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_新加坡法治发展的启示

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_新加坡法治发展的启示

一、特色:注重在法律继承基础上创新新加坡原本是一个贫瘠荒芜的小岛,曾经是马来亚的一部分,1819年租借给英国,1824年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1945年被日本占领,改名为昭南岛,1959年脱离英国殖民地自治,1963年与马来亚合并,重新回归,1965年与马来西亚分开,成为独立国家。

新加坡的现有人口几乎都是由中国、马来半岛、印度和欧洲各地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

现有种族比重是华族占绝大多数,为74.1%;其次是马来族,占13.4%;再次是印度族,占9.2%;欧洲及其他族占3.3%。

[1]从历史来看,新加坡本来并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新加坡法律是伴随着英国殖民统治而产生的,1826年英国通过法令让新加坡接受英国法律后,新加坡才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英国法律对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因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华传统文化对新加坡法律影响也很大。

其他的,如马来亚、印度的法律文化,甚至侵占者日本的法律文化也对新加坡法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加坡十分注重法律的继承性。

二战后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的民族主义热潮中往往倾向于抛弃过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新加坡法治发展的启示张绍鸿(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度、社会制度及国情有所不同,但是其廉洁高效政府建设的成功经验确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中国可从新加坡的做法中得出以下几条启示:1.大力推动廉政建设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廉洁与其廉政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密不可分。

从严治吏,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法律使人“不敢贪”,制度使人“不能贪”。

中国虽然也有一些惩治腐败的法规条款,但直接应用于防止和惩治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特殊法律体系基本上还是空白。

同时,在防治腐败的制度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使贪腐行为有机可乖。

我国可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廉政建设法律法规,逐步推动廉政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2.建立独立的反腐败专门机构。

实践证明,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真正遏制腐败现象。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少的城市国家。

然而,凭借着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其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新加坡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使人才能够拥有国际竞争力。

他们注重培养科技和创新的人才,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充满创业精神的国家。

这一点告诉我们,教育和培训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不断投资和改进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次,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的发展。

他们积极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新加坡发展了世界级的科技园区,并且通过慷慨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

这一点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再次,新加坡高度重视规划和城市建设。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新加坡的交通系统、住房和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服务。

这一点告诉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最后,新加坡重视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

新加坡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与其他经济体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也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并开展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

这一点告诉我们,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市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总之,新加坡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我们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加强教育和培训投资,推动创新创业;应该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该重视规划和城市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应该重视国际合作和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

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郭小路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9期摘要: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行之有效。

如提倡用传统文化抵御西方腐朽思想,确立国家价值观;用完善科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熏染;以官员的清正廉洁削弱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力;以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加强媒体监督控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经验也可以给我国一些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启示一、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尤儒家的仁、义、礼、信、孝、悌、忠、廉、耻等传统美德,不仅可以促使公民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而且可以帮助公民抵御各种不良社会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还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新时代全民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现今阶段,我国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引领社会思潮的伟大旗帜,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录和引领能力。

思想文化领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各种思想观念存在诸多差异,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也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

二、坚持理论武装与实践行动相统一新加坡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并对照我国现实情况可以发现,虽说很有特色,但我国也有部分类似的方法和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原因还在于没有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行动有效结合起来。

反观新加坡,其不仅注重理论的说教和灌输,也很注重社会实践这一环节,使得政策和理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例如在引领个人主义思潮时,新加坡就以集体主义为反击板,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新加坡和香港,不仅是亚洲,也是世界,两颗最璀璨的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明珠。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1)人口以华人为主,(2)法律和政治体系采用并修改了英格尔-萨克森的体系。

两个经济体经过50年高速而持续的发展,从原来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超过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还有香港)的成功说明,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加上好的政府和政策,就能创造超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奇迹。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启示。

那些认为新加坡小好发展,中国大不好发展的借口,只是为中国的落后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1819年,英国人斯坦夫-拉斐尔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英国人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的贸易枢纽,直到二次大战被日本打败。

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内部独立,尽管还是属于英联邦。

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直到1990年退休。

他的大儿子李显龙2004年以后接替吴国栋,成为该国的第三任总理。

1963年,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10美元。

到2011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全国人口518万。

其中,320万为新加坡居民,其它为外国人,包括永远居民和移民。

新加坡总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华裔。

新加坡由63个岛屿组成,其中新加坡岛最大,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陆地面积701平方公里,其中,有118平方公里是近30年填海而成。

