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 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虚反射(ghost):是指从震源先到达地面或潜水面发生反射后,再向下传播到地下界面形成的反射波。

多次反射波(Multiples):当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多次反射波。

其特点与正常反射波相似,时距曲线斜率较一次波大。

(2)无规则干扰(随机干扰)

主要指没有一定频率,也没有一定传播方向的波,它们在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背景

微震:与激发震源无关的地面扰动统称为微震,外界随机产生;

低频和高频背景干扰:低频和高频背景的特点是整记录上出现,而且显得杂乱无章。

干扰波类型小结:

干扰波分为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

规则干扰包括:沿水平方向传播的(面波和车辆引起的干扰)和沿垂直方向传播的(多次波)具有重复性的(面波)和不具有重复性的(人为因素产生的干扰)

随机干扰也分为:重复出现的和不重复出现的

4.压制面波的方法

选择适当的激发条件:

(1)激发岩性:疏松地层容易产生较强的面波

(2)激发深度:越深面波越弱

(3)采用组合法压制面波

(4)选择适当的观测系统避开面波

(5)频率滤波,利用面波与有效波的频谱差异

群速度:一个波列能量(包络)的传播速度

相速度:特定相位(波峰或波谷)的传播速度

5.激发条件和接收条件

6.海上地震勘探的特点和特殊性

特点:①广泛使用非炸药

②比陆上更早实现了野外记录数字化;

③使用等浮组合电缆;

④单船作业,不需采用松放电缆的措施就能保证连续工作

⑤全部采用多次覆盖技术,且覆盖次数较高,等浮电缆的道数不断增加。

特殊性:①观测船的前进速度为常数,使用多普勒声纳及时调节船速以保持船速恒定。但船速受风浪、涌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②海流和激发点间距不均匀是影响多次覆盖的因素。海流导致电缆与测线往往具有

一定的夹角,称为电缆偏角。

③需要导航定位,目前广泛使用卫星定位技术。

7.海上特殊干扰波

海上地震勘探中可能观测到的干扰波主要有重复冲击、交混回响或鸣震、侧反射、底波等。鸣震和交混回响:海面和海底是两个反射系数较大的界面,会形成多次反射;当海底起伏不平时,由于地震波的散射和水层多次波相互干涉造成的干扰称为交混回响。如果海底是比较平坦、反射系数比较稳定的界面,则进入水层的能量产生多次反射造成水层共振现象,称为鸣震。

8.海上震源:目前海上地震勘探主要使用非炸药震源,包括电火花震源、空气枪震源、蒸汽枪震源等。

9.分析比较陆地与海上地震勘探的异同点

地震勘探

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煤田和工程地质勘查、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壳研究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

爆炸震源是地震勘探中广泛采用的。如重锤、连续震动源、气动震源等,但陆地地震勘探经常采用的重要震源仍为炸药。海上地震勘探除采用炸药震源之外,还广泛采用空气枪、蒸汽枪及电火花引爆气体等方法。

海上没有面波。不受复杂地表起伏影响,风化壳影响也小,相对质量要好些。采集时候用船托缆,方便。但海上的多次波相当强,去多次是处理必须仔细进行的。

二.野外观测系统

1.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排列:震源与检波器组中点位置(中心道)之间的关系

排列的类型(二维):

纵排列:端点激发排列和中间激发排列

非纵排列

交叉排列

(二维)观测系统的图示方式:时距曲线

综合平面图:非纵侧线:T型,L型

纵侧线:中点激发,单边激发,端点激发

2.布设地震侧线的基本要求

①测线应为直线,保证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

②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其目的是更加真实的反映构造形态,为绘制构造图提供方便。

3.观测系统图示方法(见课本75页及课件)---三维观测系统图示方法

4.多次覆盖:一次覆盖或多次覆盖(multiple coverage)指对被追踪的界面所观测的次数。

多次覆盖的优点:提高信噪比;处理中得到多种信息的记录(CSP,CMP,CRP,CO)

