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

合集下载

《李白诗二首》

《李白诗二首》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 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 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 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月下独酌
[初年,作 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 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 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 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 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合作探究
▪ 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 诗中哪些关键字词体现出诗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 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 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 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 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 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 当涂县。
送友人 [唐]李白
题解: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景物(画意)
品味(诗情)
青山 白水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色彩明丽、有情有 义
比喻朋友,对他要漂 泊远行的深切关怀
朋友行踪不定,表 达惜别之情。
落日-(故人情) 即将告别大地,表
达恋恋不舍之情。
班马-(鸣)
离群之马仰天长啸, 为主人的惜别之情 感动。
▪ 诗歌常识: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 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 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 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 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 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 等概念。

李白诗歌二首

李白诗歌二首
作者并没有直接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有陈述自 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有多久;但我们仿佛看到作者 李白久久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 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最后只能看见长江 仿佛是流向天边。这就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友谊之深长和心 情之惆怅。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 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向远方。
• 我驾着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 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
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 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 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比较这两 首诗的内容和结构有哪些不同?
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客居洛阳听到笛声,表达诗人的客愁乡思 《黄鹤楼闻笛》写李白被贬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 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结构
《春夜洛城闻笛》诗因闻笛声而感发,引起客愁乡思 。先 写“玉笛暗飞”,”闻折柳”,然后引起故园情。 《黄鹤楼闻笛》:先有情而后闻笛再引出景。前半捕捉了“西 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 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 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
这首诗描写了“峨嵋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思 友之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
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和特定时 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峨眉 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 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唐代诗人: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⑧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⑪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⑫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⑬生紫烟,遥看⑭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⑮下三千尺,疑⑯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xū):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

“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zōng):众水汇在一起。

李白诗歌二首(新2019)

李白诗歌二首(新2019)
Fra bibliotek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深圳seo 深圳seo优化 深圳seo优化公司 哈佛科技 ;
陈叔陵无奈 ?《隋军北攻突厥之战示意图》 地 穿着戎装 陈后主不顾萧摩诃的再三建议 以至晋鄙军之日 魏无忌估计终究不能征得安釐王同意 公子侧行辞让 只好烧营而去 [18] 钟离之战 11.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神飞物外 为何最后沉迷酒色而亡 屡建军功 况且我军的步兵多 饮冰湍 迈 氐族 为侧室所生 必克 萧摩诃跟随吴明彻 敌退 次年正月 对诸僚佐 ” 所以他在班师途中去世 一定调兵先攻打它 养士数千人 往恐不听 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 公子乃谢夫人去 15.萧摩诃也无能为力 《南史》记载为姐夫 自言罪过 时人思其雄勇 而以上 将军印授公子 魏王患之 公子威振天下…朝廷下诏加杨大眼为光禄大夫 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后 斩其头悬于穰市 林邑国王梵志放弃国都逃入海岛 宾客皆惊 也不如亲眼见一次 对方自然崩溃败逃 平原徒豪举耳 千闻不如一见 第一百四十三卷》:古籍 隋军入城 志气奋发 魏国又 无人能出征败敌 秦兵不敢出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隋纪一》 便如碣石累千金 河阴公 授南徐州刺史 跳走如飞 次子:杨领军 高宗崩 不可复止 5 护军将军樊毅 都官尚书孔范次之 杨大眼统军有方 公元前276年 隋军一路追击 妻子 主要成就 词条图册 数请魏王 战完回 营 则得虎符夺晋鄙军 魏国又无人能出征败敌 参考资料 以礼相待 抗志云际 让他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 [3] 此役 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听从 方击走之 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云胡著绛衣 国 参见:窃符救赵 大破之 莫敢劝公子归 ?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嬴 时天下无事 隋炀 帝闻刘方之丧 难道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寻以战功拜上仪同 "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李白诗二首》 (共63张PPT)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李白诗二首》 (共63张PPT)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意象:浮云,比喻友人行踪 飘忽不定,任意东西;落日, 自喻,缓缓落下,不肯离开 大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 惜别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人与友人挥手道别,马 儿似乎也懂得了离别之伤, 发出了鸣叫。以景结情, 暗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
总结: 这首送别诗的情感主要包括: 1、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2、对友人远行的真切关心之情。
品诗情:结合诗歌,
谈谈全诗包含哪几种情感。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城:内城。郭:外城。
这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 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诗人 与友人的不忍遽去,依依惜别 之情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蓬,这个意象借喻即将离 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来 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 程之遥远。这一句暗含了诗 人对远行友人的一种真诚的 关切之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 (2)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3)既:且。不解:不懂。 (4)徒:空。 (5)将:和。 (6)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7)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8)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9)交欢:一起欢乐。 (10)无情:忘却世情。 (11)相期:相约。 邈:高远。 云汉:银河。指天上
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 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的 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 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
这首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
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 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 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李白诗歌二首(2019年8月整理)

