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
1、兴起:
(1)兴中会的成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 个革命团体)和广州起义(中国民主革 命的第一步) (2)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派已经形成)
2、发展:
(1)同盟会的建立
①原因: ②概况:时间;地点;领导者;政治纲领;机关刊物 ③ 意义
A
A. 浙皖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萍浏醴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C
本节总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兴起的背景:原因;物质、阶级、群众基础
二、过程
(1)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1、兴起:
(2)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2、发展:
(1)同盟会的建立
(2)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②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方面,维新变法 思想要求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是专 制主义;而民主革命思想则不仅是要改 变封建主义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③在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方式和具体建 立的政治体制方面有差别:维新变法 思想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 治体制;而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暴力 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①原因 ②内容 ③结果
相同点: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 在反封建方面的比较
①都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②都侧重 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 批判。
不同点:
①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 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 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采用西方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历史课件】同盟会的建立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两派间论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应如何评价两派的观点?
3、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
感受大论战
(一)观点:
焦 派 点 别
对清政府的态度 极力维护 暴力推翻
政权形态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土地制度 维护封建 土地制度
保皇派 革命派
平均地权 土地国有
两派异同:
异:a.革命派---武力推翻清政府,民主共和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 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一)同盟会的建立
1、背 景
A、必要性: 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的失败 B、可能性:
①思想条件 ②组织条件 ③革命形势 ④领袖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 孙中山崇高的革命威望
2、建立
时 间 1905年8月
地
成
点
员
东
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为基础
主要领导 组织形式
孙中山、 黄 兴
总部——支部——分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政治纲领
机 关 报
《民 报》
黄兴(1874~1916)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号杞 园,又号克强,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保皇派
革命派
推翻清政府 的统治,建 立民主政治
“民权”是不可 抗拒的历史潮流, 天下田应为天下 中国人不比欧美 人同耕,地主垄 人低劣,有能力 断土地,不利于 社会发展 实行民主政治
(三) 论战的实质和作用
实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资 产阶级不同派别在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 式之间的斗争。
3 (2010高考全国文综Ⅱ,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
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 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 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B )
A.天赋人权 C.君民共主
B.主权在民 D.民贵君轻
【点拨】 此题难度适中,关键是要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百姓
作用:1. 革命派在理论上击败了保皇派,占领 了思想阵地,保皇派陷入孤立。 2.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 革命高潮的到来,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反封建主义的角度,比较维新派与革命的思想 主张有何异同?造成这种差异的阶级根源是什么?
相同点
(1)都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 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2)都侧重介绍、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 有进行彻底批判。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6.1906年12月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章太炎发 表演说:“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 俗称秀才造反。”章太炎所说的“秀才”指的是( D ) A.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B.地主阶级的顽固派 C.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解析】 本题材料中“现在的革命”指当时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所以“秀才”指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
同盟会PPT课件

3、要不要改变封 建土地制度 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推动革命运动高涨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
革命党人发动有了全国 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民主革命进 入了新阶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继之而起的革命派与 保皇派的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 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革 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起义使民主革命的影响大 为扩大,使 推翻清王朝成为人心所向,加速了 革命发展的进程。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建立的历史条件
(2)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 (4)实践基础: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1)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
2、必要性 分散的 革命团体各自领导的起义均
失败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机关刊物:《民报》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3、建立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进入新阶段
? ?
?
? 三民主义怎样提出的?
?
?
孙中山对同盟会
?
?
?
? 政治纲领如何阐发的?
?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武力推翻 清朝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核定地价
2、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 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革命派与保皇 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暴力 推翻清朝政府
维新派与顽 固派的论战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PPT资料25页

盟
主观方面: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
会 时间: 1905年
建 立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及 地点:日本东京
其 政 治
政治纲领:驱除……创立……平均…… 机关刊物:《民报》
纲 性质: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
领 意义:标志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名称
特点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影响下的第一 次武装起义
4.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进攻 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 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势 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 付局面
•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 C、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 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 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答案(1)主权在民。(—2—)《行中政华、民立国法临、时司约法法三》 权回分答立:的(原1)则材;料主一要体目现的了是什限么制原袁则世?凯独裁,维 护 式(目共 大2)的和 总材是制 统料什度后二么;把体?约它现结法废了果成 除什如为 了么何一 。原?纸则空?文这,一袁规世定凯的就主任要正
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 充分表明孙中山
A、幻想帝国主义不会破坏中国革命 B、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 C、要兼程回国,亲自领导革命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士凯保持中立 A
高一历史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点

