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转动的风车》教案
《转动的风车》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转动的风车》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知道风车转动的原因。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风车的基本结构:风车面、轴、叶片等。
2. 风车转动的原因:风的作用。
3. 制作风车:学习制作风车,了解风车制作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车模型、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车模型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风车的外观,让幼儿说出风车的名称。
2. 讲解:介绍风车的基本结构,讲解风车转动的原因,让幼儿理解风车的工作原理。
3. 制作风车:引导幼儿按照制作步骤,动手制作风车。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交流:让幼儿将自己的风车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5. 总结:回顾风车的制作过程,让幼儿说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风车,并绘制一幅风车画。
2. 延伸: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风车转动的现象,让幼儿亲身体验风车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估幼儿对风车制作步骤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幼儿在展示与交流环节的表述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观察风车的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风车时安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注意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避免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到焦躁。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都能完成风车制作。
4.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观察他们是否对风车制作感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游戏《转动的风车》教案范文

1. 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及其转动原理。
2.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风车的结构:风车叶片、轴、支架等。
2. 风车转动原理:风的力量使风车叶片旋转,带动轴转动。
3. 风力的大小与风车转速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车模型、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3. 环境: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风车的外观和转动过程,激发幼儿对风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风车的结构及其转动原理,讲解风力与风车转速的关系。
3. 示范:演示如何制作风车,并解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操作: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互动:组织幼儿进行风车比赛,观察风力对风车转速的影响,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6. 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风车的转动原理及风力与转速的关系。
1. 观察幼儿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 评价幼儿在风车比赛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幼儿对风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本次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风车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实地观察: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风车,了解风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幼儿的视野。
3. 科学小实验:开展关于风力的其他科学实验,如风力发电、风力吹动物体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风力的作用。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风车过程中安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在风车比赛中,注意引导幼儿遵守比赛规则,培养公平竞争意识。
4.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转动的风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转动的风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e602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e.png)
转动的风车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一篇:转动的风车教学设计《转动的风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转动的风车》,选自冀教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五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在第三课的移动动作补间动画基础上,学习动作补间动画的另一种形式——旋转补间动画,让风车转动起来,并巩固以前学习的难点——图层的用法。
本课计划分两课时完成。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采用在任务驱动下的探究式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制作风车,能了解运用Flash中动作补间的另外一种形式:旋转补间动画;2.在第三课的基础上再次运用图层,认识图层在Flash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旋转效果的设置教学难点:物体始终围绕一点旋转教法与学法:1.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式学习。
2.分层教学法3.练习法:实践演练,在做中学。
4.小组合作法:小组交流互助,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改进。
五、教学活动:(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播放大风车歌曲)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是什么栏目的主题曲?生:大风车师:风车不仅是我们童年的好玩具,而且还可以用来发电、灌溉等等。
那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风车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验制作风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板书课题(二)、揭示课题讲授新知师:老师这里有几组风车的图片(课件风车的种类),请大家欣赏,想知道这些美丽的风车是怎样制作的吗?生:想。
1、活动(一)画风车师: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25页至26页(上),边观察书中风车的结构特点边制作。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画的又快又好。
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交流师对画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并宣布画得最好的小组。
小班教案《转动的风车》

小班教案《转动的风车》【教案思路】这是一节针对小班幼儿的美术课教案,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手部动作,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设计与制作一个转动的风车,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触觉技能和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风车的外形特征和制作原理,并了解风车的作用。
2.培养幼儿运用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锻炼他们的触觉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通过设计独特的风车造型和图案,发展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了解风车的外形特征和制作原理。
2.培养幼儿运用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3.引导幼儿进行创新设计,根据个人喜好绘制自己的风车图案。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卡纸、竹子、彩色铅笔、颜料、剪刀、胶水、扇形模板。
2.环境准备:整洁明亮的教室和充足的工作空间。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风车外形特点和制作原理。
2.询问幼儿:“你们见过风车吗?风车有什么作用?”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风车的原理和作用:风力通过风车的叶片旋转,再通过轴传递给机械装置或发电机,从而产生动力或电能。
2.教师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风车的不同形状和材料,让幼儿了解风车的多样性。
步骤三:制作风车(30分钟)1.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卡纸和一根竹子。
2.引导幼儿使用扇形模板在卡纸上画出扇形,再将扇形切割下来作为风车的叶片。
3.幼儿可以用彩色铅笔或颜料在风车叶片上进行装饰,发挥个人创造力。
4.教师展示用剪刀在风车中间剪一个小口,并将竹子剪短后插入其中,用胶水固定。
5.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制作自己独特的风车。
步骤四:展示并操作风车(10分钟)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并简单介绍它的图案和装饰。
2.让幼儿将风车放在手中,用手轻轻吹风或摇动风车,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游戏《转动的风车》教案范文