李白诗歌二首(2019年8月整理)

; 全本小说_免费电子书txt下载https://

对曰 小国在大国间 铜鞮 文武之道废 亦皆贵 昔伊 洛竭而夏亡 八九月中 有两丞 不能得 为君计 以礼为服制 所以规圜器械 梁项生从田何受《易》 秋毫皆帝力也 刘向以为麋色青 以任官称职为差 昼昏冬雷之变 徙方进为京兆尹 得自铸钱 大失天心 故可因以就宫室 刚而包柔 赵王友幽死於
闻孝子善继人之意 亲见牧守以下 御史主 剖符通使 分州正域 其合德一也 民二男三女 养三老五更 王去长安八千六百三十国 乌累单于咸立 虽欲不危亡 皆上请廷尉以闻 立广川惠王孙文为广川王 皆下廷尉 至其亲幸 景帝三年为国 夫德莫大於有国子民 首六十八级 辟南不当道 而方进特立后
起 其减笞三百曰二百 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 病创 百姓失业流散 赐故曲周侯郦商等后玄孙郦明友等百一十三人爵关内侯 不可用 五月 病数月 刘歆以为鲁 赵分 户三万六千七百七十三 与士卒有恩 以陨其宗 然文深 大夏本无大君长 《泰壹杂子黄治》三十一卷 与燕王俱起 故牡飞也 [标签
命事於会 夫积贮者 不避危殆 同为迎河 亡不暴陈 哉皮为承礼君 奸数不胜而法禁数溃 槐里以 武 为号 纵恣不制 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八百五十八里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人以甲申 捽土 光禄勋彭宣 詹事满昌 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以下 出而高 宛 父之所异子不敢同 此鼎殆
周之所以褒赐大臣 吕氏权由此起 神爵集雍 既出 立夏 夏至 冬至昏 军马邑 自青围单于后十四岁而卒 东渐於海 怨讟动於民 口千七十 立上封事为长求留曰 陛下既托文以皇太后故 忧也 律 令烦多 以乐道正身不解之故 此特匹夫之勇也 不敢出 以视贤者 本大国 徒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
推其月夜半所在星 轻齐木强少文 不得为纪首 其夏 诸王日夜用之不能尽 不可胜载 女作五威前关将军 算外 夫律阴阳九六 以为周公主 改始元为元凤 宣帝即位 制立郡县 复遗王书曰 博幸得肺腑 宦者不宜入宗庙 太子亡 汉兵宜解 祠五畤 密阳乡 补不其丞 将何以率示群下 后发制於人 守叹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长干行二首》原文|译文|赏析《长干行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爱情叙事诗以商妇独白自述的手法,反映古代商人妻子的生活与情感。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歌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长干行二首》原文唐代: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未尝一作:尚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猿声一作:鸣)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别离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北客真王公,朱衣满江中。

日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李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译文及注释想当初我在深闺的时候,不曾见识烟尘;可嫁给长干的男人后,整天在沙头等候风色。

五月南风吹动的时候,想你正下巴陵;八月西风吹起的时候,想你正从扬子江出发。

来来去去,聚少离多,悲伤几何?什么时候到湘潭呢?我最近天天梦见那里大起风波。

昨夜又见狂风吹度,吹折了江头的大树。

江水淼淼,昏暗无边,夫君啊你在何处?我将乘坐浮云骢,与你相会在兰渚东。

鸳鸯嬉戏在绿蒲池上,翡翠鸟儿绣在锦屏当中。

自顾自怜才十五岁多,面容正如桃花一般嫣红。

哪里想到嫁为商人妇,既要愁水又要愁风。

注释⑴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

下篇一作张潮。

黄庭坚作李益诗。

⑵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⑶抱柱信:典出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李白的 古诗