共激发点记录CSP:-从激发点出发的45°斜线代表一个排列,在此线上所有的接收点有共同的激发点,属于同一激发点的各道记录称为共激发点记录。

共接收点记录CRP:从接收点出发的-45°斜线代表地面同一接收点位置,此线上不同激发点的所有道都是同一地面点接收,由此组成的记录称为共接收点记录。

共偏移距记录CO:与激发点线平行的水平线表示等炮检距情况,各接收点的炮检距都相等,由此形成的记录称为共炮检距记录。

共反射点记录CRP:-垂直于共炮检距线的垂线表示共中心点(界面水平时为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的位置,此线上各点接收到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反射,由此组成的记录称为共反射点记录.

5.比较4种记录的差异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①共激发点和共接收点记录用于求取激发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

②在野外作业中,通过显示共激发点记录实行记录质量的监控;

③在资料处理中,需要对共激发点记录进行抽道集,得到大量的共中心点道集记录,然后进行速度分析、动校正、水平叠加或偏移归位等处理,最终得到用于资料解释的成果数据;

④在速度分析或某些偏移处理时,为了增加数据量或提高处理质量,需要抽取共炮检距记录,

用于特殊分析和处理。

6.CSP——CMP:处理中常用记录

叠前反演:AVO,EI(弹性阻抗反演)

叠前偏移输入记录:CMP,CFP(共聚焦点),CIP(共成像点),CA(共入射

角道集)

三.地震波的激发与接受

1.对激发的基本要求

①激发的地震波要有足够的能量,以利于反射波法查明地下数千米深度围的一整套地层的构造形态

②激发产生的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在能量,频谱特性等方面要有明显的差异,有利于记录有效波

③激发的地震波要有较高的分辨能力,适用于精细地震勘探和开发地震的要求

④在同一工区使用的震源类型、激发参数(激发岩性、激发井深、药量等)、记录特征等应该保持基本一致,即记录面貌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影响激发波形特征的主要因素、A~Q和f~Q的关系

药量的大小、爆炸介质的岩性、药包形状及其与爆炸介质的耦合等因素,对地震波的形状,振幅,频率等特点有重要影响。具体见课本79或课件

A~Q和f~Q的关系(课本79)

增大有效波能量的两个途径:增大振幅,如适当加大药量,但受到一定的限制

增大信号的延续时间Δt,但信号的延续时间过长又降低了

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

非炸药震源使用最广泛的是可控震源

可控震源的工作原理与记录过程:课本80-81

3.控震源相对炸药震源的优越性:

①不产生地不传播的振动频率,从而节约能量

②不破坏岩石,不消耗能量与岩石的破碎上

③抗干扰能力强

④引起地面的损失小,特别适宜于人员稠密的工区工作,但结构庞大复杂,在地表复杂的地区使用不变

4.对接收的基本要求

①具备强大的信号放大功能:微米数量级的地面位移进行可变倍数放大。

②记录的原始地震资料要有良好的信噪比:震仪器必须有频率选择功能。

③具备足够大的动态围:震波在地层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的扩散、界面的透过损失、介质的吸收等原因,其能量浅层很强,深层很弱。在地震勘探中,把地震波振幅强弱差别的变化围称为地震波的动态围。

④记录的原始地震信息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指在地震记录上区分某地层顶底反射波的能力。在仪器设计方面应该合理选取仪器参数,使仪器的固有振动延续时间不要太长,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⑤对记录仪器的一些技术要求:求仪器是多道的,且各道间应是高度一致的;原始记录长度应是任意的,但必须大于5秒长度;把记录数据准确地传输到计算机处理中心,便于各种分析与处理;具有精确的计时装置,便于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地震勘探野外作业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要求地震仪器在结构上具备轻便、稳定、耗电少、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还能经得起颠簸和恶劣的气候变化等。

