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七
《资治通鉴后唐纪七》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后唐纪七》原文及翻译作者:司马光起玄黓执徐七月,尽阏逢敦牂闰正月,凡一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 长兴三年壬辰,公元九三二年秋,七月,辛巳,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
己丑,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瓘中书令。
庚寅,李存瑰至成都,孟知祥拜泣受诏。
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以湖南比年大旱,命闭南岳及境内诸神祠门,竟不雨。
辛卯,希声卒,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镇南节度使希范于朗州而立之。
乙未,孟知祥遣李存瑰还,上表谢罪,且告福庆公主之丧。
自是复称籓,然益骄倨矣。
庚子,以西京留守、同平章事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
废武兴军,复以凤、兴、文三州隶山南西道。
丁未,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凤同平章事,充安国节度使。
八月,庚申,马希范至长沙;辛酉,袭位。
甲子,孟知祥令李昊为武泰赵季良等五留后草表,请以知祥为蜀王,行墨制,仍自求旌节,昊曰:“比者诸将攻取方镇,即有其地,今又自求朝廷节铖及明公封爵,然则轻重之权皆在群下矣;借使明公自请,岂不可邪!”知祥大悟,更令昊为己草表,请行墨制,补两川刺史已下;又表请以季良等五留后为节度使。
初,安重诲欲图两川,自知祥杀李严,每除刺史,皆以东兵卫送之,小州不减五百人,夏鲁奇、李仁矩、武虔裕各数千人,皆以牙队为名。
及知祥克遂、阆、利、夔、黔、梓六镇,得东兵无虑三万人,恐朝廷征还,表请其妻子。
吴徐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初,契丹既强,寇抄卢龙诸州皆遍,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
每自涿州运粮入幽州,虏多伏兵于阎沟,掠取之。
及赵德钧为节度使,城阎沟而戍之,为良乡县,粮道稍通。
幽州东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戍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穑。
至是,又于州东北百馀里城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虏骑来争,德钧击却之。
九月,庚辰朔,奏城三河毕。
边人赖之。
壬午,以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孟知祥命其子仁赞摄行军司马,兼都总辖两川牙内马步都军事。
冬,十月,己酉朔,帝复遣李存瓘如成都,凡剑南自节度使、刺史以下官,听知祥差罢讫奏闻,朝廷更不除人;唯不遣戍兵妻子,然其兵亦不复征也。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00句“《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
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今天我整理了《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翻译: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明白,偏听偏信就会处于狭隘中,如同看不见一样。
唐太宗的手下有很多名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李绩、李靖、马周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这样一来,太宗就能从各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也要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2、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翻译:只有讲诚信才能管理好民众,只有民众才能守卫好国家。
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办事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人才能很好地配合,也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3、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翻译:送来大礼,说话甜言蜜语,这样的人是古人所警惕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突然有人向你频频献殷勤,就要想一想他是不是有意图了。
4、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翻译:得到了财富但是行为失态,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做事情永远要正大光明,经得起别人的追问。
5、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翻译:人的本性在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设法改变了。
