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方案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引言: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十分严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滑坡灾害的发生,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一、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是指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时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旨在保障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主要包括勘查前准备、现场勘查、资料收集和分析、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应用方法和步骤1. 勘查前准备勘查前准备是确保滑坡防治工程勘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研究相关地质、地貌、水文等基础资料,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滑坡发生的条件;b. 定义勘查的范围和目标,确定勘查地点和勘查的时间,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c. 做好勘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
2. 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核心环节,除基本测量和采样外,还需进行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
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如下:a. 对滑坡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了解滑坡的类型、特征、形态等;b. 进行岩土工程调查,确定滑坡体的工程性质、松散层分布以及滑坡体边界;c. 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滑坡体周围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等信息;d. 对滑坡体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
3. 资料收集和分析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时,需要详细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支持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决策。
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a. 收集和整理滑坡及周边区域的历史事故记录、地质地貌图、遥感影像等资料;b. 对滑坡体、岩土材料、周边地质构造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滑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c. 基于勘查结果,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估,预测滑坡未来发展的趋势。
4. 监测与评估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最终目标是实施有效的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勘察规范

滑坡勘察规范滑坡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于滑坡的勘察工作是预防和治理滑坡的重要一环。
滑坡勘察规范是指在进行滑坡勘察工作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下面将从滑坡勘察的任务、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滑坡勘察的任务主要是确认滑坡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以及原因等信息,从而为滑坡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滑坡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实验研究等。
野外调查主要是对滑坡现场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调查,以及现场取样和观测数据的记录。
室内分析主要是对野外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以获取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成因机制等信息。
实验研究主要是利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滑坡的发展过程和危害机理等。
滑坡勘察的内容包括滑区调查、原状调查、变形调查和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滑区调查主要是对滑坡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情况等进行调查,以获取滑坡区的基本情况。
原状调查主要是对滑坡区的土层、岩层等进行采样和测试,以了解滑坡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变形调查主要是对滑坡的位移、变形等进行观测和测量,以判断滑坡发展的趋势和速率等。
稳定性分析主要是对滑坡进行数值模拟和力学分析,以判断滑坡的稳定性和危险程度等。
在滑坡勘察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勘察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应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明确勘察的范围和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勘察方案。
勘察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必要的勘察工具和设备。
在勘察现场应注意安全和保护环境,严禁损坏自然资源和人工设施。
在勘察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和整理勘察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形成滑坡勘察报告。
滑坡勘察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治理滑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规范的滑坡勘察工作,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为滑坡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应加强对滑坡勘察规范的研究和宣传,提高滑坡勘察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贡献。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预警和准确评估滑坡的危险性,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一些常用监测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一、监测技术1. 岩土物理勘察技术岩土物理勘察技术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岩土体的物理特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确定滑坡体的内部结构、力学性质以及滑坡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用的岩土物理勘察技术包括钻孔、电阻率测量、声波测量等。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信息的照片、图像和数据等,以非接触的方式监测滑坡的动态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滑坡的空间分布、运动速度和滑坡体变形的信息,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3.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可以反映滑坡体内水分的含量和流动状况,对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包括水位计测量、孔隙水压力计测量和土壤含水量测量等。
4. 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为滑坡预警和防治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的高精度位移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遥感测量等。
二、数据分析方法1.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干扰因素,并进行数据归纳和整理。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和变形趋势。
2. 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是指对滑坡监测数据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特征。
常用的时序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周期性分析、功率谱分析和趋势分析等,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可以揭示滑坡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形趋势。
