺的李清照,微醺的菊花们,心照不宣地,一边吟诵着《醉花阴》和《声声慢》,一边将所有的苦日子、坏日子、酸日子、甜日子用煎饼一卷,和着山东大葱,蘸着高粱烈酒,把这个秋天过得有滋有味。
200余种菊花,200多厥词,每一行,都闪烁着少女李清照的眸子。
30万盆菊花,30万本《溯玉集》,每一页,都有墨香,那墨一定有溯玉泉的水,在砚台里洇开来。
满园子的菊花香。
后来就下起了雨,因为想要把郭沫若的对联读出来,索性把雨伞收了。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体验情感第一单元体验情感活动课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其获得情感与能力的提高;努力体现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的课程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次;在教学内容上,本设计以必修教材为依据,与地方课程紧密结合,加深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科特征明显的语文活动,充分体现活动课的语文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目标。
二、课程活动主题的分析人类的情感何其丰富、又何其多样,高中阶段是一个情感发展丰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社会接触面进一步扩大,将会遭遇到很多的情感问题,比如,对爱情的憧憬与困惑,在亲情、友情方面碰到的麻烦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情感向人倾诉,学会释放情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情感问题进行一定的理性分析,提高他们对情感问题的认识。
前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借鉴,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并实践如何用语言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提高自己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及学会鉴赏散文细致动人之处。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鉴赏、搜集材料、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及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运用启发、讨论、引导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及探究情感问题,从而深入认识情感、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
四、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会体验情感。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冰心:巴金这个人 教案1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体验情感冰心:巴金这个人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精心的选材,组织巧妙的结构。
2、感受冰心与巴金的纯真友谊,学做真人。
教学重点: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链接阅读】一、诗词赏析: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友情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做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释]①庾开府: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②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③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简析]这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春,杜甫到长安不久所作。
第一单元体验情感2冰心巴金这个人教案1粤教版必修2

我的母亲作业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
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在周记本上。
板书1、我 的 母 亲老舍苦感激 怀念 勤劳认真 热情好客爱忍让善良 乐于助人 勇敢坚强教学反思:首先,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并且让每个学生提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
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上课过程中,我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推动课堂进程,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
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落实了“四基”。
我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
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
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生命的教育” 母子情深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
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学生通过这一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图片“非洲1962”、听我讲唐山大地震中的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
后来,在听我讲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时,十多个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
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
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本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本教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体验情感1、我的母亲老舍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