但是与其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再被动变化,不如早些就做好应变的准备,未雨绸缪。
6、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翻译:一辈子一句怨恨的话也不说,恐怕连圣人也觉得很难办到。
抱怨是人的天性,但是抱怨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用以行动,我们也就接近“圣人”了。
7、汝知稼樯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翻译:如果你能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也就常能有一碗饭吃了。
不知道珍惜劳动的人,难免会有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亲身体验过辛苦的生活,才懂得珍惜。
8.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即便失去了粮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9.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八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八唐纪八起柔兆阉茂九月,尽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彦博还朝。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
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
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
”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切谏。
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
”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
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
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
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
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
”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
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
《资治通鉴—唐纪》“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
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
”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
”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
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
”上怒稍解。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
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
时治越王贞党羽,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十家,司刑寺趣使行刑。
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
”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仁杰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B.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C.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D.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审核刑狱的最高审判机构,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原文第二百零一卷(唐纪)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龙朔二年(壬戌、662)唐纪十七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1]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1]八月,壬寅(十六日),唐朝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2]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2]九月,戊寅(二十二日),唐朝开始让八品、九品官员穿浅蓝色衣服。
[3]冬,十月,丁酉,上幸骊温汤,太子监国;丁未,还宫。
[3]冬季,十月,丁酉(十一日),唐高宗到骊山温泉,由太子监理国事;丁未(二十一日),回宫。
[4]庚戌,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4]庚戌(二十四日),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5]癸丑,诏以四年正月有事于泰山,仍以来年二月幸东都。