5.检波器的类型

地震勘探原理 研究生入学笔试 10年回忆版

10年回忆版: 1.简述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和叠加速度的定义、适用范围及相互间关系。(复试) 2噪声是影响地震的重要因素,请阐述在地震勘探中为了消除噪音所采用的方法技术与原理。 3指出下面地震剖面是什么类型的剖面?得到该地震剖面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工作?该地震剖面上包含有哪些地质现象? 答;水平叠加剖面。包括绕射波、断面波。有背斜、断层。为使同相轴形态与地下实际地质现象尽可能的一致需要对剖面作偏移处理。(大概是一道这样的题) 4 分析说明地震、测井、地质三种资料综合应用的实现思路,并列举三种资料综合应用的具体例子。 5 时间偏移与深度偏移的区别?深度偏移的优势? 6 如何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构造、地层和岩性油气藏? 7 分析叠加和多次覆盖对干扰波的压制? 8 还有一个是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的定量描述,极限。。。。。(第一菲涅尔带)具体怎么说忘了,大概是这样 9 层位标定的题 10 提高分辨率,信噪比,保真度(复试) 11 数据处理流程(复试) 12静校正,包括野外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复试) 我问了几个人,大题应该差不多了。。有回忆的不大清楚的。。红色的应该就是我们考的。。 名词解释我就只记得一个VSP了。。因为当时忘了它的英文怎么写了所以记下了。。 整理的题1 一、填空: 1、静校正量只与(检波器的高程)有关,与(炮点、检波器的位置)无关,在讨论检波器组合的基本原理时,通常采用的研究思路是把组合看成一个滤波系统(每个检波器接收)的信号看成是滤波系统的输入,组合的信号看成滤波系统的输出。 2、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断面反射波),(绕射波)、(回转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 3、测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地震数字处理下册P131) 二、名词解释(英文的先写中文意思) 1、深度偏移 2、剩余时差 3、时间厚度 4、时距曲线 5、视铅直深度 6、视倾角 7、视速度 8、斯奈尔定律 9、EOR(提高采收率) 10、DMO(倾角时差校正) 三、问答 1、简述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的基本原理。(地震数字处理书上有) 2、如何区别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以前的答案上有区别,在加上自己的话,如果剖面上有绕射波、回转波、等是水平叠加剖面)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 材料力学得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得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得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得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得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得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得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得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得关系,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得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得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与符号规定。 正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得变形程度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 ? ==?=Gr EA Pl l E τεσ夹角的变化。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拉伸或压缩。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就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得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ψ,三个应力特征点:,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 ,泊松比v ,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得比较: 安全系数:大于1得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得关键。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得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得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得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论 应用得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得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得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得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得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得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得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得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布规律。 9 小变形与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得近似微分方程 ②杆件变形前得平衡 ③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力得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叠加法求内力 ②叠加法求变形。 10 材料力学中引入与使用得得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极限荷 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5) 纯弯曲,平面弯曲,中性层,剪切中心(弯曲中心),主应力迹线,刚架,跨度, 斜弯 曲,截面核心,折算弯矩,抗弯截面模量。 6) 相当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应力圆,极限应力圆。 7) 欧拉临界力,稳定性,压杆稳定性。 8)动荷载,交变应力,疲劳破坏。 二、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得公式及应用 1、四种基本变形: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总结一、基本变形

二、还有: (1)外力偶矩:)(9549 m N n N m ?= N —千瓦;n —转/分 (2)薄壁圆管扭转剪应力:t r T 22πτ= (3)矩形截面杆扭转剪应力:h b G T h b T 32max ;β?ατ= =

三、截面几何性质 (1)平行移轴公式:;2A a I I ZC Z += abA I I c c Y Z YZ += (2)组合截面: 1.形 心:∑∑=== n i i n i ci i c A y A y 1 1 ; ∑∑=== n i i n i ci i c A z A z 1 1 2.静 矩:∑=ci i Z y A S ; ∑=ci i y z A S 3. 惯性矩:∑=i Z Z I I )( ;∑=i y y I I )( 四、应力分析: (1)二向应力状态(解析法、图解法) a . 解析法: b.应力圆: σ:拉为“+”,压为“-” τ:使单元体顺时针转动为“+” α:从x 轴逆时针转到截面的 法线为“+” α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 2 x y x y x --+ += ατασστα2cos 2sin 2 x y x +-= y x x tg σστα-- =220 22 min max 22 x y x y x τσσσσσ+??? ? ? ?-±+= c :适用条件:平衡状态 (2)三向应力圆: 1max σσ=; 3min σσ=;2 3 1max σστ-= x

