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氢谱课件

脉冲频率发射器
核磁管
脉冲频率放大器
检测器
扫描发生器
核磁共振光谱仪的简单构造示意图 原理: 扫频--固定 H0,改变υ射,使υ射与H0匹配;
扫场--固定υ射,改变H0,使H0与υ射匹配;
记录仪
ppt精选版
18
ppt精选版
19
ppt精选版
20
ppt精选版
21
三、化学位移
1.化学位移的产生
在外磁场作用下, 核外电子
11
2.核磁共振 如果以射频照射处于外磁场H0 中的核, 且照射频率υ恰好满足下列关系时 hυ= △E 或 υ= ( /2 )B0 处于低能级的核将吸收射频能量而跃迁 至高能级, 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现象。 由上式可知,一个核的跃迁频率与磁场 强度B0 成正比, 使1H 核发生共振, 由 自旋m = ½取向变成m = -1/2的取向。 应供给△E 的电磁波(射频)。照射频率 与外加磁场强度成正比。
H (3.75) OCH3 C=C
H (3.99)
H
乙烯
H2 C =CH2
(5.28)
ppt精选版
36
若以乙烯为标准, δ=5.28进行比较, 可知乙烯醚上由于存在 P-π共轭, 氧原子上未共用P电子对向双键方向推移, 使 H 的电子云密度增加, H 的化学位移向高场(右移)δ值减小。 δ=3.57 和3.99; 而在α.β- 不饱和酮中, 由于存在π-π 共轭。而电负性强的氧原子把电子拉向氧一方, 使 H 的电子 云密度降低, 化学位移移向低场(左移), δ值增大, δ=5.50 , 5.87
四甲基硅烷 Si(CH3)4 (TMS)
规为什定么: 用TTMMSS作=为0 基准?
(1 )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 只产生一个吸收峰; (2)屏蔽强烈, 位移最大(0)。与一般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 不重叠; (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 易回收。
专题10 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10 有机化学基础考点一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1.(2024·浙江6月卷)有机物A 经元素分析仪测得只含碳、氢、氧3种元素,红外光谱显示A 分子中没有醚键,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A 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发生水解反应B .能与3NaHCO 溶液反应生成2COC .能与2O 反应生成丙酮D .能与Na 反应生成2H【答案】D 【分析】由质谱图可知,有机物A 相对分子质量为60,A 只含C 、H 、O 三种元素,因此A 的分子式为C 3H 8O或C 2H 4O 2,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A 有4种等效氢,个数比等于峰面积之比为3:2:2:1,因此A 为CH 3CH 2CH 2OH 。
【解析】A .A 为CH 3CH 2CH 2OH ,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 错误;B .A 中官能团为羟基,不能与3NaHCO 溶液反应生成2CO ,故B 错误;C .CH 3CH 2CH 2OH 的羟基位于末端C 上,与2O 反应生成丙醛,无法生成丙酮,故C 错误;D .CH 3CH 2CH 2OH 中含有羟基,能与Na 反应生成H 2,故D 正确;故选D 。
2.(2024·湖北卷)鹰爪甲素(如图)可从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鹰爪根中分离得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有5个手性碳B .在120℃条件下干燥样品C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中不可能含有苯环D .红外光谱中出现了-13000cm 以上的吸收峰【解析】A .连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分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如图中用星号标记的碳原子:,故A 正确;B .由鹰爪甲素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有过氧键,过氧键热稳定性差,所以不能在120℃条件下干燥样品,故B 错误;C .鹰爪甲素的分子式为C 15H 26O 4,如果有苯环,则分子中最多含2n -6=15×2-6=24个氢原子,则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中不可能含有苯环,故C 正确;D .由鹰爪甲素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羟基,即有氧氢键,所以其红外光谱图中会出现3000cm -1以上的吸收峰,故D 正确;故答案为:B 。
13级《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分子结构的确定