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还要填海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18万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从事服务行业。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包括电子,炼油,制药,船舶维修和造船,等等。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海中,新加坡犹如一艘巨轮,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梦想。

而我国,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本文将分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提供有益参考。

首先,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

这一政策,犹如一把利剑,斩断了束缚人才流动的枷锁。

新加坡政府通过设立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新加坡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政策,不仅为新加坡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新加坡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这一措施,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本土人才成长的道路。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种培养,不仅为新加坡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再次,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灵活的用工制度。

这一制度,犹如一张弹性网,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新加坡政府通过改革用工制度,打破传统束缚,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用工。

这种制度,不仅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注重终身学习。

这一理念,犹如一座桥梁,连接了教育与就业的环节。

新加坡政府通过推动终身学习,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种终身学习,不仅提高了国民素质,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并非一帆风顺。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人力开发政策,提高人力开发效果。

总之,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这些措施,犹如一艘巨轮的船帆,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思想道德建设,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重视教育培养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推行严格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道德建设、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

这些特点对我国的启示是,要加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建设合作。

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礼貌,建设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传统价值观、教育、品德、法治体系、道德规范、家庭、社会、和谐社会、文明城市、道德教育、价值观引领、健全法治体系、家庭学校社会合作。

1. 引言1.1 概述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发展。

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它直接涉及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传统和社会行为规范,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和多元文化的挑战下,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中国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加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德为先,贡为辅”、“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发展理念。

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文明、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 引入新加坡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新加坡还重视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教育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加坡政府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直、诚实、守纪守法等道德品质,使其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栋梁之才。

新加坡推行严格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

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新加坡政府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确保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得到有效维护。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近些年来,新加坡由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国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城市发达、社会和谐的先进国家,其发展的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到新加坡学习考察,以借他山之石攻发展之玉,本文作者在2008年年末到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公共管理和经济管理学习考察,此文即学习考察体会。

标签:新加坡;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社会和谐一、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原因探究新加坡为什么能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通过学习考察,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可资我们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新加坡经济腾飞,得益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新加坡不仅面积小,而且没有资源。

然而,新加坡人却在李光耀的领导下,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抢抓机遇的能力,把生存危机变成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为了生存,他们先后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两个从柔佛州购买淡水的协议,两个协议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

为了争取发展空间,他们悄然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之前的由马来西亚进口的一个“水龙头”发展为现在的四个“水龙头”:购买马来西亚的天然水、利用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汇集的雨水、淡化后的海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

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危机,还将马来西亚进口的原水进行处理后反输送马来西亚赚取利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污水净化和海水淡化处理技术,向国外输出技术和管理。

为了发展,新加坡总是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在夹缝中寻找生境、创造机遇。

在新加坡之前,国际上只有纽约、伦敦和东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美金交易,但是,新加坡却利用了三个城市之间存在时差的问题大力发展外汇交易市场,在伦敦市场关门之后、东京市场还未开业之前的时间空隙进行美金交易,从而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制造业向两国转移的趋势,新加坡又把开放和合作的重点锁定在中、印两国,除了加大向两国的投资和吸引两国投资外,明确提出要针对两国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规划其产业和服务,提出要放弃之前禁赌的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胜地滨海湾和圣淘沙分别由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和马来西亚云顶国际集团投资50亿新元以上,新建两个赌场,以吸引中、印两国的中产以上阶级到新加坡旅游,计划到2015年,使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880多万人扩大到1700万人,每年解决6万个就业岗位,拉动GDP增长1.6%,推动新加坡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

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

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

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吸引外资。

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

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

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

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

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

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

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

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经验给中国的启示观点07-04 10:45新加坡和香港,不仅是亚洲,也是世界,两颗最璀璨的经济、民主和法制的明珠。

她们有两个共同点:人口以华人为主;法律和政治体系采用并修改了英格尔-萨克森的体系。

两个经济体经过50年高速而持续的发展,从原来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超过英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新加坡(还有香港)的成功说明,中国人的勤奋、聪明,加上好的政府和政策,就能创造超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奇迹。

