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引言: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十分严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滑坡灾害的发生,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一、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是指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时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旨在保障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主要包括勘查前准备、现场勘查、资料收集和分析、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应用方法和步骤1. 勘查前准备勘查前准备是确保滑坡防治工程勘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研究相关地质、地貌、水文等基础资料,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滑坡发生的条件;b. 定义勘查的范围和目标,确定勘查地点和勘查的时间,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c. 做好勘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
2. 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核心环节,除基本测量和采样外,还需进行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
具体应用方法和步骤如下:a. 对滑坡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了解滑坡的类型、特征、形态等;b. 进行岩土工程调查,确定滑坡体的工程性质、松散层分布以及滑坡体边界;c. 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滑坡体周围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等信息;d. 对滑坡体进行采样和测试,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和变形特征。
3. 资料收集和分析进行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时,需要详细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支持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决策。
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a. 收集和整理滑坡及周边区域的历史事故记录、地质地貌图、遥感影像等资料;b. 对滑坡体、岩土材料、周边地质构造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滑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c. 基于勘查结果,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估,预测滑坡未来发展的趋势。
4. 监测与评估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最终目标是实施有效的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数据采集与处理要点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数据采集与处理要点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滑坡灾害,勘察工作在滑坡防治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勘查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勘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1. 勘查数据采集要点1.1 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根据滑坡区域的地质条件和规模,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
常见的勘查方法包括航测、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岩土勘探和水文勘查等。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勘查方法,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滑坡地区的地质、水文和地下构造等情况。
1.2 采集地质数据地质数据是滑坡防治工程中的关键数据之一。
在野外勘查过程中,对滑坡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包括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倾向和倾角、岩块大小、岩溶状况等。
采用草图、照片、摄像和记录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 采集地下水数据地下水是滑坡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对滑坡地区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可以采用钻孔观察、水井水位记录、水文地质断面的绘制等方法进行地下水数据的采集。
1.4 采集地震数据滑坡地区的地震活动对滑坡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对滑坡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和记录。
包括地震活动的频率、持续时间、震级等参数。
可以参考地震局的相关数据和报告进行采集。
2. 勘查数据处理要点2.1 数据质量检查与修正在勘查数据采集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与修正工作。
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如发现错误或矛盾,需要及时进行修正。
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滑坡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情况。
2.2 数据整理与分类对采集到的各类勘察数据进行整理与分类,使其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可以根据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
为了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可以采用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类。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现场调查与采样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现场调查与采样方法一、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滑坡灾害,必须进行全面的勘查工作,以了解滑坡的形成机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现场调查与采样方法。
二、现场调查方法1.人工观察法:通过目测和触摸,了解滑坡现场的地表特征和动态变化。