幼儿园小班科学游戏《转动的风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风车的转动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制作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风车的转动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难点:让幼儿通过制作风车,掌握风车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风车模板、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确保幼儿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方法和转动原理,引导幼儿观察风车的各个部分。
3. 制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展示: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5. 游戏:幼儿在规定的场地内,放飞风车,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对风车转动原理的观察和思考。
3. 收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制作技巧和创意。
4.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风车,了解风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设计独特的风车。
3. 教师可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引导幼儿观察风车的转动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制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在游戏环节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团队合作,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
转动的风车中班科学教案

转动的风车中班科学教案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通过亲身感受和操作实践,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法则。
其中,风车作为科学实验的一种常见道具,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深入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风能的利用。
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在转动风车的实践中,帮助幼儿探索风的来源、产生原因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风的来源和产生原因;2. 探索风的作用和风能的利用;3. 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1. 风车模型:可使用制作简易风车模型或购买教学实验用风车模型;2. 风力实验器具:风力发酵器、风力推车等;3. 幼儿园操场或室内空旷的场地;4.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风车模型和风力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引导:以诗歌或歌曲的形式,引导幼儿与风的概念产生联系,并询问他们对风的了解。
2. 展示风车模型:向幼儿展示风车模型,并请幼儿猜测风车能够做什么,为什么需要风。
3. 探究与亲身实践:a. 解释风的来源:向幼儿解释风是空气运动形成的,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的形成过程,如大气的温度差异和气压变化导致气流的产生。
b. 制作简易风车:带领幼儿一起制作简易风车,引导幼儿观察风车的形状和特点,让他们发现风车旋转的原因。
c. 实践转动风车:将幼儿带到操场或室外场地,让他们亲自操作风车,体验风对风车的推动力和旋转效果。
d. 探索风的作用:让幼儿观察和思考风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纸片等在风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e. 风力实验:利用风力发酵器或风力推车等实验器具,进行简单的风力实验,如观察风的力量推动物体前进的效果。
4. 深化探究与总结:a.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总结风的来源、产生原因和作用,如“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风车能够转动?”b.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制作更复杂的风车模型,观察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风车对风的响应效果。
旋转的风车教案一等奖

旋转的风车教案一等奖1、旋转的风车教案一等奖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风车转动的原因,理解空气流动产生风进而推动风车转动的道理,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风车转动的原理。
2、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发展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体验做风车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奔跑能力。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①幼儿玩过风车②学会折纸中对角折的方法。
③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的准备:①各种各样的成品风车。
②一次性木筷。
③彩钉、蜡笔若干。
④废旧挂历纸。
活动过程:1、展示风车,引起幼儿玩风车的兴趣。
2、幼儿自由玩风车,尝试用多种方法使风车转起来。
3、生生互动,互谈感受和玩法:①你是怎样让风车动起来的?②风车怎样才能转的快?③风车为什么会转呢?4、做小实验,观察风的形成及风车转动的过程:①实验一:风车转动:老师点燃蜡烛,幼儿将风车放在蜡烛上面,观察热空气上升带动风车转动的现象,并展开讨论。
②实验二:空气流动老师点燃香烟,幼儿在玻璃罩放入适量烟雾,然后点燃蜡烛,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流动。
5、幼儿做风车。
教师启发幼儿动手设计,大胆制作,做一只漂亮的风车。
同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
6、幼儿玩自己做的纸风车,进一步感受空气的流动。
活动结束:体验成功的乐趣。
2、旋转的风车教案一等奖活动目标1.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玩风车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玩风车的感受与发现。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激发了幼儿对风车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风车。
活动过程一、自由玩风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拿着风车,自由地跑跑、走走,体验转动的乐趣。
2、提醒幼儿观察快跑的时候风车会怎么样、慢走的时候风车又会怎么样。
二、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动起来的?2、鼓励幼儿边说边示范自己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3、小结: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如拿着风车跑、走、摇吹等。
转动的风车科学教案

