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质灾害教案.doc

合集下载

预防地质灾害安全课教案

预防地质灾害安全课教案

预防地质灾难平安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珍贵,驾驭有关的预防地质灾难的平安学问,增加学生平安意识。

2、以“增加地质灾难防范意识,提高自我爱护实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平安教化与管理,确保学生平安。

3、通过学习有关平安学问,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依据地质灾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能学会实行主动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削减损害。

【教学打算】搜集相关资料、视频、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什么是地质灾难?2.生活中都有哪些地质灾难?学生探讨、沟通。

如:地震、大风、雷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二、发生这些地质灾难时应当怎么做?1.发生地震应当怎么办?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当时学生正在学校上课,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很多多的学生和老师葬身于瓦砾之中。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正打算怒放的鲜花在瞬间被摧毁。

地震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学问和多学点自救的方法,我们是可以降低地震带给我们的损害的。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再探讨发生地震时怎么办?(1)观看视频,探讨沟通。

(2)小结:①不惊惶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②要快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③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平安疏散。

模拟演示。

④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a.高层楼撤下,电梯不行搭。

b.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c.次生灾难危害大,须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刚好关上闸。

d.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平安。

e.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冷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2.当大风来临时应当怎么办?(1)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到夏天,常常会遇到刮大风,请同学们观看短片并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风,探讨一下当大风来临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2)学生分组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地质灾害防治2. 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3. 提高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及预防措施。

2. 难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法及自我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质灾害实例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互动性。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地质灾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1.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质灾害吗?它有哪些危害?2. 知识讲解2.1 讲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2 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3.1 展示地质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危害。

3.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4. 互动环节4.1 提问:你们认为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反思5.1 总结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5.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6. 布置作业6.1 让学生收集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6.2 编写一篇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灾害防治教育基地,加深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了解。

2.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doc预防地质灾害教案一、研究目标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4.强化学生的科学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课件: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视频:《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学生活动设计1.通过观看视频、查看图片及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研究过程1.地质灾害的概念与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地震1)播放视频《地震》。

2)课件出示地震构造示意图,提问学生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3)课件出示“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展示地震后的废墟图片和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火山喷发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播放视频《火山喷发》,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片: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4.泥石流和滑坡通过课件和景观图片,了解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和危害。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doc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doc

防地质灾祸教育规划四年级2017-3-20XXXX小学四年级防地质灾祸教育规划一、实质教育方针(一)常识教育点1.了解地震、火山喷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祸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护地质灾祸的重要性。

(二)才调练习点1.培育归纳剖析问题的才调。

2.增强学生面对地震灾祸时的应变才调。

(三)德育浸透点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知道和减灾知道。

二、教育要害、难点及处理办法1.要害(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舆常识和原理剖析、比较、归纳首要地质灾祸的成因和特征,并剖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构成归纳剖析总是的才调。

(2)地质灾祸的防护。

2.难点剖析地质灾祸之间的关联性。

3.处理办法充分运用地图、示意图、现象图片及录像材料,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才调。

三、课时组织1课时。

四、教具预备投影片:地震结构示意图;“国际首要地震带的散布”图;火山结构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散布”图。

现象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射的现象;滑坡及泥石流现象。

录像:《地震》、《火山喷射》、《泥石流产生进程》。

五、学生活动规划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查询现象图,使学生了解首要地质灾祸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议论剖析知道地质灾祸之间的关联性和怎样防护地质灾祸。

六、教育进程(一)清楚方针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祸的成因和危害,并培育运用旧常识剖析处理新问题的才调。

2.通过剖析地质灾祸之间的关联性,培育学生归纳剖析问题的才调。

3.通过对地震防护办法的议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才调。

(二)要害、难点的学习与方针完毕进程1.关于地质灾祸的概念可与前面学过的气候灾祸作比照,引导学生剖析出气候灾祸是由于大气运动构成的,而地质灾祸则是由地质效果构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效果构成的。

2.关于地震[播放录像]《地震》[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巨细用什么来标明?[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内容1. 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 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3.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地质灾害案例,讨论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讲解:教师讲解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5.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地质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地质灾害防治意识的提高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地质灾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资料。

3.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模板。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实际案例,了解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

2.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紧急情况,练习如何正确应对。

3. 制作展板:学生分组制作展板,展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包括灾害种类、成因、危害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危害。

2. 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地质灾害案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和制作展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要点1. 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危害:讲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

防地质灾害教案范文

防地质灾害教案范文

防地质灾害教案范文教案:防地质灾害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

3.掌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地质灾害的成因。

3.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三、教学难点1.地质灾害的成因。

2.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2.论述教学法: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五、教学准备1.PPT,教学案例。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例子。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泥石流、地震、滑坡等。

通过PPT和讲解,让学生对各类地质灾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讲解地质灾害的成因(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和实际图像,讲解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如雨水侵蚀导致山体崩塌、地震引发岩层滑坡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质灾害是如何产生的。

4.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30分钟)a.学生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地质灾害,讨论该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b.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组选定的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补充不足。

c.教师通过案例和图像,再次强调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5.总结讲评(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自己对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通过案例和图像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防范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实例讨论和情景模拟的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doc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doc

防地质灾害教育规划四年级2017-3-20XXXX小学四年级防地质灾害教育规划一、本质教育政策(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损害。

2.了解监测防护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才华操练点1.培养概括分析问题的才华。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才华。

(三)德育渗透点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维护知道和减灾知道。

二、教育关键、难点及处理方法1.关键(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概括首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构成概括分析总是的才华。

(2)地质灾害的防护。

2.难点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处理方法充沛运用地图、示意图、现象图片及录像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才华。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投影片:地震结构示意图;“世界首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结构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现象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现象;滑坡及泥石流现象。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进程》。

