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电流抑制
谐波抑制度

谐波抑制度
谐波抑制度指的是在电力系统中,针对谐波干扰的一种度量方法。
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各种负载和非线性元件,这些元件会导致电流和电压的非正弦波形出现,从而产生谐波。
谐波会引起电力设备的故障,同时也会对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谐波进行抑制。
谐波抑制度是指电力系统中抑制谐波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抗谐波能力。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是指在电力系统中,所抑制的谐波电流的百分比。
例如,一个电力系统的谐波抑制度为90%,就意味着该系统可以将90%的谐波电流抑制掉,只有10%的谐波电流会对电
力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
谐波抑制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负载特性、非线性元件的类型等。
在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需要合理配置电力设备,采用适当的滤波器和控制器,以提高谐波抑制度,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 1 -。
谐波电流及抑制

一.谐波电流一般来说, 理想的交流电源应是纯正弦波形, 但因现实世界中的输出阻抗及非线性负载的原因, 导致电源波形失真。
近年来整流性负载的大量使用, 造成大量的谐波电流, 也间接污染了市电, 产生电压的谐波成份. 另外一些市售的发电机或UPS本身输出电压就非纯正弦波, 甚至有方波的情形, 失真情形更严重, 所含谐波成份占了很大的比。
1.谐波的危害谐波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
谐波可引起电力系统局部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使谐波含量放大,造成电容器等设备烧毁。
谐波还会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出现混乱。
对于电力系统外部,谐波对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会产生严重干扰。
2.谐波是怎么产生的一是发电源质量不高产生谐波:发电机由于三相绕组在制作上很难做到绝对对称,铁心也很难做到绝对均匀一致和其他一些原因,发电源多少也会产生一些谐波,但一般来说很少。
二是输配电系统产生谐波:输配电系统中主要是电力变压器产生谐波,由于变压器铁心的饱和,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加上设计变压器时考虑经济性,其工作磁密选择在磁化曲线的近饱和段上,这样就使得磁化电流呈尖顶波形,因而含有奇次谐波。
它的大小与磁路的结构形式、铁心的饱和程度有关。
铁心的饱和程度越高,变压器工作点偏离线性越远,谐波电流也就越大,其中3次谐波电流可达额定电流%。
三是用电设备产生的谐波:晶闸管整流设备。
由于晶闸管整流在电力机车、铝电解槽、充电装置、开关电源等许多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给电网造成了大量的谐波。
我们知道,晶闸管整流装置采用移相控制,从电网吸收的是缺角的正弦波,从而给电网留下的也是另一部分缺角的正弦波,从而给电网留下的也是另一部分缺角的正弦波,显然在留下部分中含有大量的谐波。
如果整流装置为单相整流电路,在接感性负载时则含有奇次谐波电流,其中3次谐波的含量可达基波的30%;接容性负载时则含有奇次谐波电压,其谐波含量随电容值的增大而增大。
谐波抑制的方法及其特点

谐波抑制的方法及其特点谐波抑制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减小或消除系统中的谐波,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的提高。
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源侧产生电能浪费、设备过热和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性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谐波抑制方法及其特点。
1.无功补偿方法无功补偿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无功电流,通过与谐波电流进行干涉或互相对抗来实现谐波抑制的目的。
根据无功补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无功补偿和动态无功补偿两类。
静态无功补偿是指通过在电力系统中连接静止的无功补偿装置,如电容器组或者电感器组,并采用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补偿谐波功率。
静态无功补偿适用于较小规模、较低谐波频率的谐波问题。
特点是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但对谐波的抑制能力有一定限制。
动态无功补偿是指通过在电力系统中连接可以根据网侧电压和电流动态调整的电力电子装置,来实时地进行无功补偿。
动态无功补偿器可以根据谐波电流的频率和相位进行自适应地补偿。
特点是可靠性高、补偿能力强,适用于大规模、高谐波频率的谐波问题。
2.谐波滤波器谐波滤波器是一种通过滤除谐波电流或电压来实现谐波抑制的设备。
它由各种谐波滤波器元件(如电感、电容器、电阻等)组成,通过选择适当的元件参数和连接方式,可以在不同频率的谐波上实现良好的抑制。
谐波滤波器可以分为被动滤波器和主动滤波器两种。
被动滤波器是指通过合理选择谐波滤波器的元件参数和连接方式,在电力系统的敏感载荷端或供电侧连接谐波滤波器,以吸收或滤除谐波电流或电压。
被动滤波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对谐波内容和负载变化敏感,需要定期维护和调整。
