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微生物详解

合集下载

微生物大全

微生物大全

胆固醇和酵 小油煎蛋状菌 母浸出液 落
50
密螺旋体
梅毒螺旋 体
镀银 染 棕褐 色
备 注 : 本 表 为 尽 其 用 建 议 进 行 多 次 排 序 分 别 总 结 , 本 人 懒 怠 , 仅 止
螺旋致 密而规 则,两端 尖直
兔睾丸或眼 前房
备 注 2: 以 上 罗 列 重 要 知 识 点 并 不 全 面 , 个 人 认 为 仅 适 合 作 为 看 完 一
厌氧 厌氧
24
丙酸杆菌
痤疮丙酸 杆菌
+
25
双歧杆菌
齿双歧杆 菌
+
26 真杆菌
迟钝真杆 菌
皮肤
肠道
多形态, 有分支
-
- 普通
厌氧 厌氧 厌氧
27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 杆菌
抗酸 染色 (红)
肺部 最多
细长弯 曲,分枝 状排列
-
罗氏固体 (弱嗜酸性)
R;黄色;菜花 样;干燥 ;生 长缓慢
28
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 杆菌
a溶血;肚脐状
5 链球菌 6 链球菌
B群链球菌 +
甲型溶血 性链球菌
+
7 肠球菌
+
8 奈瑟菌
脑膜炎奈 瑟菌
-
9 奈瑟菌
淋病奈瑟 菌
-
10 埃希菌
大肠埃希 菌
-
11 志贺菌
(痢疾杆 菌)
-
12 沙门菌
伤寒沙门 菌
-
圆形,链 状
-
- 血平板
灰白色;S ;各 种溶血
中性 肾形,双 粒内 球
++
巧克力色平 无色圆形 ;S;

简述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情况

简述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情况

简述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情况我国病原微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多个大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

下面将对每种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空气、水、土壤、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

它们可以被分为五个主要类别: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厚壁菌、拟杆菌和放线菌。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鼠疫杆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2.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寄生于细胞内进行繁殖。

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大类。

在我国,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性传播等疾病。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

根据真菌的生活形态,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两大类。

在我国,常见的病原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皮肤癣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和皮肤癣等。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其他生物寄生而生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人体的不同器官中,如肠道、肝脏、血液等。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血吸虫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和血吸虫病等。

5.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中。

根据原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细胞结构,原生动物可以分为滑动型和胞内型两大类。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病原原生动物包括阿米巴原虫、银屑病虫等,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原虫病。

总体而言,我国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并引起各种不同的感染和疾病。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过程中,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微生物是一类以单细胞形式存在的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命的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形态多样,常见形式有球形、棒状和螺旋状等。

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根据其细胞壁的特性来进行分类。

2.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包括单核菌和多核菌两大类。

真菌体内含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能够通过孢子繁殖。

真菌对于分解有机物质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包裹的核酸构成,无自主生殖能力。

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繁殖,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1.细菌的生命周期:细菌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即生长期和静止期。

细菌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分裂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数以亿计的细菌。

2.真菌的生命周期:真菌的生命周期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真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可以通过风、水和动物传播,形成新的真菌体。

3.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的生命周期分为感染和复制两个阶段。

病毒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最终导致宿主细胞死亡。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作用和应用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分解有机物质、氮循环、维持土壤健康等。

2.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酵母菌在面包和啤酒的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3.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疫苗的制备、抗生素的研发和微生物检测等。

4.微生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环境修复等。

第四部分: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人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包括益生菌和致病菌。

益生菌对维持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而致病菌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它们具有以下的特征: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呈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样化,大小仅为几微米。

细菌具有细胞壁,内部则包含细胞质、核糖体和染色体等结构。

细菌不具备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组不包裹在核膜中,而是浸于细胞质中。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一部分的细菌能够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独立自主的生存。

2. 真菌(Fungi):真菌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一类生物体。

它们通常由菌丝形态构成,菌丝之间可以通过分生孢子繁殖。

真菌具有分为子实体,可分为子实体菌与子实体霉。

子实体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而子实体霉则包括了蘑菇和伞菌、露菌等。

与细菌不同,真菌的细胞壁透性较低,它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在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组成,没有细胞质或细胞核。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其当作自己的"工厂"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从而进行繁殖。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依靠它们所寄生的细胞来提供能量和资源。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异养生物,它们属于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养分,例如摄食、吸收或囊泡摄取等。

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以及其他细胞器官,包括细胞质、线粒体和食品囊泡。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包括虫状、杆状、球状等。

5. 藻类(Algae):藻类包括多种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能源来生存。

藻类的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叶绿体和核,它们还具有细胞壁来提供支持和保护。

藻类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的球形藻、多细胞的海藻以及链状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菌参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包括氮循环和碳循环等。

