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
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

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店铺。
店铺,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中华白海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白海豚属,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为220—250厘米,体重为250—235千克。
身体浑圆,呈现优美的流线型体态。
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一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
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
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
鳍肢上具有5指。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中华白海豚是热带、亚热带靠近海岸生活的种类,也游弋于内海的港湾及河口一带,分布区从非洲的好望角附近沿非洲东岸向北,到红海、苏伊士运河口、阿拉伯湾、波斯湾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几内亚等地的沿海海域。
【中华白海豚的习性】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
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有时为3一5秒钟,有时为10一20秒,也有时长达1一2分钟以上。
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鲻科和石首鱼科鱼类的幼体,也吃小黄鲷和小鲳鱼等。
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
中华白海豚每年主要在6一7月间在水中交配,雌兽的怀孕期为10个月左右,产仔于翌年3—4月份,幼仔的尾部先产出,头部最后露出。
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长大约为100厘米,是雌兽体长的1/3左右,背面为灰黑色,腹面为白色并带有粉红色,牙齿尚未露出,吻部生有10多根感觉毛。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闻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神奇的海洋生物,它们拥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其中之一是,它们经常会发出“咕咕”的声音,这被认为是它们与同伴沟通的方式。
此外,中华白海豚也以其智慧和社交行为而著称,它们能够识别不同的声音和动作,并与其他海豚建立紧密的关系。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中华白海豚对于音乐和声音的反应非常敏感。
科学家曾经发现,当播放特定的声音时,这些海豚的情绪会随之变化,甚至会跟随音乐跳舞。
这表明,中华白海豚具有高度的音乐素养和感性能力。
此外,中华白海豚还因其可爱的外表和友好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们经常在海滩上漫步,与游客互动,成为了海洋公园里的明星。
不仅如此,中华白海豚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和艺术领域。
总之,中华白海豚是一种充满趣味和神秘的海洋生物,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动物行为的宝贵信息。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介绍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生活在中国沿海水域的珍稀动物,也是中国保护动物名录中的一员。
它们属于鲸目鲸亚目鳍足类,是一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中华白海豚拥有灰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身体呈流线型,非常优雅。
中华白海豚的独特之处1.优雅的跃出水面中华白海豚以其独特的跃出水面的方式而闻名。
当它们游泳时,会迅速冲出水面,展示出优雅的身姿。
这种跃出水面的行为既是为了呼吸,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2.社交性和友好性中华白海豚是非常社交和友好的动物。
它们常常以群体的形式出现,形成紧密的社会结构。
它们之间会进行各种交流,包括发出声音、身体接触和跳跃等行为。
3.智慧和学习能力中华白海豚被认为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之一。
它们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的同伴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
中华白海豚的趣闻1. 中华白海豚的游戏时间中华白海豚非常喜欢玩耍和游戏。
它们经常在海水中追逐和跳跃,展示出它们灵活的身体和高超的游泳技巧。
有时候,它们还会和其他海洋生物一起玩耍,如与海豹互动、追逐海鸟等。
这些游戏时间不仅是为了娱乐,还有助于锻炼身体和提高生存能力。
2. 中华白海豚的合作捕食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能够通过合作捕食来获得食物。
它们会组成小队,在水中合作驱赶鱼群,使得鱼群聚集在一起,然后再进行捕食。
这种合作捕食行为展示了中华白海豚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中华白海豚的爱情故事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非常忠诚的动物。
它们通常会选择一位伴侣,并且终身相伴。
它们会共同照顾后代,为它们提供食物和保护。
中华白海豚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温馨和感人的情节,展示了它们对家庭的承诺和责任感。
4. 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现状中华白海豚面临着许多威胁,如水污染、生境破坏和非法捕捞等。
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中国政府和相关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宣传教育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中华白海豚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

