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精选10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
一个好的主题班会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篇1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
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
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
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
四、参加对象全班同学、班主任、学生代表五、活动时间、地点时间:20xx年x月5号地点:湘府中学171班六、活动形式主题班会、知识竞答、全班互动、交流七、活动内容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八、活动过程第一个环节:儒家文化向同学们介绍《论语》的有关情况,介绍于丹老师及其《论语》研究的成果。
1、播放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其中,《论语》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交友标准向我们指明了一个以朋友为坐标的未来,也让在座的同学们充满了感触。
2、请几位熟读《论语》的同学上讲台来,与大家一同讨论读《论语》的心得。
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就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论语》的传统与同学们交换意见。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见面之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 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 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 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是教人心生庄敬的美德,礼是使人行事得体的分寸,礼是不违背人情,礼不因循守旧。立于礼是 “为人之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 “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行走 之礼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 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 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 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 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 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 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用餐礼仪
一.就坐时要请长辈先坐,作为客人要让主人或长辈上座,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 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二.吃饭时要与人分享,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耐心等待盘子转 到自己面前再夹菜,更不能长驱直入去夹离自己位置很远的菜
三.用餐时须从容安静,不能急躁,要等他人动筷子后自己再吃,同时要关心他人,适时 地与他人聊聊天,而不要只顾着自己,吃饭时不要出声,如果汤太热,可以等汤冷了之 后再喝
见面 之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 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 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 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 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 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 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 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对教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和教学水平,让他们更好地传授中华传统文化。
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要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 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家庭文化氛围
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阅读经典、欣赏传统音乐、学习 书法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Part
03
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 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 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理念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 信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 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中华传统文化节、文化 讲座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Part
05
如何在青少年中弘扬中华传统 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
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如国学、 书法、绘画、音乐等,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内涵和价值。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 参加文化节庆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 力。
参与度。
Part
04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 响与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 信等道德准则,这些准则对于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 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 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班会5篇

传统文化班会5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优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以面是小编整理的五篇传统文化班会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传统文化班会1一、活动的主要内容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践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
“忠”:以精忠报国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贯穿培养学生生活真情、情感亲情等方面的要求;“雅”:以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贯穿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诚”:以诚实守信、以诚相待为主线,贯穿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学校文化,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校园;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动,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实践体验,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小青年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基本原则:一是贴近生活原则。
二是继承创新原则。
三是实践体验原则。
三、工作要求1、抓好队伍建设。
教师既是主题活动的推动者,更是活动的践者和示范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取信于学生,让全体师生成为“忠、孝、雅、诚”的行动者。
2、营造学校新文化。
理念表现出一种精神,精神体现出一种文化。
各班要通过这次主题教学活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积淀和创新,为学生在学校生活营造学校的新文化,使其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
3、创新活动方式。
各班在活动的组织中,要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做驱动,克服空洞的说教,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方面就体现在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上。
作者我细心为您带来了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2篇】,盼望能够对伴侣们的写作有一点关心。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活动背景大众传媒对中同学的影响不行小视。
电视、电脑和网络嬉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同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中学里,同学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
间或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消失。
我们有的中同学、甚至于高校生,必需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一个国家,假如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进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1、促进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同学的文化底蕴。
2、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同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进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内文化。
四、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
五、活动内容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2、传统文化学问竞答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六、活动过程(一)、情境短片:三个同学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急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同学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连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打算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同学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侮我时应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
这时三个同学很生气,打算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熟悉武术精神。
其中一同学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 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恳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观察“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同学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月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同学一气之下,打算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

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已逐渐淡去,我们的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
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决定组织一次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让孩子们重新认识、学习和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班会开始前,我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一些传统文化学习资料,如诗词、经典故事、传统节日等。
班会上,我将引领学生阅读其中的故事和诗词,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哲理和美学。
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汉字书写比赛作为汉字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认真学习和书写。
在班会中,我将组织一场汉字书写比赛。
学生们将以规范美观的字体书写给定的汉字,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奖励。
通过这个比赛,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3. 传统文化手工制作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字和知识,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和文化符号。
在班会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如剪纸、中国结、戏曲面具等。
通过亲手制作传统文化艺术品,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4. 传统文化展示在班会结束前,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传统文化展示。