包括但不限于滑体表面裂缝、滑坡形态、土体松散度、地层倾角、受力情况等。
2.测量法:利用测量仪器对滑坡现场进行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地面位移测量、水位监测等。
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得到滑坡的运动规律和变形情况。
3.地物与植被检测法:通过对滑坡周围或滑坡体上的植被进行观察和检测,了解滑坡的发展和演化。
植被的种类、数量和健康程度等可以反映滑坡的土壤侵蚀和滑体稳定性。
三、采样方法1.岩土采样(1)开挖法:在滑坡现场选取代表性的采样点,利用挖掘机或手工开挖到滑坡体的较深层次,然后取样。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滑坡体和硬土层。
(2)钻探法:使用钻探机进行钻探,直至达到滑坡滑体的边界或所需深度,然后取样。
钻探方法可以采集较深层次的样品,对于细粒土壤的采样效果较好。
2.水样采样(1)取表层水样:在滑坡滑体附近的地表水体或井水中取样。
根据采样的深度和所需分析内容选取适当的取样工具。
(2)取深层水样:使用水井、钻机或抽水机等设备,进入滑坡深部地下水体进行取样。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取样设备和深度,获取较为准确的地下水样品。
3.植被采样在滑坡周围或滑坡体上选择代表性的植被样本,包括根、茎、叶等部分。
植被样本的采集需要注意不破坏植被本身结构,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四、样品保管与分析采集到的岩土样品、水样和植被样品,应尽快进行正确的标识、包装和保管。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保管的要求也不同。
在保管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潮、保持温度稳定和防止样品被污染。
在分析样品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一、概述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滑坡带来的影响,需要进行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
二、主要内容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滑坡调查滑坡调查是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第一步。
调查人员应到达滑坡现场,全面了解滑坡的地理位置、滑体形态、滑体特性等基本信息。
对于已发生的历史滑坡,要详细了解滑坡活动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
还需要进行地质和地貌调查,以获得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和环境因素。
2.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稳定性评价是滑坡防治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现场勘察和实验室试验,评估滑坡体的稳定状态。
需要掌握滑坡体的岩土力学参数、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动力学等关键信息。
采用现代工程地质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
3.滑坡规模测量滑坡规模测量是判断滑坡灾害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滑坡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等参数,确定滑坡的规模。
此外,还需要测量滑坡前后的地面沉降、隆升等变形情况,以评估滑坡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
4.滑坡治理设计滑坡治理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最终目标。
根据滑坡的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结果,确定最适宜的治理措施。
常见的滑坡治理措施包括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排水系统建设、坡面植被恢复以及边坡加固等。
治理设计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
三、技术要求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专业人员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和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完成。
他们应具备深入实地调查并分析滑坡问题的能力。
2.综合技术手段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需要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测、遥感监测、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等。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提供滑坡稳定性评价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3.准确测量滑坡现场测量是滑坡防治工程现场勘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方案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方案一、前期调查1.1 项目背景基于对滑坡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项目的背景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地质情况、降雨情况、历史滑坡情况等。
同时,搜集了有关滑坡防治工程的前期调查和研究成果。
1.2 现场踏勘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情况,选择现场进行详细的踏勘,了解滑坡的具体情况,包括滑坡的规模、造成滑坡的原因、滑坡的发展趋势等,并绘制滑坡的详细平面图和剖面图。
1.3 数据分析对搜集到的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滑坡防治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滑坡的危害程度、滑坡发展的规律、滑坡防治的技术难点等。
二、滑坡防治工程方案2.1 滑坡防治目标在滑坡防治工程方案中,需要明确滑坡防治的具体目标,包括降低滑坡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减少滑坡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围的农田和村庄等。
2.2 滑坡防治原则在制定滑坡防治工程方案时,需明确滑坡防治的原则,包括综合利用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按照"防治并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施滑坡控制和稳定工程。
2.3 选址和设计根据前期调查数据,结合地质、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的具体选址方案和设计方案,包括滑坡防治工程的具体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
2.4 滑坡防治技术针对滑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滑坡治理技术,包括切割法、排水法、支护法等,确定最适合的滑坡防治技术和措施。