(3)广义虎克定律: [])(13211σσνσε+-=E [] )(1 z y x x E σσνσε+-= [])(11322σσνσε+-=E [] )(1 x z y y E σσνσε+-= [])(12133σσνσε+-=E [] )(1 y x z z E σσνσε+-= *适用条件:各向同性材料;材料服从虎克定律 (4)常用的二向应力状态 1.纯剪切应力状态: τσ=1 ,02=σ,τσ-=3 2.一种常见的二向应力状态: 22 3122τσσ σ+?? ? ??±= 2234τσσ+=r 2243τσσ+=r 五、强度理论 *相当应力:r σ 11σσ=r ,313σσσ-=r ,()()()][2 12 132322214σσσσσσσ-+-+-= r σx σ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勘探原理》教学大纲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勘探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震勘探原理(The Principl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课程编码:121014(长江大学) 学分: 5 分 总学时:80 学时,理论学时:64 学时;实验学时:16 学时 适用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信号分析、弹性力学 执笔人:毛宁波 审定人:陈传仁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地震勘探是国内外应用地球物理领域中发展得最为成熟、应用面也最为广泛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或水面某处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的地层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或水面,用专门的仪器可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处理,能较准确地测定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勘探含油气构造甚至直接找油,勘探煤田、盐岩矿床、个别的层状金属矿床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地震勘探以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信息量丰富等显著优势,在国际及我国油气勘探、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充分重视。 《地震勘探原理》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方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作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地震波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解释中的基本原理,了解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及其应用,为学生将来从事地震勘探科研与管理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重点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震勘探三大生产环节、技术发展史 ◆难点 ◆石油地震勘探与天然地震的异同 ◆石油地震勘探与浅层地震的异同 第二章地震波的理论14学时 ◆重点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材料力学重点总结-材料力学重点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材力与理力的关系 , 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作用方向、 和符号规定。 压应力 正应力拉应力 线应变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角应变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物理关系、本构关系虎 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 Pl l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夹角的变化。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σ - ε图,两个塑性指标δ 、ψ ,三个应力特征点:p、s、b,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泊松比 v , G E (V) E G 2 1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比较: 变形强度抗冲击应力集中