学生们可以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所了解和学习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可以选取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场演示或演讲。
这将是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知识、增强自信的机会。
我相信,通过这个班会,我们的学生将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5. 结束语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思想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重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铭记我们的历史,弘扬我们的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通过这次班会的举办,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将得到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将增强。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PPT课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
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
节。2020/9/23
20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
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
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2020家/9/23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1]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 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 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 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2020/9/23
10
2020/9/23
11
2020/9/23
12
2020/9/23
13
2020/9/23
14
2020/9/23
15
2020/9/23ຫໍສະໝຸດ 162020/9/23
17
叁 传统节日
18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貳
后来,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拉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我们在大 量吸收西方文化时表现出一种盲目性,甚至是一种极端性,认为外国文 化什么都是好的,不加选择的吸收而不注意消化诸如现在的学生对传统 文化知识严重缺乏,不过传统节日反而去过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等外 国节日,不喜欢民族音乐反而狂热于摇滚,说唱等西方流行音乐,等等。 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差,加强我们 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 题。
整理ppt
1
壹
(一)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
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
蹴鞠,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
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
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
15. - 《踏青》
,三三五五踏青行 - 苏辙 (宋) 江上冰销岸青青
整理ppt
5
知识大挑战
• 16七月中旬被称为什么。 • 17.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是什么日子, • 18.人们常说的吃年夜饭是什么节日。 • 19.春节吃什么东西。 • 20.人们常说的压岁钱中岁是哪个字的谐音。
整理ppt
中元节 七夕节 除夕夜
10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 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 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 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3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成就,中国已不再是把温饱作 为头等大事的贫穷国家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精神文明,而传统 文化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像最近流行的中国风,唐装,还有 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假日,这些都体现了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人 们也开始回归到本民族文化。
叁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 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 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 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2017/4/27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 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 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 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 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 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 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4/27
2017/4/27
古诗
11.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 (唐) - 《清明》
12.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 (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 ( 宋) 14. ,中有酥和怡 - 苏东坡 (北宋) - 《月饼》
遥知兄弟登高处
《元日》
2017/4/27
AB B
A
C
灯谜
5.谜题: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 谜底:不言而喻 6.谜题:四面都是山,山山皆相连(打字一) 谜底:田 7.谜题:何需杀人灭口(打字一) 谜底:丁 8.谜题:古时候的月亮(打字一) 谜底:胡 9.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10.谜题:假肢厂接订单 (五字口语) 谜底:有人做手脚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 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 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 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有些地区又会改称二 九暝。“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 “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 2017/4/27 “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
2017/4/27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 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 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 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 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 节。2017/4/27
(四)这是我们青少年学习语言的需要。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 库。许多名篇,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在日常生活中少一点粗 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纳,多一点含蓄幽默。在 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五
2017/4/27
陆
有贺老师做总结
2017/4/27
壹
(一)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 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 蹴鞠,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 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 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 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看看大 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1]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 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 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 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 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问答时间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 A红色 B黄色 C紫色 D蓝色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 七夕节 ,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月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4. 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的那个角色?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2017/4/27
பைடு நூலகம்
肆
(一)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 (二)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列宁曾如此告诫我们: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是龙的传人,诵读千古美 文,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万世一系、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
肆
(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时代赋予我们不仅要将优 秀的文化继承和发扬,还要在世界舞台中进行积极的文化交 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光明。
貳
后来,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拉开,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我们在大 量吸收西方文化时表现出一种盲目性,甚至是一种极端性,认为外国文 化什么都是好的,不加选择的吸收而不注意消化诸如现在的学生对传统 文化知识严重缺乏,不过传统节日反而去过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等外 国节日,不喜欢民族音乐反而狂热于摇滚,说唱等西方流行音乐,等等。 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差,加强我们 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当代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 题。
2017/4/27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 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 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 项重要民间习俗 2017/4/27
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因为相传年兽 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 打鼓等习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小饼如嚼月
江上冰销岸青青
15. 2017/4/27 - 《踏青》
,三三五五踏青行 - 苏辙 (宋)
知识大挑战
• 16七月中旬被称为什么。
• 17.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是什么日子, • 18.人们常说的吃年夜饭是什么节日。 • 19.春节吃什么东西。 • 20.人们常说的压岁钱中岁是哪个字的谐音。
2017/4/27
中元节
七夕节
除夕夜
饺子
祟
貳
貳
改革的步伐是艰难的,当辛亥革命摈除了譬如缠足, 留辫子,跪拜礼等陋习,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为新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这为中国政治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 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一次大变革。
在文革十年期间内,很多文物被摧毁,诸如孔子这样的伟大思想家和 诸葛亮这样历史杰出人物,都被极端的扭曲化,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是一种纯粹的破坏,许多历史古迹被破坏,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 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