2.5 防治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制定滑坡防治工程方案时,要充分评估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工程建设后对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影响。
三、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前准备3.1 工程测量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确定工程的具体位置、尺寸和坐标,并绘制详细的工程图纸。
3.2 人员培训对参与滑坡防治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准备工作,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等,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3.3 材料采购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和施工需求,采购必要的材料和设备,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与技术应用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与技术应用滑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和预防来说,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基本方法,并讨论其中的一些常用技术应用。
首先,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基本方法包括:现场勘测、地质钻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等。
现场勘测是了解滑坡灾害背景条件、研究滑坡成因以及确定滑坡防治对策的基础。
地质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滑坡地层及地下水信息,对滑坡的构造、岩性、变形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
遥感技术和GIS分析能够遥感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辅助判断滑坡灾害的规模和分布。
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一项技术是地面物探。
地面物探是利用地震波或电磁波等方法对地下进行勘探,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地层信息。
根据勘探结果,可以确定滑坡发展规律,判断滑坡的稳定性,为滑坡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地面物探技术应用广泛,包括地震勘探、声波勘探和电磁波勘探等。
另一项常用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技术是遥感与遥测。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可以用来识别滑坡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等。
遥测则是通过使用传感器等设备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滑坡动态信息。
遥感与遥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滑坡防治工程中起到预警和监测的作用,及时了解滑坡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除了传统的勘查技术外,近年来,地质雷达成像技术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地质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测量和记录地下地质信息,可以在不进行地面开挖的情况下,获取地层变化、土体结构等信息。
这种无损勘探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勘测成本,提高勘测效率,对于滑坡防治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还需要结合地质学、水文学、工程力学等多领域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勘查数据的综合研究,可以对滑坡形成机理、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为滑坡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在滑坡防治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与步骤分析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方法与步骤分析滑坡是指山体或土地发生破坏性移动的地质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减少滑坡的发生,人们需要进行滑坡防治工程。
而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之前,就需要对滑坡地区进行勘查,以了解滑坡地区的地质状况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本文将就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分析。
首先,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勘查和资料收集两种。
实地勘查是通过人工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直接对滑坡地区进行调查和分析。
资料收集则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地质地貌图、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影像资料等,来获取滑坡地区的相关信息。
在实地勘查方面,基本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详细观察滑坡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这包括滑坡的形态、大小、错动情况,以及周围地形的高程、坡向等。
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滑坡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第二,进行地质勘查。
这包括取样分析、采集岩石和土壤样品,以及进行现场测试等。
通过这些勘查,可以了解地层的性质和层序关系,以及地层中存在的薄弱带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第三,开展水文地质调查。
这包括对滑坡地区的地下水位、渗流情况、地下水化学成分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以及水文条件对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进行测量和监测。
这包括对滑坡的位移和形变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对滑坡地区的地震活动、雨量季节性变化等进行测量和记录。
通过这些测量和监测,可以了解滑坡的活动性和危险性。
在资料收集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搜集历史资料。
这包括对滑坡地区的历史滑坡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第二,获取地质地貌图和航空摄影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用来对滑坡地区进行遥感分析,了解滑坡地区的地貌演变和自然条件。