图谱题解题:
2、必须尽快熟悉有机物的类别及其官能团。
3、根据图谱获取的信息,按碳四价的原则对 官能团、基团进行合理的拼接。 4、得出结构(简)式后,再与谱图提供信息对 照检查,主要为分子量、官能团、基团的 类别是否吻合。
1、首先应掌握好三种谱图的作用、读谱方法。
研究有机化合物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粗 产 品 结晶 萃取 分离 提纯 定性 分析 定量分析
化学 方法
除 杂 质
蒸馏
确定 质 组成 量 元素 分 析
测 结 质 定 构 红外 谱 分 分 光谱、 法 子 析 核磁 共振 量
氢谱
实验式或最简式
分子式
结构式
1、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了两项成果, 其中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 维特里希 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 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在化学 上经常使用的是氢核磁共振谱,它是根 据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在氢核磁共振 谱中给出的信号不同来确定有机物分子 中的不同的氢原子。下列有机物分子在 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根据实验数据填空: 1.8 (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g,假设广 5 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_______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0.2 (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0.6 (4)该燃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1 (5)已知这种燃料的每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则该燃 料的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
- -1
=0.1∶0.3∶0.05=2∶6∶1, 即 A 的实验式为 C2H6O.
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解析方法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1、分子式不饱和度的计算:Ω不饱和度就是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的一价原子的“对”数,N4、N3、N1分别为分子式中四价、三价及一价元素的数目 2、例4:计算黄酮化合物(C16H10O2)的不饱和度分子结构因为双键为9个。
环数为3,所以不饱和度为12。
例1 某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激味,沸点为145.5℃,分子式为C8H8,其红外光谱如图14-29,试判断其结构解:(1)Ω=(2+2×8-8)/2=5,可能有苯环(2)特征区第一强峰1500cm-1粗查:1500~1675cm-1,为νC=C振动区1500cm-1可能为苯环的骨架振动特征峰。
细找:按基团查附录、芳香烃类栏,根据该表所提供的数据找到未知的光谱上取代苯的五种相关峰。
①νФ-H3090、3060及3030cm-1②泛频峰2000-1667cm-1的峰形为单取代峰形③νC=C苯环骨架振动1600、1575、1500及1450cm-1共振环④δф-H1250-1000cm-1出现弱峰⑤γф-H 780及690cm-1(双峰)单取代苯(3)特征区第二强峰1630cm-1粗查:该峰可能起源于νC=C,因苯环已确定,故初步指认为烯烃。
细查:查附录一:(二)烯烃类栏,同样找到烯烃的四种相关峰。
①ν=CH3090、3060及3030cm-1②νC=C1630m-1③δ=CH1430-1290cm-1,出现中强峰④γ=CH990及905cm-1(双峰)落在单取代范围内第二强峰归属:乙烯基单取代。
未知物可能结构,苯乙烯。
4、查标准光谱与Sadtler光谱的81K苯乙烯的光谱完全一致。
结论:未知物为苯乙烯。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核磁共振谱能提供的参数主要是化学位移,原子核的裂分峰数,偶合常数以及各组峰的峰面积积分高度等.一、峰面积与氢核数目的关系(一)峰面积1.概念:在1H-NMR,各吸收峰覆盖的面积。
2.决定因素:峰面积与引起该吸收的氢核数目成正比。
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氢谱

在氘代氯仿溶剂中,样品分子与溶剂分子没有作用,处于羰基氧同一侧的甲基( )因空间位置靠近氧原子,受到电子云的屏蔽较大,在较高场共振,2.88;处于 另一侧的甲基()在较低场, 2.97。在该体系中逐步加入溶剂苯,随着加入 量增多, 和 甲基的化学位移逐渐靠近,然后交换位置,即 甲基的谱峰出现在 较高场,而 甲基的谱峰出现在较低场。
11-12 0.4-3.5 2.9-4.8 5-6.5 6-8.2
R-SH
0.9-2.5 RCONHAr, ArCONHAr 7.8-9.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核的等价性
核的等价性:化学等价和磁等价 化学等价又称化学位移等价。如果分子中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相
同的化学环境时,称它们是化学等价。化学等价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 值。 通过对称性操作可以来判断原子或基团的化学等价性。如果两个基团可通 过二重旋转轴互换,则它们在任何溶剂中都是化学等价的。 如果两个相同基团是通过对称面互换的,则它们在非手性溶剂中是化学等 价的,而在手性溶剂中不是化学等价的。
R C O O H a + H O H b R C O O H b + H O H a 结果在核磁共振谱图上,羧酸水溶液既不显示纯羧酸的信号,也不显示 纯水的信号,而只能观测到一个平均的活泼氢信号,信号的位置与溶液 中羧酸和水的摩尔比有关。
观察=Na* a+Nb* b 当体系中存在多种活泼氢时,同样也只能观测到一个平均的活泼氢信号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知识点梳理