2019年7月刊|资讯广东珠江□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文I肖尤虧_J_华白海豚在中国最早的发T现记录是唐朝,到了清朝时期新安县.也就是我们现在深圳、香港一带,渔民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近代是瑞典人Peter Osbeck乘船航行至广东珠江水域时,观察到一头雪白色海豚在船边出现,因其颜色特殊,将其命名为中华海豚(Delphinus Chinensis Osbeck1765)o1870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管理员William Henry Flower首次使用了中华白海豚(Chinese White Dolphin)这一名称。
除了学名,中华白海豚也叫做白忌、白牛、白海豚,因为它们泳姿优美和数量稀少,还被称为“美人鱼”、“水上大熊猫”,渔民们还把它叫做“妈祖 鱼”。
1988年,中华白海豚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1年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I,同时受《迁移物种保护公约》CMS保护;2008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由“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提升为"接近濒危" (Near Threaten)的物种,其中台湾西海岸种群被列入“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级别中华白海豚的生物学特征中华白海豚具有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和恒温等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基本生理特点。
肺部发达,用肺呼吸;头部顶端有一呼吸孔.呈向前弯的新月形,稍稍偏向左侧;呼吸孔前下方有额隆,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
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并发出“Chi-Chi-”的喷气声。
体型、体色、体长及年龄中华白海豚身形修长呈纺锤型,流线型的体型能有效减少海水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初生中华白海豚约100~105厘米,呈深灰色,腹部稍为乳口色;中年成体为乳白色或粉红色,未完全成熟个体常有黑灰色斑块。
成体体长在200-265厘米、体重150~250公斤左右。
中华白海豚详细资料大全

中华白海豚详细资料大全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
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
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
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中华白海豚•拉丁学名:Sousa chinensis (O *** eck,1765)•别称:妈祖鱼、粉红海豚、镇江鱼、太平洋驼海豚•二名法:Delphinus chinensis ,O *** eck,1765•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亚纲:真兽亚纲•目:鲸目•亚目:齿鲸亚目•科:海豚科•亚科:海豚亚科•属:白海豚属或驼海豚属•种:中华白海豚•分布区域: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以至南非•英文名称: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外形特征,生境,地理分布,生存习性,行为,摄食,定位系统,繁育信息,种群动态,野生种群,人工繁育,保护级别,骨骼研究,死亡事件,外形特征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20~37枚圆锥形的同型齿(上颌齿数=30~36枚;下颌齿数=24~37),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一、白海豚
白海豚是一种脊索动物,外观呈灰白色,被我国定为一级保护动物。
白海豚是我国珍稀的
特有物种,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湄公河流域及黑河流域,也分布在韩国。
二、生态环境
白海豚产卵繁殖,生活在渤海、黄海、湄公河流域及黑河流域的沿海湾泊中,以及河口、
沙洲、小河支流及临海地区洄游。
温水对白海豚生态环境和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它们喜欢温暖、活跃,水深不宜超过3至4米,白海豚最容易生存在沉管底泥或沙质底泥上。
三、生息习性
白海豚多生活在集群的形式里,集体行动非常谨慎,它们跟着空气、船只和集群朋友穿行,尤其对人物行踪非常敏感。
它们以海藻、两栖爬行动物、小型食肉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
四、保护措施
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白海豚的数量正在下降,因此,我国十分重视白海豚的保护,政府
已将它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国家正在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白海豚,比如建
立保护区、加强企业和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普及环保知识等。
五、总结
白海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非常重要,我们应当及时采
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这种珍贵的物种。
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并尊重白海豚的存在,
共同维护我们的美丽海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最新版】
目录
1.中华白海豚的简介
2.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
3.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4.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现状
正文
1.中华白海豚的简介
中华白海豚,学名为 Stenella frontalis,又称为中华鲸、白海豚等,是一种生活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小型鲸类动物。