(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粤教版语文高一必修2同步 1体验情感

本单元主要学习情感类散文。 老舍的《我的母亲》是一篇表现亲情的文章,抒发了作者 对失去母亲的痛心。老舍笔下的母亲形象生动感人,情节颇具 震撼力和感染力。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柔弱中含着坚强, 守着平淡过清静日子,从来不曾有过辉煌。她不怕辛劳,真诚 待人,宁吃亏,不斗气。然而她并不软弱,在刺刀下和饥荒中 抚养儿女成人。
2.朗读文章,掌握朗读的要领及技巧,读出文章的思想 感情和美感,从而提高朗诵及鉴赏的能力。
《论握手》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中对几种握手的情形, 以及两位先生因人们对其握手态度不满而采取的不同处理方 式的描述,语言妙趣横生、中肯准确,但情绪内敛,并不流露 强烈的憎恶与欢喜,体现了作者的理性与智慧,充满理趣。
三、学习方法提示
1.通过阅读鉴赏、搜集材料、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及小 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运用启发、讨论、引导等方法, 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冰心:巴金这个人……》记叙了两位文学巨人之间的坦 荡真诚的革命友谊。他们相互扶持走过历史的风雨,书写出一 段文坛的佳话。文中记录了冰心与巴金交往的几件鲜为人知的 事情。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穿插了冰心和巴金交往的片段,给 读者展现了两位文学巨匠纯真的友谊:表面上他们之间没有很 紧密的交往,但他们又都在仰慕着对方,欣赏着对方,支持着 对方。他们之间的友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一、单元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及学会鉴赏散文细致动人之处。 2.学会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写抒情散文,将自己的感 情融合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或生活场景之中。
3.通过阅读鉴赏、扩展探究、表达交流等活动,在平等 的分享与合作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交 流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 力的培养。
4.引导学生关注及探究情感问题,从而深入认识情感、 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表达自己丰富、 独特情,是一组永唱不衰的歌曲,古代唱,现在还唱; 中国人唱,外国人也唱,整个世界都在永久地传唱。本单元的 几篇文章,有的是儿子对母亲深情的赞歌,有的是对朋友知心 的对话。它们各具特点,但都感人至深。
[小初高学习]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第1课 我的母亲学案 粤教版必修2
![[小初高学习]2018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第1课 我的母亲学案 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6c521b5b9d528ea81c779c5.png)
第1课我的母亲母爱是首无言的歌,总会在某个时刻轻轻响起;母爱是幅淡淡的画,总会在某个时间闪现在眼前……母爱是那顶始终为你撑着的伞,暴雨袭来才突然发现母亲的艰辛;母爱是你身后坚定的目光,蓦然回首才看到母亲守望的身影。
母爱最真、最纯,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儿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点点滴滴;母爱最深、最沉,无论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无论承受多少误解委屈,对儿女的挚爱从不改变。
巴金与冰心有着60余年的交往与友情。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在北京相识,冰心第一次见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我爱他就像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他的可佩,就是他为人的真诚,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后来,两人成为患难中的朋友。
两人的友谊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愈久愈厚,愈久愈香。
《礼貌歌》中唱道:“相逢点头笑,见面问个好,笑容挂眉梢,心儿甜透了;人世间怎能够不打交道,礼貌对人是多么重要。
”握手传递的是礼貌,握手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礼仪,更是一种不用说话就能显示出热情、友好的待人之道。
握手能进一步增添别人对你的信赖感,握手能缩短两个人心灵上的距离。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敷衍.( )②刮痧.( ) ③庚.子( )④廿.三( ) ⑤绞.脸( )⑥耽.误( ) ⑦私塾.( )⑧筹.划( ) (2)多音字①折⎩⎪⎨⎪⎧折.腾( )折.扣( )折.本( )②揣⎩⎪⎨⎪⎧ 揣.手( )揣.测( )挣揣.( ) ③殷⎩⎪⎨⎪⎧殷.红()殷.勤( )殷.天动地( )④夹⎩⎪⎨⎪⎧ 夹.层( )夹.袄( ) ⑤晕⎩⎪⎨⎪⎧ 晕.车( )晕.倒( )⑥缝⎩⎪⎨⎪⎧ 缝.隙( )缝.补( ) ⑦撮⎩⎪⎨⎪⎧ 撮.土( )一撮.毛(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俭( )睑( )(2)⎩⎪⎨⎪⎧ 碌( )禄( ) (3)⎩⎪⎨⎪⎧ 惦( )掂( )(4)⎩⎪⎨⎪⎧ 概( )慨( )(5)⎩⎪⎨⎪⎧ 揣( )惴(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门当户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依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鸡蛋里找骨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体验情感单元写作粤教必修2

【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体验情感单元写作粤教必修2【名师一号】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体验情感单元写作粤教必修2如何使记叙文生动感人技能点拨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
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
积累动情点,就要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应该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摄录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细微的感受和动情的氛围。