主动滤波器是指通过控制电力电子开关装置工作时序,实时地感知谐波电流并进行相应的抗谐波干涉,以达到谐波抑制的目的。
主动滤波器具有自适应性强、动态响应速度快、滤波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高谐波内容、频率变化较大的系统。
3.绝缘调频(PWM)技术绝缘调频技术是一种通过采用电力电子器件,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幅值、频率和相位等参数,实现对谐波的抑制。
抑制谐波的主要措施

抑制谐波的主要措施引言在电力系统中,谐波是电力网络中频率为基波整数倍的电压或电流成分。
谐波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电网损耗、降低电力设备的效率、引起干扰以及损坏设备等。
因此,抑制谐波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抑制谐波的主要措施。
1. 具备谐波源的诊断能力抑制谐波的首要步骤是了解电力系统中存在的谐波源。
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识别出产生谐波的设备,并确定谐波的频率和大小。
常用的诊断设备包括谐波分析仪和电力质量分析仪。
2. 谐波滤波器的应用谐波滤波器是抑制谐波的常用装置,可以通过将谐波电流引导到地或其他负载上,从而减小谐波的幅值。
谐波滤波器根据谐波的频率进行设计,常见的谐波滤波器包括谐波电流注入器、谐波电流限制器和谐波电压限制器等。
3. 使用谐波减阻器谐波减阻器可以有效阻断谐波电流的流动,从而减小谐波的幅值。
谐波减阻器是通过多级的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电感和电容可以使谐波电流流动发生相位滞后和谐波电压产生相位提前,从而实现对谐波的抑制。
4. 谐波补偿装置的使用谐波补偿装置可以通过引入与谐波相位相反的谐波电流来抵消谐波,从而使电力系统中的总谐波电流减小。
谐波补偿装置通常由谐波电流源和逆变器组成,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工作方式,产生与谐波相消的谐波电流。
5. 利用变压器的特性变压器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特性,可以减小谐波的幅值。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变压器,可以将发电机或负载侧的谐波滤除,使得电力系统的谐波水平降低。
6. 优化电力系统设备的设计在电力系统设备的设计中,合理选取电力器件和线缆,采用低谐波和免谐波设计,可以降低设备产生谐波的可能性。
同时,在电力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谐波的影响和抑制方法,并加以合理的配置和布置。
结论抑制谐波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任务,需要引入适当的措施来减小谐波的幅值。
通过具备谐波源的诊断能力、应用谐波滤波器和谐波减阻器、使用谐波补偿装置以及优化电力系统设备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波的产生和传播,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可靠。
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近年来在工业和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非线性特性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限制,永磁同步电机会产生谐波问题,给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谐波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谐波抑制技术。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进行概述说明,并对谐波抑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括介绍了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和目标。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永磁同步电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引起谐波问题的原因。
第三部分将综述谐波抑制技术,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并对它们进行评估与比较。
第四部分将深入探讨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包括PWM控制策略、磁链调节方法以及系统参数优化技术的应用。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抑制的综合概述,并介绍各种谐波抑制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并鼓励更多的深入探索和创新,以进一步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永磁同步电机基础知识:2.1 工作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采用永磁体产生旋转磁场与定子绕组交叉作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电动机。
它通过控制定子绕组中的电流以及永磁体的磁场,使得定子绕组中的电流产生旋转磁场,然后与永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力矩使得电动机旋转。
2.2 特点与应用场景: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响应快等特点。
