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数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数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数列及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知识点总结 1.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为常数,),a a q q q a a q n n

n n +-=≠=1

110 等比中项:、、成等比数列,或x G y G xy G xy ?==±2

()

前项和:(要注意)n S na q a q q q n n ==--≠???

?

?

111111()()!

{}性质:是等比数列a n

()若,则··1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仍为等比数列2232S S S S S n n n n n --

(3)(时,,时,)n a S n a S S n n n ==≥=--12111 2.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

{}如:满足……a a a a n n n n 12121

2251122+++=+<>

解:n a a ==?+=11

22151411时,,∴

n a a a n n n ≥+++=-+<>--212121

2

215

212211时,……

<>-<>=121

2

2得:n n a

∴a n n =+2

1

∴a n n n n ==≥???

+141221()

()

[练习]

{}数列满足,,求a S S a a a n n n n n +=

=++1115

3

4 (注意到代入得:

a S S S S n n n n n

+++=-=111

4 {}又,∴是等比数列,S S S n n n

144== n a S S n n n n ≥=-==--234

11

时,……·

(2)叠乘法

{}例如:数列中,,

,求a a a a n

n a n n n n 1131

==++ 解:

a a a a a a n n a a n

n n n 213211122311

·……·……,∴-=-= 又,∴a a n

n 133

==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由,,求,用迭加法a a f n a a a n n n -==-110()

n a a f a a f a a f n n n ≥-=-=-=?

??

?

?

??-22321321时,…………两边相加,得:()()()

a a f f f n n -=+++123()()()…… ∴……a a f f f n n =++++023()()() [练习]

{}()数列,,,求a a a a n a n n n n n 111132==+≥-- ()

()a n n

=

-12

31 (4)等比型递推公式

()

a ca d c d c c d n n =+≠≠≠-1010、为常数,,,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a x c a x n n +=+-1 ()?=+--a ca c x n n 11

令,∴

()c x d x d

c -==-11

∴是首项为,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d c a d

c c n +

-???

???+-11

1

∴·a d c a d c c n n +

-=+-?? ???-1111

∴a a d c c d

c n n =+

-??

???

---1111

[练习]

{}数列满足,,求a a a a a n n n n 11934=+=+

()a n n =-?? ?

?

?

+-84311

(5)倒数法

例如:,,求a a a a a n n

n n 11122

==

++

由已知得:

122121

1

a a a a n n n n

+=

+=+

111

2

1

a a n n +-

= ∴??

???

?

=1111

21a 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

=+-=+111121

2

1a n n n · ∴a n n =

+2

1

3. 你熟悉求数列前n 项和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如: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

a d a a n k k k n

1

1

1+=∑ 解:()()由

·11111011a a a a d d a a d k k k k k k ++=+=-?? ?

?

?≠

∴11111111a a d a a k k k n

k k k n

+=+=∑∑=-?? ?

?

?

=-?? ???+-?? ???++-?? ???????

??=

-?? ??

?++11111111111223111d a a a a a a d a a n n n ……

[练习] 求和:…………111211231123+

++++++++++n

(…………,)a S n n n ===-+21

1

(2)错位相减法:

{}{}{}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求数列(差比数列)前项a b a b n n n n n

{}和,可由求,其中为的公比。S qS S q b n n n n -

如:……S x x x nx n n =+++++<>-12341231

()x S x x x x n x nx n n n ·……=+++++-+<>-234122341

()<>-<>-=++++--121121:……x S x x x nx n n n ()()

x S x x nx x

n

n

n

≠=---

-11112

时,

()x S n n n n ==++++=

+112312

时,……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S a a a a S a a a a n n n n n n =++++=++++???

?

?--121121…………相加

()()()21211S a a a a a a n n n n =++++++-………… [练习]

已知,则f x x x f f f f f f f ()()()()()=+++?? ???++?? ???++?? ???=

22

11212313414

(由f x f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1111111112

2

2

2222 ∴原式=++?? ?????????++?? ?????

????++?? ??

???

???

?f f f f f f f ()()()()1212313414

=

+++=12111312

) 4. 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p 元,每期利率为r ,n 期后,本利和为: ()()()()S p r p r p nr p n n n r n =++++++=+

+??