2.渲染动情点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
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
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一般来说,在写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可以看做动情点。
3.交代动情原因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
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使情感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使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
范文示例与你为邻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目标掌握、运用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技巧。
本单元主要学习回忆性散文。
老舍先生以其质朴的文笔,塑造了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世纪老人”冰心和巴金的坦荡、真诚的纯真友谊,成为文坛流传的佳话,影响深远。
回忆性文章主要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写情感。
自古以来,文因情而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情是流动于文章中的一股清泉,是文章富于生命鲜活感的血脉。
字字句句总关情,没有真挚的感情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文本借鉴总评题目“父亲的手”从表面来看似乎与图文关联不大,但是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是取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文,通过写父亲的手,先写父亲的严厉,次写父亲的慈爱,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如技法总结(1)安排好文章的结构,从基本顺序写起。
(2)设置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情节。
(3)叙述、描写和抒情巧妙融合。
(4)以口语为主,语言要朴实感人。
作文命题: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病文展台母亲手中的稻草绳①躺在宿舍的床上,我常常想起家中的母亲。
一想到母亲,我就伸手摸摸枕下的那根稻草绳,胸中的热血便流遍全身……②在期中考试中,我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我很后悔。
虽然老师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但我心里仍然有着解不开的疙瘩。
周末请假回家,一路上我无心欣赏两旁的风景,只想往家里赶。
(2)回到家里一看,您生病正躺在床上休息。
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然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您爱吃的菜。
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熟悉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迷茫中,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搓成绳子的情景。
③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里一言不发,默默地抽着闷烟,烟雾缭绕,熏得您咳嗽不断,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
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3)④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
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在沉默了很久之后,父亲猛地掐灭了烟头,起身去了邻居家,我的心依旧沉沉的……⑤“姑娘,你买啥?”老伯的问话打断了我的回忆。
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⑥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
(4)病因分析本文以“稻草绳”作为全文叙事、抒情的线索,在回忆中穿插去市场给母亲买菜和父母为“我”筹集学费的事情,表达了“我”和母亲之间的深情。
但文中叙述成分过详,抒情成分不足,淡化了“我”心中因母亲而触发的情感,从而削弱了“我”对母亲的浓浓的爱及感激之情。
为此可以做以下升格调整:(1)在第①②段之间加入一个抒情段落,抒写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第①段相照应。
(2)去掉第②段中“我”考试后的情况及回家路上的感受描写。
(3)第③段中应重点描写母亲搓草绳的情态,点明最后母亲用一个假期搓的草绳,换来了“我”的学费,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及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德。
赋予“草绳”不寻常的意义,为下文收藏“草绳”做铺垫。
(4)结尾平淡无奇,应重点写出母亲的“草绳”对“我”产生的重大影响,借“草绳”歌颂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深化文章的主题,升华作者的感情。
佳作再续母亲手中的稻草绳躺在宿舍的床上,我常常想起家中的母亲。
一想到母亲,我就伸手摸摸枕下的那根稻草绳,胸中的热血便流遍全身……母亲啊,您可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母亲啊,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伴我一年又一年……还记得您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
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走得缓缓的,在这喧闹的市场上,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只顾伤心地走着……偶然间,抬头望望菜堆,寻找您爱吃的菜。
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您爱吃什么,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老伯在用稻草绳绑着菜,那熟悉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子……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里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了草绳。