由于其无需励磁,基本上不需要无功功率支持,并且具有很好的恒功率和可调速范围广等特性,因此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高性能驱动系统中,如风力发电、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轨道交通乘车系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等都有着重要应用。
电抗器抑制谐波原理

电抗器抑制谐波原理
电抗器抑制谐波是指通过在负载输出电路中加入电抗器,把谐波电流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来改善输出负载电压谐波形态的方法。
其原理是:负载输出电路虽经过滤电容平衡,但由于负载负载电抗的存在,仍会有一定程度的谐波存在。
此时,负载端的电流变化,就会引起负载端的电压变化。
而谐波电流,也会随着负载端的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同谐波系数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要降低负载端的谐波,就得限制负载端的电流变化,即将不所需要的谐波电流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为此,可以在负载端加入电抗器,限制谐波电流流动的大小。
由于电抗器的阻抗值越大,对谐波电流的抑制也越强,可以有效减少负载端谐波,改善输出电压谐波形态。
电抗器抑制谐波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输出电压的谐波,还可以降低系统的能耗,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保护电力系统免受恶果。
- 1 -。
抑制谐波措施

抑制谐波措施引言在电力系统中,谐波是指电流或电压中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的周期性波动。
谐波不仅会给设备带来损害,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抑制谐波的产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抑制谐波的措施。
谐波的来源谐波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来源包括非线性负载、电弧炉、电弧焊、电力电子设备等。
这些设备产生的谐波会通过电网进行传播,对其他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和损害。
抑制谐波的措施1. 谐波滤波器谐波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抑制谐波的装置。
它根据谐波的频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将谐波电流或电压引导到滤波器中,然后将其消耗掉或通过其他方式处理。
谐波滤波器可以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两种类型。
有源滤波器利用电力电子器件来生成与谐波相反的电流或电压信号,以相消的方式来抑制谐波;无源滤波器则利用谐波阻抗来消除谐波。
2. 谐波控制变压器谐波控制变压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抑制谐波的装置。
它通过在变压器中加入谐波抑制线圈或使用特殊设计的铁心来降低谐波电流。
谐波控制变压器可以在一个设备上同时实现电力传输和谐波抑制的功能,具有经济和方便的特点。
3. 主动滤波器主动滤波器是一种根据谐波的特性主动产生反向谐波以抵消谐波的装置。
它利用智能电子器件感知谐波信号,并根据信号特性产生相应的反向谐波,从而实现谐波抑制的效果。
主动滤波器具有较高的抑制效率和较好的响应速度,适用于对谐波响应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4. 电力电子器件的优化设计电力电子设备是谐波的主要产生源之一,因此对电力电子器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谐波的产生。
例如,在设计电力电子器件时,可以合理选择电子器件的参数和拓扑结构,以减少谐波的产生和传播。
5. 谐波限制标准的遵守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可靠,各国都制定了谐波限制标准。
遵守这些标准可以规范设备的设计和使用,减少谐波产生和传播。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电力设备时,应注意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并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
变频器谐波抑制方法

变频器谐波抑制方法变频器是一种用于控制电动机转速的设备,能够改变电源频率,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然而,变频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谐波,这些谐波会对电网和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变频器谐波问题,人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抑制谐波的方法。
1.有源滤波技术:有源滤波是一种通过在变频器输出端配置主动滤波器来消除谐波的方法。
主动滤波器通过监测变频器输出电流,产生等幅反向相位电流,以抵消谐波电流,实现谐波抑制。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谐波,但成本较高。
2.无源滤波技术:无源滤波是一种通过电感、电容和电阻等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来消除谐波的方法。
无源滤波器能够通过选择不同的滤波器参数来抑制不同谐波频率,从而减少谐波对电源和其他设备的干扰。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只能抑制特定谐波频率。
3.直流耦合技术:直流耦合技术又称为谐波电流恢复技术,是一种将变频器输出电流通过电感等元件耦合到直流电路的技术。