[5]癸丑(二十七日),唐高宗下诏令:定于龙朔四年正月封泰山,并于明年二月前往东都洛阳。
[6]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自然,游猎犯人田,田主怒,自然以鸣镝射之。
圉师杖自然一百而不以闻。
田主诣司宪讼之,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为治。
西台舍人袁公瑜遣人易姓名上封事告之,上曰:圉师为宰相,侵陵百姓,匿而不言,岂非作威作福!圉师谢曰:臣备位枢轴,以直道事陛下,不能悉允众心,故为人所攻讦。
至于作威福者,或手握强兵,或身居重镇;臣以文吏,奉事圣明,惟知闭门自守,何敢作威福!上怒曰:汝恨无兵邪!许敬宗曰:人臣如此,罪不容诛。
遽令引出。
诏特免官。
[6]左相许圉师的儿子奉辇直长许自然,游猎时损坏他人田里的作物,田主恼怒,许自然用响箭射田主。
许圉师将许自然打了一百棍子,而没有上报。
田主到司宪衙门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作处理,西台舍人袁公瑜派人改名换姓给唐高宗上密封奏折告发此事。
唐高宗说:许圉师身为宰相,欺负百姓,隐瞒不报,岂不是滥用权势,横行霸道!许圉师道歉说:我位居朝廷机要部门,以正直之道侍奉陛下,不能全合众人心意,所以受到别人的攻击。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三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三汉纪十三起玄黓涒滩,尽玄黓敦牂,凡十一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一零九年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
”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
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
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
夏,四月,还,过祠泰山。
初,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不复塞,梁、楚之地尤被其害。
是岁,上使汲仁、郭昌二卿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决。
天子自泰山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卒填决河。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宫。
导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上还长安。
初令越巫祠上帝、百鬼,而用鸡卜。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
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更置甘泉前殿,益广诸宫室。
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直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
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氵具水为界,属燕。
燕王卢绾反,入匈奴。
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馀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氵具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燕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
以故满得以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传子至孙右渠,所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不通。
是岁,汉使涉何诱谕,右渠终不肯奉诏。
何去至界上,临氵具水,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
”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朝鲜怨何,发兵袭攻杀何。
六月,甘泉房中产芝九茎,上为之赦天下。
上以旱为忧,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
”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秋,作明堂于汶上。
精粹国学之(资治通鉴)唐纪七 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精粹国学之(资治通鉴)唐纪七 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唐纪七(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公元六二四年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宫避暑。
辛亥,泷州、扶州獠作乱,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击平之。
丙辰,吐谷浑寇扶州,刺史蒋善合击走之。
壬戌,庆州都督杨文幹反。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