??

?

?112112…………等差问题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 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n 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 (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x 元,满足

()

()

()p r x r x r x r x n n n ()11111

2

+=+++++++--……

()()()=-+-+??????

??=+-x r r x r r n n

111111 ()

()

∴x pr r r n

n

=

++-111

p ——贷款数,r ——利率,n ——还款期数

5.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分类计数原理:……112N m m m n =+++ (为各类办法中的方法数)m i 分步计数原理:·……N m m m n =12 (为各步骤中的方法数)m i

(2)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有排列的个数记为n m A n m .

()()()()

()A n n n n m n n m m n n m

=---+=

-≤121……!

!

规定:0!1=

(3)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

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所有组合个数记为m C n m .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11……!!

!! 规定:C n 0

1= ()组合数性质:4 C C C C C C C C n m

n

n m

n m n m n m n n n n n

=+=+++=--+,, (11012)

6. 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1,2,3,4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

x i x x x x i ∈=<≤<899091929312341234,,,,,,,,且满足,()

则这四位同学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 A. 24 B. 15 C. 12

D. 10

解析:可分成两类:

()中间两个分数不相等,1

有(种)C 54

5=

(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x x x x 1234<=<

相同两数分别取9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3,4,3种,∴有10种。 ∴共有5+10=15(种)情况 7. 二项式定理

()a b C a C a b C a b C a b C b n n n n n n n n r n r r n n n

+=++++++---011222……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 C a

b r n r n r n r

r +-==101()

C n r

为二项式系数(区别于该项的系数) 性质:

()

()对称性:,,,……,1012C C r n n r n

n r

==- ()系数和:…2C C C n n n n n

012+++= C C C C C C n n n n n n n 1

3

5

2

4

1

2

+++=+++=-……

(3)最值:n 为偶数时,n +1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

n C n n n

n

2112

+?? ??

?+项,二项式系数为;为奇数时,为偶数,中间两项的二项式() 系数最大即第项及第项,其二项式系数为n n C C n n n n +++=-+121

2

1121

2

()如: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小的项系数为(用数字x -111

表示)

(∵=n 11

∴共有项,中间两项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且为第

或第项1212

2

67= 由,∴取即第项系数为负值为最小:C x r r

r r 1111156--=() -=-=-C C 116115426

()

()又如:……,则122004

012220042004-=++++∈x a a x a x a x x R

()()()()a a a a a a a a 010********++++++++=

……(用数字作答)

(令,得:x a ==010

令,得:……x a a a =+++=11022004

()

∴原式……)=++++=?+=200320031120040012004a a a a 8. 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110ΩΩP P (==)()φφ

()包含关系:,“发生必导致发生”称包含。2A B A B B A ?

A B

()事件的和(并):或“与至少有一个发生”叫做与3A B A B A B A B + 的和(并)。

()事件的积(交):·或“与同时发生”叫做与的积。4A B A B A B A B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 与B 不能同时发生”叫做A 、B 互斥。 A B ·=φ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不发生”叫做发生的对立(逆)事件,A A A A A A A ==Ω,φ

(7)独立事件:A 发生与否对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A B A B A B A B 与独立,与,与,与也相互独立。

9. 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 P A A m

n

()=

=包含的等可能结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结果的总数

()()若、互斥,则2A B P A B P A P B +=+()() ()

()()()若、相互独立,则··3A B P A B P A P B = ()41P A P A ()()=-

(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A 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A 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P k C p p n n

k k

n k

()=--1

如: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6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2件都是次品;

P C C 14

2102215==??

???

(2)从中任取5件恰有2件次品;

P C C C 24263

1051021==??