直流电路通过整流滤波器将输出电流转化为直流电,然后再由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从而实现谐波电流的恢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谐波,但对系统稳定性要求较高。
4.直接耦合技术:直接耦合技术是一种将变频器输出电压通过电容等元件耦合到电源网的技术。
电容通过对电流的调制和滤波,可以降低谐波电流对电网和其他设备的干扰。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对电容参数要求较高。
5.多电平逆变技术:多电平逆变技术是一种将变频器输出电压分解为多个不同电平的交流电压,从而抑制谐波的方法。
多电平逆变技术能够减少电压谐波含量,降低谐波对电网和其他设备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功率变频器,但成本较高。
6.软开关技术:软开关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路元件的能量储存和释放特性,实现谐波抑制的方法。
软开关技术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开关时间和频率,减少谐波电流的产生和传输,从而降低谐波对电网和其他设备的干扰。
这种方法成本适中,但对开关管的选择和控制要求较高。
总之,变频器谐波抑制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谐波频率、成本和实施难度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厂电气论文
关于谐波的电流和抑制技术
姓名:赵根
学号:2012441952
专业班级:电自12-4
指导老师:张海燕
2015.5.13
谐波电流和抑制技术
摘要:谐波是指电流中所含有的频率为基波的整数倍的电量,一般是指对周期性的非正弦电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其余大于基波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量。
从广义上讲,由于交流电网有效分量为工频单一频率,因此任何与工频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之为谐波,这时“谐波”这个词的意义已经变得与原意有些不符。
正是因为广义的谐波概念,才有了“分数谐波”、“间谐波”、“次谐波”等等说法。
谐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由于正弦电压加压于非线性负载,基波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
主要非线性负载有UPS 、开关电源、整流器、变频器等
关键词:谐波电流 抑制技术
一. 谐波电流产生的原因:
对于阻性负载、感性负载或容性负载以及它们的线性组合而成的网络其电流可用式(1)表示。
)(φω±⨯=t SIN I i (1)
这类负载的电流波形仍为正弦波,其谐波电流应为零。
现在我们正广泛使用的一些具有整流电路的电子产品如彩色电视机、显示器、微机等产品的电流波形却与之不同。
这类用电器具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图
(一)所示是这类电路典型的电压电流波形图。
其电流仅在线电压达到峰值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为零,在其它时间则电
流为零。
这种电流波形往往符合标准GB17625.1中的D 类波形,由于其是周期与电源周期相同的电流脉冲,因而具有丰富的谐波分量。
电源电路会引起这种电流波形的必要因素有二个:一是要有整流电路,二是整流后有大的滤波电容。
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起着开关作用,当电源电压大于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时,二极管导通,供电电源对电容充电并提供负载电流,其余时间二极管截止,负载依靠电容的贮能供电,表现在供电电源一侧的电流为零。
如图(二)所示为一个简单的能产生D 类波形的电路。
峰值电流的大小与滤波电容和负载的大小有关。
实际上,图(二)所示的整流方法使得用电器具仅在电源瞬时电压处于峰值附近,电源瞬时电压超过电容两端电压时才从电网汲取电流,这就形成了在电源电压峰值附近,与电压周期相同的高峰值充电电流脉冲。
这种电源电路在电网中引起了较高的电流谐波,并使得功率因数降低。
功率因素通常在0.5左右,这样视在功率比实际功率大得多。
图(一):整流电路的电压、电流波形
二.非正弦波形的功率消耗
对于电压和电流波形为正弦波,假如功率因素为cos(φ),则瞬时功率p(t)和平均功率p 由下式计算得出:
φφωφφωωcos 2
)]2cos([cos )()
cos()cos()(⨯⨯=-+⨯=-⨯=I V p t I V t p t I t V t p 对于非正弦电压、电流波形利用傅立叶变换可将瞬时电压和电流波形表达成各种谐波分量的和:
)
sin(2)()
sin(2)(11
h h h h h h t h I t I t h V t V βωαω+⨯⨯=+⨯⨯=∑∑∞=∞
=
式中V(t)和I(t)为电压电流的瞬时值,h h I V 和为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h h βα和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
所以实际功率可以表达为基波的实际功率1P 和谐波的实际功率H P 之和
H P P P +=1。
这里1
111111,cos βαφφ-=⨯=I V P 和∑∞=⨯=2cos h h h h H I V P φ,h h h βαφ-=。
所以非正弦波信号的功率由基波信号的功率和各次谐波信号的功率和组成,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只有谐波的电压、电流均存在的情况下,谐波的功率才不为零。
在谐波测试系统中,由于测试功率源为纯净的电压源,在这种条件下用电能表测得的实际消耗功率仅是基波的功率。
湝波电流的大小可用均方根值来表示:⎰=T
dt t I T I 02)(1,基波的功率除以均方根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可得到非正弦电流情况下的功率因素PF 。