又密使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宫东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为人所告。
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杨文幹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
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
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幹。
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幹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
上怒,托他事,手诏召建成,令诣行在。
建成惧,不敢赴。
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之据城举兵;詹事主簿赵弘智劝之贬损车服,屏从者,诣上谢罪,建成乃诣仁智宫。
未至六十里,悉留其官属于毛鸿宾堡,以十馀骑往见上,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
上怒不解,是夜,置之幕下,饲以麦饭,使殿中监陈福防守,遣司农卿宇文颖驰召文幹。
颖至庆州,以情告之,文幹遂举兵反。
上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与灵州都督杨师道击之。
甲子,上召秦王世民谋之,世民曰:"文幹竖子,敢为狂逆,计府僚已应擒戮;若不尔,正应遣一将讨之耳。
"上曰:"不然。
文幹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
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
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
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上以仁智宫在山中,恐盗兵猝发,夜,帅宿卫南出山外,行数十里,东宫官属将卒继至者,皆令三十人为队,分兵围守之。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译文: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典籍】《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七唐纪七十七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公元八九七年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
”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
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
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忽诣臣理所,不测事端。
臣详酌事体,不应与诸王相见。
”又称:“诸王当自避嫌疑,不可轻为举措。
陛下若以友爱含容,请依旧制,令归十六宅,妙选师傅,教以诗书,不令典兵预政。
”且曰:“乞散彼乌合之兵,用光麟趾之化。
”建虑上不从,仍引麾下精兵围行宫,表疏连上。
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
建又奏:“陛下选贤任能,足清祸乱,何必别置殿后四军。
纵有厚薄之恩,乖无偏无党之道。
且所聚皆坊市无赖奸猾之徒,平居犹思祸变,临难必不为用,而使之张弓挟刃,密迩皇舆,臣窃寒心,乞皆罢。
”遣诏亦从之。
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
捧日都头李筠,石门扈从功第一,建复奏斩于大云桥。
建又奏:“玄宗之末,永王璘暂出江南,遽谋不轨。
代宗时吐蕃入寇,光启中硃玫乱常,皆援立宗支以系人望。
今诸王衔命四方者,乞皆召还。
”又奏:“诸方士出入禁庭,眩惑圣听,宜皆禁止,无得入宫。
”诏悉从之。
建既幽诸王于别第,知上意不悦,乃奏请立德王为太子,欲以解之。
丁亥,诏立德王祐为皇太子,仍更名裕。
庞师古、葛从周并兵攻郓州,硃瑄兵少食尽,不复出战,但引水为深壕以自固。
辛卯,师古等营于水西南,命为俘梁。
登已,潜决濠水。
丙申,浮梁成,师古夜以中军先济。
瑄闻之,弃城奔中都,葛从周逐之,野人执瑄及妻子以献。
己亥,罢孙亻屋凤翔四面行营节度等使,以副都统李思谏为宁塞节度使。
钱镠使行军司马杜稜救婺州。
安仁义移兵攻睦州,不克而还。
硃全忠入郓州,以庞师古为天平留后。
硃瑾留大将康怀贞守兗州。
与河东将史俨、李承嗣掠徐州之境给军食。
全忠闻之,遣嵩从周将兵袭兗州。
怀贞闻郓州已失守,汴兵奄至,遂降。
二月,戊申,从周入兗州,获瑾妻子。
硃瑾还,无所归,帅其众趋沂州,刺史尹处宾不纳,走保海州,为汴兵所逼,与史俨、李承嗣拥州民度淮,奔杨行密。
行密逆之于高邮,表瑾领武宁节度使。
全忠纳瑾之妻,引兵还,张夫人逆于封丘,全忠以得瑾妻告之。
夫人请见之,瑾妻拜,夫人答拜,且泣曰:“兗、郓与司空同姓,约为兄弟,以小故恨望,起兵相攻,使吾姒辱于此。
他日汴州失守,吾亦如吾姒之今日乎!”全忠乃送瑾妻于佛寺为尼,斩硃宣于汴桥。
于是郓、齐、曹、棣、兗、沂、密、徐、宿、陈、许、郑、滑、濮皆入于全忠。
惟王师范保淄青一道,亦服于全忠。
李存信在魏州,闻兗、郓皆陷,引兵还。
淮南旧善水战,不知骑射,及得河东、兗、郓兵,军声大振。
史俨、李承嗣皆河东骁将,李克用深惜之,遣使间道诣杨行密请之。
行密许之,亦遣使诣克用修好。
戊午,王建遣邛州刺史华洪、彭州刺史王宗祐将兵五万攻东川,以戎州刺史王宗谨为凤翔西面行营先锋使,败凤翔李继徽等于玄武。
继徽本姓杨,名崇本,茂贞之假子也。