???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3件至少有2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1件),∴n =103

而至少有2件次品为“恰有2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

∴·m C =+32213

464

∴··P C 33223

3

46410

44125=+= (4)从中依次取5件恰有2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

∴,n A m C A A ==105425263

∴P C A A A 442526

3

10

5

1021== 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10. 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11. 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算数据极差;1x x max min -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

其中,频率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

组距

== ()

样本平均值:……x n x x x n =

+++1

12 ()()()[]

样本方差:……S n

x x x x x x n 2

122221=-+-++-

如: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6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C C C 1045

215

6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 11111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 .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 ,,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概率统计知识点汇总

概率第一章 (一)概率的加减乘除运算 (二) 概率的计算 1. 古典概型的计算 2. 条件概率的计算 (三)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四) n 重伯努利试验 概率第二章 (一)随机变量分布函数 1. 分布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 学会用分布函数表示随机变量落入指定区域的概率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 1. 具体问题会求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分布列要满足的条件 2. 由分布列会求解分布函数 3. 由分布函数会求解分布列 4. 掌握三个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 1. 由分布函数会求解分布密度 2. 由分布密度会求解分布函数 3. 利用分布密度求解未知参数 4. 掌握三个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四)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 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 概率第三章 二维随机向量 (一)联合分布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定义为____),(=y x F 联合分布函数的性质: ___),(____,),(),(),(=+∞+∞=-∞-∞=-∞=-∞F F y F x F 用联合概率分布函数表示二维随机向量落入指定区域的概率 ____),(2121=≤<≤

高一必修五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高一数学数列知识总结 知识网络

二、知识梳理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 ?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

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 (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 2()111n S S n S a n n n (;②{}n a 等差、等比数列{}n a 公式. (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1n f a a n n +=+;②).(1n f a a n n =+ (4)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 ① q pa a n n +=+1;②n n n q pa a +=+1;③)(1n f pa a n n +=+;④n n n a q a p a ?+?=++12. 第一节通项公式常用方法 题型1 利用公式法求通项 例1: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2.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求下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⑴ 1322-+=n n S n ; ⑵12+=n n S . 总结: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都存在关系:???≥-==-) 2() 1(11n S S n S a n n n 若1a 适 合n a ,则把它们统一起来,否则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题型2 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通项 例2:⑴已知数列{}n a 中,)2(12,211≥-+==-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a ,n n a n S ?=2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⑴迭加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 迭乘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⑵迭加法、迭乘法公式: ① 112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② 11 223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 . 题型3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 例3已知数列{}n a 中,32,11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q pa a n n +=+1” 适用于待定系数法或特征根法:

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全)

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全)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 11111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策略 (1)两种思路: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这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分类处理:当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分类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 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 (3)分步处理:与分类处理类似,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在处理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既要分 类,又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后分步。 (43.排列应用题: (1)穷举法(列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 (2)、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3).相邻问题:捆邦法: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先将相邻接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大”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排列。 (4)、全不相邻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然后再将不相 邻接元素在已排好的元素之间及两端的空隙之间插入。 (5)、顺序一定,除法处理。先排后除或先定后插 解法一:对于某几个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同进行全排列,然后用总的排列数除于这几个元素的全排列数。即先全排,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解法二:在总位置中选出定序元素的位置不参加排列,先对其他元素进行排列,剩余的几个位置放定序的元素,若定序元素要求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排列,则只有1种排法;若不要求,则有2种排法; (6)“小团体”排列问题——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策略 对于某些排列问题中的某些元素要求组成“小团体”时,可先将“小团体”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最后再进行“小团体”内部的排列。 (7)分排问题用“直排法”把元素排成几排的问题,可归纳为一排考虑,再分段处理。 (8).数字问题(组成无重复数字的整数) ①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奇数。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③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④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是4的倍数。 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0或5。 ⑥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数是25,50,75。 ⑦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偶数。 4.组合应用题:(1).“至少”“至多”问题用间接排除法或分类法: (2). “含”与“不含” 用间接排除法或分类法: 3.分组问题: 均匀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再除以组数的阶乘。即除法处理。 非均匀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即组合处理。 混合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再除以均匀分组的组数的阶乘。 4.分配问题: 定额分配:(指定到具体位置)即固定位置固定人数,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数列全章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题型方法总复习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 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 (1)已知* 2 () 156 n n a n N n =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 +=bn an a n ,其中 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n a <1+n a );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 列}{n a 满足)(* 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A ) A B C D 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11(2)n n n n a a a a n +--=-≥。如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 n a a a n +++ 2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 210n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8 33 d <≤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 ,1(1) 2n n n S na d -=+。如(1)数列 {}n a 中,*11(2,)2 n n a a n n N -=+≥∈,32n a =,前n 项和15 2n S =-,则13a =-,10n =;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 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答:2* 2* 12(6,) 1272(6,) 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 a b A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 为公差d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 列。

