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癥瘕病(结直肠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

一、癥瘕病(结直肠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C18.9,C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的相关内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和《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第二版》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癥瘕结直肠恶性肿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生化、凝血、输血前筛查(3)肿瘤指标(4)全腹部CT、肺功能检测、常规心脏彩超(5)胸部影像学、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细菌学检查、送检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相关检查、基因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血培养、ESR、痰涂片等。

癌病临床路径A方案(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保守治疗))

癌病临床路径A方案(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保守治疗))

癌病临床路径A方案(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保守治疗))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但处于终末期,并除外放疗、化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后的内科保守治疗。

(ICD10:C22.0)二、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与证候分类标准:本病种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进行诊断。

第一诊断为肝癌(TCD 编码:BNA001)诊断依据:不明原因的右胁不适或疼痛,原有肝病症状加重伴全身不适、胃纳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均纳入检査范围。

右胁部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而拒按,表面有节结隆起,为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但已属中晚期。

证候分类(1)肝气郁结证:症舌脉::右胁部胀痛,右胁下肿块,胸闷不适,山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时有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2)气滞血瘀证症舌脉: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部,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或同时见左胁下肿块,面色萎黄而暗,倦怠乏力,肮腹胀满,甚至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食欲不振,大便澹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3)湿热聚毒证症舌脉: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浬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4)肝阴亏虚证症舌脉:胁肋疼痛,胁下结块,质硬拒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二)西医诊断:参考《内科学(第8版)》(人民出版社)【诊断依据】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肝癌1、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US、增强CT、MRI或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病灶>2cmo2、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2cm,或AFP>400ng/mlo3、肝脏活检阳性【临床表现】(一)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顿痛,是因癌肿生长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致。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doc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doc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doc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细胞肺癌的患者。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中医诊断:肺癌(肺积)西医诊断:第⼀诊断为⾮⼩细胞肺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民共和国卫⽣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第六分册·原发性⽀⽓管肺癌》。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虚证肺肾阴虚证⽓滞⾎瘀证痰热阻肺证⽓阴两虚证(三)治疗⽅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案”。

1 .诊断明确,第⼀诊断为⾮⼩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为≤ 28 天。

(五)进⼊路径标准1 .第⼀诊断必须符合⾮⼩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院检查项⽬1.必需的检查项⽬(1 )⾎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糖、⾎脂、蛋⽩电泳(3 )⼼电图(4 )肿瘤标志物(5 )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 )⽀⽓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根据病情需要⽽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扫描等。

(⼋)治疗⽅案1.辨证选择⼝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肺脾⽓虚证:健脾补肺,益⽓化痰,六君⼦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 )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 )⽓滞⾎瘀证:⾏⽓活⾎,化瘀解毒,⾎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 )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化痰汤加减。

(5 )⽓阴两虚证:益⽓养阴,⽣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统一诊疗标准,提高诊疗效果,减少误诊、漏诊和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同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中医临床路径已经应用于多个专业,并覆盖了104个病种。

这些病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其中24个专业涉及的一些病种及其中医临床路径。

1. 内科专业:1.1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1.2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1.3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胆囊炎、慢性肝炎等;1.4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外科专业:2.1 外科创伤病:骨折、脱位、切割伤等;2.2 外科感染病:蜂窝组织炎、脓肿等;2.3 外科性肿瘤病: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

3. 妇产科专业:3.1 妇科炎症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3.2 妇科肿瘤病:卵巢癌、子宫肌瘤等;3.3 孕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4. 儿科专业:4.1 儿科感染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等;4.2 儿科消化系统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等;4.3 儿科呼吸系统病:肺炎、哮喘等。

5. 骨伤科专业:5.1 骨科创伤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5.2 骨科综合病:骨质疏松、颈椎病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病种,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和病种也有相应的中医临床路径。

例如眼科专业的青光眼、白内障等;耳鼻喉科专业的中耳炎、鼻窦炎等;皮肤科专业的湿疹、银屑病等。

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相关病种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表现、相关检查指标等;其次,通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然后,将制定好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于具体患者身上,观察疗效并不断完善;最后,通过实践总结,不断修订和优化中医临床路径。