塑性材料流动、断裂变形明显 较好地承受冲击、振动不敏感 拉压s 的基本相同 脆性无流动、脆断仅适用承压非常敏感 6.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 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过小,使 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s0 塑性材料 s n s b 脆性材料0b n b 7.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论,预测理 论应用的未来状态。 3)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 。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上正应力 为零。 3)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正应力成线性分 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 极限荷载。 2)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材料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构件正常工作的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 2、可变形固体的两个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另外对于常用工程材料(如钢材),还有各向同性假设。 3、什么是应力、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切应变。 杆件截面上的分布内力集度,称为应力。应力的法向分量σ称为正应力,切向分量τ称为切应力。 杆件单位长度的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单元体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切应变。 4、低碳钢工作段的伸长量与荷载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5、应力集中:由于杆件截面骤然变化(或几何外形局部不规则)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骤增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6、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详见材料力学ⅠP229)。 7、截面几何性质 A 、截面的静矩及形心 ①对x 轴静矩?=A x ydA S ,对y 轴静矩?=A y xdA S ②截面对于某一轴的静矩为0,则该轴必通过截面的形心;反之亦然。 B 、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① 极惯性矩:?=A P dA I 2ρ ② 对x 轴惯性矩:?= A x dA y I 2,对y 轴惯性矩:?=A y dA x I 2 ③ 惯性积:?=A xy xydA I ④ 惯性半径:A I i x x =,A I i y y =。 C 、平行移轴公式: ① 基本公式:A a aS I I xc xc x 22++=;A b bS I I yc yc y 22++= ;a 为x c 轴距x 轴距离,b 为y c 距y 轴距离。 ② 原坐标系通过截面形心时A a I I xc x 2+=;A b I I yc y 2+=;a 为截面形心距x 轴距离, b 为截面形心距y 轴距离。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 A 、应力公式 A F = σ B 、杆件伸长量EA F N l l =?,E 为弹性模量。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完整版)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材料力学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材料力学中工程构件应满足的3方面要求是: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和稳定性 要求。 二、强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 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 力。 三、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进行的3个的基本假设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 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第二章 轴向拉压 一、轴力图:注意要标明轴力的大小、单位和正负号。 二、轴力正负号的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正,压缩时的轴力为负。注意此规定只 适用于轴力,轴力是内力,不适用于外力。 三、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N F A σ= 注意正应力有正负号,拉伸时的正应力为正,压缩时的正应力为负。 四、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2cos ασσα=,sin 22αστα= 注意角度α是指斜截面与横截面的夹角。 五、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强度条件[],max max N F A σσ=≤ 六、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种问题:1.强度校核[],max max N F A σσ=≤ 一定要有结论 2.设计截面[],max N F A σ≥ 3.确定许可荷载[],max N F A σ≤ 七、线应变l l ε?=没有量纲、泊松比'εμε =没有量纲且只与材料有关、 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E σε=,N F l l EA ?= 注意当杆件伸长时l ?为正,缩短时l ?为负。 八、低碳钢的轴向拉伸实验:会画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知道四个阶段及相应 的四个极限应力:弹性阶段(比例极限p σ,弹性极限e σ)、屈服阶段(屈服 极限s σ)、强化阶段(强度极限b σ)和局部变形阶段。 会画低碳钢轴向压缩、铸铁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材料力学总结Ⅱ(乱序,建议最后阶段复习)

材料力学阶段总结 一.材料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 解决安全可靠与经济适用的矛盾。 研究对象:杆件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细长压杆不失稳。 2. 材料力学中的物性假设 连续性:物体内部的各物理量可用连续函数表示。 均匀性:构件内各处的力学性能相同。 各向同性:物体内各方向力学性能相同。 3. 材力与理力的关系,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应变的概念 材力与理力:平衡问题,两者相同; 理力:刚体,材力:变形体。 内力:附加内力。应指明作用位置、作用截面、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一点处的应力。应了解作用截面、作用位置(点)、 作用方向、和符号规定。 变形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4. 物理关系、本构关系 虎克定律;剪切虎克定律: 拉压虎克定律:线段的拉伸或压缩。 E ——I 巴 EA 剪切虎克定律:两线段 夹角的变化。 Gr 适用条件:应力?应变是线性关系:材料比例极限以内。 5. 材料的力学性能(拉压): 一张C - &图,两个塑性指标3、书,三个应力特征点: p 、 s 、 b ,四个 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拉压弹性模量E ,剪切弹性模量G,泊松比v , G E 2(1 V ) 正应力 压应力 拉应力 应变:反映杆件的变形程度 线应变 角应变