(完整版)排列组合知识点与方法归纳

排列组合知识点与方法归纳 一、知识要点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算原理 (1)分类计算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 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 成这件事共有N= 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 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 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2.排列 (1)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 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 .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a)排列数的公式: =n(n-1)(n-2)…(n-m+1)= 特例:当m=n时, =n!=n(n-1)(n-2)…×3×2×1规定:0! =1 b)排列数的性质: (Ⅰ) =(Ⅱ) (Ⅲ) 3.组合 (1)定义

a)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b)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 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 (2)组合数的公式与性质 a)组合数公式:(乘积表示) (阶乘表示) 特例: b)组合数的主要性质: (Ⅰ)(Ⅱ) 4.排列组合的区别与联系 (1)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2)注意到获得(一个)排列历经“获得(一个)组合”和“对取出元素作全排列”两个步骤,故得排列数与组合数之间的关系: 二、经典例题 例1、某人计划使用不超过500元的资金购买单价分别为60、70元的单片软件和盒装磁盘,要求软件至少买3片,磁盘至少买2盒,则不同的选购方式是() A .5种 B.6种 C. 7种 D. 8种 解:注意到购买3片软件和2盒磁盘花去320元,所以,这里只讨论剩下的180元如何使用,可从购买软件的情形入手分类讨论:第一类,再买3片软件,不买磁盘,只有1种方法;第二类,再买2片软件,不买磁盘,只有1种方法; 第三类,再买1片软件,再买1盒磁盘或不买磁盘,有2种方法;第四类,不买软件,再买2盒磁盘、1盒磁盘或不买磁盘,有3种方法;于是由分类计数原理可知,共有

最新统计概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统计概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1.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3.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4.会计算事件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5.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6.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7.掌握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 8.掌握正态分布与线性回归. 考点1. 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 (A )=) ()(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1)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2)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3) 依公式()m P A n =求值; (4)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 (A )+P (A )=P (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 n (k )=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①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考点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1.随机变量及相关概念 ①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常用希腊字母ξ、η等表示. ②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③随机变量可以取某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和性质 一般地,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x ,2x ,……,i x ,……,ξ取每一个值i x (=i 1,2,……)的概率P (i x =ξ)=i P ,则称下表.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公式大全_高中数学排列组合重点知识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公式大全_高中数学排列组合重点知识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 pn,m=nn-1n-2……n-m+1= 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n2!*...*n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 ;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 =1 ;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高一单招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数列知识梳理 一、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 (1)当1a >0,d<0时,满足??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 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 (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 ? ? ? ≥ - = = - )2 ( )1 1 1 n S S n S a n n n (;②{} n a等差、等比数列{}n a公式. 1、已知{a n}满足a n+1=a n+2,而且a1=1。求a n。 例1已知 n S为数列{}n a的前n项和,求下列数列{}n a的通项公式: ⑴1 3 22- + =n n S n ;⑵1 2+ =n n S. (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 ( 1 n f a a n n + = + ;②). ( 1 n f a a n n =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2 )1 ( 2 ) ( 1 1 - + = + =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 ? ? ≠ - - = - - = = )1 ( 1 1 ) 1( )1 ( 1 1 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二.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 ? ? ? ? ? +1 n n a a c 其中{ n a}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例2 求数列 )1 (n 1 + n 的前n项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 1 1 1 )1 ( 1 + - = + = n n n n a n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知识点与典型例题总结二十一类21题型(生)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知识点与典型例题总结二十一类21题型(生)

