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精选10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
一个好的主题班会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篇1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
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
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
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四、参加对象全班同学、班主任、学生代表五、活动时间、地点时间:20xx年x月5号地点:湘府中学171班六、活动形式主题班会、知识竞答、全班互动、交流七、活动内容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八、活动过程第一个环节:儒家文化向同学们介绍《论语》的有关情况,介绍于丹老师及其《论语》研究的成果。
1、播放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其中,《论语》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交友标准向我们指明了一个以朋友为坐标的未来,也让在座的同学们充满了感触。
2、请几位熟读《论语》的同学上讲台来,与大家一同讨论读《论语》的心得。
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就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论语》的传统与同学们交换意见。
弘扬传统文化的班会记录

弘扬传统文化的班会记录班会记录:弘扬传统文化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XX班教室主持人:XXX主题:弘扬传统文化1. 开场白主持人: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任务。
在今天的班会中,我们将通过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 基本概念与重要性主持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为什么要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涵盖了语言、文学、音乐、戏曲、舞蹈、绘画、建筑、礼仪、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我们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主持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等等。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呢?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观博物馆和传统村落等途径来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传统乐器、学习书法绘画等,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4.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持人: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和宝库。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孝、礼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国际社会,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5. 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主持人: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人的经历和视角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我们每个人在接触传统文化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主题班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02
详细描述
0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意义与价值
提升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 的重要来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提 高全民文化素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为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
4. 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活动建议二: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
总结词:借助传统节日,让学生亲身参与文化体验活动 ,了解传统民俗、礼仪和历史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 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 ,制定相应的文化体验活动。
详细描述
2. 组织学生参与节日前的准备工作,如春节贴春联、 清明节扫墓等。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代表着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 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内核,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 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具 体来说,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富强、民 主、文明和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包括 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 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
爱国
尊重国旗、国歌和国徽,爱护国家财产 和尊严,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敬业
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工作,认真负责,尽 心尽力地完成工作任务。
诚信
遵守承诺,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不 违约不失信。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对教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和教学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传授中华传统文化。
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要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 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家庭文化氛围
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阅读经典、欣赏传统音乐、学习 书法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Part
03
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 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 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理念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 信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 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中华传统文化节、文化 讲座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Part
05
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中华传统 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如国学、 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内涵和价值。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 参加文化节庆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 力。
参与度。
Part
04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 响与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对于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 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 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主题班会(2024)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有关优秀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过程】环节一、传统文化何处觅,平凡生活点滴寻活动1:通过晚会舞台,初识传统文化1.晚会图片展示:通过PPT播放晚会经典图片2.寻找传统文化:通过观看图片找出晚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3.定义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包括: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神话传说、中国对联等等,我们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
小结:传统文化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下来的瑰宝,它不仅仅是课本上的诗词歌赋和老师授课中的仁义礼智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存在。
现在,你们能和老师分享一下,在你们的印象中,传统文化是什么吗?活动2:校园之内的寻找,再识传统文化1.校园之内的寻找: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去寻找校园中的传统文化。
2.学生分享寻找结果: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分享。
小组1:学校内存在的各种标语牌,有很多都是引用古籍,这些都是传统文化。
小组2:学校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其中就有传统文化节目的表演。
小组3:书法学习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
小结: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落到实处的一种践行,学校之所以在校园布置、活动开展、课程设置等方面和传统文化进行靠近,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加大对自己行为起到正向指导作用。
活动3:生活中的天天见,深识传统文化1.集体游戏:你比划我来猜。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本次主题班会教案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以期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
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1. 课堂讲解通过老师讲解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精髓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究。
2. 视听资料展示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意义。
3.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问题答辩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思想,分享见解,拓展视野。
4. 传统文化体验安排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手工艺制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5. 主题演讲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文化传承人进行主题演讲,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活动安排1. 时间:2课时2. 地点:班级活动室3. 人员:全体学生4. 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多媒体设备、活动策划方案5.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活动,分享心得和体会。
四、活动评价1.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教案的实施,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
2. 学生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展现了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其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3. 通过互动讨论和主题演讲等形式,学生的解说能力和批判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激发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持续关注和探究热情。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形式,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认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班会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尊敬的班主任、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新的思潮和文化的冲击,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
本次班会旨在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进一步引导大家在生活中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一、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观看古典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等方式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参加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传递热爱传统文化之情传递热爱传统文化之情需要我们积极宣传、分享和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可以组织文艺演出、展览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三、在生活中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口头宣传,更要在生活中践行。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例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注重节约和环保等。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四、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传统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心灵寄托和情感滋养。
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传承,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五、我们的行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以行动践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我们可以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类传统文化活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琴棋书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将一同探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琴棋书画来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我们身处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瑰宝,它包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勇气和品德。
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根、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身份。
在琴棋书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人常说:“琴棋书画,能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琴棋书画中既有艺术的才情,也有修身养性的功夫。
在古人的笔墨之中,我们能够读懂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在古人的棋局之中,我们能够领略他们的谋略和智慧。
而琴音的婉转和书法的意境更是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和提升我们的审美境界。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首先,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故事。
其次,我们要用心感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观,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活动,锻炼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情操。
让我们一同努力,通过琴棋书画这个窗口,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其薪火相传。
让我们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途中找不到一点 吃的,随从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 肉汤给重耳吃,使他保住了性命。十九年后,重耳做了 国君,重重封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 子推。介子推同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 说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绵山山高路险,树 木茂盛,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 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有见介子推的 身影。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的介子推已在一 棵柳树下死了。树上发现了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 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4节气之一。相传南阳医圣张仲 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是大雪纷飞 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 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 难过,就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 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 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 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 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 着吃,形成了“捏冻耳朵”的习俗。以后人们称 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 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中国行走之礼
在行走的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 ,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 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 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 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 ,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 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 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 ,又可避让行人。
中国入座之礼
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 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 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 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 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 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 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 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 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 立刻起身致意。
重阳节的传说
东汉时期,有个瘟魔经常出现祸害百姓。 有个叫恒景的小伙子四处访仙学艺,决心除 掉瘟魔。恒景在一位仙长的教导下,在九月 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高山上, 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 午时分,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 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脸色突变,恒景几 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 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
54班主题班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 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 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 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 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 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 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 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 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 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
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一些官员反对,他们 不断在楚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王渐渐疏远了屈 原。后来,楚王不听屈原的劝告,被秦国攻下了 首都。屈原听到国破家亡的消息,万念俱灰,投 入汩罗江自尽了。老百姓们听说屈原投江自尽, 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还拿来 了粽子投入江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 蛟龙水兽,喂饱鱼虾,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到江上划龙 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 这样流传下来。
中秋节的传说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 不死药。嫦娥将药藏了起来,却被一个叫蓬蒙的 小人看到了。后羿外出狩猎,蓬蒙威逼嫦娥交出 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一口吞下了不死药,身 子立刻飘离地面飞上了月亮。后羿知道后,悲痛 欲绝,但他惊奇地发现,天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明 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于是就摆上 香案,祭奠嫦娥。百姓们听说嫦娥奔月成仙的消 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 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 开了。
中国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 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 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 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 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 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
请说出以下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具体 日期以及各自的习俗:
春节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民俗——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你知道中国还有 哪些传统节日吗?
春节
赏
元宵节
民
观 传
清明节
俗
统
风
节
端午节
情
日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每个节日 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猎人误伤了一只神鸟。天 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 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 心地善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有个老人家 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 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 被烧死了。”后来,天帝果然被蒙骗了过去。为 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 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 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 ,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 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 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 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 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 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