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报告——2013年中国实体经济综述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调整转型——2013年第1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人, 岗位空 缺 与 求 职 人 数 的 比率 约 为 1 . 1 0 , 比上 季 度和 去年 同期 均上升 了 0 . 0 2 。与 上年 同期 相 比 , 本 季度 8 4个 城 市 的 用 工 需 求 减 少 l 6 . 3万 人 , 下 降 2 . 9 %, 求 职人 数减少 约 2 2 . 7万 人 , 下降 4 . 3 %。
购进 价格 下降 1 . 9 %。
3 .劳动 力供 求均 下 降 中 国人 力 资源市场 信息监 测 中心 对全 国 1 0 1 个
城市 的公共 就业 服务 机 构 市场 供 求 信息 统 Nhomakorabea显 示 ,
第一 季度用 人单 位通过 公共就 业服 务机构招 聘各 类
人 员约 6 1 1 . 5万 人 , 进 入 市场 的求 职 者 约 5 5 5 . 9万
生产 总值增 长 1 . 6 %。
一
衣着 上 涨 2 . 3 %, 家 庭 设 备 用 品 及 维 修 服 务 上 涨 1 . 6 %, 医疗保 健 和个 人 用 品上 涨 1 . 7 %, 交 通 和 通 信下 降 0 . 1 %, 娱 乐 教 育 文 化 用 品 及 服 务 上 涨
1 . 4 %, 居住上 涨 2 . 9 %。
2 0 1 3年 5月
中 国延 安 干 部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E x e c u t i v e L e a d e r s h i p Ac a d e my Ya n’ a l l
Mf d y, 2 01 3
一
、
总 量态势
比增 长 9 . 1 %, 中部增 长 1 0 . 1 %, 西 部增 长 1 0 . 3 %。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

2013年经济形势综述(一)世界: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夯实,欧日经济呈现波折恢复状态;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尤其巴西和南非经济发展前景堪忧2013年世界经济处在平稳复苏的过程中,主要发达市场需求未实现根本好转。
但从经济增长速度、失业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标来看,发达经济体均传达了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尤其是美国复苏势头明显,欧盟和日本也处在波动恢复中。
新兴经济体受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尤其是巴西和南非,由于资本集中撤出导致国家出现了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发展前景困难重重。
1、发达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美国经济前景看好,日本和欧盟复苏进程缓慢图表1 2012-2013年三季度美日欧GDP走势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局(1)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夯实,经济前景看好2013年三季度美国实际GDP按不变价环比折年率增长4.1%,较第二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经济复苏进一步夯实。
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来看,三季度个人消费和国内私人投资增长是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借助年底购物季的提振,消费表现十分抢眼,拉升美国经济提高了1.36个百分点,高于上一季的1.2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回暖,新房开工也在进一步增加,制造业持续扩张,第三季度国内私人投资增加拉升美国经济增长了2.56个百分点,高于前一季度的1.38个百分点。
此外,商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和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由负转正,分别拉动了0.14和0.08个百分点。
2013年11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7.0%,再创近五来最低点,就业形势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
2013年11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1.2%,较10月份上升了0.2个百分点,而核心CPI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在1.7%的水平,表明在全球经济放缓形势下,美国通胀压力依然温和。
12月份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7%,虽与11月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2013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且已连续7个月位于50%临界点之上,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显著。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变化趋势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变化趋势何学彦:2013年中国经济将稳中趋升何学彦博士新时期宏观经济变化趋势(中国篇)一、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从长期来看,将出现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从近期来看,将出现经济增长周期的交替。
(一)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预计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有较大可能性在“十二五”末期放缓,“十三五”明显下一个台阶。
(与过去高速增长期相比降低30%左右,则GDP增长率约降低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未来10-20年内将很可能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1.国际历史经验呈现出的规律性20世纪以来,成功跨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为时20年或更长的高速增长期。
高速增长期结束后,增长率明显下降,并转入一个速度较低的增长平台。
这种增长率下台阶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结构变化,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以及德国在二战后的历程当中表现得较为典型,并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特性。
(1)经济增长率通常在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左右下台阶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速增长阶段,增长率下降幅度约30%-40%。
日本在1946-1973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9.4%,战后高速增长保持了27年。
到1973年,人均GDP达到11434国际元(1990年国际元,下同),之后增长率下台阶,1974-1992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降至3.7%,中速增长维持了18年。
1993-2008年期间年均增长率进一步降至1.1%(见附图1)。
韩国1946-1995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8%,到1995年人均GDP达到11850国际元,此后增长率下台阶,1996-2008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降为4.6%(见附图2)。
(2)在经济增长率下台阶前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下台阶以前的高速增长期,工业产出比重持续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下台阶往往伴随着工业产出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则相应上升。
日本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二战刚结束时一度降至20%,而后迅速上升,至1970年达到46%的峰值;之后逐步下降,到2007年降至不足30%(见附图5)。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增速虽回归常态,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外贸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货币信贷运行回归常态;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
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对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如下:一、有利因素(一)国际方面1、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上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这将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2、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可能性不大。
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扩张。
今年4月以来,美国工业生产一直保持扩张态势,工业生产指数和产能利用率提升都较为明显。
另外,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并且刺激性财政政策获得新的空间。
今年8月2日国会提高联邦政府举债上限,为美国政府继续实施刺激性财政政策创造了条件。
美国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联邦基金利率0-0.25%的超低水平将一直维持至2013年,美联储已宣布延长4000亿美元的国债期限,未来美联储仍有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放宽货币环境的可能性。
从失业率来看,美国11月份失业率降至近两年半低点8.6%,就业出现稳健增长态势。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如果这些好转能够持续下去,美国经济将有所改善。
2013-2014年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

