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成本管理
浅谈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铁路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与否。
然而,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成本控制不力,增加项目风险。
本文将分析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成本估算不准确在铁路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成本估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成本估算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项目团队对项目的需求和规模理解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变动。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充分调研和了解项目需求,包括技术要求、工期等,确保对项目规模和复杂度有准确的把握。
2. 建立合理的成本估算模型,结合历史项目经验和市场行情,进行成本预测和调整。
3. 在成本估算阶段引入多种成本估算方法,如顶层估算、底层估算和类比估算等,以提高成本估算的准确性。
问题二:成本控制措施不完善在铁路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是确保项目按预算进行的关键环节。
然而,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成本控制措施不完善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也可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工具和机制。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成本和控制指标。
2. 设立成本控制专职岗位,负责制定和监督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
3. 引入成本控制软件和工具,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成本异常。
问题三:成本变更管理不规范在铁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建材价格上涨等原因,成本变更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不规范的成本变更管理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的不可控,增加项目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严格的成本变更管理制度,明确成本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2. 成立成本变更评审委员会,对成本变更申请进行审议,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成本管理

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成本管理第一篇:浅谈铁路线路设备维修成本管理摘要: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加强铁路线路维修成本管理,提高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线路设备维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维修成本管理线路设备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线路质量对铁路运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线路维修成本管理控制,做好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确保线路质量和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铁路线路设备管理概述铁路运输设备主要有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仪器仪表等十六大类,线路设备资产总量占铁路总资产的60%,包括路基、轨道、道岔、道口、桥梁、隧道等设备。
为补偿铁路运输对线路设备的损耗,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要根据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铁路局所属各工务段是线路设备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单位,是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在铁路局工务处、财务处等部门的管理指导下,负责具体实施设备养护维修和财务管理核算工作。
二、当前线路维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1.高速重载等因素加大了线路维修成本支出铁路经过六次大提速后,列车运行呈现高速、重载、高密度的特点,对线路设备的伤损程度加大,相应设备使用周期缩短,对线路质量的要求提高,经测算,受设备更新换代及价格因素影响,我局近两年线路设备维修成本增支30%,如提速道岔设备,使用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半,同时由于科技含量提高,价格昂贵,道岔单价由原26.8万元/组提高到39.2万元/组,增幅46%。
2.线路维修管理工作比较粗放我局线路维修管理比较粗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装备管理应用不到位,大型机械化维修设备运用效率偏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到位;维修作业质量有待提高,存在施工方案制定不严密、重复作业、质量验收不严格、业务外包管理不严等问题;在材料物资管理方面,存在材料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问题。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1. 引言铁道线路的大中修是指对铁路线路进行重大维修和改造的一种工程项目。
大中修的质量和成本管理是确保铁路线路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
2. 质量管理铁道线路大中修的质量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工程规划和设计在大中修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工作。
这包括确定修复范围、计划工期、预算等。
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线路的使用情况、环境条件、风险因素等因素,确保修复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2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这包括施工质量检查、材料采购和使用管理、工艺操作规范等方面的控制。
2.3 质量检测和验收大中修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
这包括对线路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修复的线路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文件和记录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3. 成本管理铁道线路大中修的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预算编制和管控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到修复范围、工程量、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因素,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管控,及时调整和控制成本。
3.2 招投标管理大中修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是确保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需要合理确定招标范围和方式,并对投标单位进行评估和选择,以获得合理的成本。
3.3 成本核算和结算大中修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和结算工作。
这包括对各项成本的核算和分摊,以及与投标单位的结算和支付等相关工作。
4. 总结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是确保铁路线路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大中修项目,提高线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营效益。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措施浅析

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措施浅析前言:铁路建设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铁路工程项目越来越难获得利润。
然而,在当前管理中,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或管理混乱等原因,很容易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利益和信誉,为此,应加强施工过程成本管理,做好相关工作,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以降低成本,获得更多效益。
一、铁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一般來说,铁路工程的投资较大,施工工期长,工艺复杂,再加上当前铁路建设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要想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阶段总投资费用的一个规范,使其能够被充分利用。
施工中的方案、材料、技术等都影响着施工效益,而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是每个部门都要重视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施工人员都认为这只是财务部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自己只需负责工程质量。