转动的风车科学教案转动的风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车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制作简易风车的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
二、教学准备:1.制作好的简易风车模型。
2.一些小型物品,如小球、纸片等。
3.各种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4.一些常见材料,如纸板、牛皮纸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风车,引导学生认识风车结构和原理。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能吗?它可以被转换成哪种能量?2.实验探究(1)将制作好的简易风车模型放在空旷的地方。
让同学们用手扇动模型旁边,观察模型是否会转动,并记录结果。
(2)让同学们将小球或纸片放在模型旁边,再次用手扇动。
观察小球或纸片是否会随着模型旋转,并记录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为什么扇动空气可以让风车转动?为什么小球或纸片也会随着旋转?3.制作简易风车(1)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简易风车。
提供一些常见材料和工具,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和制作。
(2)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意设计,如添加装饰、改变结构等。
4.总结归纳(1)回顾实验结果和制作过程,让同学们总结出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
(2)提问:你们觉得风能转换为哪些其他形式的能量?5.拓展延伸(1)引导同学们思考更多关于风能利用的问题,如风力发电等。
(2)组织小组讨论或研究项目,深入探究相关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风车的结构和原理,并掌握了制作简易风车的方法。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总结归纳,加深了对于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认识。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引导同学们思考更多关于风能利用的问题,拓宽了知识面。
此外,本次教学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动的风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制作风车,能了解运用Flash中动作补间的另外一种形式:旋转运动;在第三课的基础上再次运用图层,认识图层在Flash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
重难点:多图层的运用
教学环节及内容
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情引趣
师:转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转动也是动画制作经常用到的一种动画效果。
使用FLASH动作补间能方便地制作物体旋转的动画效果。
下面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风车”。
意图:通过熟悉的谈话导入,加上播放教师范例转动的风车,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激发学习热情。
二、制作动画:
师:今天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看谁的风车先转起来。
活动1:比赛画风车
学生看书自学,P25-26,绘制风车。
小提示:画好一个叶片,复制出其余叶片后可以通过“修改——变形”实现风车叶片的旋转,教材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操作,学生可任意选择变形的方式;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来实现。
为风车配色的操作完成后,选择“查看——转到——场景1”或者直接单击“场景1”图标,回到场景中进行下一步操作。
风车的绘制,可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
意图:通过看书,以比赛的形式来绘画风车来调动学习热情。
找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学效果
教师点拨“修改——变形”这部分内容。
欣赏学生绘制的风车。
活动2:风车转起
自学“我来做”上面的一部分——将风车图形转换成元件并设置旋转动作。
小提示:将风车转化为元件的时候,要将风车的所有叶片及中心一起选中。
大家一起播放,看谁的先转起来,同时播放歌曲《三月三》。
互相帮助,让大家有风车都转起来。
学生演示,巩固自学的知识,教师点拨。
三、集体再一次欣赏,在音乐声中,风车转动,课堂气
氛活跃。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把上一节课制作的风车找出来,并一起播放。
二、继续完成做一做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自学P26下,学习动作补间的另一种形式——转动。
问:观察两个风车的转动速度,让学生体会在属性面板中所设置的旋转次数与最终的风车转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小提示:“插入图层,制作一个新风车”:使新风车的第二个关键帧选取的位置和个风车保持一致,通过设置新风车的旋转次数,可以认识旋转次数与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旋转次数越多,风车转速越快。
意图:动画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更重要的是,不仅要学会制作方法,还要能够理解“动画补间”动画的含义,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学生进行动画的制作,这时,肯定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我会根据不成功的情况,将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动画制作的注意事项,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动画的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
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试一试:
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前观察第1帧与第29、30帧的画面有何不同,理解删除最后一帧的原因。
四、小探究:
活动1为风车绘制手柄,体会层的作用;
“绘制风车手柄”:教师可安排学生去尝试将手柄绘制在“风车”图层,播放并查看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对象应该绘制在不同的层。
活动2制作一个卷叶风车,这是对前面活动的一个拓展性练习,在教材中安排此步骤的意图是想让学生熟悉旋转效果并能制作不同的风车叶片。
五、自已解决:
如何使影片播放更加流畅
如何设置舞台背景色
让学生设计好自己需要的舞台背景色。
六、交流“用动作补间的旋转效果,还可以制作哪些动画”,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调整风车转速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帧数或帧频来实现。
意图:设计的时候觉得这部分操作难度比较大,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可能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但从课堂上对学生了观察的情况来看,我所上课的班级学生能力还是比较
强的,图片素材的处理这一部分,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对于第二部分,“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完全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后,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动画制作的方法,遇到问题后,再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这样处理,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