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历史沿革与传承

中国文化概论历史沿革与传承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深厚的文化之一。
它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铸就了今天的多元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传承进行概述。
一、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制度和思想传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祭祀仪式以及社会礼仪等方面。
商朝的兴衰则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
周朝的建立,则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封建社会的文化繁荣自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极为繁荣。
诗经、楚辞等经典文献的创作和流传,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独具特色的汉字书法等各个方面都为中国文化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唐宋时期的文化繁盛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的盛世文化、宋朝的科技进步以及文人墨客的繁荣,都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赤壁赋》等文学作品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四、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国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元朝的建立带来了外族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出现了一定的异化。
明朝时期,程朱理学的兴起使中国文化发展出新的思想体系。
清朝时期,康雍乾盛世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更稳定的环境,并且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五、现代时期的文化发展从19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现代化进程,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
这一时期,包括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在内的重大事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
然而,中国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并未停滞不前,诸如中国画、京剧、中医药等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传承至今,并逐渐在国际间赢得了声誉。
六、当代中国文化的特点在当代,中国文化不再是封闭的,它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生机。
历史文化概论 大明宫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从大明宫浅谈隋唐文化特点)北京交通大学机电1102周伟明11221057从大明宫浅谈隋唐文化特点看完《大明宫》后,我对隋唐文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恢弘气度,如史诗般壮丽的大国文化气息。
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时期,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惊世骇俗,举世瞩目。
兴盛时期的大唐用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取着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也让万国使者来到这里朝贺瞻仰。
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
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明宫是唐朝鼎盛时期最好的写照,气势恢弘的建筑风格,广阔的建筑面积,无论对财力,人力还是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若没有盛唐时期充裕的府库储备,没有国泰民安的生活,没有顶尖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才能,这样一座备受世人瞩目的宫殿是很难完成的,这不仅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绝后的浩大工程,也是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文明前列最真切的写照。
隋唐文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目光,让所有人都想来到帝国一睹这里的风采呢?一、隋唐文化是多元化、多样性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隋唐文化体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与隋唐时期个地域文化的交融密不可分。
南北朝时期,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乱使得各地域的民族都以其独特的方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文化。
例如,北方地区地域广阔,土地贫瘠,常年大风扬沙,恶劣的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性格豪迈、粗犷,他们钟情于大漠,孤烟,长河,他们能够在现实的孤寂与苍凉中寻找对生活的豁达与坚持。
中国文化概论

• • • • •
二、求是务实 求是务实是良好的学习态度。 求是务实是良好的学习态度。 求是务实是积极的处世精神。 求是务实是诚实的做人原则。 求是务实是严谨的科学精神。