6. 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工作应力、应力集中系数 安全系数:大于1的系数,使用材料时确定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的关键。 过小,使构件安全性下降;过大,浪费材料。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脆性材料 7.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1) 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实验获得。 2) 对构件的力学要求:以实验为基础,运用力学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理 论,预测理论应用的 未来状态。 3) 截面法:将内力转化成“外力”。运用力学原理分析计算。 8. 材料力学中的平面假设 寻找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变形实验的观察、分析、推论确定理论根据。 1) 拉(压)杆的平面假设 实验:横截面各点变形相同,则内力均匀分布,即应力处处相等。 2) 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实验:圆轴横截面始终保持平面,但刚性地绕轴线转过一个角度。横截面 上正应力为零。 3) 纯弯曲梁的平面假设 实验:梁横截面在变形后仍然保持为平面且垂直于梁的纵向纤维; 正应力 成线性分布规律。 9小变形和叠加原理 小变形: ① 梁绕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② 杆件变形前的平衡 ③ 切线位移近似表示曲线 ④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叠加原理: ① 叠加法求内力 ② 叠加法求变形。 10材料力学中引入和使用的的工程名称及其意义(概念) 1) 荷载:恒载、活载、分布荷载、体积力,面布力,线布力,集中力, 集中力偶,极限荷载。 2) 单元体,应力单元体,主应力单元体。 3) 名义剪应力,名义挤压力,单剪切,双剪切。 4) 自由扭转,约束扭转,抗扭截面模量,剪力流。 塑性材料 n s n b

热力学统计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热力学部分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质系统 其中所要研究的系统可分为三类 孤立系:与其他物体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闭系: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开系: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2、热力学系统平衡状态的四种参量:几何参量、力学参量、化学参量和电磁参量。 3、一个物理性质均匀的热力学系统称为一个相;根据相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相系和复相系。 4、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物体各自与第三个物体达到热平衡,它们彼此 也处在热平衡. 5、符合玻意耳定律、阿氏定律和理想气体温标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6、范德瓦尔斯方程是考虑了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排斥力和吸引力),对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作了修正之后的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 7、准静态过程:过程由无限靠近的平衡态组成,过程进行的每一步,系统都处于平衡态。 8、准静态过程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是个过程量。 9、绝热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完全是机械作用或电磁作用的结果而没有受到其他影响。绝 热过程中内能U 是一个态函数:A B U U W -= 10、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任何形式的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 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恒定;热力学表达式: Q W U U A B +=-;微分形式:W Q U d d d += 11、态函数焓H :pV U H +=,等压过程:V p U H ?+?=?,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公 式一比较即得:等压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态函数焓的增加量。 12、焦耳定律: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关,即)(T U U =。 13.定压热容比:p p T H C ??? ????=;定容热容比:V V T U C ??? ????= 迈耶公式:nR C C V p =- 14、绝热过程的状态方程:const =γpV ;const =γ TV ;const 1 =-γγT p 。 15、卡诺循环过程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正循环为卡诺热机,效率 211T T -=η,逆循环为卡诺制冷机,效率为2 11T T T -=η(只能用于卡诺热机)。 1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表明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 开尔文(汤姆孙)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 他变化(表明功变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另一种开氏表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造成的。 V p W d d -=

材料热力学与相变复习总结

热力学定律定义表达式:一、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时,其总量不变。▽u=q —W 二、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或热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盖.吕萨克(Gay-Lussac )定律:恒压下,任何气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引起的体积膨胀都等于它们零度时体积的1/273.16。)16.2731(16.273000t V t V V V t +=+= 敞开体系或开放体系: 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的体系 封闭体系或关闭体系: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体系 隔离体系或孤立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的体系 体系的性质是状态的函数。我们把这些性质,包括体系的温度、压力、体积、能量或其他,都叫做体系的状态函数 强度性质:与体系的总量无关的性质,例如温度、压强、比表面能、磁场强度等 广度性质:与体系的总量成比例的性质,例如体积、面积、质量等。 盖斯定律:同一化学反应,不论其经过的历程如何(一步或几步完成),只要体系的初态和终态一定,则反应的热效应总是一定的(相同的)。 对于可逆过程而言,qR/T 最大,所以对于同样的△u ,qR 是一定的,且仅取决于体系的状态。这样,qR /T 就具备了状态函数的特点。以S 表示之,称为熵。T q S R ?=?,T dq dS R =熵虽然可以作为此问题判断的依据,但是只适用于隔离体系。 G 称为吉布斯(Gibbs )自由能,也是个状态函数,可以判断恒温恒压下过程可逆与否。若令 G =H -TS 则dW' ≤-dG 如果过程只作膨胀功,即dW' =0,则有 dG ≤0,或 △G ≤0 判断恒温恒压、无非膨功的条件下过程自发进行的可能性。自由能减小不可逆、自发。不变则可逆平衡。 能斯特定理0)()( lim lim 00=?=???→→T T P T S T G 后来人们提出了另外两种热力学第三 定律的表达式: 0)(lim 0=?→S T 00 l i m S S T =→ 将偏摩尔量的定义式中的广度性质G 以自由能F 代之,则得到偏摩尔自由能1 21......,,,)/(-??=i n n n P T i i n F μ 化学位的物理意义是:恒温恒压下,加入微量i 所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变化。显然,化学位与自由能之间存在以下关系∑=i i dn dF μ 化学位反映了某一组元从某一相中逸出的能力。某一组元在一相内的化学位越高,它从这相迁移到另一相中的倾向越大。所以可以用化学位来判断过程的方向和平衡: 0≤∑i i dn μ“<”表示反应的方向;“=”表示平衡条件 拉乌尔定律:如果溶质是不挥发性的,即它的蒸气压极小,与溶剂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则一定的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其摩尔分数的乘积。 亨利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大多数实际溶液都对拉乌尔定律有偏差,即蒸气压大于或小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如果蒸气压大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称为正偏差;如果蒸气压小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叫做负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材料热力学知识点