第三,收集水文地质资料。
这包括地下水位、渗流状况、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等。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以及滑坡地区的水文特征。
第四,分析影像资料。
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滑坡是指地层内部发生严重破裂并发生横向和纵向位移的现象。
由于滑坡的出现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滑坡防治工程时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以准确评估滑坡的发生潜力和可行性,并科学制定防治措施。
1. 勘察目的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在于:- 确定滑坡的范围、规模和危险性等级,了解滑坡发生的原因、过程和机制;- 评估滑坡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情况;- 确定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方法。
2. 勘察内容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 滑坡基本情况的调查,如滑坡范围、形态、危险性等级等;- 滑坡发生原因的分析,包括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 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包括岩性、构造、土地利用情况等;- 滑坡的变形、变化趋势和危害情况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滑坡范围和规模;- 防治措施的可行性评估和选择,包括支挡结构、排水系统、监测设施等的设计建议。
3. 勘察方法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以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
常用的勘察方法包括:- 实地考察: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了解滑坡的特征和变形情况;- 钻探:利用土壤钻探、地质钻探等方法获取滑坡区域的地下情况,确定岩土层分布、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等;-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卫星图像等遥感数据,提供滑坡区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地形测量:采用GPS测量、雷达测量等技术,获取滑坡地形的高程和变形情况;- 监测设施:设置滑坡监测点,并实施定点观测、连续监测等手段,监测滑坡的变形和变化趋势。
4. 报告编写滑坡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勘察区域的基本情况和调查方法;- 滑坡基本特征、规模和危险性等级的评定;- 滑坡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土地利用情况的描述;- 滑坡的变形和变化趋势的分析;- 防治措施的可行性评估和选择建议;- 监测措施和设施的设计建议;- 其他与滑坡防治工程有关的建议和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取值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应根据其工程级别 进行,即I 级防治工程的安全系数取高值, Ⅲ级防治工程的安全系数取低值。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采用分级方法进 行,即主体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可取高值, 附属或临时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可相应降 低。
勘查设计书的主要内容
(一)前言,包括勘查依据、目的任务、 前人研究程度、执行技术标准、勘查范 围、防治工程等级; (二)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三)勘查区地质环境概况, (四)滑坡基本特征; (五)勘查工作部署和勘查工作量;
(六)勘查手段、方法的技术要求及精 度; (七)进度计划; (八)保障措施,包括人员组织、仪器、 设备、材料、资金配置,质量保证措施、 安全保障措施; (九)经费预算; (十)预期成果,包括勘查报告及各种 附图附表
滑带土参数反演
反演公式推荐为:
稳定系数可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滑坡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F=1.05~1.00; 滑坡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F=1.00~0.95 通过灵敏度分析给定粘聚力C 或内摩擦角φ,反求另一值。
滑坡稳定性评价
勘察报告提供的滑坡稳定系数仅供设计参考, 不作为设计依据。 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根据滑坡滑动面类型和物质 成分选用恰当的方法,并可参考有限元法、有 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虑。 滑坡稳定性分析除应考虑沿已查明的滑面滑动 外,还应分析沿其它可能的滑面滑动,应分析 从新的剪出口剪出的可能性。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对滑坡防治工程涉及的 各工程单元进行施工图设计,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设 计说明书。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基本思 路、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 度计划、施工管理等。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册, 一般为A3 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0 或更大幅面。 滑坡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 公式、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并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 提交。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详细说明预算的编制 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并以预 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地面调查
主要内容 滑坡危害对象 滑坡变形特征及滑坡边界条件 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 地震加速度及地震烈度 滑坡水文地质 水文气象资料 建筑材料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通过调查要有完整的认识
地形图测量成图
根据滑坡区范围、比例尺要求,选择 A0,A1,A2,A3等矩形分幅,以滑坡区范围 完整的表达在一个分幅内为宜 地形图成图内容除按照测量规范要求外, 滑坡区及周围的水文点、地面变形点、 微地貌及房屋裂缝等内容要测量标识在 图上
原位测试工作布置