• 三、贵和尚中 • 在古人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 在古人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 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和谐统一。 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和谐统一。在人与 人的关系上,注重和睦相处,相互尊重, 人的关系上,注重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 解和关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说: 解和关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说:“礼 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以为实行礼 学而》 之用,和为贵”(《论语 学而》),以为实行礼 制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制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 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就事业的至关重要的条 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件。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将人和看得比天时和地 公孙丑下》 (《孟子 公孙丑下》),将人和看得比天时和地 利更加重要。 利更加重要。
• 《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与齐景公论及 “和”与“同”: •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 “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 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 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 之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 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 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 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 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 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 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中国文化概论_第二章

墨家
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 爱”、“尚同”、“尚贤”、“节用”、 “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 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 了思想的代言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阴阳家
战国时期的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 德终始”说。他以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 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名家(又称刑名家)
法家
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人物 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 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 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法度, 上约君,下约民,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智力国 家。后期法家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 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 “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 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 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 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 度。
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P43)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但是考察周人的重农,他们 不时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 某种“政道”的含义。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 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 “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 层那样腐化。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有它 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的重农相应,《诗 经》的《周颂》、《大雅》、《小雅》中,保存 了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耕文化方 向的选择。
两汉经学的作用及变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内法 外儒,安抚与镇压并用的政策。他利用儒学的目的,是为 了加强封建统治。而到汉元帝上台后,提拔了一大批名儒 来主政,使得西汉儒生一套宽政减刑、不与民争利的言论 不顾实际地得到实行。建国二百年的王朝腐败以十分严重, 现在全用“宽政”使得王朝政治如脱缰之马般向更腐败的 地步堕落。本来汉代儒学就是杂着阴阳灾异的混合物,它 的宇宙论模式是阴阳家的五行相生相克,落到历史层面的 是“五德终始”之说。政治的腐败透顶,再加上自然灾害 频繁,汉家的“失德”该有新王朝代汉的说法渐渐传开来。 于是王莽利用这种说法,代竿建立新朝。但王莽是一个食 古不化的书呆子,他完全按照《周礼》治理国家,所行的 大政没有一样切合实际。当时由于天灾人祸,人民无法生 存,开始造反,他还只顾和大臣们议制度,以为礼制一定, 天下自然太平。所以王莽的失败,是一场经学的失败。东 汉建立后,像“尧舜禅让”一类的经论被皇帝“受命于天” 的论调代替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谁敢提起过。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500字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500字