3. 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监测数据的空间分析是指对滑坡监测数据按照空间位置进行分析,以掌握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
勘查流程与方法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勘查流程与方法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的应用滑坡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勘查流程与方法在滑坡防治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流程与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阐述其在该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一、勘查流程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流程一般包括前期调查、详细勘查和监测与评估三个阶段。
1. 前期调查:前期调查是滑坡防治工程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了解滑坡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在前期调查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地理调查和现场踏勘,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初步确定滑坡的规模、形态和危害程度。
2. 详细勘查:详细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滑坡区进行详细勘查,获取更加精确的地质、地貌和环境信息,为后续的方案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勘查应包括地质、地貌、土壤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物理勘探、岩土工程勘察、地震勘查等多种方法。
3. 监测与评估:滑坡防治工程的监测与评估阶段是针对已发生滑坡的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以评估滑坡的危险程度和变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监测与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监测、剖面监测和变形监测等,可以利用各种现代遥感技术和地质监测仪器进行。
二、勘查方法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常用的勘查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貌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和地球物理勘查等。
1.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勘查内容。
通过对滑坡区和周边地质条件的综合地质调查和地质剖面观测,了解滑坡区的岩土性质、构造特征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2. 地貌勘查:地貌勘查是对滑坡区的地表特征和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对滑坡地貌类型、地形起伏、坡度等特征的研究,可以判断滑坡的活动性和危险程度,并为滑坡的监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3. 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了解滑坡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
通过对滑坡区的地下水位、水体渗透性、水文模型等方面进行测绘和分析,可以为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山体滑坡防治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有效防治山体滑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消除山体滑坡隐患,确保山体稳定性;2. 提高山体抗滑能力,降低滑坡风险;3. 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施工范围1. 滑坡体: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滑坡体的范围;2. 边坡:滑坡体周边的边坡;3. 排水系统: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系统。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1. 前期准备(1)施工队伍: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2)材料设备: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确保质量合格;(3)施工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步骤(1)边坡处理①清坡:将边坡上的松散土石清除,确保边坡稳定;②坡面防护:采用锚杆、挂网、喷浆等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③排水系统:修建地表排水沟、地下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2)滑坡体处理①清方:将滑坡体上的松散土石清除,确保滑坡体稳定;②加固:采用锚杆、挂网、喷浆等措施,对滑坡体进行加固;③排水系统:修建地表排水沟、地下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畅通。
(3)排水系统施工①地表排水:修建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排水系统;②地下排水:修建地下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入排水系统。
3. 施工工艺(1)锚杆施工:采用钻孔、锚杆插入、注浆、锚杆张拉等工艺;(2)挂网施工:采用钢筋网铺设、焊接、固定等工艺;(3)喷浆施工:采用喷浆机喷浆,确保喷浆均匀。
五、施工进度及质量控制1. 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2.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六、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1. 安全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施工安全;2. 环保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滑坡勘查实施方案

滑坡勘查实施方案一、前言。
滑坡是指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由于地质、地形、水文等因素作用,导致地表或地下岩土发生失稳或破坏而发生的地质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滑坡灾害,必须对滑坡进行科学的勘查和评估。
本文档旨在制定滑坡勘查实施方案,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二、勘查目的。
1. 了解滑坡的发育规律和演化过程,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 掌握滑坡的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3. 评估滑坡对周围环境和人员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三、勘查内容。
1. 地质勘查。
(1)对滑坡区进行地质地貌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基本情况;(2)开展地质钻探和取样分析,掌握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3)进行地下水勘查,掌握滑坡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2. 地质灾害调查。
(1)对滑坡区进行灾害调查,了解滑坡的规模、形态、活动情况等;(2)分析滑坡的成因和发育规律,评估滑坡的危险性和稳定性。
3. 工程地质勘查。
(1)对滑坡区进行工程地质勘查,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2)评估滑坡对周围工程设施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四、勘查方法。
1. 野外调查。
(1)实地勘察,了解滑坡区的地质地貌特征;(2)进行地质剖面观测,掌握滑坡区的地层构造和岩土性质;(3)进行地下水位监测,掌握滑坡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2. 实验室分析。
(1)对采集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2)对地下水样品进行化验分析,掌握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3. 遥感调查。
(1)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滑坡区的影像资料,了解滑坡的形态和演化过程;(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变形监测,掌握滑坡的活动情况。
五、勘查报告。
1. 撰写滑坡勘查报告,详细描述滑坡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2. 对滑坡的成因、发育规律、危险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3. 提出滑坡治理和防治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总结。