己未,赦天下。
上飨行庙。
庚申,王建以决云都知兵马使王宗侃为应援开峡都指挥使,将兵八千趋渝州;决胜都知兵马使王宗阮为开江防送进奉使,将兵七千趋沪州。
辛未,宗侃取渝州,降刺史牟崇厚;癸酉,宗阮拔泸州,斩刺史马敬儒,峡路始通。
凤翔将李继昭救梓州,留偏将守剑门,西川将王宗播击擒之。
乙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孙亻屋罢守本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硃朴罢为秘书监。
朴既秉政,所言皆不效,外议沸腾。
太子詹事马道殷以天文,将作监许岩士以医得幸于上,韩建诬二人以罪而杀之,且言亻屋、朴与二人交通,故罢相。
诏以杨行密为江南诸道行营都统,以讨武昌节度使杜洪。
张佶克邵州,擒蒋勋。
三月,丙子,硃全忠表曹州刺史葛从周为泰宁留后,硃友裕为天平留后,庞师古为武宁留后。
保义节度使王珙攻护国节度使王珂,珂求援于李克用,珙求援于硃全忠。
宣武将张存敬、杨师厚败河中兵于猗氏南。
河东将李嗣昭败陕兵于猗氏,又败之于张店,遂解河中之围。
师厚,斤沟人;嗣昭,克用弟克柔之假子也。
更名感义军曰昭武,治利州,以前静难节度使苏文建为节度使。
夏,四月,以同州防御使李继瑭为匡国节度使。
继瑭,茂贞之养子也。
以右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使,和解王建及顾彦晖。
辛亥,钱镠遣顾全武等将兵三千自海道救嘉兴,己未,至城下,击淮南兵,大破之。
杜洪为杨行密所攻,求救于硃全忠。
全忠遣其将聂金掠泗州,硃友恭攻黄州。
行密遣右黑云都指挥使马珣等救黄州。
黄州刺史瞿章闻友恭至,弃城,拥众南保武昌寨。
癸亥,两浙将顾全武等破淮南十八营,虏淮南将士魏约等三千人。
淮南将田頵屯驿亭埭,两浙兵乘胜逐之。
甲戌,頵自湖州奔还,两浙兵追败之,頵众死者千馀人。
韩建恶刑部尚书张祎等数人,皆诬奏,贬之。
五月,加奉国节度使崔洪同平章事。
辛巳,硃友恭为浮梁于樊港,进攻武昌寨,壬午,拔之,执瞿章,遂取黄州。
马珣等皆败走。
丙戌,王建以节度副使张琳守成都,自将兵五万攻东川。
更华洪姓名曰王宗涤。
六月,己酉,钱镠如越州,受镇东节钺。
李茂贞表:“王建攻东川,连兵累岁,不听诏命。
”甲寅,贬建南州刺史。
乙卯,加茂贞为西川节度使,以覃王嗣周为凤翔节度使。
癸亥,王建克梓州南寨,执其将李继宁。
丙寅,宣谕使李洵至梓州,己巳,见建于张杷砦,建指执旗者曰:“战士之情,不可夺也。
”覃王赴镇,李茂贞不受代,围覃王于奉天。
置宁远军于容州,以李克用大将盖寓领节度使。
秋,七月,加荆南节度使成汭兼侍中。
韩建移书李茂贞,茂贞解奉天之围,覃王归华州。
以天雄节度使李继徽为静难节度使。
庚戌,钱镠还杭州,遣顾全武取苏州。
乙未,拔松江。
戊戌,拔无锡。
辛丑,拔常熟、华亭。
初,李克用取幽州,表刘仁恭为节度使,留戍兵及腹心将十人典其机要,租赋供军之外,悉输晋阳。
及上幸华州,克用征兵于仁恭,又遣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郜书,欲与之共定关中,奉天子还长安。
仁恭辞以契丹入寇,须兵扞御,请俟虏退,然后承命。
克用屡趣之,使者相继,数月,兵不出。
克用移书责之,仁恭抵书于地,慢骂,囚其使者,欲杀河东戍将,戍将遁逃获免。
克用大怒,八月,自将击仁恭。
上欲幸奉天亲讨李茂贞,令宰相议之。
宰相切谏,乃止。
延王戒丕还自晋阳,韩建奏:“自陛下即位以来,与近辅交恶,皆因诸王典兵,凶徒乐祸,致銮舆不安。
比者臣奏罢兵权,实虑不测之变。
今闻延王、覃王尚苞阴计,愿陛下圣断不疑,制于未乱,则社稷之福。
”上曰:“何至于是!”数日不报。
建乃与知枢密刘季述矫制发兵围十六宅。
诸王被发,或缘垣,或登屋,或升木,呼曰:“宅家救儿!”建拥通、沂、睦、济、韶、彭、韩、陈、覃、延、丹十一王至石堤谷,尽杀之,以谋反闻。
贬礼部尚书孙亻屋为南州司马。
秘书监硃朴先贬夔州司马,再贬郴州司户。
朴之为相,何迎骤迁至右谏议大夫,至是亦贬湖州司马。
钟传欲讨吉州刺史襄阳周琲,琲帅其众奔广陵。
王建与顾彦晖五十馀战,九月,癸酉朔,围梓州。
蜀州刺史周德权言于建曰:“公与彦晖争东川三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輓。
东川群盗多据州县,彦晖懦而无谋,欲为偷安之计,皆啗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坚守不下。
今若遣人谕贼帅以祸福,来者赏之以官,不服者威之以兵,则彼之所恃,反为我用矣。
”建从之,彦晖势益孤。
德权,许州人也。
丁丑,李克用至安塞军,辛巳,攻之。
幽州将单可及引骑兵至,克用方饮酒,前锋曰:“贼至矣。
”克用醉,曰:“仁恭何在?”对曰:“但见可及辈。
”克用瞋目曰:“可及辈何足为敌!”亟命击之。
是日大雾,不辨人物,幽州将杨师侃伏兵于木瓜涧,河东兵大败,失亡太半。
会大风雨震电,幽州兵解去。
克用醒而后知败,责大将李存信等曰:“吾以醉废事,汝曹何不力争!”湖州刺史李彦徽欲以州附于杨行密,其众不从。
彦徽奔广陵,都指挥使沈攸以州归钱镠。
以彰义节度使张琏为凤翔西北行营招讨使,以讨李茂贞。
复以王建为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
加义武节度使王郜同平章事。
削夺新西川节度使李茂贞官爵,复姓名宋文通。
硃全忠既得兗、郓,甲兵益盛,乃大举击杨行密,遣庞师古以徐、宿、宋、滑之兵七万壁清口,将趣扬州,葛从周以兗、郓、曹、濮之兵壁安丰,将趋寿州,全忠自将顿宿州。
淮南震恐。
匡国节度使李继瑭闻朝廷讨李茂贞而惧,韩建复从而摇之,继瑭奔凤翔。
冬,十月,以建为镇国、匡国两军节度使。
壬子,知遂州侯绍帅众二万,乙卯,知合州王仁威帅众千人,戊午,凤翔将李继溥以援兵二千,皆降于王建。
建攻梓州益急。
庚申,顾彦晖聚其宗族及假子共饮,遣王宗弼自归于建。
酒酣,命其假子瑶杀己及同饮者,然后自杀。
建入梓州,城中兵尚七万人,建命王宗绾分兵徇昌、普等州,以王宗涤为东川留后。
刘仁恭奏称:“李克用无故称兵见讨,本道大破其党于木瓜涧,请自为统帅以讨克用。
”诏不许。
又遗硃全忠书。
全忠奏加仁恭同平章事,朝廷从之。
仁恭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