一、中国历史起源
中国历史起源于远古时代,数千年前,华夏祖先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
自此,中国进入了古代文明时期,各朝各代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二、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丰富多彩,从早期的分封制到秦始皇统一后的郡县制,再到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和军机处,政治制度不断演变。
这些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深刻的哲学理念。
其中,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四、古代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各种文学形式璀璨夺目。
同时,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五、古代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农业技术等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六、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地民俗风情各异,民间艺术形式多样。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地方性的庙会、灯会等活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文化解读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文化解读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家。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这段历史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
无论是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还是工艺技术,都展示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解读。
首先,中国的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包括了语言、宗教、文学、艺术、建筑、音乐等多个方面。
其中,语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汉字作为中国语言的象形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宗教方面,中国有佛教、道教、儒教等多个宗教,不同的宗教信仰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文学方面,中国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如《诗经》、《论语》等经典,这些作品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和建筑方面,中国有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如中国画、汉唐风格的建筑等,展示了中国独有的审美观和艺术思想。
音乐是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如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体现了中国人的音乐才华和情感表达。
其次,中国历史文化中有一些核心价值观念。
儒教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传统之一,强调了诸如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塑造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
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传统上,中国注重尊重老师和长辈的教诲,强调孝道和家庭观念。
中国的文化也强调和谐和平衡,如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思想。
传统的观念认为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是相互关联的,追求社会公平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第三,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在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之一,统一的政权和官僚制度成为其他文明国家效仿的对象。
中国的科技和发明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农业、纺织、冶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
如中国发明了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重要的科技,这些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文化传统也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和文化交流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C)A.道德B.礼仪C.人文D.科学2.唐朝时,在今西藏地区主要居住的民族是(B)A.羌族B.吐蕃C.鲜卑D.回纥3.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B)A.山东B.山西C.湖南D.湖北4.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A.彝文B.朝鲜文C.傣文D.蒙古文5.中国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D)A.从西南向东南逐渐移动B.从西北向东北逐渐移动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移动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6.在保护自然方面,“不违天时”观念的提出者是(B)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宋代“通漕四渠”的是(D)A.广济河B.金水河C.惠民河D.淮河8.氏族制度形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商代D.周代9.汉朝地方行政体系中,最小的单位是(A)A.里B.乡C.亭D.县10.儒家“仁者,人也”最基本的要求是(B)A.“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庄子哲学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强调对生活的超越。