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静得可怕,就如我沉沉的心。
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
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居家,我的心依旧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我回过神来,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不忘要了根草绳……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
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命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回忆是什么?回忆是奶奶舍不得吃的红枣,是妈妈灯下缝衣的纤纤银针,是爸爸恨铁不成钢的巴掌,是友人鼓励的肩膀。
回忆是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劝勉的话。
回忆是一首忧伤的歌曲,是一枚青涩的苹果,是一张泛黄的照片,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回忆是悲伤,是欢乐;是酸,是甜。
回忆是那百味瓶,但尝到尽来,舌尖还绕有清甜。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和感受?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答案精析实战演练巩固反馈审题导引“回忆”这个话题适合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等。
题材很宽泛,但一定是往事。
可供回忆的东西很多,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
回忆是对过去的缅怀,是对过去的反思,是对现在的规谏,是对未来的展望。
回忆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回忆就没有现在与未来。
所有的现在都会成为往事,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美好的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物,我们可以从回忆中汲取力量,矫正步伐,获得慰藉,感受美好。
观察中外名篇佳作,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对人、事的感情寄托在具体的某个物上,托物言志,把物(景)、人、事、理融为一体,都非常感人。
因此首先要选好一个思想感情的载体(可以是上面材料里提到的那些事物,也可以自己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缺少对这个物(景)的必要描绘。
其次要想文章生动感人,就要选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感触的事写。
最后文以情动人,无论叙事还是议论,都要有真实饱满的感情。
佳作展台妈妈的糖饼一看见芝麻糖饼这种古老的食品,我就想起了过去。
有多久没有吃过妈妈包的芝麻糖饼了?这种家常食物再普通不过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不能忘怀。
这是一种发面的芝麻白糖馅儿的烙饼,圆圆如月,粘满了细细的面白,两面烤得发黄,都有星星点点、深深浅浅的焦黄的烙印;芝麻末儿和着糖的甜香味,伴随着麦香味,涌入鼻孔,令人舌底生津,拿起一个,外焦里嫩,忍不住咬一口,嗯……看到如琥珀般温润的芝麻糖馅儿均匀夹在中间,还没细嚼呢,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慢慢品尝,那种说不出的香甜味儿渗透到我的五脏六腑,渗透到了我的每一根神经……但请你相信,妈妈包的芝麻糖饼绝不会让人感到香甜得发腻。
这香甜的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
在我的记忆里,一年中至少有两个节日,妈妈要给我们烙糖饼。
一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即“祭灶”的那天,妈妈总要发一大盆面,给我们烙糖饼。
在等面发的过程中,妈妈先把自家种的白芝麻过水淘干净,放到锅里炒,炒得芝麻在锅里劈啪响,炒出香味,就立即出锅。
再把芝麻倒在一张大面板上,用小擀面杖碾压成碎末,装在一个大搪瓷碗里,拌上白砂糖,馅子就弄好了。
面发好后,妈妈把面揉好做成一个个比鸡蛋大点儿的记子,用小擀杖擀成圆形的比铜钱厚点儿的皮儿,填上馅儿,像包包子一样,一点一点把边往中间收起来,在面中间拧成一个小疙瘩,按下去,放在面板上用手掌按压几下,翻过再按压几下,这一个圆圆的糖饼就包好了。
那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家的锅,锅口像水缸口那么大,有一尺深,一锅可以烙四到五个饼子。
烙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火候,那时候都是烧麦草或棉花秆儿,火大了会烤糊了;火小了容易夹生,外壳不黄。
那时候烧火的总是我,因为我和妈妈配合得最默契。
等烙出一大盆芝麻糖饼的时候,我们就开吃了。
暖融融的屋子里,看到我们姐妹弟兄几个围着油漆斑驳的圆桌,吃得嘴角流糖满嘴白乎乎的样子,在灶台边忙碌的妈妈嘴角洋溢着笑意,是柔柔的满足的笑。
在那个生活刚达到温饱的年代,这样的快乐很简单,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是那样美好,那样令人回味不已。
我还记得弟弟问过妈妈为什么要吃糖饼。
妈妈说,灶王爷每年的今天都要上天庭给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百姓的家庭生活情况,要给他的嘴巴抹上糖,他上天去才会给我们家说好话,我们家一年里才会五谷丰登、和和美美。
妈妈说完,我心里就开始勾画灶王爷的形象:他应该是一个白头白须的慈祥的小老头,应该是从我家的烟囱里架着麦秸秆的炊烟慢悠悠地升上天空的吧?想象他在庄严神圣的玉帝面前,满嘴糊得都是糖,就只会说甜,甜,甜!是多么有趣啊!这时候弟弟说:“看样子,我们能吃到糖饼,是沾了灶王爷的光了?感谢灶王爷!”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大家都笑了。
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不是在享受美味,而是在享受一种文化啊!二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叫“七月半”或“鬼节”,妈妈也是要包糖饼的。
按照礼俗,这一天要祭祖,包糖饼是为了款待回家的先辈的亡灵的。
在我家里,祭祖的礼仪我们从没见过,但糖饼是要吃的。
爸爸妈妈还会谈起我们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和姥爷的一些遥远的往事。
我知道他们永远住在父母的心里。
那时候的我不禁由衷地感谢这残留的风俗和这小小的芝麻糖饼,是它们让我们铭记了自己的血脉和根本;更感谢妈妈,是她让我们又一次歆享了香甜和亲情!我记得前些年,已到古稀之年的妈妈,快过年时仍然要烙很多糖饼。
有一次我们回家过年,老公和女儿一下子就爱上了妈妈烙的糖饼,他俩竟然吃不够,也吃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