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8.2《让信息飞起来》WORD教案2
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让信息“飞”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9章的第2节,内容涉及信息传递的原理、电磁波的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速度等。
具体内容包括:1. 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3. 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4. 信息传播的速度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电磁波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信息传播的速度计算。
难点: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信息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通信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信息是如何在空中传播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信息“飞”起来。
2. 知识讲解:(1)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讲解信息传递的原理,介绍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讲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3)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视、无线电等。
(4)信息传播的速度及计算:讲解信息传播的速度,让学生掌握计算信息传播速度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计算公式及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实际问题的信息传播速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信息传递原理、电磁波产生与传播、电磁波应用、信息传播速度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2)描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举例说明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_《让信息“飞”起来》名师教案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一、核心素养通过对于电磁波相关知识的学习,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使学生形成对于电磁波的物理观念,通过学习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并进行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通过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其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波的波谱及电磁波主要用途。
2.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光是电磁波。
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存在及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本节通过电磁波谱、波的特征和电磁波是怎样传递信号的三个部分呈现教学内容的。
首先明确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并介绍电磁波的主要用途,特别是在通讯中的应用。
接着介绍波的特征量:波长、频率和波速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可见光的范围波长是从400nm至660nm的电磁波。
强调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最后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为了降低难度,课本并没有介绍调频、调幅和数字传输。
信息窗“电磁污染”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电磁波,使学生不要产生唯科学的思想,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四、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沪科版物理初三第19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

沪科版物理初三第19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环节安排】智能应用料,各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电磁波.小结:实验中,导线与电池接触、断开的瞬时使电流迅速变化,如此,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显现就形成了电磁波.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到就显现了如此的声音.尽管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它,但它确实在帮我们传递着信息.问题2:太阳光是电磁波吗?电磁波的波长、频率相同吗?电磁波包括哪些种类呢?小结:太阳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中的长波,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问题3:你明白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小结:电磁波的用途专门广泛:大夫用γ射线作脑手术;用X射线判定病人是否骨折;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空调器等设备的遥控器差不多上红外遥控;微波在通信领域大显身手;至于无线电波在收音机、电视机、以及飞机和舰船上的雷达都少不了它.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微波炉、移动、电视机差不多上用电磁波工作的;电冰箱不是用电磁波工作的,它是利用液体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原理来搬运热量的.变式练习1: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知识点2:波的特点问题1:波有哪些特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吗?小结: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问题2:什么是波速、波长、频率?各用什么符号表示?小结:内容见课本概念部分.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波长是指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由图可知,该电磁学生观看实验,并表述所听到的声音,说明产生了电磁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30图18---13,找出答案.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30最后两段,找出电磁波的应用,教师展现X光片、遥控器等.师生一起看教材P131图18—15,感受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学生阅读教材P132“用于通信的电磁波的要紧范畴及用途”.引导学生说明选项正确或错误的缘故,加深对知识的明白得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P131页内容.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差不多概念.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并形成结论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分析,并形成结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看教材归纳出结论.教师强调:真空中的电磁波的波速不变,即波长与频率的乘积是一定值.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猜想及依据(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电磁波来交流的).。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让信息“飞”起来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的传输过程,从而理解信息传输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以及掌握一定的电磁波应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包括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信,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原理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观察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活动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掌握了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日常生活中电磁波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了解电磁波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电磁波的关键。
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熟练度,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沪科版18.2让信息“飞”起来 (教案)

以 小 组 为 单位 汇 报 自 主学习情况,其他小组给予 点评与补充,进一步质疑解 疑、争论答辩。
展示汇报, 小组交流。
评给予点拨或者引导学生进 行质疑解疑、争论答辩。 重点指导: 1、电磁波谱及电磁波的主要 用途。 2、光也是电磁波,记住电磁 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波的特征及波长、频率和 波速的关系。 及时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与方法,并落实在课本或同 步学习上。
互帮互学, 组内合作。
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分配任务与要求,每组派
一名代表到小黑板上板书展 示汇报的内容,其他同学继续 讨论并对讨论后的基础知识 当堂记忆。
按 照 分 配 的任 务 与 要 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小黑 板上板书展示汇报的内容, 其他同学继续讨论并对讨 论后的基础知识当堂记忆。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自主学习情况,指导其他 小组给予点评与补充,根据学 生的展示汇报以及学生的点
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的计算。
“自主合作——因学施教”式教学模式 电取暖器、频率不同的音叉、小锤、泡沫球、铁架台等 教师活动 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依 据同步学习等材料开展自主 学习,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圈划 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 完成自学检测,及时批改,发 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 依 据 同 步 学习 等 材 料 开展自主学习,在课本中圈 划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 构,完成自学检测,暴露自 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同步学 习中记录自学中的心得与 方法、问题与困惑。 飞机上的飞行 员与地面指 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听 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与探究 状态。