2013-2014年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展望一、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2013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良好。
美国经济稳步复苏,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实现了温和增长。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美国经济稳步复苏。
2013年,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1.1%、2.5%、4.1%和 3.2%,经济稳步增长。
其中,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增长是拉动美国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因,房地产相关产业继续支持美国经济增长,制造业在持续回暖,就业市场保持温和复苏。
整体来看,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较稳固,消费、政府开支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支撑美国经济增长。
欧洲经济复苏缓慢。
2013年,欧元区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2%、0.3%、0.1%和0.3%。
自二季度以来,GDP环比增速进入正值区间,欧洲经济整体呈现缓慢复苏态势。
一方面,德国经济的不断扩张为欧元区经济的复苏输出动力。
另一方面,欧元区工业生产缓慢复苏,贸易持续改善。
10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1.3,连续四个月扩张。
但由于欧元区失业率高企、各国经济分化,影响了欧元区经济增长持续性,欧元区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日本经济温和增长。
2013年,日本GDP季度增速分别为4.1%、3.8%、1.9%和1.0%。
2013年上半年日本GDP增速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在安倍经济学刺激下,消费、出口和政府开支对经济产生大幅拉动作用,制造业也在持续回暖,物价和就业情况缓慢改善。
但在下半年,GDP增速出现连续下滑,主要是消费和出口增长减弱,说明在政府财政赤字日益扩大的不利环境下,债务高企、劳动力萎缩等深层次结构性难题,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增长面临挑战。
(二)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风险2013年虽然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但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方面潜在风险。
首先,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较大风险。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第一篇: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夏季粮油再获丰收,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强化,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得到加强。
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
稳中有进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
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
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
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尽管仍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
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
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求优稳中亦有忧。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
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
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精选多篇)

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精选多篇)第一篇: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
中国经济此轮完整周期始于2002年,住房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启动了内外需增长,中国经济在2002-2007年经历了史上增长最快的上升阶段。
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束了美欧长期以来依靠资产泡沫和过度负债拉动需求的增长模式,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外需增长将大幅回落;而国内此轮地产调控的深刻背景意味着房地产调整或伴随整个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过去十年来快速推进的重工业化进程和以土地为中心的粗放型城镇化过程将明显放缓,原有增长模式下的内需增速将有所下滑。
从供给面来看,持续多年投资扩张使多数行业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尤其是过去几年的四万亿计划开工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很大程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进一步投资的空间,随着项目投产,未来产能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
同时,国内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供给已步入拐点;而在原有发展模式方式下,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要素生产率和收入的进一步提升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难以重回上升通道。
2013年美欧国家仍将面临房地产调整和去债务化的逆向过程,欧洲实体经济可能延续下滑,而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弱势,中国出口难以再现较快增长,资本流入可能维持低位水平。
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13年中国出口同比可能仍是个位数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或延续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过去几年的泡沫化发展已经对资源配置、经济结构、收入分配、通胀压力、金融财政体系稳健和社会稳定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房地产调控成为推进经济转型、加快社会发展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客观要求,此轮地产调控持续时间很可能超过往年。
随着中央对住房行业的定性回归民生角色,政府可能建立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的长效机制,至少在2013年中央针对房地产将保持偏紧政策。
2013年世界经济形式&中国经济形式

1、各地要加大楼市宏观调控的力度。 2、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 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 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 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严格执行首付比例不低于50%、 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加强 对消费性贷款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3、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4、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5、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 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
• 六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防范和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的任务艰巨
• 七是各方利益诉求迥异,政策协同和调控难度加大
5
20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其一,就业市场疲软仍将制约经济复苏;截止2012 年9月份,仍有1260万美国民众无法找到工作。 其二,汇率变动对全球贸易特别是此消彼长的零和 乃至负和博弈,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三次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世界“货币战争”;庞大的赤字与 债务困扰;长期利率保持在低位水平 其三,发达国家仍然没有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四,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将会长 期存在; 其五,我国经济会出现严重波动。
专家认为,欧元区经济2012年衰退0.5%,2013年还将下降0.2%,只有 在2014年至2016年才能恢复1.3%的微弱增长;与此同时,欧元区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