不少施工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将重点都放在了如何加快速度尽快完工等方面,对成本管理有所忽视2、施工管理混乱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技术、施工工艺都很复杂,若没有一个合适的管理制度。
很容易引起管理中的混乱。
如材料的堆积,在入库保管时没有分类放置,全部都堆在了一起,造成了领用材料的困难,以致于物品堆积、丢失、浪费等现象比较严重。
3、缺乏健全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传统的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四分五裂,残缺不全,始终处于一个割裂的状态。
责任划分不明确,一旦出现成本管理问题时,就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难以及时处理项目成本管理问题,铁路工程项目成木难以控制,最终造成企业日益亏损。
4、缺乏合适的奖励机制不少项目虽设有成本管理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都难以落实,起不到实际作用。
缺乏奖励机制,对严重损害了工程利益的人员的惩罚力度不够,而对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也没有相应的奖励,甚至很多管理者认为这是员工应有的责任,以致于员工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除了本职工作,不愿插手别的事。
浅谈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铁路项目成本管理在现代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通过对铁路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着成本控制不严、成本估算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结为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条对策建议:加强成本监控与审计、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通过对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铁路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铁路建设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对成本管理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铁路项目将会更加高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铁路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对策、现状分析、原因、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铁路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它直接关系到铁路项目的建设进程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铁路运输市场的不断完善,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铁路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成本控制不力、成本核算不准确、资金使用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铁路项目的发展和运营,亟需通过对策建议来加以解决。
为了推动铁路项目成本管理向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铁路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铁路项目成本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铁路项目成本管理是当前铁路建设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实施。
对于铁路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把握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有效控制成本,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研究铁路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当前成本管理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有效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分析铁路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可以帮助企业和相关部门更好地规划和执行项目,避免因成本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铁路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铁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建议

铁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建议铁路项目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铁路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铁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控制不够严格、成本预算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存在浪费等。
本文将探讨铁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期为铁路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 成本控制不够严格在铁路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因此成本控制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对于成本控制不够严格,导致项目花费超出预算,造成资源浪费。
2. 成本预算不合理一些铁路项目在立项之初,对于施工成本的预算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口,导致项目停滞,甚至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3. 施工过程存在浪费在铁路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存在施工浪费的问题,比如原材料浪费、劳动力资源浪费等,这些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
二、相关措施建议为了有效地管理铁路项目的施工成本,首先需要强化成本控制,确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指标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的问题。
在立项之初,需要对铁路项目的施工成本做到科学合理的预算,确保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需建立健全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考核和调整。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管理,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安排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项目的成本。
4. 加强成本管理能力建设铁路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成本管理团队,因此需要加强成本管理能力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成本管理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5. 健全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施工单位有效地控制成本,可以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对于成本控制良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于成本控制不良的单位进行处罚,从而有效地推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铁路线路设备维修的成本管理探讨

2021届高三10月结合调研测试化学本卷须知: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或其余地区均无效。
2.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Ba -137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10小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活、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亲密有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塑料奶瓶比玻璃奶瓶更有益于健康,且更为持久耐用B.研发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升反应中原料的转变率C.用K2FeO4代替Cl2办理饮用水,可杀菌消毒,但不可以沉降水中的悬浮物D.硅焚烧放出的热量多,且焚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可做“将来石油〞2.以下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选项是A.对硝基甲苯的构造简式:B.HClO的构造式:H-O-ClC.CH2F2的电子式:D.CO2的比率模型:3.常温下,以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必定能大批共存的是-1--A.molL·KNO3溶液:H+、Fe2+、SCN、SO42B.c(H)1010的溶液:K+、Ba2+、NO3-、Cl-c(OH)C.pH=0的溶液:Al3+、Cl-、SO42-、CO32-D.c(ClO -)=mol-1的溶液:Na+、I-、S2-、SO2-L·44.以下对于物质性质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二氧化锰拥有较强的的氧化性,可作H2O2分解的氧化剂.二氧化硫有漂白、杀菌性能,可在食品加工中大批使用C.二氧化硅是半导体资料,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D.碳拥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能将二氧化硅还原为硅5.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