历史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点一、同盟会的建立1.条件(1)可能性①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使革命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2.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3.政治纲领(1)内容①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②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又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
(2)评价①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历史意义(1)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革命形势的发展1.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原因:同盟会成立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反对革命。
(2)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影响: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1)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联合会党发动了萍浏醴起义,这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2)此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掀起高潮,较著名的有秋瑾、徐锡麟领导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镇南关起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成立——(1)原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各地革命活动的发展,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
(2)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3)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
孙中山成为公认的革命领袖,民主革命就有了统一的领导人)。
2、三民主义——(1)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2)内容:①、“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
“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③、“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3)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体系】一,同盟会的建立1,历史条件:思想基础——的传播可能性组织基础——的广泛建立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进行的反清起义相继失败,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走联合反清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题:1、同盟会被称为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①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②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建立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④推举公认的革命领袖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因为①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③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3,纲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例题:3.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矛盾4.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A.推翻腐败的清政府B.反对所有的满族人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的统治5.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①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③认为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指导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7.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致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B.致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C.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8.下列能体现三民主义的局限性的有①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②没有反映中国广大人民的愿望③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④没有明确反封建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论战的内容:2、实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南北议和” • 1、什么叫“南北议和”? • 2、代表:伍廷芳、唐绍仪 • 3、为什么会出现“南北议和”? • 4、实质:在……干预操纵下……怪胎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内容:•三大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和责任内阁)和八个要点。
•评价: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 进步意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历史功绩: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① 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占 领楚望台军械库
•胜利: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 •政权建立 ,号“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危机:•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 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 1、原因: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 2、实质:伪装、扶植、维护 • 3、影响:袁世凯掌握清大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 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变训没中:有国资完半产成殖阶反民级帝地共反半和封封国建建的的社方任会案务的在,性中没质国有行改不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复习巩固
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 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 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 性的组织系统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 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 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答 权》案 分( 立的1)原主则权;在主民要。目(—的2—是)《限行中制政华袁、民世立国凯法临独、时裁司约,法法维三 护回共答和:制(度1);材约料法一成体为现一了纸什空么文原,则袁?世凯就任正 式(大2)总材统料后二把体它现废了除什了么。原则?这一规定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Fra bibliotek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势 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 付局面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士凯保持中立•A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 8.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 国政府,其重要标志是
• A、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B、临时参议院成立
• C、以中华民国纪元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 9.孙中山坚持新任大总统到南京 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 职务,其真实用意是( )
• A、要袁世凯摆脱北方封建势力
B、将袁世凯置于南方革命党人
的监督之下
•(B)
• C、袁世凯的统治基础在北方 D、出于对袁世凯的不信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 10.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 A、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A
•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元旦(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地点:)•南京 国旗:•五色 临时大旗总统:•孙中山
临时副总统:•黎元洪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是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目的:•法南”北限议制和袁失世败凯,的革独命裁派,企维图护用共“和约制 度
3.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 民生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 买土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4.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进攻 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 定性因素是: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名称
•特点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影响下的第 一次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规模最大、影响最 大、准备最充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2、辛亥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
•原因 •起义经过
②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失败原因与教训?
•失败的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原因:客观原因……
•根本原因 —— 资产阶级妥协性(主观)
• 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大部
•
分地方政权
•D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 7、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 •(孙中山)已循途东归,自美俎(到) •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 •充分表明孙中山 •A、幻想帝国主义不会破坏中国革命 •B、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 •C、要兼程回国,亲自领导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 命形势的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略进入新阶段使民族 危机加深
•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物质和 阶级基础
•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奠定 了群众基础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 盟 会 建 立 及 其 政 治 纲 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条件 •客观方面:•……传播,……建立 •主观方面 •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
•时间::•1905年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地点•: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创立……平均……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C) •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 6、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A、缺乏有较高威望的革命领袖;
• B、帝国主义列强放弃“中立”;
• C、清政府起用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