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31张PPT)

太空中没有空气,宇 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 来进行交流、谈话。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水波的形成
声波的形成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水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 叫做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的。
用水波的传播来形象地比喻声波的传播,这种比 喻方法物理学中叫做类比法。
远处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我们才 会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一现象说明,远处的声音传 到我们的耳朵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这些发声物体 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
一、声音的产生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 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吧。
用手拨动橡皮筋,观 察橡皮筋的变化,同时你 是否听到了声音?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 象间接表现出来。
把物体的振动放大实例
把鼓面的振动放大
土电话
隔墙有耳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物理学中,把传递 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 体、固体,也可以是液 体。真空不能传声。我 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通 过空气传来的。
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乒乓球,乒乓球 被弹起
B.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 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 曲线 C. 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D. 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音乐起舞
例: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 月球上,即便是宇航员就在附近也无法听到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学课件

1、声音由物体_振__动__产生的,振__动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__波____形式传播的。声音具有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_介__质__,__真_空__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可以在_固_体__、_液__体__ 、 _气__体__中传播。
确的是( B )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人耳听不到,振动的物体就不会发声 D.只有固体和气体振动时才能产生声音
三.声速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是( D ) 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B.扬声器发声时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 C.将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花 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
2、如图所示,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时感到声带在振动,
此现象说明 A.所有声音均由人的声带产生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_0H_z~200作业的小明突然听到“嘭嘭”的响 声,吓了一跳,妈妈一打听,原来是一楼的邻居家 水管坏了,工人正用力用锤子敲下废旧的水龙头。 这儿的“嘭嘭”声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到小明 耳朵的?
2. 小明家住四楼,为了给小明一个安静的学习环 境,爸爸把家里的门窗玻璃都换成了两层的真空玻 璃。果然小明的房间特别安静,外面的叫卖声吵闹 声都听不见了。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
他毕生完成了《英雄交响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1]、一般情况,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固>v液>v气。
[2]、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3]、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12张PPT)

蜜蜂嗡嗡响
流水声
敲鼓
弹吉它
吹笛子
二、声音的传播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动动手:用身边的物体发出来自音观察: (1)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我们把不容易观 察到的现象转换为另 一个明显的现象来观 察。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
分27秒下午12时18分12:18:2721.11.9
空气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水能传播声音吗?
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小结
声
产生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传播
振动 需要介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18分21.11.912:18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18分27秒12:18:27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18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发声都能成为声源。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有些振动比较明显,有些物体的振动不明显或者不容易被观察到。
3.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气体统一称为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声,真空中不能传声。
离开介质声音一定无法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出声音,也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4.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原因是液体也可以传声。
我们在生活中交谈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对方的耳朵中的。
大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使得听觉效果更好。
5..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介质温度高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6.吹口哨、吹笛子、吹口琴时发出的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
7.敲鼓时洒在鼓面上的绿豆会跳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其中水花、绿豆、纸屑的作用是分别放大鼓面和纸盆的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化法,即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8.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9.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大于v 液大于v 气。
11.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长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空气传来的。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3.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①老师讲课学生能听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②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僧的电话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③敲击课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④玻璃罩内的闹钟,随着空气不断减少,响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传播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往外传播的。
4、声速:①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④公式为v=s/t5、能听清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或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 以上时。
反之的话,回声与原声就会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通俗“粗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常见描述音调:男高音、女生声音高、这首歌音太高、脆如银铃、螺丝松动、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
①影响音因素: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②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已编辑可直接打印)实验难点聚焦

声现象实验、计算难点聚焦“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一、转换法(机械放大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1.(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2.(2010孝感)右图是探究声音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 .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 .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 .敲音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凋就越高D .音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
解释: (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__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A 、B 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步骤一:拿起小锤捶打音叉,观察现象。
(图一)
(图二)
(备注:图二音叉在颤动)
步骤二:用细线绑住乒乓球悬挂在支架上,音叉靠近支架,(如下图一)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的现象。
(如下图二)
(图一)
(图二)
步骤三:把音叉靠近水槽,(如下图一)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现象。
(如下图二)
(图一)
(图二)
步骤四:将锯条放在桌面上用手摁住,(如下图一),调节锯条在桌沿外的长度,分别拨动不同长度钢锯条观察声音变化,(如下图二)
(图一)
(图二)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