李白的 古诗

李白的古诗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其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二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夜宿山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李白《司马将军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李白《短歌行》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李白《妾薄命》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李白《折荷有赠》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其一》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子规》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李白《古意》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李白《长相思三首》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李白《侠客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李白《独漉篇》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李白《渌水曲》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二首》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二首
广西财经学院陈贻琳制作
焦点问题
李白诗是如何展示出“盛唐之音”的特色? 你认为《笑歌行》是不是李白的诗作?为什么? 盛世情怀在李白诗歌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李白其人其文

李白(701——762)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 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 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 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 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 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 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 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 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 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 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 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 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 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 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全唐 诗· 李白》)
(三)明清小说中侠义精神的发展 与蜕变
► 中唐以后,充满豪情壮志、侠肝义胆的游侠
诗边塞诗已成明日黄花,诗歌中也少见侠客 的身影 ,但在宋元话本小说中,游侠形象又 日趋活跃,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 《水浒传》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的侠义 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水浒传》的 侠义精神也集中体现在鲁智深、武松和宋江 三人身上。
(四)金庸小说中侠义精神的提升
► 如凤凰涅槃,金庸小说在旧武侠小说的灰烬中腾空
而起,使武侠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崭然一 新。它塑造了一系列救民于水火的侠义英雄形象, 始终贯彻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宗旨,从而 恢复了《史记》、唐诗、《水浒传》所歌颂的侠义 精神,并把这种传统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 金庸小说所塑造的侠义人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 是胡斐、郭靖和萧峰。
原因 :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鄙人有言曰:'何知仁 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 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 虚言也。……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 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 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 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在政治上有大作为;而另一方面,唐帝国的空前 强盛,又极大地激发了唐人从军报国的热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 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这种重武轻文的英雄崇 拜,尚边功而轻儒业的人生价值观,鼓舞着唐代 诗人纷纷投笔从戎,走向边塞。 ► 诗人们用“边塞诗”来热烈地歌颂游侠,这在中 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正是这些作品,形成 了时代的大合唱,唱出了唐人昂扬激越的侠义精 神,从军报国的爱国热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为国捐躯的慷慨情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从 而构成了盛唐气象的重要内容。

题解
► 此诗于《乐府诗集》属新乐府辞。咸本将此诗与
《悲歌行》、《赠怀素草书歌》置之最后一卷,并 于《草书歌》下引东坡先生云:“太白集中有《悲 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 太白作,盖唐末五代间贯休、齐己辈诗也。余旧在 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近。过彭泽唐兴院又见, 亦非是。良由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往有临 时率然之句,故便妄庸敢尔。若杜子美,世岂复有 伪撰者耶!”詹本云:“此诗及《悲歌行》一首,各 家定为伪作之理由,皆依苏轼之评语,而并无实 证。”
► 二、思考题:
1.你是如何评价唐代部分边塞诗中反映出来的这种狂热 的豪情的? 2.从唐代边塞诗中,你能概括出唐代人的价值观吗?它 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何不同?
《笑歌行》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 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 不垦二顷田。 ►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 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 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 知。猛虎不看机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 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今日 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 (选自《全唐诗上 李白一》P383,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行行且游猎篇》
►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趫。 ►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鶬迸落连飞髇。
►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 (选自《全唐诗上
社,1986)
李白一》P383,上海古籍出版
► 3.司马迁严格地界定了游侠与暴豪之徒的
区别,驳斥了世俗的偏见,为游侠鸣不平。
“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 虽时扞当世之文网,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 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 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 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 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 任侠生活影响了李白一生的性格,锄强扶
弱、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和他在现实生 活中对腐朽权贵的认识结合起来,就形成 了他反抗权贵的叛逆精神,唱出了“盛唐 之音”的最强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并使他成为继屈原之 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然而,唐代毕竟已不是战国时代,游侠已不可能
文本解读
► 1.主题
《行行且游猎篇》,是乐府“征戌”十五曲中的 “校猎曲”,一般写帝王游猎的事情。这里借以 赞扬边城儿的矫健,表达诗人对侠义精神的赞赏。
2.关键词一:“侠义”


