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岭南版 (共14张PPT)ppt课件

小学美术-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岭南版 (共14张PPT)ppt课件
作业: 认真完成各小组挑选的任务
要求: 1.构图要合适 2.涂色要饱满 3.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4.构思要新颖
简单复习 手绘学习用品
六、 作业展评
要求: 1.各小组的小助教从本组中挑选优秀作业2幅
向全班进行展示。 2.选出的作品要经过组员相互评比后决出。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岭南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10册 第7课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一)
一、具有立体感空间感的绘画作品
一一
结构素描
二、生活中的透视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 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 角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 失点就应运而生。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 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 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三、你能分辨出那些是平行透视、成角透 视为主的画吗?
平行透视成ຫໍສະໝຸດ 透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
垂线法
斜线法 投影法
• 四、看看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是怎么画的
五、看看谁画的又快又好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与透视原理

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与透视原理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多元化表现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立体空间感的构建将更加注重多元化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等技术的运用。
个性化需求满足
人们对于立体空间感的需求将越来越个性化,未来立体空间感的构建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 跨学科融合:立体空间感的构建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如建 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应用,创造出更加丰富 和多元的立体空间效果。
通过色彩的调和与搭配,可以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空间氛围和视觉效果。
色彩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表现,需要结合透视原理和光线照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04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技巧
一点透视法
原理
一点透视法也称为平行透视法,是指画面中的物体有一组平 行面与画面平行,另一组平行面则与画面相交于一个灭点的 透视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3D效果
通过模拟三维物体的形状和质感,创造出具有立 体感的广告创意。
视觉错觉
利用视觉错觉原理,设计出让人产生立体错觉的 平面广告,增强视觉冲击力。
空间层次
通过叠加、错位等手法,营造出多个空间层次, 使广告创意更具深度和立体感。
包装设计中立体感塑造
外形结构
通过设计独特的外形结构,使包装呈现出立体感和动态感。
指物体存在、运动的(有限或无 限的)场所,即三维区域,具有 长、宽、高三种度量。
立体感
指通过视觉感知,使观察者能够 在二维平面上感受到三维空间的 存在,即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前后 、左右、上下等空间关系。
视觉感知与心理构建
视觉感知
人类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形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在立体空 间感的构建中,视觉感知起到关键作用,包括色彩、明暗、形状、大小等视觉 元素的感知。

三维立体画 原理

三维立体画 原理

三维立体画原理三维立体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运用透视、阴影、明暗的技巧,使画面呈现出立体感,给人以立体的空间感受。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维立体画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三维立体画的原理主要依赖于人眼的视觉效应和艺术家的构图技巧。

在正常情况下,两只眼睛同时观察物体,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这就产生了两个微细的不同画面。

人脑会根据这些差异,将两个画面进行合成,从而看到一个立体的物体。

在三维艺术中,艺术家运用了视觉上的误差和错觉,通过将目标视觉伤害植入到画面中,使其在特定的视角下产生立体的效果。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 透视效果:透视是制造立体感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运用透视原理,可以使画面呈现出远近明显的效果,使观者产生一种距离感。

2. 色彩渐变和明暗效果:运用良好的明暗效果可以使画面产生深浅的层次感,使物体在平面上呈现立体的效果。

通过合理运用明暗的对比,可以加强立体感,使画面更加逼真。

3. 反射效果:反射效果也是制造立体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画面中添加适量的反射,可以使物体在画面中有所突出,增加立体感。

4. 错觉效果:艺术家运用错觉效果可以使观者产生错觉,从而感受到立体的效果。

比如,在画面中添加透视差异明显的物体,或者创造出一种虚幻的景象等,都可以增强立体感。

制作三维立体画的过程需要艺术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于透视、明暗、色彩的把握能力。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制作三维立体画的过程。

首先,艺术家需要选择一幅适合制作三维立体画的图片。

通常选择的图片中有明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比如建筑物、街道、自然景观等。

然后,艺术家会进行精心的构图和设计。

他们会运用透视的原理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通过将远离观者的物体绘制得较小而模糊,使其看起来离观者更远。