排列组合 复习巩固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 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 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 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 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三.不相邻问题插空策略 例3.一个晚会的节目有4 个舞蹈,2个相声,3个独唱 ,舞蹈节目不能连续出场,则节目的出场顺序有多少种? 四.定序问题倍缩空位插入策略 例4. 7人排队,其中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五.重排问题求幂策略 例5.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六.环排问题线排策略 例6. 8人围桌而坐,共有多少种坐法? 七.多排问题直排策略 例7.8人排成前后两排,每排4人,其中甲乙在前排,丙在后排,共有多少排法 八.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策略 例8.有5个不同的小球,装入4个不同的盒内,每盒至少装一个球,共有多少不同的装法. 九.小集团问题先整体后局部策略 例9.用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恰有两个偶数夹1,5在两个奇数之间,这样的五位数有多少个? 十.元素相同问题隔板策略 例10.有10个运动员名额,分给7个班,每班至少一个,有多少种分配方案? 允许重复的排列问题的特点是以元素为研究对象,元素不受位置的约束,可以逐一安排各个元素的位置,一般地n 不同的元素没有限制地安排在m 个位置上的排列数为n m 种 一般地,n 个不同元素作圆形排列,共有(n-1)!种排法.如果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作圆形排列共有1m n A n 一般地,元素分成多排的排列问题,可归结为一排考虑,再分段研究. 解决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是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此法与相邻元素捆绑策略相似吗? 将n 个相同的元素分成m 份(n ,m 为正整数),每份至少一个元素,可以用m-1块隔板,插入n 个元素排成一排的n-1个 空隙中,所有分法数为11m n C --

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知识点及例题

两个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知识点及例题两个计数原理内容 1、分类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做第1步骤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骤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骤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 例题分析 例1 某学校食堂备有5种素菜、3种荤菜、2种汤。现要配成一荤一素一汤的套餐。问可以配制出多少种不同的品种? 分析:1、完成的这件事是什么? 2、如何完成这件事?(配一个荤菜、配一个素菜、配一汤) 3、它们属于分类还是分步?(是否独立完成) 4、运用哪个计数原理? 5、进行计算. 解:属于分步:第一步配一个荤菜有3种选择 第二步配一个素菜有5种选择 第三步配一个汤有2种选择 共有N=3×5×2=30(种) 例2 有一个书架共有2层,上层放有5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4本不同的语文书。 (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上任取一本数学书和一本语文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1)分析:1、完成的这件事是什么? 2、如何完成这件事? 3、它们属于分类还是分步?(是否独立完成) 4、运用哪个计数原理? 5、进行计算。 解:属于分类:第一类从上层取一本书有5种选择 第二类从下层取一本书有4种选择 共有N=5+4=9(种) (2)分析:1、完成的这件事是什么? 2、如何完成这件事? 3、它们属于分类还是分步?(是否独立完成) 4、运用哪个计数原理? 5、进行计算. 解:属于分步:第一步从上层取一本书有5种选择 第二步从下层取一本书有4种选择 共有N=5×4=20(种) 例3、有1、2、3、4、5五个数字. (1)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3)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偶数的三位数? (1)分析: 1、完成的这件事是什么? 2、如何完成这件事?(配百位数、配十位数、配个位数) 3、它们属于分类还是分步?(是否独立完成) 4、运用哪个计数原理? 5、进行计算. 略解:N=5×5×5=125(个) 【例题解析】 1、某人有4条不同颜色的领带和6件不同款式的衬衣,问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概率统计知识点全面总结

知识点总结:统计与概率 I 统计 1.三大抽样 (1)基本定义: ① 总体:在统计中,所有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全体. ② 个体:在所有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考查对象都叫做个体. ③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样本. ④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2)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逐个不放回、等可能性、有限性。=======★适用于总体较少★ 抽签法:整体编号( 1~N )放入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逐个抽取n 次,即可得样本容量为 n 的样本。 随机数表法:整体编号(等位数,如001、111不能是1、111) 从0~9中随机取一行一列然后初方向随机 (上、下、左、右)重复,超过范围则忽略不计直至取得以n 为样本容量的样本。 ②系统抽样:容量大.等距,等可能。=======★适用于总体多★ 用随机方法编号,若N 无法被整除,则剔除后再分组,n N k 。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来抽取一个个体,设为l ,则编号为l ,k+l ,2k+l ……(n-1)k ,抽出容量为n 的样本。(每组编号相同)。 ③分层抽样:总体差异明显.按所占比例抽取.等可能.=======★适用于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构成的总体★ 总体有几个差异明显的部分构成,经总体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按照所占比例进行抽样.抽样比为:k =n N 3.总体分布的估计: (1)一表二图: 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2)茎叶图: 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据重复写。