滑坡勘查是防治滑坡灾害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勘查和评估,可以为滑坡治理和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滑坡防治工程勘察?1、滑坡防治工程实施前,必须开展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可采用主—辅剖面相结合的方法,随着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勘察精度,并开展反应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2、滑坡勘察可采用主一辅剖面法进地,沿滑坡主滑方向,详细查明滑坡体的构造,根据滑坡复杂程度和工程重要性,确定一至数条主剖面,并布置辅助剖面。
滑坡两主剖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辅助剖面之间及辅助剖面与主剖面之间的间距,一般为40~lOOm.、3、滑坡勘察,主要用地面测绘与钻探、井探、槽探等方法结合开展;必要时,可采用硐探和地球物理。
须重点查明滑坡体、滑带和滑床的构造特征,特别应了解滑带的基本性状和物理力学特征。
4、滑坡区及邻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的比例尺为1∶200~1∶2000,须提供滑坡工程地质剖面图、沿主滑方向的主剖面及相关剖面图及横断面图等。
5、在开展滑坡勘察中,应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应的滑坡地面变形、深部位移、地下水动态等监测,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和效果评估提供充分依据。
6、根据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地质环境,开展相应的物理力学试验,提供滑体天然容重、饱和容重、滑带土的峰值和残余抗剪强度、滑床地基承载参数、地下水位以及孔隙水压力等参数,并结合反演法和内比法,推荐出合理的设计参数。
7、滑坡区的地貌形态、地表裂缝、建筑物和树木变形、地下水动态、人工扰动等特征,结合地表变形和深部位移监测结果,对滑坡体稳定现状和蓄水后可能的变化开展科学评价,并作出滑坡防治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估。
8、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时对滑坡开展跟踪测绘编录,检验、补充及更正勘察结论,并开展反应设计。
9、在滑坡防治工程的前期勘察期间,应收集大气降雨、库(江)水位动态及附加荷载等数据,以科学合理地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
1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依据审定后的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开展。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方案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方案一、前期调查1.1 项目背景基于对滑坡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项目的背景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降雨情况、历史滑坡情况等。
同时,搜集了有关滑坡防治工程的前期调查和研究成果。
1.2 现场踏勘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情况,选择现场进行详细的踏勘,了解滑坡的具体情况,包括滑坡的规模、造成滑坡的原因、滑坡的发展趋势等,并绘制滑坡的详细平面图和剖面图。
1.3 数据分析对搜集到的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滑坡防治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滑坡的危害程度、滑坡发展的规律、滑坡防治的技术难点等。
二、滑坡防治工程方案2.1 滑坡防治目标在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中,需要明确滑坡防治的具体目标,包括降低滑坡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减少滑坡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围的农田和村庄等。
2.2 滑坡防治原则在制定滑坡防治工程方案时,需明确滑坡防治的原则,包括综合利用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按照"防治并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施滑坡控制和稳定工程。
2.3 选址和设计根据前期调查数据,结合地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的具体选址方案和设计方案,包括滑坡防治工程的具体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
2.4 滑坡防治技术针对滑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滑坡治理技术,包括切割法、排水法、支护法等,确定最适合的滑坡防治技术和措施。
2.5 防治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制定滑坡防治工程方案时,要充分评估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工程建设后对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影响。
三、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前准备3.1 工程测量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确定工程的具体位置、尺寸和坐标,并绘制详细的工程图纸。
3.2 人员培训对参与滑坡防治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准备工作,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等,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3.3 材料采购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和施工需求,采购必要的材料和设备,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 浏览次数:654前言本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彭轩明、张茂省、郑万模、赵松江、郭建强、张开军、李晓春、黎力、刘安云、张斌、马飞、孙党生、陈红旗、杨旭东、魏兴丽。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引言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并结合市政与工程建设,自然地质景观保护等编写而成。
本规范将滑坡勘查作为动态过程,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强调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自然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也可用于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城建、矿山等行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本规范中除特别注明外,可适用于崩塌防治工程勘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J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8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9—1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滑坡landslide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
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注:本规范中泛指已经发生的滑坡和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的不稳定斜坡或变形体。
.2 崩塌fall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或滚落(跳跃)。
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注:本规范的崩塌包括了危岩体和崩塌堆积体。
.3 危岩体dangerous rockmass被多组不连续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崩塌的地质体。
.4 变形体deformable rockmass受重力作用,未形成清晰滑移或崩塌的地质分离体,在开挖等人工扰动下,即易转化为滑坡或崩塌。
.5 滑坡勘查landslide investigation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滑坡区进行的地质工作,提出综合报告和图件。
.6 重大地质结论变化major geologic recognition change勘查出与前期地质结论明显不符的地质现象,或地质过程,防治工程方案必须进行较大修改、补充或调整。
.7 信息法information-based method根据监测或施工揭露等获得信息,及时深化对滑坡体的认识,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8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feasibility stage对滑坡防治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比选研究,含规划立项阶段。
对应勘查阶段为初步勘查。
.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阶段design stage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也可合并为一个设计阶段。
对应勘查阶段为详细勘查。