常见微生物汇总

常见微生物汇总

、常现生物: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链球菌(一般厌氧型);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

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

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

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

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

微生物分类概况(共19张PPT)微生物是指生物体从体积、形态、代谢、遗传等方面都很小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微生物十分丰富和多样化,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学的基础。

一、细菌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形态通常为单细胞球形、杆状或螺旋形。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积较小。

它们具有多样的代谢方式,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对人类而言,细菌既可以带来益处,如参与乳酸发酵制作酸奶和奶酪等,也可能造成伤害,如导致感染和疾病。

二、病毒病毒是一类依赖于寄生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由外壳和核酸构成。

病毒无法自主复制和生长,必须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物活动。

病毒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感冒、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三、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其中很多种类形成菌丝体。

真菌主要通过分解和吸收有机物来生长繁殖,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同时,一些真菌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霉菌和念珠菌等。

四、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包括原生质虫、滑虫、毒理性质虫等多个类别。

它们可以通过吞噬和溶解其他微生物或有机碎屑来获得营养。

但是,一些原生动物也会引起人类疾病,如钩虫、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等。

五、蓝藻蓝藻是一类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通常分布在水体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能量,并释放氧气。

蓝藻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蓝藻会在水体中繁殖过度,形成水华,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微生物种类繁多,每种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有哪些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并探讨它们在生态学、医学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讨论最常见也是最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类型——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多种多样。

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并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细菌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如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许多细菌致病性较强,例如著名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它们是引起肠道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

然而,细菌并不全都是病原体,有些细菌对环境有益,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废物和有机物质,起着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与细菌相比,病毒是一类更小的微生物。

病毒需要依附于寄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一旦感染到寄主细胞,病毒会利用细胞的生物机制复制自身。

病毒包括许多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

此外,病毒还对植物和动物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动物疾病的传播。

真菌是另一类重要的微生物。

它们通常是多细胞的,由细丝网络组成,称为菌丝体。

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并在降解有机物、循环营养物质和形成共生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典型的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发酵过程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酿酒业。

霉菌常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例如发霉的食物或潮湿的建筑物。

它们可以产生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最后,我们讨论原生动物,这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通常存在于水和土壤中。

原生动物包括寄生虫、游泳虫和滑液虫等。

一些原生动物是致病性的,例如疟原虫和阿米巴原虫,它们是引起疟疾和阿米巴病的病原体。

然而,一些原生动物也对环境有益,如一些滑液虫能够分解有机物和过滤水体中的微小颗粒物。

总结起来,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在生态学、医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 细菌: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体,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细胞,它们一般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细菌可以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人体等,并且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真菌: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一定的区别。

真菌的生活方式包括在有机物上寄生、腐解有机物和与其他生物共生等。

真菌可以生产出许多有益的化合物,如抗生素和酶。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体,它们非常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几乎看不到。

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细胞中,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其生物机制来繁殖自己。

它们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能够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动物和人体上。

寄生虫会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5. 古菌:古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生物体,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一定的区别。

它们存在于一些极端环境中,如深海热液口、沸水泉和高温沸石中等。

古菌对科学家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过程。

6. 蓝藻: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也被称为蓝绿藻。

它们是一类属于细菌的藻类,含有蓝绿色叶绿素。

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在水体中自主生长,并且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7.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它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

原生动物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

它们在食物链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既可以以其他生物为食,也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8. 纤毛虫:纤毛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其细胞表面覆盖着许多细长的纤毛。

纤毛虫通过纤毛的运动来推动身体,并以此获取食物和繁殖。

纤毛虫在水体中广泛分布,并在分解有机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9. 孢子:孢子是一种可以在不利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结构。

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都可以形成孢子,以应对环境中的压力。

孢子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并且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为新的生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吃了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5.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沙门氏菌属有的专对人类致病,有的只对动物致病,也有对人和动物都致病。

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

感染沙门氏菌的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品,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类食品,鱼、禽、奶、蛋类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后其他环节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延续时问2~3d,平均致死率为4.1%。

6.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即通称的痢疾杆菌。

痢疾贺志贺氏菌是导致典型细菌痢疾的病原菌,在敏感人群中很少数量的个体就可以致病。

志贺氏菌食物中毒是指由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的志贺氏菌主要是宋内氏志贺菌。

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热肉制品等。

志贺氏菌侵入肠粘膜组织并释放内毒素引起症状。

潜伏期一般10-14h。

症状为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可带血和粘液)、发热、里急后重显著。

严重者出现痉挛和休克。

7.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对热和化学清毒剂均敏感,常引起扁桃体、咽部、中耳等感染。