五、学生活动规划1.经过看录像、读图及查询现象图,使学生了解首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损害。

2.经过谈论分析知道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怎样防护地质灾害。

六、教育进程(一)明晰政策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损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处理新问题的才华。

2.经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才华。

3.经过对地震防护方法的谈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才华。

(二)关键、难点的学习与政策结束进程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可与前面学过的气候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候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构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构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构成的。

2.关于地震[播放录像]《地震》[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标明?[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一、目标: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

二、内容简介:1.“防灾减灾日”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设立这个日子的目的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洪涝及其它灾害、大风灾害、热带气旋灾害、冰雹灾害、海洋灾害等。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1)地震的自救常识: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决策。

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2)其他灾害的预防自救自护常识:在面对洪涝灾害时,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到易涝区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在面对大风灾害时,要注意固定门窗,及时撤离危险区域,保持通讯畅通。

在面对热带气旋灾害时,要及时关注气象预报,做好防护措施。

在面对冰雹灾害时,要及时躲避,保护好头部。

在面对海洋灾害时,要及时撤离危险区域,远离海岸线。

三、活动过程:通过讲解防灾减灾日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接着,介绍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最后,详细讲解常见灾害的预防自救自护常识,让学生掌握应对各种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在地震后被埋压时,要保持冷静并尽力自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地质灾祸教育规划
四年级
2017-3-20
XXXX小学
四年级防地质灾祸教育规划
一、素质教育方针
(一)常识教育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祸的成因及损害。

2.了解监测防护地质灾祸的重要性。

(二)才干练习点
1.培育概括剖析问题的才干。

2.增强学生面对地震灾祸时的应变才干。

(三)德育浸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维护知道和减灾知道。

二、教育要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要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常识和原理剖析、比较、概括首要地质灾祸的成因和特色,并剖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构成概括剖析总是的才干。

(2)地质灾祸的防护。

2.难点
剖析地质灾祸之间的关联性。

3.处理方法
充分使用地图、示意图、景象图片及录像材料,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才干。

三、课时组织
1课时。

四、教具预备
投影片:地震结构示意图;“国际首要地震带的散布”图;火山结构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散布”图。

景象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射的景象;滑坡及泥石流景象。

录像:《地震》、《火山喷射》、《泥石流产生进程》。

五、学生活动规划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调查景象图,使学生了解首要地质灾祸的成因及损害。

2.通过评论剖析知道地质灾祸之间的关联性和怎么防护地质灾祸。

六、教育进程
(一)清晰方针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祸的成因和损害,并培育运用旧常识剖析处理新问题的才干。

2.通过剖析地质灾祸之间的关联性,培育学生概括剖析问题的才干。

3.通过对地震防护办法的评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才干。

(二)要点、难点的学习与方针完结进程
1.关于地质灾祸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候灾祸作比照,引导学生剖析出气候灾祸是由于大气运动构成的,而地质灾祸则是由地质效果构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效果构成的。

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巨细用什么来表明?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射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射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活动的赤色物体是什么?
(2)掩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射是怎样构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答复。

[[发问温习旧常识][发问温习旧常识][发问温习旧常识][发问温习旧常识][发问温习旧常识][发问温习旧常识][发问温习旧常识]] (1)火山按其活动状况可分为哪三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散布怎么?(我国的活火山首要散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们在人类前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射;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时间平息,有时又忽然喷射;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前史以来没有从头喷射过。


[提问]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学生团体评论、讲话。

[提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134页—第135页及录像片(1)滑坡和泥石流首要产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首要是由哪种外力效果构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产生?
(4)区别滑坡和泥石流产生进程的异同。

[播放录像]《泥石流发生过程》。

[景观图片]滑坡、泥石流。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评论。

[[教师概括][教师概括][教师概括][教师概括]]
滑坡和泥石流首要产生在地表崎岖较大的区域,如山区。

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峻破坏的区域,它们容易产生。

它们产生进程的相同点表现在:首要是重力效果影响下构成的;在必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产生。

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巨细不同;构成泥石流有必要有水的参加。

5.关于地质灾祸的关联性
[投影片]“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

[提问]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提问]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散布区域大体一致是怎样构成的?
(2)以上四种地质灾祸之间彼此有什么联络?
(3)地质灾祸还会引发其他天然灾祸吗?
(4)人类的哪些活动能够诱发什么地质灾祸?
学生团体评论、答复。

6.关于地质灾祸的防护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评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讲话。

[教师归纳]防御地质灾害主要应做三项工作:
(1)加强科学研讨,树立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作业的法规;
(3)施行预防办法(具体办法可启示学生多提出一些)。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四种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

在我们的家乡—北京,应重点防御哪种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
学生团体评论。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晦气影响的一些现象,咱们统称为地质灾祸。

这些地质灾祸包含地震、火山喷射、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效果的成果。

而地质效果进程一般极端缓慢,而且由量变到骤变。

即便地质灾祸这些突发现象,也是通过长时间能量堆集后骤变的。

各种地质效果进程都有必定的规则,只需咱们知道天然,把握其发展规则,就能使用其有利要素,战胜晦气要素,为人类谋福。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讨预告作业在国际上仍是比较先进的,可是还需要咱们持续尽力。

七、板书规划
第八节地质灾祸及其防护
一、地质灾祸
二、首要地质灾祸
(一)地震
1.地震的产生
2.地震的结构
3.震级
4.国际地震的散布
(二)火山喷射
1.火山喷射的产生
2.火山的结构
3.火山的分类
4.火山喷射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滑坡和泥石流
三、地震灾祸的关联性(用→表明或许)
四、地质灾祸的防护
1.科学研讨,预告精确。

2.加强管理,拟定法制,宣传教育。

3.预防办法:工程建造,植物造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