摆脱、超越的方法是(B )A.无为B.齐物C.天人感应D.道法自然12.汉代灭南越,设立珠崖、南海等九郡的皇帝是(C)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宣帝13.士人群体真正构变成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士族阶层是在(B)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14.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负责政策执行的是(C)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内使省15.明朝用“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朱熹的(C)A.《楚辞章句》B.《古今图书集成》C.《四书章句》D.《五经正义》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揭示出自(A)A.《山坡羊·潼关怀古》B.《一枝花·不伏老》C.《哨遍.高祖还乡》D.《西园闻见录.关税》17.我国南方稻麦两熟制形成于(D)A.西汉B.东汉C.北宋D.南宋18.下列选项中,属于秋季的节气是(C)A.雨水B.小满C.处暑D.小寒19.晚清时期,广州为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专设了(B)A.四夷馆B.十三行C.番邦行D.迎宾馆20.下列选项中,历史上曾以狗拉爬犁为交通工具的民族是(A)A.赫哲族B.黎族C.傣族D.瑶族21.中医肺腑学说的思想来源是(B)A.“天人合一”学说B.“阴阳五行”学说C.“知行合一”学说D.“中和之德”学说22.下列选项中,已出现雕版印刷术的是(D)A.周代B.秦代C.汉代D.唐代23.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了皇帝拥有(A)A.司法权B.军事权C.财经权D.行政权24.礼起源于(C)A.祭祀B.法律C.习俗D.神话25.天子亲自前往泰山祭祀,这种祭祀方式属于(A)A.就祭B.望祭C.周祭D.合祭26.荒礼属于(D)A.冠礼B.婚礼C.诞生礼D.凶礼27.“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所描述的场景会出现于(A)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重阳节2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下列选项不属于“四谛”法的是(D)A.苦B.集C.灭D.爱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的教学思想是(A)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学思结合30.中国对乐理的认识很早,周代已创立了五音阶体系。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葛镜成桥善意深,讹言豆腐到如今。若非 访古寻真迹,枉费仁人好义心。” “溪山 险阻竟沟通,百尺桥横峭壁中。砥柱江流 石不转,人谋亦可夺天工。”“崇山对峙 树声幽,一曲长虹映碧流。最是犀江风景 好,跨驴人去又回头。” 这是丁尚固、朱 扶枢、刘增礼对葛镜造桥事迹的称颂。碑 刻如今仍立于桥头,继续对向寻访者讲述 着葛镜造桥的故事。
演员正在准备祭坛用品
的仪 每 有 戏 人为 供式 次 武 有 讲农 福 品〄 阳 戏 武 阳历 泉 。宰 戏 〄 戏 戏正 阳 杀 在 阳 〄 比月 戏 的 开 戏 就 傩、 正 猪 场 则 没 戏五 规 首 之 是 有 和月 演 、 前 文 文 地、 出 猪 〄 武 戏 戏六 每 腿 都 双 地 路月 年 和 要 全 戏 子进 举 尾 举 看 是 要行 行 巴 行 头 有 宽。 三 作 “ 自 文 很据 次 为 开 然 戏 多当 〄 祭 坛 就 就 〄地 分 坛 ” 多 没 傩老 别 。 : ;
追究“小西门”来源
• 明正统末年(1449),苗民起义,围攻城池甚 紧。城内仅靠一股小小的福泉和张三丰背 来的吊井,不能解决饮水问题。众多的兵 士、百姓,以及战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 城池不攻自破。频繁的战争,多次的失败, 统治者不能不思考怎样解决水的问题。于 是,到成化年间(1465-1488),指挥张能在 西门外的沙河边建一水城,引河水入城, 在两山山腰结合部开辟了一座“小西门”, 以便战时能到河中取水。
• 福泉的古城垣,不仅保存完好, 而且还有“里三层,外三层, 石墙围水小西门”的水城奇观。 它由内城、水城、外城三部分 组成一座瓮城;内城蜿蜒于两 侧山腰之上,在两山腰结合处 开一城门,曰“小西门”;水 城池域呈三角形,城墙外围两 侧与内城连接,上下相对高度 数十米,邻近河道处开一小门, 并从门侧城墙下修一暗沟,城 墙外筑坝引水入暗沟进城内方 井中,再从另一暗沟流出城外; 外城又称外水城,城域呈半月 形,一端接内水城,另一端与 内城及内水城相接,将犀江围 于城中,上下两座约10米高的 三孔石拱桥卧于犀江上,桥上 有墙体护城,桥侧有两道石拱 门通往水城内外,上下拱桥既 是桥梁,又是墙体,俗称“桥 上城,城下桥”。
民 族 民 间 文 艺 绝 活 表 演
―田园欢歌”的苗族芦笙舞
"赏万亩梨花,游古城仙境" --贵州福泉第七届"金谷春雪"梨花 节开幕
万亩梨花吐蕊绽蕾,漫山遍野竞相开放。 细雨中,游人们兴致依然不减,尽情享受 “金谷春雪压琼枝,独占天下梨花韵”的 美景。4月2日,2011中国· 福泉第七 届“金谷春雪”梨花节开幕。
古城文化节
• 开幕式的巡游活动 • 精彩的表演 • 赏万亩梨花 游古城仙境
贵州福泉古城文化节开幕
• 福泉古城文化节为期 三天,将举办本土歌 曲大赛、福泉阳戏表 演、民族民间文艺绝 活表演、根雕奇石盆 景展等活动。 • 30余万福泉人民载歌 载舞
福泉的各族同胞参加巡游活动
民族风情
一 演位 “民 上间 刀艺 梯人 ”在 古 城 文 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表
道教圣地福泉山
神秘的福泉山
张 三 丰 踩 下 的 草 鞋 #
张三丰的仙迹---葛镜桥
神秘的传说:麻哈江为明代京滇古驿道 必经之地,两岸绝避千尺,江水汹涌,每 当春夏便洪水暴涨,给过往行人带来诸多 不便。明万历年间,郡人葛镜以积善为怀, 决心造桥便民,以利往来。起初葛镜两次 建桥失败。
葛镜桥
• 相传,在福泉山修道的张 三丰一晶外出云游,得知 葛镜几次造桥未成,深为 他为民造福,矢志弥殷的 精神所感动。于是托梦给 葛镜,告诉他在江岸石壁 上写有“砥柱”二字的地 方下脚,桥即可完成。葛 镜顿然领悟,第二天到麻 哈江察看,见对岸果有 “砥柱”两字,朗然醒目, 神韵飘逸。于是,倾田数 千倾,再次募工修桥。
• 张三丰为助葛镜造桥,让城 里每户人家磨一厢豆腐搁在 外,命山神土地在鸡门叫三 遍之前将豆腐搬到麻哈江造 桥用。一土地偷懒,躲在桥 脚学鸡叫,张三丰发现,一 掌将偷懒的土地打在岩壁上, 罚他永世守桥。桥造成后, 百姓庆贺,官府也送猪半头 慰问土地山神。张三丰一气 之下,将官府送来的半边猪 扔到桥头岩壁上。如今,葛 镜桥桥头岩壁上那酷似一土 地和半边猪头的溶岩乳石, 据说就是当年张三丰留下的 仙迹。