.10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阶段construction stage根据设计图实施滑坡防治工程。
对应勘查阶段为补充勘查。
4 总则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针对性强,应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及时分析掌握信息。
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滑坡危险区的地质条件、工作阶段和工程建设需要确定。
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应引起滑坡滑动。
勘查中发现与前期地质结论不符的重大地质结论变化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单位。
5 基本规定1对应于防治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阶段,可将滑坡和崩塌勘查划分为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四个步骤。
对于规模小,结构简单,治理工期短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勘查阶段,简化勘查程序。
2地质条件简单的崩塌体,可将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与设计阶段勘查合并。
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的勘查成果应能满足设计阶段的要求,并在施工阶段补充必要的勘查工作。
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是动态过程,应将监测作为勘查的组成内容,采用信息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及时向业主单位提供滑坡地质信息,并可分阶段提出勘查报告。
4应根据滑坡和崩塌体分布和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布置勘查点线,不宜盲目采用等间距方式网格状布置勘探线。
5各阶段的勘查任务应依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确定。
任务书或合同须明确防治阶段、工作目的、技术指标和勘查要求。
业主与勘查单位应在现场进行具体勘查内容的商定。
6在开展勘查之前,应充分收集和分析滑坡区的地质资料,开展野外踏勘,了解滑坡体性状和勘查工作条件,编制相应的勘查设计报告,并报业主。
7勘查设计书应包括:勘查目的、工程概况和勘查阶段;勘查区地理位置及交通、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前人工作程度;勘查内容、方法、工作量及工程布置图;进度计划及完成日期;经费概(预)算等。
8各阶段滑坡勘查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应满足下列要求,见表1:9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各项野外工作均应进行现场验收。
在验收通过前,钻孔岩芯、山地工程关键地质露头应保留完整。
原始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应提出初步分析结果。
10应急治理是滑坡防治的特殊阶段,其勘查可参照本规范的规定,选择高效、快速的手段,合理判断滑坡体分布、结构、变形滑移趋势,并采用反演法,结合现场实际,确定滑坡(带)物理力学参数。
表1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建议6 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6.1 滑坡类型划分滑坡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应按表2进行分类。
表2 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b)根据滑坡体厚度、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它因素,应按表3进行分类。
6.2 崩塌类型划分a)崩塌规模等级划分见表4。
b)崩塌类型划分见表5。
1危害对象确定及等级2应根据滑坡和崩塌所危及的范围确定其危害对象,危害对象包括县城、村镇、主要居民点以及矿山、交通干线、水库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
3应根据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灾害损失程度按表6 划分危害等级。
表3 滑坡其它因素分类表4 崩塌规模等级表5 崩塌分类及特征6.4 滑坡与崩塌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滑坡与崩塌勘查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特征划分为简单和复杂二类,见表7。
表6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表7 滑坡与崩塌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7 滑坡调查1一般规定2滑坡调查是滑坡勘查的前期准备阶段,是滑坡防治工程项目的立项依据。
3滑坡调查应以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为主,适当结合测绘与勘查手段,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及诱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
4区域环境地质调查5应以资料收集为手段,初步了解滑坡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6地面调查7应初步查清滑坡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
8应查清滑坡边界特征、表部特征、内部特征与变形活动特征。
9应查清滑坡周边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10应基本了解滑坡类型、形态与规模、运动形式、形成年代与稳定程度。
11应基本了解地下水性质、入渗情况及产流条件。
12应对滑坡影响范围,承灾体的易损性及滑坡的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
8 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1一般规定2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阶段,应提交含对滑坡机理及防治方案的定论的勘查报告。
38.1.2应基本了解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初步查明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滑坡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分析滑坡成因,进行稳定性评价,满足制定防治工程方案的地质要求。
勘查应结合防治方案可行性论证进行,采用互动反馈方式,合理确定滑坡体(包括滑面或滑带土) 物1理力学指标,判定滑坡稳定状态,提出防治工程建议方案。
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3以资料收集为主,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
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4以资料收集为主,了解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特别是易滑地层的分布与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以及可能形成滑动带的标志性岩层。
5以资料收集为主,了解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以及区域地应力、地震活动、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
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地应力场特征。
6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规模、性质、方向、活动强度和特征及其地貌地质证据,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崩塌灾害的关系。
7调查各种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8调查了解工程岩组,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
9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城市、村镇、乡村、经济开发区、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规模、趋势及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
10充分收集水文、气象资料。
应掌握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暴雨及降雨季节、勘查区沟谷最大流量、气温等信息。
11滑坡工程地质测绘12测绘范围应包括后缘壁至前缘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到滑坡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
13当采用排水工程进行滑坡防治时应对滑坡外围拟设置的地面排水沟或地下廊道洞口等防治工程所在的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14当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对下部河流堵江,应测绘包括危害区的纵向控制性剖面。
15地形地貌测绘应包括:宏观地形地貌(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及堆积体、河道变迁及冲淤等)和微观地形地貌(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后缘洼地、反坡、台坎、前缘鼓胀、侧缘翻边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