这就是新加坡经验对中国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启示。

那些认为新加坡小好发展,中国大不好发展的借口,只是为中国的落后找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1819年,英国人斯坦夫-拉斐尔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是新加坡做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性标志。

英国人把新加坡当成远东地区的贸易枢纽,直到二次大战被日本打败。

1945年,日本投降,英国人恢复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

1959年,新加坡实现内部独立,尽管还是属于英联邦。

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直到1990年退休。

他的大儿子李显龙2004年以后接替吴国栋,成为该国的第三任总理。

1963年,为了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冲突,1965年,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时,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10美元。

到2011年,新加坡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排名第三的国家,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

全国人口518万。

其中,320万为新加坡居民,其它为外国人,包括永远居民和移民。

新加坡总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华裔。

新加坡由63个岛屿组成,其中新加坡岛最大,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

陆地面积701平方公里,其中,有118平方公里是近30年填海而成。

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还要填海100平方公里。

新加坡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318万的劳动力,超过200万从事服务行业。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为27%,包括电子,炼油,制药,船舶维修和造船,等等。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航运中心,最大的海运口集散地,也是世界第四大金融服务中心,第二大博彩中心。

新加坡也是世界最大的航空中心之一,并承接澳大利亚到欧洲的运。

同时,每年到新加坡旅游的旅客多达1100万人。

近年来,新加坡还成为亚洲地区医疗和教育的主要服务中心。

每年接受近9万名留学生,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东盟诸国。

2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在新加坡接受高级医疗服务。

新加坡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不腐败、最有创新力和最好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学习和秉承以色列以小制大的国防战略,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防卫和进攻武器系统,以及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陆空三军部队。

其空军基地遍布全球,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和法国,可以有效的抗拒周边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攻击,同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捣毁这两个国家的军事设施和主要城市。

新加坡的经济奇迹新加坡的成功,靠的是自由贸易和投资,国家引导的工业化,健全的民主和法制,世界一流的教育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的全面和谐。

新加坡是世界最开放的国家,其国际贸易额和GDP的比例高达408%。

新加坡吸引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7000多家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和印度各1500家公司的投资。

国家对战略性的工业和服务行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扶持,使之成为世界最有竞争性的行业。

然后,通过引入非国有经济的竞争,使之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成为效率高、竞争力强和就业能力强的产业。

严密而透明的法律制度,使整个国家的行政系统,清廉、透明、高信用、高效率和低成本。

外国公司愿意到新加坡投资,不仅在那里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证,而且,不需要受到政府部门不公正的干预。

从1965年独立以后,新加坡一直保持非常高的速度发展。

只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新加坡造成短时间的负增长,其它时期都是保持健康的高增长。

例如,2011年,新加坡的GDP增长高达15%,远远高于中国。

新加坡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低污染,高效率和高和谐的基础之上的。

虽然土地面积少,本土资源少,新加坡50%的国土面积被绿色所覆盖。

在人口密度如此高的背景下,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发达,路面交通畅通无阻,地下交通井井有条,整个国家空气新鲜,是当之无愧的花园国家。

控制交通,政府做了如下几点一是限制私人拥有汽车的欲望。

新加坡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每6个家庭,就有一家的流动资产超过1百万美元,这是世界百万美元家庭密度最高的国家。

所谓流动资产,就是不包括房地产和汽车的资产,或称为可支配资产。

但是,这么富有的国家,汽车拥有率却只有10%,是发达国家汽车拥有率最低的国家。

这样低的汽车拥有率,是路面交通不赌塞的主要原因,也是政府对汽车需求调控的结果。

购买汽车的人,除了要交150%的购置税外,还要购买汽车拥有证。

汽车拥有证是公开拍卖得来的。

政府每月拿出一定数量的牌照,进行公开竟价,按最后一个牌照的竞价价格统一收费。

例如,最新的价格大约是9万坡币(1新加坡币=5元人民币),而且,有效期只有10年。

这样高的价格,只有很富有的人才愿意买汽车。

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

在新加坡,地铁和公交车非常发达,为所有的人提供高效、方便和廉价的交通手段。

所有的交通系统,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电子监控技术。

所有路桥没有人工收费站,全部实行电子收费,大大提高整体交通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公平性。