【VIP专享】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VIP专享】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内科癌病之肺癌(TCD编码:BNA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恶性肿瘤(ICD-10编码:C34.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痰色白质粘或痰中带血,胸闷隐痛,发热;晚期出现气急喘促,胸背剧痛,声音嘶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头、颈、胸部静脉怒张)、胸腔积液、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脑、骨、肝等多处转移,并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

2)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摄片、CT、MRI、PET-CT等检查对肺癌诊断价值很大。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经胸壁肺穿刺活检找到恶性细胞。

4)可疑肿大淋巴结、皮下可疑结节穿刺或活检找到转移性恶性细胞。

5)痰液细胞学检查或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

6)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CEA、CYFRA21-1、CA199、CA50等,可作肺癌辅助性诊断,检测病情有无发展的随访指标。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见附件)。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1)肺脾气虚型:咳嗽痰多,胸闷气短,腹胀纳少,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淡胖有齿印,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

2)阴虚内热型: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或泡沫痰,或痰中带血,口干,气急,胸痛,低热,盗汗,心烦失眠。

舌红或暗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3)气阴两虚型:咳嗽少痰,咳声低弱,痰中带血或咯血,神疲乏力或气短,面色苍白,自汗,盗汗,口干咽燥。

舌淡红或舌红有齿印,舌苔薄,脉细弱。

4)阴阳两虚型:咳嗽气急,动则喘促,胸闷,腰酸耳鸣,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心烦盗汗,夜间尿频。

舌质红或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5)气滞血瘀型:咳痰不畅,痰血暗红夹有血块,胸胁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颈部及胸壁青筋显露,唇甲紫暗,舌暗红或青紫,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细弦或涩。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零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 (39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 (45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 (57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69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8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137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 (145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167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193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 (229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 (265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 (28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93眼科中医临床路径 (313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347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 (365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 (407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49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 (491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14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气血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018.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018.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住院患者。

一、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肿瘤相关性贫血。

(二)诊断依据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常见证候:脾胃虚弱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肿瘤相关性贫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肿瘤相关性贫血。

2.患者如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特别注意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气短、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等症状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清铁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尿常规、便常规+隐血、叶酸、维生素B12白、血清铁、生化全项、肿瘤标记物、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EPO浓度、骨髓细胞形态学+活检、外周血细胞形态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胃虚弱证:补益中气。

(2)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

(3)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1)灸法(2)穴位贴敷(3)药膳食疗4.西药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上升。

2.一般情况良好,病症好转或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肺癌(肺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肝癌(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肝癌(肝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肝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肝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健脾益气,疏肝软坚,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茵陈蒿汤加减;(3)肝热血瘀证:清肝凉血,解毒祛瘀,龙胆泻肝汤和下瘀血汤加减;(4)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湿解毒,实脾饮加减;(5)肝肾阴虚证:清热养阴,软坚散结,一贯煎加减。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肝郁脾虚证: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去甲斑蝥注射液。

(3)肝热血瘀证:清肝凉血,解毒祛瘀,去甲斑蝥注射液。

(4)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湿解毒,参芪扶正注射液。

(5)肝肾阴虚证:清热养阴,软坚散结,康莱特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腹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胁痛、胁下症块、黄疸、鼓胀、消瘦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肝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

一、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噎嗝(食管癌)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噎嗝(食管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分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治疗组制定的《噎嗝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痰气阻隔证瘀血阻隔证阴虚热结证气虚阳微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嗝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噎嗝病和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噎嗝病和食管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胃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旋覆代赭汤加减;(2)痰瘀阻隔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瘀,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增液汤加减;(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八珍汤加减;(5)对症治疗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鸦胆子有乳注射液;(2)痰瘀阻隔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复方苦参注射液,西黄丸;(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参附注射液;(5)对症治疗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止吐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疼痛等噎嗝的相关症状减轻或消失。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及其他远处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二、食道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1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肠癌。

一、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肠癌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恶性肿瘤。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肠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肠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肠癌诊疗方案”。

肠癌临床常见证候: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湿热内蕴证瘀毒内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肠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病理学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