二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 这些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 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 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 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 知识。 (板书课题) 解读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自学情况,相互帮助,解决自 在 小 组 内 交流 自 学 情 况,相互帮助,解决自学中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 完成探究实验。 认定学习目标。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课题:让信息飞起来时间:2023年2月17日上午第三节班级:初三(1)班【学习目标】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2.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了解现代电信网络。
【教学过程】一、电磁波1.电磁波: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都是电磁波。
2.电磁波的特征:(1)波速:波传播的快慢。
(2)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用字母λ表示。
单位是米(m)。
(3)频率:波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时间之比,用字母ν表示。
单位是赫,还有千赫和兆赫等。
=。
(4)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cλν要点诠释:1.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例关系。
2.电磁波的用途非常广泛:医生用λ射线做脑手术;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遥控;微波在通信领域、日常生活中大显身手;无线电波,收音机、电视机、飞机和舰船上的雷达都少不了。
二、踏上信息高速公路1.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光信号的器件。
2.现代电信网络:(1)卫星通信:卫星把地面站送来的信号接收下来,进行放大,然后转发给另外的地面站。
(2)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像接力赛,每隔几十千米修建一座接力站,接收并放大信号,继续传送。
(3)移动通信:移动电话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
3.互联网:互联网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用来传送计算机信号。
要点诠释:1.光纤的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少信号衰减,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
2.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在距离地球20000km以上的轨道上,均匀分布着若干颗带有原子钟的卫星;地面段:保证空间原子钟的计时准确,并完成导航数据的计时;用户段:卫星定位接收机等。
【典型分析】类型一、基础知识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中国全境及周边国家地区,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可以接收频率为1626MHz、2010MHz、2483MHz的微波辐射。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让信息飞起来 教案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法、推理法。
【课前准备】干电池、导线、收音机、电磁波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手机拨打客服热线,(手机设置成“免提”,让学生听客服工作人员的语音.)老师提出问题:客服人员的语音信息是从哪儿来的?靠什么传播的呢?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怎样传播的?思考:能让信息不受任何阻挡地传递吗?能,那就是神奇的电磁波!无论是高山,还是海洋都很难阻挡了!电磁波能让信息“飞起来。
二、讲授新课(一)、电磁波1、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1)实验:电磁波的存在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2)实验:电磁波的存在视频(3)通过实验可知: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就是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变化时导体就会向四周发射一种波,这种波是由电磁现象产生的,叫做电磁波。
注意:电流变化既可以是方向变化,也可以是强弱变化。
2、电磁波谱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电磁波的形式多种多样: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1)电磁波谱图。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九章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教案:让信息飞起来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名为“让信息飞起来”的活动。
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体验信息的传递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递。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传递。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无线话筒。
2.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绳子。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概念。
我会问他们:“你们知道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吗?”然后我会通过无线话筒传递一些信息,让幼儿猜测。
2. 讲解:我会使用电脑和投影仪,向幼儿介绍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如口头传递、书面传递、电子传递等。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我会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需要设计一个信息传递的游戏。
他们可以使用纸张、彩笔、剪刀、胶水和绳子,来制作他们所需的工具。
例如,他们可以用纸张写下信息,然后用剪刀剪成小片,用绳子串起来,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其他小组。
4. 展示:每个小组会展示他们的信息传递游戏,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设计的,以及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幼儿们对信息传递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展示了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信息传递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设计一个信息传递的游戏,这样可以让他们对信息传递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知道光是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学法指导
1、加强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
2、和老师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一同经历,共同提高;
3、电磁波的学习是难点,加强对电磁波的三个特征量的理解;
4、养成用所学知识去体验生活中高科技的的良好习惯。
三、释疑解难
信息的传递靠电话传递需架设导线,而在现代大量信息交流的基础上,世界将敷满了电线,需要靠另外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就是电磁波。
r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
电话、电报、电视机都是靠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电磁波作为载体,信息附加在它上面在空中飞行,接受装置接受到电磁波后,将信息从电磁波上解调出来。
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路途遥远,需要靠卫星中转。
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非常快捷。
但电磁也有污染,会导致控制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失控,对人身体健康有害。
四、自我检测
1.波长为2000m的电磁波属于()
A.长波B.短波
C.微波D.中波
2.打开或关闭照明电灯时,会在旁边的电视机中听到“喀、喀”的声音,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视机相当于一个电台,电灯是一个接收装置。
B.电灯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是一个接收装置。
C.电灯打开或关闭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电视机所接收。
D.只要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这个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它就相当于一个电台。
3.频率是3×103MHz的电磁波,波长是()
A.1m B.10m
C.1cm D.10cm
4.下图为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形的一部分,AB的长度为16m.这电磁波的波
长、频率各是多少?
五、交流园地
六、课外空间
1、光是一种电磁波
可见光是我们眼睛能看见的电磁波。
太阳暖暖地照在我们身上,它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
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最长。
可见光波长不同,光的颜色不同。
可见光波长范围从400nm至760nm。
2、频率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频率、波长和波速这三个量中,频率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例如,音叉制造好之后,其频率就固定不变了,无论音叉发出的声波是在空气中、水中,还是在钢铁中传播。
而波速与波传播的介质有关。
声波在空气中、水中和在钢铁中传播,其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频率相同、波速不同,波长也就不同。
电磁波也是如此。
3、怎样寻找黑匣子
飞机失事后,为了分析事故原因,必须立即寻找黑匣子。
怎样寻找黑匣子呢?原来,在飞机坠毁后的30d内,黑匣子能以37.5kHZ的频率自动发出信号。
探测仪就是通过黑匣子本身不断发出的这种信号进行查找的。
但黑匣子发射信号依赖其携带的一块蓄电池,如果不能尽早找到,信号会随着电池的消耗逐渐减弱,探测难度将越来越大。
探测仪是一种高精度频谱分析仪,通过发射一个波段的长波,来寻找黑匣子的直线方位。
在几个不同位置找到“黑匣子”的直线方位后,几条直线的交叉点,就是黑匣子真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