亦为肾盂肾炎、产褥热、猩红热的病原体。

一般来说,溶血性链球菌常通过以下途径污染食品:1、食品加工或销售人员口腔、鼻腔、手、面部有化脓性炎症时造成食品的污染;2、食品在加工前就已带菌、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或畜禽局部化脓时,其奶和肉尸某些部位污染;3、熟食制品因包装不善而使食品受到污染。

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8.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又名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

李斯特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属厚壁菌门,取名自约瑟夫李斯特。

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

李斯特菌感染后健康成人个体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9.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

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

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

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中毒多发生在3、9月。

不同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中毒,症状各不相同。

①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水样腹泻、腹痛、恶心、低热。

②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发热、剧烈腹痛、水样腹泻、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

③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发热、不适、呕吐、腹泻、粪便中有大量粘液但无血,有约20%患者由呼吸道症状,感染的症状通常比较严重。

④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成年人1-2天中度腹泻,婴幼儿2周以上持续性腹泻。

⑤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突发性的腹部痉挛、腹泻;有些病人由水样便,转为血性腹泻,腹泻次数有时可达10多次,低热或不发热;许多病人同时有呼吸道症状。

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器官损害。

老人和儿童患者死亡率很高。

10.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芽孢。

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11.肉毒杆菌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该种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剧毒物,可抑制胆碱能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松弛型麻痹。

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中常可检出,偶亦存在于动物粪便中。

人体的胃肠道是一个良好的缺氧环境,适于肉毒杆菌居住。

肉毒杆菌属于厌氧菌,严格厌氧,在胃肠道内既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又能消化分解肉渣,使之变黑,腐败恶臭。

在厌氧环境中,此菌能分泌强烈的肉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摄食肉毒杆菌的食品可引发食物中毒,如pH>4.6的低酸性罐头食品(含铁罐,玻璃罐)或香肠、火腿。

人感染肉毒杆菌后会出现视觉模糊、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如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死亡。

12.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未煮熟的食物如海产品、蔬菜经口摄入。

居住拥挤,卫生状况差,特别是公用水源是造成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生产中的控制主要是严格审核原材料的来源,以及生产工序中的灭菌处理。

13.变形杆菌变形杆菌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可引起多种感染。

中毒食品主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发病季节多在夏、秋,中毒原因为被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病程较短,一般1~3天可恢复,很少有死亡。

14.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菌体轻度弯曲似逗点状,在暗视野镜下观察似飞蝇。

有荚膜,不形成芽胞。

最适温度为37~42℃。

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空肠弯曲菌是多种动物如牛、羊、狗及禽类的正常寄居菌。

在它们的生殖道或肠道有大量细菌,故可通过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饮水。

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夏秋季多见。

苍蝇亦起重要的媒介作用。

亦可经接触感染。

感染的产妇可在分娩时传染给胎儿。

空肠弯曲菌有内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粘膜引起急性肠炎,亦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

该菌有时可通过肠粘膜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和其他脏器感染,如脑膜炎、关节炎、肾盂肾炎等。

孕妇感染本菌可导致流产,早产,而且可使新生儿受染。

15.蜡样芽孢杆菌芽胞杆菌属中的一种。

菌体细胞杆状,末端方,成短或长链,革兰氏阳性。

蜡样芽胞杆菌与少数食物中毒有关(约2–5%),包括一些严重的恶心、呕吐以及腹痛。

大概来说,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错误地烹调方法造成细菌孢子残留在食物上,更糟糕的是食物被不当冷冻而让孢子发芽。

细菌繁殖的结果是产生肠毒素,人食用含毒素的食物后会产生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

16.平酸菌平酸菌是引起罐头食品酸败变质而又不胖听(即产酸不产气)的微生物,在罐头工业上称为平酸菌。

它是兼性厌氧芽胞杆菌。

其广泛分布于土壤,灰尘和各种变质食品中。

误食平酸菌导致变质的罐头会造成食物中毒,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17.耶尔森氏菌耶尔森菌属于肠杆菌科,包括鼠疫耶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与假结核耶氏菌等十余个菌种,这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

其鼠疫耶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与假结核耶氏菌对人类的致病性已明确,其中鼠疫耶氏菌具有F1、V/W、Pgm、Pst1等重要的毒力因子,毒力很强,少量细菌即可使人致病。

本属细菌通常先引起啮齿动物、家畜和鸟类等动物感染,人类通过接触已感染的动物、食入污染食物或节肢动物叮咬等途径而被感染。

18.阪崎肠杆菌阪崎肠杆菌是乳制品中的一种致病菌。

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目前,微生物学家尚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但许多病例报告表明婴儿配方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