三是提供高效和价格合理的出租车服务。

新加坡路面上有25000辆出租车,不仅价格合理,服务态度好,而且非常方便,随叫随到。

新加坡出租车服务的高效率,一是没有半点腐败,二是劳动者的主观热情。

出租车司机当然辛苦,每月4千坡币的收入,在新加坡是中下水平,但是,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的长达15小时。

高效、和谐的社会服务体系新加坡和香港一样,都是发达经济体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

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高达0.47。

新加坡没有最低工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充分就业,不培养懒人。

这一点是对英国和欧洲体制的重大修改。

新加坡的失业率从来没有超过4%,2011年的失业率只有2.9%,是英国失业率的三分之一。

尽管收入差别很大,但是,政府竭尽全力,为所有的居民提供最基本而且体面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新加坡很早就成立了公共房屋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建设、管理和分配公有住房。

对超低收入的人群,提供非常廉价的廉租房,单居室的房子,每月租金只有80坡币,是家庭收入的小小零头。

收入高一点的家庭,政府鼓励购买政府提供的住房,价格比自由市场的商品房低40%以上。

在新加坡,有80%的家庭拥有这样由国家提供的低价房子。

新加坡的住房拥有率高达78%。

有60%以上的家庭,能够住上有效面积110平米,四房一厅的房子。

除了住房,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是免费的,大学的学费也得到政府的大量补贴。

在医疗方面,政府医院的服务也是免费的。

关于收入,我接触了几个新加坡人。

一位是出租司机,他开着奔驰E级轿车,主要给当地的几个公司提供特殊的服务。

他给我说,工作比较辛苦,每天工作14小时,月收入4千坡币。

他10多年前买了政府的经济适用房,花了20万坡币,100平米,现在应该值50万坡币。

我接触的第二个新加坡人,是当地职业高中刚退休的老师。

他有40年工龄,退休前月薪6千坡币,每年有13个月的工资。

退休后的工资是退休前的三分之二。

他夫人每月工资也是这个水平。

25年前,花了12万坡币买了政府一套112平米(室内面积),四房一厅的房子。

现在这个房子的价格是50万坡币,期限99年。

我认识的另一位新加坡人,是大陆到新加坡工作的教授,每月工资1.5万坡币,也是住四房一厅的房子。

不过,他必须自己买房子,价格80万坡币,期限999年,条件和地段比普通的政府房子要好一些。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新加坡的政府房子质量都是相当好的。

楼层不是很高,大约15-30层之间。

楼与楼之间的距离也很大,一点都不像香港哪么拥挤。

新加坡的经验对中国有用吗?中国和新加坡的政治体制不同,光这一点,要想学新加坡,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例如,由于腐败,许多在新加坡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中国执行就不行,或者非常走样。

尽管如此,新加坡许多政策和发展措施,对中国还是有借鉴作用的。

首先,新加坡的城市交通政策,中国就非学不可。

现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服务恶劣。

在新加坡,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

这种差别,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导向的根本不同所致。

在中国,所有政策都避免不了先考虑少数人的利益,而必须牺牲多数人的利益。

在新加坡,所有政策,都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设计的,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和谐至上。

提高汽车的拥有成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环境建设,提高服务意识,都是中国城市必须学习的要素。

广州今天(7月1日)开始限购汽车,加上北京的限购和上海的摇号,都是或多或少的在向新加坡学习。

但是,这些还不够,其它措施还必须跟上,包括出租汽车的管理,路桥收费的管理,等等,还有许多功课必须做好。

其次,关于住房。

中国1998年到2009年的商品房政策,基本没有以民为本,没有从根本解决最普通的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为出发点,导致了房地产泡沫,导致了大量的腐败,导致了大量的空置。

新加坡的房地产政策,恐怕是非常适合于中国的国情的。

政府统一调控住房,确保所有人都有房子住,而且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这是一件关系到人民幸福,国家兴旺的基本国策。

再次,新加坡的医疗政策,教育政策,工业政策,法律和法规,都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甚至包括廉政建设,政府干预的手段和职能,都值得学习。

总之,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中国人的勤奋和聪明,加上一流的政府管理和行政体系,就能创造出人类的奇迹,就能超越欧、美、日。

在中国,也有中国人的勤奋和聪明,缺乏的就是一个高效率、低腐败、高度法制的体系和社会公平,如果克服了后面的不足,中国超越欧、美、日,也是有可能的。

这才是新加坡发展经验对中国最好、最直接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