所以由谐波电流引起的功率因数降低并不是由电压、电流相位差引起的而是由于电流波形的畸变引起的。
三.减小谐波电流的措施
目前常用的减小电流谐波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电源电路中串联扼流电感
图(二)简单的能产生D 类电流波形的电路
器,电感器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可靠性好,因而在电视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种是利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来达到改善电流波形的目的,采用该电路的好处是功率因数基本上能达到1,但是其成本较高,生产、调试等工艺过程比前者复杂。
该电路的应用电路在其生产公司的技术资料中已有详细的介绍,因而本文主要介绍抑制电感器的应用方法。
目前常用的谐波抑制电感器外形如同变压器,铁蕊呈“目”字形,一般由两个基本相同的绕组组成。
外层铁蕊组成封闭的磁路,有减小漏磁的作用。
谐波抑制电感器有三种应用方法,如图(三)所示为一种典型的应用电路。
图(三)谐波抑制电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另外谐波抑制电感器还可以用在EMI滤波器前,此时应注意由于电路振荡容易引起高次谐波电流不合格,如高次谐波电流过大则可通过调节EMI滤波器的参数或附加吸收电路来消除振荡;第三种使用方法是将谐波抑制电感器串联在桥式整流电路与电容器中间。
第一种和第三种应用方法均不易产生高次谐波电流不合格现象,使用起来方便可靠,大量生产时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好。
四.谐波抑制电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电源电压超过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时,电源通过整流电路向电容充电,这时的充电峰值电流大而且持续的时间短,电流波形如图(四)所示。
当加入一个合适的电感器后,由于电感具有阻止电流突变的作用使得峰值电流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持续时间增长,电流波形如图(五)所示。
图(四)未加谐波抑制电感时的
电压、电流波形,峰值电流为
2.59A,功率因数为0.5,电流脉
冲宽度小。
图(五)加谐波抑制电感时的电流
波形,峰值电流为 1.12A,功率因
数为0.76,电流脉冲宽度增大为原
来的一倍。
所以电感器抑制电流谐波的原理在于电感本身的特性,在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感器后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变缓,充电时间变长,从而使电源电流中的谐波分量减小。
图(六)所示为谐波抑制电感在图(三)所示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波形图。
上面的波形为流过电感的电流波形,下面的波形为电感两端的电压波形。
当电感中的电流增加时,电感产生与电源电压反向电压从而使电感中电流增加的幅度减缓,当电源电压瞬时值下降时,电感中的电流减小,此时电感产生一个较高的反向电压以阻止电流的减小。
图(七)所示波形为电源电压和电感产生的反向电压迭加以后的电压波形,由图(七)可以看出装有电感的电源整流滤波电路两端的电压峰值比原来低,持续时间比原来长,使得电流的峰值下降,电流脉冲宽度增长,峰值出现的时间比无电感时滞后。
电流谐波的大小与所用的电感量有关,电感越大,谐波抑制得愈充分,但太大的电感会引起其它如电源适应性变差、电感发热、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一般选择在应用电压和功率范围内刚好能符合要求的电感量最小的电感器作为谐波抑制器。
五.谐波抑制电感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谐波抑制电感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低电压适应能力。
电感器串联接入电路以后,电感两端有一定的电压降,从而使得加到整流电路的电压比原来的电压低。
这样会使电视机的最低可工作电压有所提高。
2、电感器的功率适应能力。
即使电视机的尺寸相同,不同品牌、不同线路的电视机的功率都有可能不同,有时甚至相差很大。
低功率时要求的电感量要大一些,功率大时电感量可以小一些。
所以选用电感器时应考虑电视机的功率变化范围,电感器的绕组线径和温升等情况。
3、交流哼声。
电感器工作在50Hz 交流情况下,生产工艺的缺陷会引起哼声。
磁饱和时哼声还会更严重。
4、电感器的漏磁。
电视机对外磁场很敏感,电感器的漏磁会使图像质量下降,影响使用。
所以在设计时应对电感器的漏磁提出要求,特别是对无磁屏蔽层的电感器更应采取措施减少磁场对电视机质量的影响。
5、抗机械振动能力。
由于电感器的质量一般都比较重,在安装时要考虑结构方面的问题,避免机器在受到振动后失效。
6、电感器的磁饱和。
电感器磁饱和以后谐波抑制能力下降、温升提高并可能会伴随交流哼声。
由于电视机的设置不同,其功率消耗会有所不同,如电感器设计的适用电视机功率范围不足的话极有可能使扼流电感工 图(六)电感的电流、电压波形
图(七)整流器前电压和电源电压比较
作在磁饱和状态,从而引起上述问题。
电视机电源中的电流波形是与电源电压周期相同的非正弦波形,具有真有效值测量功能的仪器才能对这种波形的电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用电感器或者说扼流圈来抑制谐波电流是一种比较简便、实用的方法。
虽然电感器安装方式有多种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发电厂电气部分》熊信银中国电力出本社
【2】,《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华中科技大学出本社
【3】,《模拟电子技术》童诗白高等教务出版社
【4】,《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和抑制》吕东生
【5】《张振飞.电力系统谐波及其抑制》肖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