第一章单组元材料热力学 名词解释: 1 可逆过程 2 Gibbs自由能最小判据 3 空位激活能 4 自发磁化: 5 熵: 6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7 Richard定律 填空题 1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个孤立系统总是由熵低的状态向熵高的状态变化,平衡状态则是具有最大熵的状态。 2 按Boltzmann方程,熵S与微观状态数W的关系式为S=klnW 3 热容的定义是系统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它的条件是物质被加热时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反应 4 α-Fe的定压热容包括:振动热容、电子热容和磁性热容。 5 纯Fe的A3的加热相变会导致体积缩小 6 Gibbs-Helmholtz方程表达式是 7 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矩因交换作用而排列成平行状态以降低能量的行为被称为自发磁化 论述题 1 根据材料热力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纯金属加热产生固态相变时会产生体积膨胀的效应? 2 试根据单元材料的两相平衡原理推导克拉伯龙(Clapeyron)方程。 3 试用G-T图的图解法说明纯铁中的A3点相变是异常相变。 4 试画出磁有序度、磁性转变热容及磁性转变(指铁磁-顺磁转变)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计算题 1已知纯钛α/β的平衡相变温度为882O C,相变焓为4142J?mol-1,试求将β-Ti过冷到800O C 时,β→α的相变驱动力 2若某金属形成空位的激活能为58.2KJ?mol-1,试求在700O C下,该金属的空位浓度。 3纯Bi在0.1MPa压力下的熔点为544K。增加压力时,其熔点以3.55/10000K?MPa-1的速率下降。另外已知融化潜热为52.7J?g-1,试求熔点下液、固两相的摩尔体积差。(Bi的原子量为209g?mol-1.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绪 论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 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 或SEGD 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进行综合解释。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 1、 h=1/2vt ,时间t 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而且还有炮检距(x )的信息。如何消除?-----动校 正 ?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静校正。 ?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 4、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时如何消除干扰? ? 5、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能量问题。 ? 6、地下界面的复杂性问题----偏移归位 ? 7、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问题 ? 8、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及油气检测 ? 9、精细的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 ? 10、开发地震解释(四维地震、油藏监测) 总论 1波的种类 时距曲线 地震波的种类: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面波和勒夫波)1、纵波(P 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在固、液、气中传播。2、横波(S 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的特征 (1)时间域(空间域): 周期:质点振动一次需要的时间。 频率:质点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振幅: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波峰:最大的正位移。 波谷: 波长: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 波数:波长的倒数。 (2)频率域: 波形特征可以转换成频谱特征——完全等价——傅氏变换———将时间域上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域的振幅谱和相位谱(通称为频谱) 激发地震波——某时刻刚刚振动的点组成的曲面——波前面(波前) 停止振动的的点组成的曲面叫波尾 射线——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 射线与波前垂直 费马定理 波传播——费时最少——最佳路径——垂直于波前面 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折射波的形成 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 折射波盲区 大地滤波作用大地不是完全弹性介质,在弹性波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从而对震源激发的地震子波起到改造作用,由粘弹性理论证明:吸收系数与频率成正比还与地层的物质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一般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更大。 波阻抗是速度与密度的乘积 岩石的弹性性质决定了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弹性~塑性 物质的弹性性质可用几个弹性模量或常量来描述。它们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影响速度的因素: 孔隙度、岩石的埋藏深度、变质、脱水、相变等等。 21v v >090c i i = 时,透射角等于