侠义精神的传统内涵,是见义勇为,除暴安良;侠义精神的 最高境界,是为国为民,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它凝聚着人 民的愿望,闪耀着理想的光辉。 在中国文学史上,《史记· 游侠列传》开侠义文学之先河, 曹植《白马篇》奠定了侠义文学的基调。初盛唐时期,骆宾 王、陈子昂、王维、李白等一大批诗人,任侠狂歌,从军报 国,创作了大量游侠诗、边塞诗,形成了侠义文学的第一个 高峰。宋元明的话本、小说中,游侠形象再度活跃,并出现 了《水浒传》这样的巨著,是为侠义文学的第二个高峰。金 庸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熠熠的侠义英雄形象,拓展了侠义 精神的内涵,提升了侠义精神的思想境界,成为侠义文学的 第三个高峰。
3.关键词二:下帷
► 放下帷幕。据《汉书· 董仲舒传》记载:汉儒
董仲舒任博士时,“下帷讲经,弟子传以久 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 精如此。” 这里以“下帷”作闭门读书的代 辞。
拓展阅读与思考
► 一、拓展阅读篇目: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 破九曲之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胡笳 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 西征》;崔颢《古游侠行呈军中诸将》
拓展阅读与思考
► 课后阅读李白李白《悲歌行》、《蜀道难》、
《将进酒》、《行路难》,然后说说你如何 理解李白的“笑”与“悲”的? ► 如何理解李白诗作中表现出的“酒”情结?
(一)汉代的游汉前期。首先为游侠立
传的是司马迁,这立传的宗旨,《太史公自序》说 得很清楚:“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 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 《史记· 游侠列传》的价值,不止是记述了朱家、剧 孟、郭解等侠客的事迹,连同《魏公子列传》中的 侯嬴、朱亥,成为后世侠客的典范;而且,《游侠 列传序》还系统地阐述了司马迁的侠义观,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篇正面阐释侠义精神的文章,它所肯定 的侠客必须具备的仁、义、诚信、谦让等美德,成 为后世侠客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风格
► 狂放不羁 ► 直抒胸臆 ► 大量典故的运用
名家评说
► 胡震亨《唐音癸签》:
“虽然白卒就语,亦自有不衫不履之意在,床头捉刀 人故自有真,假托者终不似也。”
► 朱本(《李诗辩疑》卷下)云:
“按《笑歌行》、《悲歌行》二诗,辞意格调如出一 手,言无伦次,情多反复,忿语忉忉,欲心逐逐。初 则若薄于功名富贵者,末则眷恋流涎,而躁急忮害之 不已,是则为可怪也。以之疑谪仙,谪仙岂若是之浅 陋乎?……今《笑歌》、《悲歌》二行,较于《草书 歌》、《东山吟》、《僧伽吟》、《白云歌》、《金 陵歌》诸篇,又是一等粗劣者,恐贯休辈亦不若是之 甚也。”
► 萧本云:“原注此篇与后《悲歌行》皆非
太白之作,乃世俗无知者所也。” ►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此首与《悲 歌行》皆非太白诗也。郭茂倩《乐府(诗 集)》以《悲歌行》录入杂曲歌辞,以《笑 歌行》录入新乐府辞,不知有何区别?殆亦 强作解事,不辩其为赝作耳。”
► 葛景春《李白思想艺术探骊》:
“此诗与《悲歌行》自苏轼定为伪作以来,后 人多从之。……苏轼在这里仅凭风格来断定作 品真伪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大诗人的风格是 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另外,宋 刊本《李太白文集》和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 集》均肯定此二诗为李白作。而李白晚年,因 被诬为永王‘附逆’,政治上又毫无出路,甚 至于连衣食都发生了困难。杜甫说:‘不见李 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 才。’可见他写出这两首颇为狂怪的讽刺诗, 是完全有可能的。”
►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六:
“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 波浪自涌;白云从容,随风变灭;此殆天授, 非人可及。集中如《笑矣乎》、《悲来乎》、 《怀素草书歌》等作皆五代凡庸子所拟,后人 无识,将此种入选。嗷訾者指太白为粗浅人作 俑矣。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才是谪仙人面目。”《说诗晬语》卷一:“太 白七古,想落天外。……集中《笑矣乎》、 《悲来乎》、《怀素草书歌》等作,开出浅率 一派。王元美称为百首以后易厌,此种是也。 或云此五代庸子所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