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一、(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17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 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4 分)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答案】13.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14.①像鸟的翅膀一样②情趣③根据④起名,命名。

15. B 【解析】B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 ①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二、(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3分)【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了分析。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一句中的“翼然”不仅写出了亭的姿态,也写出了人的心情。

中考文言文试题—《醉翁亭记》(1)

中考文言文试题—《醉翁亭记》(1)

中考文言文试题—《醉翁亭记》(1)[题目]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 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解释其义。

“_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 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老了,不胜酒力,显得精神颓唐。

B. 太守醉熏熏的样子,既因酒醉,更因与民同乐而陶醉。

C. 太守被贬官至此,借酒浇愁,一醉方休。

D. 众宾欢饮,更触发了太守心中的失落感,因伤感而显得十分颓唐。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滁州老人小孩兴高采烈地游山正是体现了太守励精图治,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 写太守的酒宴:酒和菜都取材于当地,不事铺张;宴会上无丝竹管弦之盛,只行令作乐,充分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为政思想。

C. 本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写“太守醉”作陪衬,“醉”极即“乐”极。

D. 本段重在叙事,主要是写太守娱情山水,借酒浇愁,以排遣心中因政治失意的抑郁。

[题解]第1题。

考查词的辨正并释义。

答案: “临溪而鱼”一句中的“鱼”,应改为“渔”,其义是“钓鱼”(或:“捕鱼”)第2题。

考查对语句理解辨正。

答案:B第3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辨误。

答案:D。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丙】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于泉上者临渊羡鱼临阵脱逃身临其境B.负者歌于途不负众望负荆请罪如释重负C.往来而不绝者连绵不绝弹尽粮绝空前绝后D.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慷慨陈词新陈代谢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欧阳修因为山水而陶醉,所以更想饮酒,因为“酒”在他心中是最美的象征。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理解:作者认为举行宴会,畅快喝酒最能表达心情,所以应该远离过于嘈杂的丝竹声。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乜。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B.太守谓谁(谓:为,是)C.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D.伛偻提携(提携:牵扶,这里指牵扶的人)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落而石出者 化而为鸟B.宴酣之乐 马之千里者C.行者休于树 皆以美于徐公D.颓然乎其间者 其如土石何1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每段开头分别用“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来标示语意的转变、场景的转移。

B.第①段描写山间朝暮的阴晴变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阐释原文“饮少辄醉”,极言太守实在不胜酒力。

D.第③段以“禽鸟之乐”“游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第Ⅱ卷(94分)1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答案:11.D 12.A 13.C14.(4分)(1)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1 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季,季节② 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

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中考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超然台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超然台记》阅读练习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超然台记》阅读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

(16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②不登③,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④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⑤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⑥酒,瀹⑦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背:远离。

②比:连续,常常。

③登:丰收。

④安:以……为安,这里是习惯的意思。

⑤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⑥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

⑦瀹(yuè):煮。

16.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1)太守之乐其乐也(2)太守谓谁(3)余自钱塘移守胶西(4)时相与登览17.用“/”为【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不知人之乐人固疑余之不乐也B.醒能述以文者以修补破败C.醒能述以文者发之白者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闻而赋之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语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醉翁亭记》中考试题(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5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

蒲苇莲芡④,有A 之思;椅桐桧柏,有B 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bi àn ):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 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题与答案《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题(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

(12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3)行者休于树于:(4)临溪而渔渔: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答案:9.(2分)D 10.(4分)(1)命名(2)暗(3)在(4)捕鱼11.(4分)(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5—8题。

(6分)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分)(1)云归而岩穴暝暝:(2)佳木秀而繁阴秀: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2分)答案:; 1分6.①暝:昏暗;②秀:繁荣滋长。

(共1分,每空分)7.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2分)8.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分)(三)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名之者谁()(2)野芳发而幽香()(3)朝而往,暮而归()(4)弈者胜()1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分)答案:9、(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香花(花) (3)傍晚(黄昏、晚上)(4)下棋10、C1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四)阅读(10分)(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苍然白发( ) (2)醉翁之意( )(3)树林阴翳( ) (4)述以文者(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15.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7.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13、(1)脸色苍老(2)的(3)遮盖(4)用14.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15.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6.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17.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yǐ)。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C.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D.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1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20.[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

(2分)[甲]:[乙]:21.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3分)甲登楼所见水景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登山所见朝暮之景,四时之景答案:19.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答案要点:芳发、幽香)20.[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乙]而乐亦无穷也(或“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1.朝暮之景山景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