1.2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基本步骤:分离和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一、分离和提纯1、蒸馏:利用有机物与杂质沸点的差异(一般温度差大于30℃),将有机物以蒸汽的形式蒸出,然后冷凝得到产品(1)适用条件:①分离提纯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也可用于分离液体和可溶性固体②被提纯的有机物的稳定性较强③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大于30℃)(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石棉网(3)装置:(4)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1/3≤V≤2/3②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③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④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⑤冷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⑥检查装置气密性:用酒精灯对蒸馏烧瓶微热,伸入到水槽的牛角管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且停止加热后,牛角管口形成一段水柱,说明不漏气⑦操作顺序:实验前:先通水,再加热;实验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水2、萃取:(1)分类:①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例: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产量(2)萃取剂:萃取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易于静置分层②萃取剂与原溶剂、原溶质均不发生反应③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得多常见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苯(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3、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1)仪器:分液漏斗(2)步骤:验漏→装液→振荡(排气)→静置分层→分液(上上,下下)(3)注意事项:①通过打开其上方的玻璃塞和下方的活塞可将两层液体分离②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③萃取和分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液可以单独进行,但萃取之后一定要进行分液④萃取或分液之前必须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谱在有机化学结构的测定中,核磁共振(NMR)谱有着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谱是由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受辐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在有机化学中,研究的最多,应用最广的是氢原子核(即质子)的核磁共振谱。
这种核磁共振谱又叫做质子磁共振(PMR)谱。
质子像电子一样,可以自旋而产生磁距。
在磁场中,质子自旋所产生的磁距可以有两种取向,或者与磁场方向一致(↑),或者相反(↓)。
质子磁距的两种取向相当于两个能级。
磁距的方向与外界磁场方向相同的质子的能量较低,不相同的则能量较高。
用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质子,当电磁波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时,处于低能级的质子就能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辐射能吸收的量子化)。
这种现象叫做核磁共振。
(与电子的跃迁相似)用来测定核磁共振的仪器叫做核磁共振仪。
理论上讲,可以把物质放在恒定的磁场中,由逐渐改变辐射频率来进行测定。
当辐射频率恰好等于能级差时,即可发生共振吸收。
此时核磁共振仪就能接收到信号。
但实际上,因磁感应强度与能引起核磁共振的辐射频率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为了操作方便,采用的是保持辐射频率不变,而逐渐改变磁感应强度的方法。
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即可发生共振吸收。
核磁共振仪收到信号时,就以吸收能量的强度为纵坐标,磁感应强度为横坐标绘出一个吸收峰。
由此得到波谱图,就是核磁共振谱。
质子的能级差时一定的,因此有机分子中的所有质子,似乎都应该在同一磁感应强度下吸收能量。
这样,在核磁共振图谱中,就应该只有一个吸收峰。
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质子,其周围都是有电子的。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运动能产生感应磁场。
因此质子所感应的磁感应强度,并非就是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一般来说,质子周围的电子使质子所感应到的磁感应强度要比外加磁感应强度弱些。
也就是说,电子对外加磁场有屏蔽作用。
屏蔽作用的大小与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的高低有关。
电子云密度越高,屏蔽作用越大,该质子的信号就要在越高的磁感应强度下才能获得。
核磁共振和质谱ppt课件

34 6 1 N 6 . 626 10 100 . 00 10 J s s i exp 0 . 9999 23 1 N . 38066 10 298 J K K j 1
*
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使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0 / B0 = / (2 )
*
三.能级分布与弛豫过程:
不同能级上分布的核数目可由Boltzmann 定律计算:
E E N E h i j i exp exp exp N kT kT j kT
(1)一些原子核像电子一样存在自旋现象, 因而有自旋角动量: I为自旋量子数 角动量: (2)由于原子核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带正电的粒子,故在自旋时会 产生 核磁矩:m
= P
磁旋比,即核磁矩与自旋角动量的比值,不同的核具有不同的
磁旋比,它是磁核 一个特征(固定)值。
.79270 .70216 1 2 13 0
两能级上核数目差:百万分之十;
*
驰豫(relaxtion)——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
低能态
弛豫就是用来描述自旋“忘记”特定指向状态的速度。
•纵向驰豫也称自旋-晶格驰豫
而回到低能级,这种释放能量的方式称为纵向驰豫。 处在高能级的核将能量以热能形式转移给周围分子骨架(晶格)中的其它核, 周围的粒子,对固体样品是指晶格,对液体样品指周围的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
横向驰豫也称自旋-自旋驰豫
自旋核之间进行内部的能量交换,高能态的核将能量转移给低能级的核,使它 变成高能态而自身返回低能态,这种释放能量的方式称为横向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