它们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为白色或淡粉色,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潜水。
2.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
中华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等地,喜欢在水深
10-30 米的沿岸水域活动。
它们性格活泼,善于在水中跳跃和翻腾,也喜欢靠近船只。
白海豚的食物主要包括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等。
3.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拥有许多有趣的行为和习性,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白海豚趣事:
(1)白海豚喜欢模仿声音:中华白海豚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以
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甚至可以模仿人类的声音。
(2)白海豚会“微笑”:当白海豚在水中游动时,它们的嘴角会上翘,看起来像是在微笑。
这种独特的表情使得白海豚被称为“微笑的海洋精灵”。
(3)白海豚喜欢跟随船只:白海豚常常会靠近船只,并在船的尾流
中游动,有时甚至会跃出水面,似乎在跟人类互动。
4.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现状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目前,我国已将中华白海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其种群数量。
海豚的生活习性

白海豚的資料
•身 體 構 造
海豚與人類一樣,都是用肺來 呼吸。牠們可能沒有外耳,但 聽覺與視覺同樣靈敏
白海豚的資料
• 導航方法
海 物 蝙 範 彈 質 豚 的 波 內 豚 的 蝠 圍 回 、 嘴 「 定 部 利 位 相 的 海 距 喙 通 位 結 用 置 似 聲 豚 離 上 訊 法 構 回 , , 波 身 , 那 中 亦 和 波 並 海 , 上 以 圓 心 可 密 定 避 豚 撞 , 及 環 」 應 度 位 開 能 擊 讓 四 隆 和 用 。 法 有 產 身 海 周 起 回 在 去 危 生 旁 豚 的 的 音 找 確 險 超 的 分 環 前 處 出 定 的 出 物 辨 境 額 理 鄰 物 事 人 件 物 。 , 器 近 件 物 類 , 件 位 是 官 物 及 。 聽 再 的 於 海 。 件 食 跟 覺 反 性 海 豚 回 的
海豚的資料
•年齡
根 豚 是 此 易 代 海 據 幾 確 要 。 表 豚 紀 乎 定 知 海 一 屍 錄 活 海 道 豚 歲 體 , 上 豚 牠 的 , 時 在本港年紀最大的海 40歲 。 由 於 檢 查 牙 齒 年紀的唯一途徑,因 們的真實年齡並不容 牙齒上有層次,每層 工作人員必須在檢驗 才能確定牠們的年紀
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以前在長江口以南至北部灣都有分佈,六 十年代在廈門港隨時可見,水產研究單位曾考慮作為海洋 生物資源開發,1961年1-7月間,在廈門西海域東渡、員 當港捕捉了34只。但是,八十年代後,由於圍墾和淤積, 這一區域已沒有白海豚存在了。
目前,中華白海豚僅在廈門九龍江口,廣東珠江口海 域,香港大嶼山以北水域和圍繞龍鼓洲及沙洲的水域中保 持較大的種群。據確認,它們的總數逾500條,其中活躍 在香港北大嶼山一帶的部分,數量由80條至160條不等, 視季節不同而變化。廈門及其周圍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 不足100只,但種群的年齡結構尚合理,即具有老年(白色, 粉紅色),中年(灰斑紋,灰斑塊)和幼仔(灰色),種群有 繁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白海豚
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翱文丨肖尤盛
_L_华白海豚有“美人鱼”
甲和“水上大熊猫”之称,粤、闽、港、台、澳的渔民把它称为“妈祖鱼”o本文介绍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让大家更加了解并且更加喜欢中华白海豚。
生活在哪里?
文献资料显示,中华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河口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水深一般在30米以内(也有说20米以内)。
在其生活的区域,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在中国,在已经有实地开展野外调查的区域,发现中华白海豚生活在福建省的宁德、泉州、厦门和东山水域,台湾省的西部水域,广东省的汕头、珠江口(东至香港,西至江门)和湛江水域,广西省的北部湾水域和海南省的三亚水域。
其中,珠江口是其一个主要的栖息地。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9年10月,2003 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怎么生宝宝?
人类宝宝正常出生时一般都是头
部先出来,但海豚宝宝出生方向跟人
类正好是相反的。
小海豚出生时尾部
先从海豚妈妈体内露出,最后才是头
部,这样海豚宝宝在出生过程中就不
会呛水。
冈q岀生的小海豚体长接近1米
(人类宝宝一般只有0.5米),出生后
就会与海豚妈妈形影不离,跟随妈妈
学习游泳和捕食技巧,小海豚的哺乳
期大概是11~2川月,之后就需要自己
去捕鱼了。
当小海豚长到约2.25米叭
就可以当海豚爸爸或海豚妈妈了。
如何“定位”?
白海豚能发出的声信号包括低频
通讯信号(哨叫声)和高频探测信号
(回声定位信号)o其中低频信号主
要用于个体间的通讯交流,而高频探
测信号主要用于导航和定位。
也就是
说,白海豚们发出的声音,低频的是
用来说话的,而高频的则是用来“看”
世界的。
它们定向地发出高频脉冲串
信号,再用自己头上的接受器官接受
回声,传到大脑中经过分析,就知道
该方向的环境状况如何,比如有没有
美味的鱼群大餐,有没有障碍物等。
怎样睡觉?
中华白海豚也需要睡觉,与众不
同的是,在睡眠中它们依然继续游动,
且在水面上还有意识地不断变换着游
动的姿势。
科学界把睡眠时一个脑半
球保持警惕而另一个则休息的方式称
为单半球慢波睡眠(unihemispheric
slow-wave sleep/USWS)□睡眠中的
白海豚正是这种状态:当一个大脑半
球处于睡眠状态时,另一个却在觉醒
中,每隔十几分钟,它们的活动状态
变换一次。
在USWS睡眠状态下,它
们虽然睁着一只眼,但也仅能维持一
些基本的身体机能,比如划划水、听
听周边声音、浮出水面让鼻孔接触到
空气等。
而捕猎觅食、追逐打闹等复
杂的动作,还是要等它们清醒过来才
可以完成。
所以我们在野外很难见到
睡觉的白海豚,等我们发现时,它们
早就被惊醒溜之大吉了。
鷲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