材料力学复习总结

《材料力学》第五版 刘鸿文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一、材料力学中工程构件应满足的3方面要求是: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二、强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要求是指构件应有足够的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 力。 三、材料力学中对可变形固体进行的3个的基本假设是: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第二章 轴向拉压 一、轴力图:注意要标明轴力的大小、单位和正负号。 二、轴力正负号的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正,压缩时的轴力为负。注意此规定只适用于轴力,轴力是内力,不适用于外力。 三、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N F A σ= 注意正应力有正负号,拉伸时的正应力为正,压缩时的正应力为负。 四、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及切应力的计算公式:2cos ασσα=,sin 22 αστα= 注意角度α是指斜截面与横截面的夹角。 五、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强度条件[],max max N F A σσ=≤ 六、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可解决的三种问题:1.强度校核[],max max N F A σσ=≤ 一定要有结论 2.设计截面[],max N F A σ≥ 3.确定许可荷载[],max N F A σ≤ 七、线应变l l ε?=没有量纲、泊松比'εμε=没有量纲且只与材料有关、 胡克定律的两种表达形式:E σε=,N F l l EA ?= 注意当杆件伸长时l ?为正,缩短时l ?为负。 八、低碳钢的轴向拉伸实验:会画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知道四个阶段及相应的四个极限应力:弹性阶段(比例极限p σ,弹性极限e σ)、屈服阶段(屈服

地震勘探原理浅震实习报告范本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施工设计 (2) 第三章数据采集 (13) 第四章数据处理 (26) 第五章总结与建议 (26) 第六章结束语 (28)

第一章:前言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是面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开设的实践课程之一,是在地震勘探理论和工程物探等课程之后的实践环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对浅层地震仪器的认识和操作,以及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地震勘探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阶段工作,其任务是为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提供第一手资料。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要有高质量的地震仪器外,还与测线及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技术和地震波的接受仪器有关。 地震测线的布设必须考虑地质任务、干扰波与有效波的特点、地表施工条件登诸多因素。具体来讲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测线应为直线,保证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比较真实;二是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 根据不同勘探阶段的精度要求,地震测线的布置方法又分为以下几种;1.区域概查阶段测线的布置依据是从地质测量或重·磁·电·物探资料中了解到区域构造的初步资料,如构造线的方向,区域构造单元的预测范围等;2.面积普查阶段通常以二维地震勘探的方式将测线布设为“丰”字型;3.面积详查阶段要求主测线垂直构造走向,二维地震勘探的测网稍密,线距为2km-3km,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三维地震勘探。 在地震勘探中,资料解释占有什么重要的地位。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经过处理得到的时间剖面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点,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要运用地震波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比,去伪存真。同时还要把时间剖面转化深度剖面,绘出空间地层构造图。 构造解释即为为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落实构造圈闭。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地震波运动学原理,利用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和速度等信息,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狗啊哦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圈闭的油气藏。 本次实习的目的: ? 1. 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实际应用和勘探任务的介绍,仪器的操作练习,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 2. 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计与论证,包括激发点距、接收点距、接收道数、记录时长、覆盖次数分析等; ? 3. 地震数据的现场采集,摆放接收排列,连接记录仪器,设置各项参数,进行地震波的激发0与接收,对每一次接收的道集数据进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