大重度试验:中型规模以上的滑坡宜进行滑坡体各岩土层的大重 度试验。 大剪切试验:当滑带土中粗颗粒含量较高时,其抗剪强度指标宜 以现场大剪试验测试值为主,并参考室内试验值确定。危害程度 一级的中型规模以上的滑坡应对其滑动面(带)进行不少于2 组的 原位大型抗剪强度试验。 水文地质试验:危害等级为一级且中型规模以上的滑坡应进行滑 坡体的注(抽)水试验。按水文地质注水及抽水试验规程进行2 孔 分段或全孔注(抽) 水试验,以获得滑坡体渗透系数。注(抽) 水 试验一般不得少于2 组。 拟设工程部位的原位测试,物探 现场拉拔试验 现场注浆试验
勘查设计主要附图附表
(1)勘查工作布置图; (2)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3)仪器、设备及主要材料明细表; (4)费用预算表。
4.勘查工作部署
勘查工作内容、方法、勘查手段的选择 勘查工作比例尺的确定 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定位测量的布置, 工程地质测绘及物探工作 钻探、槽探、井探、洞探等勘探工作的布置, 勘探剖面 水文地质试验、岩土现场试验、 岩土水样的采集及试验的布置,监测工作的布 置
勘探孔控制深度
勘探方法应采用钻探和井探相结合,勘 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面,并进 入滑床3—5m。拟设抗滑桩或锚固工程 部位的控制性钻孔进入滑床深度宜大于 滑体厚度的1/2,并不小于5m。
5.钻探要求
滑体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 和不易塌孔的砂土应采用干法钻进;地下水位 以下的土层可采用冲洗法钻进; 在滑带及其上下5m 以采用单动双管钻进技术 为宜。 对用其它手段难以查明滑带和滑坡体结构,并 对滑坡的难以认识时,可采用平硐进行勘探, 应合理选择掘进和支护方式,严禁对滑坡产生 过大扰动。
勘探线布设
对于大型规模以上的滑坡,纵勘探剖面上应尽可能反 映每一个滑坡地貌要素,诸如后缘陷落带、滑坡梁、 滑坡平台、滑坡隆起带、次一级滑坡等。 在主勘探线以外有次级滑坡时,辅助勘探线应沿其中 心布设。 辅助勘探线上的勘探点一般应与主勘探线上的勘探点 位置相对应(或隔一个勘探点相对应,形成控制整个 崩滑体的勘探网。 工程轴线勘探剖面布设应按防治工程方案有针对性地 进行布设。勘探点应布设在勘查对象的关键部位和治 理工程设计部位,兼顾采样、现场试验和监测。勘探 点的布设服从勘探线,对于必须查明的重大地质问题, 可以单独投入勘探点而不受勘探线的限制。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建议
滑坡长或宽度 (m) ≤500 500~1000 ≥1000 平面测绘比例尺 1:500~1:100 1:1000~1:250 1:2500~1:500 剖面图比例尺 1:500~1:100 1:1000~1:250 1:2500~1:500
地面排水工程的测绘
沿排水沟工程轴线布置,测绘包括:地 形、坡度、岩土体结构。以纵剖面图为 主,比例尺宜为1:100~1:500,并在 不同单元处测绘横剖面图。对地下排水 工程廊道口应提交进硐工程地质立面图, 比例尺以1:20~100。
刷方减载和回填压脚工程的测绘
应提供工程区纵、横剖面图,剖面间距 20~100m,并对不同的单元或转折地段 均要求有剖面控制,比例尺宜为 1:50~1:500。
勘探点布置
a\规范表10中拟设工程部位勘探点横向间距可加密 在40—120m. b \工程布置可采用主—辅剖面法,并不少于一条纵、 横剖面。在其两侧可布置辅助勘查线
滑坡调查:收集资料,地面调查。是防治工程项目的 立项依据 可行性论证阶段:对滑坡防治的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技 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比选研究。含规划立项 阶段。对应的勘查阶段为初步勘查 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可 合并为一个设计阶段。对可行性论证阶段推荐方案进 行充分论证和试验,提出具体防治工程实现步骤和有 关工程参数。对应的勘查阶段为详细勘查勘查 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图实施滑坡防治工程。对应的勘 查阶段为补充勘查
2规范标准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 /T0219—2006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3.勘查设计书的编制 Nhomakorabea
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应收集和分析工 程地区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野外踏勘, 了解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编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设计 设计书必须根据任务书(或委托书)的 有关规定进行认真编写,完成后报业主 单位审批。 勘查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更 勘查设计,重大勘查设计变更应履行勘 查设计审批程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设计荷载
(1)滑坡体自重; (2)滑坡体上建筑物等产生的附加荷载; (3)地下水产生的荷载,包括静水压力和 渗透压力等; (4)地震荷载; (5)动荷载,如汽车荷载等; (6)江(库)水位。
滑坡防治工程荷载强度标准
滑坡防治工程级别 暴雨强度重现期/a 设计 Ⅰ Ⅱ 50 20 校核 100 50 地震荷载(年超越概率 10%)/a 设计 50 校核 100 50
监测工作布置
滑坡变形监测: 地表位移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 地下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 对危害程度一级的滑坡,应进行地表变 形、深部位移及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 监测;对二、三级滑坡宜进行地表变形 和地下水位监测
6.勘察成果
滑坡勘查报告正文应包括:序言、滑坡工程地 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带特 征、滑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推力分析等。 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原位岩石力学 试验、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 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 结合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提交供设计图使用 的工程地质图册,并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形式 提交,包括:各防治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 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竖井和平硐展示图等图 件。
勘探线布设
主勘探线应纵贯整个滑坡体,与滑动方向平行,其起点(滑坡后 缘以上)要进入稳定岩(土)体范围内20~50m。 主勘探线上所投入的工程量及点位布设,应满足主剖面图绘制、 试验及稳定性评价的要求,宜投入槽探、钻探、井探、平(斜) 洞,应保证控制性井探、硐探工程的数量。 主勘探剖面上投入的工程量和点位布设,应尽量兼顾到地下水观 测和变形长期监测的需要,以便充分利用勘探工程立即进行观测 和监测。 对于主要变形块体在两个以上、面积较大的滑坡或后缘出现两个 弧顶的滑坡,主勘探线不易少于布置两条。 主勘探线上不宜少于3个勘探点。其中,作稳定性分析的块体内 至少有3个勘探点,后缘边界以外稳定岩(土)体上至少有1 个 勘探点。
应急勘查
应急勘查属一次性勘查 应急勘查要选择高效、快速的手段,合 理判断滑坡体分布、结构、变形滑移趋 势,并采用反演法,结合现场实际,推 荐滑坡(带)物理力学参数。 应急勘查要求的勘查精度为施工图设计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