同时,他们会合理运用明暗效果,通过晕染和渐变的方式加强立体感。

在绘制过程中,艺术家通常会运用画笔和颜料来绘制画面。

他们会注意到每个物体的细节和特点,运用精确的笔法和色彩来创造出立体感。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第二课时)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第二课时)
师:首先看老师圈出的红色船只部分,我们比较一下,谁最大?谁最小?
生:近处的船只大,远处的船只小。
师:所以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找出了规律,我们再接着往下看。陈老师标注号码的地方,是远处的船只清晰还是近处的船只清晰?
生:近处的船只清晰,远处的船只模糊。
师:非常棒,老师为你们点赞!所以是它们符合什么透视规律。
生:近实远虚
师小结:刚刚我们学习了平行透视,发现了透视中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并且用实例进行了认证检验。
三.教师示范。
老师示范画粉笔盒,在黑板上示范,注意讲解透视关系。
四.布置作业。(20分钟)
根据自己的绘画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选择你喜欢的绘画,用刚才学过的透视关系来绘画。
1.临摹书课本上都市风貌这一幅画,用平行透视的原理画出街道的空间感。
生:长方形
师:老师要把它变为长方体,可以给它加上斜线,它就变得有立体感了。这种在平面图形上加入斜线变立体图形的方法叫“斜线法”,可以把长方形变得有立体感。
2.由椭圆变圆柱体。(垂线法)
师:接着,我们看一下陈老师这里的一个椭圆形,我要把它变成圆柱体,应该怎样画线?(老师开始加上垂线画椭圆)
生:画竖线。
师:他画的有没有立体感?
生:有
师:我们掌声表扬一下他。(发动全班一起拍手)刚才这位同学有很认真的听课,那他到底画得对不对呢?我们接下通过学习认证一下就知道了。
3.介绍平行透视。(透视法)
师:除了上面的这些方法,我们还要介绍一个最基础的透视关系给大家——平行透视。(拿出制作的模板,解释说明平行透视)
A.平行透视的特征:
生:变得立体了。
师:很好,其他同学同不同意?
生:同意

幼儿园艺术教案《立体画》分享

幼儿园艺术教案《立体画》分享

幼儿园艺术教案《立体画》共享一、前言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立体画是一个颇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立体画的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立体画的教学也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立体和空间的概念,对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共享一份幼儿园艺术教案《立体画》,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撰写有价值的文章。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对立体和空间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教学内容- 了解立体和空间的概念- 学习基础的立体画法- 制作简单的立体画作品3. 教学重点- 着重教授立体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指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制作简单的立体画作品4.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理解立体和空间的概念-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立体画的创作5. 教学过程- 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立体和空间概念的讲解和展示- 演示基础的立体画法,例如透视法、投影法等- 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立体画创作,如绘制一个简单的立体盒子6. 教学反馈- 对幼儿的立体画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反馈幼儿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鼓励幼儿进行改进和完善三、文章撰写在进行文章撰写的过程中,首先要从简单的艺术概念开始,引导读者对立体和空间进行思考和感知。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读者对立体和空间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立体画教学打下基础。

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或实物,来帮助读者理解立体和空间的概念,比如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

在教学内容的部分,要详细介绍基础的立体画法,包括透视法、投影法等。

可以通过分步骤的讲解和示范,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实例,展示不同立体画法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让读者对立体画有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

在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立体画创作时,可以共享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关键环节。

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点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中国美术作品通过服装造型、面部表情、身体动态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流民图》作者蒋兆和,作于1943年,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悲剧场面,被称为“中国现在绘画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和中国画独特的技法(简练概括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3.《说唱佣》通过雕塑的形式,运用造型的特征来变现人物风趣幽默的情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表现了一位民间的说唱艺人,他一手抱鼓一手举槌,边敲边唱,唱到动人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作者抓住了最动人的瞬间,将一位乐观向上、诙谐幽默的鼓书艺人变现的十分传神。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外国美术作品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运用油画色彩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作者列宾(俄罗斯)。

3.列宾是俄罗斯是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执着于对社会现实与历史事件的描绘。

4. 《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5.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

3、浩气长存1、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有中轴线的对称、庄严肃穆、与环境融合。

2、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为纪念11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正门牌坊以花岗石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

中心建筑纪功坊由72块青石垒成,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理想。

3、武昌起义(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952傅天仇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浮雕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所雕人物形体饱满,前呼后应,气势磅礴。

4、广州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1年,气势雄伟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大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是中国近代建筑跨度最大的会堂。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1]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1]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运用透视现象的基础知识,手绘表现 物体的立体感与画面的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7画出立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案)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教案)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空间与层次年级:五年级科目:美术教材版本:岭南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掌握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 空间与层次的概念2. 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3. 创作实践教学重点:1. 空间与层次的概念2. 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准备:1. 课件2. 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三维空间的魅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间与层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空间感和层次感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2.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空间与层次的概念以及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基本方法。

二、深入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深入讲解空间感和层次感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并掌握更多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的技巧。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角透视的特点是 1、有两个消失点。 2、没有一个画面平行于画纸。
感受、思考: 感受水果,欣赏作品。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
除了透视之外我们还可以用 “斜线法”“垂线法”“投影 法”等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请同学们用本节课中的方法去表现物体 的立体感。
看一看,想一想:பைடு நூலகம்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谁能解释这种现象?
谁能解释这种现象?
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点主要有两点 1、有一个消失点。 2、最少有一个画面平行于画纸。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当六面体 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 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 且有一个角与我们相对 时就叫“成角透视”。
你发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