以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标准的是A.灼烧B.过滤C.分液D.蒸馏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为AB.2和C3H8的混淆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AC.苯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总数为AD.标准状况下,乙酸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A7.以下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明矾溶液中滴加过度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B.醋酸溶液与Mg(OH)2反应:Mg(OH)2+2H+===Mg2++2H2OC.小苏打溶液中加足量澄清石灰水:-++2OH--2HCO3+Ca2===CaCO3↓+2H2O+CO32D.SO2通入FeCl3溶液中:SO2+Fe3++2H2O===SO24-+Fe2++4H+8.以下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符合的是O2/催化剂,△O2和H2OHNO3①NH3NOMnO2加热石灰乳②浓HCl Cl2漂白粉③MgCl2(aq)加热电解Mg 无水MgCl2④饱和NaCl(aq)NH3和CO2NaHCO3加热Na2CO3NaOH溶液足量CO2Al(OH)灼烧电解Al⑤铝土矿NaAlO2溶液3Al2O3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地点以下列图。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摘要】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是铁路运输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确保铁路线路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目标、方法与措施、影响因素、挑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目标包括提高线路安全性、优化维修计划、降低事故风险等;方法与措施主要涉及数据分析、维修技术改进、成本控制等方面;影响因素包括运输量、环境条件、设备状况等;挑战与对策则需在面临预算限制、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应对。
文章指出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不仅有利于提升铁路运输效率,还有望在未来趋势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性、目标、方法与措施、影响因素、挑战与对策、意义、发展趋势1. 引言1.1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概述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对铁道线路大中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成本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包括技术要求、材料选用、人员素质、设备条件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实现质量和成本的最优化。
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
2. 正文2.1 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铁道线路大中修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铁路运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铁道线路的大中修是保障铁路安全和运营的重要环节,而质量成本管理则是确保大中修工作能够高效、规范地进行的关键因素。
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大中修工作的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铁路运输的综合运营成本。
良好的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帮助铁道部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加强铁路线路维修成本管理,提高线路质量,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线路设备维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维修成本管理
线路设备作为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线路质量对铁路运行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加强线路维修成本管理控制,做好线路维修管理工作,确保线路质量和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铁路线路设备管理概述
铁路运输设备主要有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仪器仪表等十六大类,线路设备资产总量占铁路总资产的60%,包括路基、轨道、道岔、道口、桥梁、隧道等设备。
为补偿铁路运输对线路设备的损耗,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要根据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
铁路局所属各工务段是线路设备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单位,是铁路运输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在铁路局工务处、财务处等部门的管理指导下,负责具体实施设备养护维修和财务管理核算工作。
二、当前线路维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速重载等因素加大了线路维修成本支出
铁路经过六次大提速后,列车运行呈现高速、重载、高密度的特点,对线路设备的伤损程度加大,相应设备使用周期缩短,对线路质量的要求提高,经测算,受设备更新换代及价格因素影响,我局近两年线路设备维修成本增支30%,如提速道岔设备,使用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半,同时由于科技含量提高,价格昂贵,道岔单价由原26.8万元/组提高到39.2万元/组,增幅46%。
2.线路维修管理工作比较粗放
我局线路维修管理比较粗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装备管理应用不到位,大型机械化维修设备运用效率偏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到位;维修作业质量有待提高,存在施工方案制定不严密、重复作业、质量验收不严格、业务外包管理不严等问题;在材料物资管理方面,存在材料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问题。
3.线路设备存在欠修问题
由于铁路长期处于低票价运输、承担大量社会公益运输,连年亏损,线路设备维修投入严重不足,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行,部分项目欠修严重。
根据我局2012年现场调查统计,线路失效木枕15万根、缺少石砟18万立方米,桥隧设备欠修109座,设备维护需求与成本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存在吃老本问题。
4.成本预算管理需要加强
线路设备由于点多线长、结构复杂,受气温、降水、湿度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处于承载列车速度、密度及重量的动态过程,设备状态波动变化较大,要保持线路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就要随时根据线路状态变化进行修理,受动态变化的影响,各个支出项目没有相对稳定的支出定额,每年安排成本预算一般参照上年实际支出安排,只安排成本预算总量,年度过程中出现的增支因素受成本能力所限无法追加预算,出现预算安排与过程中实际需求脱节,往往造成设备欠修。
三、加强线路维修成本管理采取的措施
1.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对繁忙干线曲线钢轨进行干式润滑涂覆技术,减缓曲线钢轨磨耗,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加
大合金钢技术的应用,对驼峰道岔、繁忙侧向通过的正线道岔更换合金钢尖轨、基本轨,减缓钢轨磨耗,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探伤设备的应用管理,大力推进科技保安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性探伤,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提高判伤准确率,防止误判、漏判。
2.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向生产过程要效益
积极推行设备等级管理,根据线路容许速度、繁忙程度、重要性等情况,明确各级线路的维修标准、政策和维修重点;要优化作业组织,重视工作量的提前调查,合理安排作业班组,推行集中作业,减少零打碎敲式的作业,减少辅助用工;加强大型机械化养路设备的管理,实行线路状态修,避免盲目反复作业,提高大机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大机作业单位成本。
3.加强材料管理,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
要根据生产任务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材料储备定额,分期分批购置材料,既要确保安全必需,同时避免设备升级换代造成资产浪费;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清仓查库,对提速线路技术更新替换的配件,再用到站线和专用线,组织在全局范围内调剂材料配件的余缺,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物资;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全面清理回收线路上的辙叉、尖轨等大宗料和联结零配件,通过整修再用,减少材料购置支出。
4.提高线路维修成本预算安排水平
铁路局安排所属单位成本预算,要认真研究各单位设备状况、修制修程等变化规律,使预算安排更加趋向于科学、合理和贴近生产实际,为加强成本过程控制从源头上打好基础。
一是要强化预算定额管理,对定额构成中的修制修程变化、价格变动、一次性支出等因素进行细化分析,修订完善成本支出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