赏万亩梨花 游古城仙境
• 通过“金谷春雪”梨 花节的举办和有效宣 传,将福泉“以梨花 为媒”,集“踏青、 赏花、商贸、文化” 为一体的大型旅游节 庆活动隆重推向外界, 着力促进福泉旅游、 发展和谐的乡村旅游。
金海雪上的诱惑
花海
万 亩 梨 仙花 境迎 任风 君舞 游〄 古 城
―梨园清音”古筝演奏
张 仙 祠
• 史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 宝,今辽宁彰武西南地方人。 他是明代道士,武当道派创始 人,太极內家功夫开山鼻祖。 有介绍说三丰生于宋,仕於元, 顯於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为避朱元璋诏求,漫游云、 贵、川,曾在云南会晤被朱元 璋流放至此的弟子沈万三。在 回襄汉途中見福泉山山奇气灵, 清江如练,遂留下结廬修道八 年。他在福泉留有詩赋300多首 (篇)和眾多书画楹聯,并留有 多处遗迹。有观点他对福泉元 明文化起承先启后的作用,并 影响600年间福泉传统文化的发 展。所以有学者认为福泉文化 为『三丰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政史与法律系 09思想政治教育 200906074019 肖孟
福泉简介
福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福泉是贵州 开拓较早的地域之一,从古且兰国至今, 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福泉有被誉为中 国一绝的“福泉阳戏”。福泉文化底蕴丰 富,文化历史悠久灿烂。经国务院批准, 福泉已于1996年12月撤县设市。
―品味”古城垣
• ―贵州八达岭”---古城垣简介 • 小西门水城
古城垣
– 为加强防卫,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命 颖川侯傅友德为征朝廷在大军进出滇、黔的必经之地 平越设置守御南将军,统兵30万自湖南沅州进入贵州、 继而兵进云南。也是在这一年,明千户所,次年即升 为平越卫,辖天坝安抚司及乐平、平定、丰宁上、丰 宁下四个长官司,并与湘黔古道上的偏桥卫(今施 秉)、平溪卫(今玉屏)、镇远卫(今镇远)等相互呼应 成为西南边陲一道重要军事防线。明万历年间,平越 卫成为与镇远相似、“府卫同城”的平越民府,从此 奠定了古城的规模。到洪武三十四年(1401),指挥李 福又将土城改建为石城,成为重要军事设施。
• 阳戏每副面具的形态和神态都不重复。在造型艺 术上特别注重不同角色性格的深层刻画,表现出 面具制作者的聪明才智。贵州福泉阳戏在祭祀仪 式中有着若干戏剧性的表演。举行阳戏神祀活动, 一般先叩拜许愿,然后再还愿,因而叫“还阳 戏”,又称为“愿戏”。阳戏分为内坛和外坛, 内坛主要是做法事,外坛主要是唱戏。阳戏内坛 二十四戏,即二十四坛法事,为迎神、酬神、送 神仪式。外坛二十四戏,主要是戏剧表演,常演 的剧目为:赐福戏、贺寿戏、仕进戏、婚娶戏、送 子戏、逗乐戏等等。
旅游文化
• • • • • • 洒金谷 三江汇合处 大白水景区 森林公园——蛤蚌河风景区 龙井双奇 万福墙
洒金谷
• 福泉位于福泉市城郊, 是鱼梁江、诸梁江、沙河 三道峡谷和三江汇合后形 成的麻哈江的总称,得名 于诸梁江上游的一座古石 拱 得名于诸梁江上游的一 座古石拱桥——洒金桥。 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历史 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 地,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
目录
• 张三丰的传说 • “品味”古城垣
• 古老神秘的阳戏 • 古城文化节 • 旅游文化
张三丰的传说
• 张三丰与福泉文化 • 道教圣地---福泉山 • 张三丰的仙迹---葛镜桥
張三丰与福泉文化
• 『张仙祠』在福泉山 上,山门上,『福泉 山』三字为大书法家 啟功所题。过山门百 余步是金碧輝煌的大 殿。两侧石壁上是中 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 亭的題词:『武当山 得道,福泉山成仙』。 福泉山与武当山齐名。
• 貴州省福泉縣古城垣的小西門水城全長170多 米,建於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距今已有 5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水城, 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同時還具有軍事、水文、地質、建筑等方面的科 學研究價值。福泉水城是由內城、水城、外城三 部分和三道城牆構成的一座防御性瓮城。沙河穿 城而過,河水可解決城內人畜的引水問題,充分 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古 城 垣 华 中 独 具 水一 城格 的 精
——
古老神秘的阳戏
• 阳戏简介 • 阳戏面具
对阳戏的简介
• ―阳戏”是傩戏系统中戏 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的 剧种,在西南诸省市农 村,现在还常有 演出, 有的地方还有阳戏剧剧 团。阳戏全称是“舞阳 神戏”,简称“阳戏”, 即在祭祀仪式 中进行若 干戏剧性表演。举行阳 戏神祀活动,一般先叩 许信愿,然后再还愿, 因而叫“还阳 戏”,又 称为“愿戏”。
• 福泉阳戏一堂为36面,目 前仅存17面,这些面具因 其历史久远具有文物价值。 面具分文、武、老、少、 男、女六类,造型注重角 色性格的深层刻画。福泉 阳戏班子有8名艺人,多 为50岁以上老艺人。加大 力度培养接班人已提上文 化部门的日程,采取必要 措施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 民间文化遗产。
• 福泉阳戏以其历史久 远和保持较好的文化 生态而为学术界、艺 术界所关注,曾参加 “90年上海国际民间 艺术博览”和第八届 亚运会举办的“中国 (贵州)傩戏面具艺术 展”,并赴武汉、重 庆等地巡迴演出。这 些活动使福泉阳戏在 海内外享有一定的知 名度。
600年历史的贵州福泉阳戏
• 福泉市龙昌镇大水沟黄土哨村民组是福泉 阳戏传承地,阳戏是明朝洪武四年(公元 1372 年)从浙江一带随军入黔的,已传承 36代。其前身“元皇宝坛”,共有18坛, 如今仅存一坛 。据阳戏36代传人聂仕学说, 当地的阳戏分文戏和武戏两种,可连续演 出月余而不重复。
– 福泉阳戏是我国傩戏中仅存的戏种 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它 的前身叫“元皇宝坛”,相传共有 18坛,如今仅剩一坛,即今天的阳 戏。明朝初年,朱元璋为扫除元朝 残余势力,调集大量军队屯军及眷 属移居贵州,他们远离家乡,对故 土和亲人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于 是,用保留家乡的各种祭祀、习俗 来保持心态的平衡和寄托对故土亲 人的相思。在历史的变迁中由于政 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原因,曾在 中原一带盛行的傩文化活动开始向 长江流域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转移, 甚至在“宫廷傩”(傩戏的一种) 衰落失传之后,其流入民间的那一 部分,仍以强大的生命力,继续衍 变成为“民傩”(乡人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