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维导图汇总12-2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与思维导图(一)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力学部分的科学家:牛顿: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光的色散。
是力的单位(N)伽利略:伽利略理想实验(126页)帕斯卡:帕斯卡定律。
应用---液压千斤顶。
是压强的单位(Pa)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760mm汞柱=1.013×105Pa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174页)和杠杆原理焦耳: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是功和能的单位(J)瓦特:功率的单位(W)微观世界的科学家:道尔顿:发现原子汤姆孙:发现电子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开尔文:国际温度的单位(K);赫兹:频的单位率(HZ)安培:电流的单位伏特:电压的单位欧姆:电阻的单位电磁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制造了电磁铁。
用右手安培定则来判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制造发电机的原理。
微小电流。
电动机的原理两种说法: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二.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铃,电磁继电器。
电流的热效应:所有的电热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电磁感应:发电机、动圈式话筒,变压器(二)微观粒子与尺度1.由大到小排序:PM2.5--大分子(病毒)--原子--原子核(阿尔法粒子)--质子—中子—夸克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闻到花香等气味;(课本插图220页11-15、11-16)拉伸物体时分子间有引力(221页11-17);压缩物体时表现为斥力(11-18);分子间有空隙(11-14)3.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最相似的是太阳系。
(三)信息、材料与能源1.电磁波的种类:γ射线(微创手术)、X射线(透视)、紫外线(杀菌消毒、验钞机)、可见光、红外线(遥控,发热)微波无线电波(传递信息)2.各种电磁波速是一样的,都等于光速。
波速=波长×频率波长与频率成反比3.光导纤维(光纤)是传输光信号的器件。
光纤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少信号衰减,适用于远距离、大功率传输信息。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 力 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2物体.(3(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2. 3.力的作用效果:(1 (2注意: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2)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二、弹簧测力计5.弹力(1.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产生条件:(36.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使用:a.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b.使用时①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认分度、看量程、先调零;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若未调零就使用,则要用读出来的示数减去未调零时指针所对应的示数.③弹簧测力计特殊情况下的判断.三、重力7..(注:地球表面及附近注意:对重力的理解①的大小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①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也受到重力的作用.8..9.其中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10.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注意:对重心的理解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①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12.常见的物体的重力:①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②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③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四、运动和力13.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2(3)假如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远地运动下去.14.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2状态.注意: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理想情况下物体不受力,实际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①该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的运动规律.(3.注意: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仅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变化来判断力的大小或变化.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要看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5.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①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②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③锤头松了,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其套牢;④车启动时,人会向后仰,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⑤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⑥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⑦汽车紧急刹车时,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⑧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4)惯性的利用与防范惯性的利用: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要助跑.惯性的防范:安全带、公交车上的扶手.五、二力平衡16衡状态.17.二力平衡的条件(1(2(3(418.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 .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a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力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六、摩擦力 20.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2)大小:总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注意: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一定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滑动摩擦力.(2(3.(4.(5)增大有益的摩擦:a..b.粉、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c.变滚动为滑动。
八年级物理思维导图

3.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 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就处于平衡状态。两个 力互称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意物体上 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整理ppt
8
压 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压力的作用效果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 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做功了吗 1.含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
做机械功,简称功。
2.功=力*距离=W=Fs(W:功。F:力。s:距离。)
4.做功的快慢
1.含义: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做 功率。
2.公式:P=W/t=Fv(P:功率。W:功。t:时间) 1.拉力或动力所做的功叫总功。
2.怎样描述力 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 素。
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
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 2.弹簧测力计
4.来自地球的力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公式:G/m或G=m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3压强的公式:P=F/S F=S*P S=F/P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 2.液体压强;P=pgh 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
小都相等,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 变大。
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 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 强越大。
《运动和力》思维导图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想实验法,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质
惯性
量有关
生活中利用和防止的事例
二力合成与平衡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大小为两个力之和,方向和 两个力相同
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大小为两个力之差的绝对 值,方向和较大的力相同
等效替代法探究合力与分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 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两个力性质一般不同,不会同时产生和消失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实验的改进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
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种类
滑动摩擦力
状态和受力状态无关
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相对最小,应用为轮胎、轴承等
摩擦力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
产生条件
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接触面粗糙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
减小压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
使接触面分离
静摩擦力
为了受力平衡而存在,大小等于除了摩擦力之外 的外力之和,方向与其相反
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且与运动
运动和力思维导图

力
力(F )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
果
力的示意图体现力的三要素
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力
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使用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
度值、零刻度线
指针调零
竖直调零
水平调零
一般不倒着使用
沿弹簧轴线方向拉几下,检查是否存在卡壳现象
测拉力大小
重力
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 )
重力的三要素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
质量成正比G =m g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锤线、铅垂线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在物体上,可在物体外不倒翁不倒就是因为重心很
低
摩擦力
接触面不光滑,相互接触并
且挤压发生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
力
使接触面分离可以减小摩擦力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
荷相互吸引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
极相互吸引
运动和力
平衡力
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非平衡力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运动速度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叫机械运动
1.讨论:树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你会发现,要想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情
况必须选择
3.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树木的运动情况不同
4.交流并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活动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谈谈你对“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 般也不一样”。针对你的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及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
专题问 题设计
下的运动状态。 2.知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3. 结合二力平衡及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理解力和运动的关
系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脑、多媒体,常规资源:二力平衡实验仪器 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自学检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指名让学生回答。) 2、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不受力的物体?(分组讨论回答。) 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 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 么联系呢? 活动二:合作探究实验 二力平衡条件 1.分组探究: 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 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 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讨论: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书包下 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运动和力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4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内容凶手力的初步知识共可分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力的基本概念,作用效果及方法。
第二部分了解3种常见的力第三部分为力与运动的关系,本次设计仅涉及到其中的两个专题。
这些内容对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要十分重视本章的学习。
教材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联合会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分析、、实验、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感情一些科学认识水平,逐步把学生引进科学世界。
第一专题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分析出力的概念。
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然后介绍影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及斩的图描述力。
在此基础上了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专题摩擦力,突出科学探究然后介绍了摩擦力与我们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及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并通过二力平衡来进一步理解选学的力的合成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领悟“分析与论证“环节;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科学知识去解释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理想实验和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又要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第七章 力 思维导图

第一节力——思维导图
第七章力
第二节弹力--思维导图
第七章力
第三节重力--思维导图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三节摩擦力——思维导图
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或隔离如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滚动代替滑动轴承滚轮第七章力思维导图第一节力思维导图第七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大小方向作用点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力的示意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