数列全章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题型法总复习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 (1)已知* 2 () 156 n n a n N n =∈ + ,则在数列{}n a的最大项为__( 1 25 ); (2)数列} { n a的通项为 1 + = bn an a n ,其中b a,均为正数,则 n a与 1+ n a的大小关系为___( n a< 1+ n a); (3)已知数列{} n a中,2 n a n n λ =+,且{} n a是递增数列,数λ的取值围(3 λ>-);(4)一给定函数) (x f y=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 1 ∈ a,由关系式) ( 1n n a f a= + 得到的数列} { n a满足) (* 1 N n a a n n ∈ > +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A) A B C D 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判断法:定义法 1 ( n n a a d d + -=为常数)或 11 (2) n n n n a a a a n +- -=-≥。如设{} n a是等差 数列,求证:以b n= n a a a n + + +Λ 2 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 n b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 1 (1) n a a n d =+-或() n m a a n m d =+-。如(1)等差数列{} n a中, 10 30 a=, 20 50 a=, 则通项 n a=210 n+;(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 值围是______ 8 3 3 d <≤ 3.等差数列的前n和:1 () 2 n n n a a S + =, 1 (1) 2 n n n S na d - =+。如(1)数列{} n a中, * 1 1 (2,) 2 n n a a n n N - =+≥∈, 3 2 n a=,前n项和 15 2 n S=-,则 1 3 a=-,10 n=; (2)已知数列{} n a的前n项和2 12 n S n n =-,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T (答: 2* 2* 12(6,) 1272(6,) 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 =? -+>∈ ?? ). 4.等差中项:若,, a A 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且 2 a b A +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d、n、n a及n S,其中1a、d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 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 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 d≠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1 (1) 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且斜率 为公差d;前n和2 11 (1) () 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 =+=+-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 d>,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 d<,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 d=,则为常数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

排列组合 二项式定理 1,分类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几类方法,各类办法相互独立每类办法又有多种不同的办法(每一种都可以独立的完成这个事情) 分步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几个步骤,每一步的完成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2,排列 出的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 3,组合 组合定义 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 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个数 m n C m n C = ! !()! n m n m - 性质 m n C =n m n C - 1 1m m m n n n C C C -+=+

排列组合题型总结 一. 直接法 1 .特殊元素法 例1用1,2,3,4,5,6这6个数字组成无重复的四位数,试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四位数各有多少个 (1)数字1不排在个位和千位 (2)数字1不在个位,数字6不在千位。 分析:(1)个位和千位有5个数字可供选择 25A ,其余 2位有四个可供选择 24A ,由乘法原理: 25A 24A =240 2.特殊位置法 (2)当1在千位时余下三位有35A =60,1不在千位时,千位有14A 种选法,个位有1 4A 种,余下的 有 24A ,共有14A 1 4A 24A =192所以总共有192+60=252 二 间接法当直接法求解类别比较大时,应采用间接法。如上例中(2)可用间接法 2 435462A A A +-=252 Eg 有五张卡片,它的正反面分别写 0与1,2与3,4与5,6与7,8与9, 将它们任意三张并排放在一起组成三位数,共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分析::任取三张卡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3 33352A C ??个,其中0在百 位的有22 4 2?C ?22A 个,这是不合题意的。故共可组成不同的三位数333352A C ??-22 4 2?C ?22A =432 Eg 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事件间的关系 B A ?则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指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 B }x x x { ∈∈=?或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和事件,指当且仅当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指当A ,B 同时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指当且仅当A 发生、B 不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φ=?B A ,则称事件A 与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指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 且S =?B A φ=?B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逆事件,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2.运算规则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 )()B (C A A C B A ???=??)( ))(()( C A B A C B A ??=?? 徳摩根律B A B A A B A ?=??=? B — §3.频率与概率 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n 称为事 件A 发生的频数,比值n n A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 概率: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 (A ),称为事件的概率 1.概率)(A P 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 1)(0≤≤A P (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S 1)S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