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
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综述

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和文化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传统艺术、文学、建筑、宗教等。
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台湾地区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也是台湾地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道德素养。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和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部分传统文化逐渐失传;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
研究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历史发展、应用情况及研究趋势,为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台湾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演变和影响,为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提供参考。
3. 分析台湾地区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评估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局限,为有效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策略和措施。
4. 探讨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提供启示和指引。
1.3 研究意义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根基和灵魂,对于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台湾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台湾独特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台湾特色文化500字介绍

台湾是一个充满特色文化的地方,以下是对台湾特色文化的简单介绍:
1. 饮食文化:台湾的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式、日式、西式等多种风味,形
成了独特的台湾菜系。
例如,卤肉饭、蚵仔煎、台湾牛肉面等都是台湾的特色美食。
2. 夜市文化:台湾的夜市是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小吃、游戏
和商品琳琅满目。
士林夜市、饶河街观光夜市等都是台湾著名的夜市。
3. 传统建筑:台湾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中式建筑,如庙宇、古厝和城楼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精髓。
4. 民间艺术:台湾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布袋戏、歌仔戏、民间
舞蹈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台湾的文化特色,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宗教信仰:台湾人民的宗教信仰多元,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
各种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丰富了台湾的文化生活。
6. 茶文化:台湾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种类繁多,如铁观音、龙井、
文山包种等。
喝茶已成为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总之,台湾的特色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这些文化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台湾独特的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造成这么多全球世界有将近200多个国家,不少国家都出现了乱象。以泰国为例,过去半年示威游行不绝,朝野互相攻击不断;中东的叙利亚内战拖了三年半,还没有任何解决的迹象;中非共和国也是内乱持续两年之久。国家、社会的动乱、抗争、罢工,就是一个“乱”字作祟。
以衣、食、住、行四方面举例说明。我的西装不少穿了二十多年还没扔掉,太太都看不下去了,但我不舍得丢,既然没破没烂还可以穿,何必为了赶时髦买新衣服?时装面料的制造过程可是会排放废气的。饮食方面,维持健康即可,不求山珍海味,只求清淡节约。住、行方面,讲个小故事。1980年,菲律宾马科斯总统夫妇与我会见,聊天时问我对菲律宾观感如何,我回答“不好”,随即解释道,1963年访问菲律宾,百姓富庶,商业繁荣;17年后,菲国富人区的豪奢与紧邻贫民窟的败落对比异常刺眼,社会贫富差距如此悬殊,恐生动乱。上位者有再多的豪宅,再多的名车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一个人晚上只能睡一张床,一次只能坐一辆车。马科斯显然没有采纳我的“轻车简从,善待贫民”的建议,其政权果然垮台。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专家、学者都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全球化、区域化、资讯化的新世纪,大家会享有民主的政治、自由的市场经济,全世界将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人们幸福地生活其中。但是,21世纪已经过了13个年头,上述期盼并未实现,相反,各类灾害层出不穷。而在我看来,解决这些全球困境的钥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欧债危机同样如此。民主国家重选举,胜利者当官,失败者丧权。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找不到政治家了,尽是一群为当选唯利是图、乱开支票的政客。为了讨好民众,政府大喊环保、卫生、教育、福利,拼命借债却无力增加收入,又不敢征税怕丢选票,此等心态不正是贪么?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

台湾传统风俗习惯及注意事项一、语言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台湾民众口中的“国语”。
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
台湾政界人士说话比较传统,常用敬辞。
①与台湾人打交道常用的16个客套词:初次见面说“久仰”,分别重逢说“久违”征求意见说“指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宾客来临用“光临”求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了解工作用“高就”,看望别人用“拜访”中途离开说“失陪”,归还物品叫“奉还”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叫“留步”②常用的敬辞: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二、信仰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
教堂寺庙扁布,信徒众多。
①神明信仰。
台湾庙宇数量众多,民间信仰非常广泛。
信仰对象绝大多数是从祖国大陆传入的。
台湾民众供奉的神明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民间普遍崇拜的对象,如玉皇大帝,尧、舜、禹三官大帝、关公、五福大帝等;二是对台湾有大功者,如开台圣王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三是行业保护神,如为了航海安全,崇拜妈祖,为了保佑健康,信仰保生大帝,为了保胎育儿,信仰临水夫人等。
②宗教信仰。
台湾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是由外国传入的,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又名清真教、回教。
教徒别名穆斯林)。
三、饮食类似粤、闽,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
①讲究菜肴的丰盛吉祥,注重菜肴的鲜、嫩、滑、爽。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爱微甜味道。
③主食一般以米为主食,也很喜欢各种面食品种。
台湾地区均有不同的特产,质量优异,可适量采购纪念,如珊瑚、珍珠、茶叶、灵芝、玉辟邪、琉璃、牛肉干、凤梨酥、话梅、化妆品等。
唯有服饰则较香港价高。
四、礼赠人和人之间往来,按国内的习俗都需要带一些礼物,在台湾俗称“带伙手“,有些东西不能作为礼物相赠的:毛巾、扇子、刀剪、年糕、棕子、鸭子禁赠月内产妇、雨伞。
五、礼仪1、在不清楚台湾人的政治立场的前提下,不谈论中国大陆和当地的政治问题。
学习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记台湾蹲点培训汇报双流县九江小学台湾——美丽的宝岛,像一名依偎在大陆身旁的小家姑娘,她将时尚与古朴完美融合,展现着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
9月18日,应台湾木铎学社的诚挚邀请,同时也为完成我校教育国际化指标,我们踏上了赴台湾蹲点培训之路。
一、木铎学社1996年成立于台湾,是全国性非盈利教育学术团体,致力于国际和两岸文化交流研究与组织。
现任理事长陈汉强,曾任立法委员、台湾教育厅副厅长、台北市教育局局长、屏东师专校长、新竹师范学院校长、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
本次蹲点培训活动就是由台湾木铎学社精心策划与组织。
二、台湾印象台湾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的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的天气比大陆气温高,近几天气温一直维持在30—33度之间。
台湾的饮食非常清淡,完全不符合四川人的口味。
台湾宗教信仰流行,加上现今的台湾人更加注重饮食健康,所以十分流行吃素。
台湾的水果品种特别多,味道非常甜。
例如:凤梨、释迦、百香果、番石榴(芭乐)、莲雾、木瓜、芒果等。
台湾人非常讲究垃圾分类,完全不像大陆把所有垃圾装在一起。
他们在等垃圾车来收垃圾之前必须把垃圾分为餐厨垃圾、塑料、纸类、金属类等,并用专用的垃圾袋装好。
三、本次学习(一)进入台北国立大学,聆听专家讲座这次学习非常有幸听到了中华儒道研究协会监事长王祖淼博士讲座《如何创造双赢的亲子关系》;中华儒道研究协会、儒道书院秘书长萧义焜的《向“道神圣贤”学真功夫——人生精品CEO必学的人生真理》;元大创投董事长、中华儒道研究协会理事长李克明《当孔子遇上哈佛》;《品德向下扎根,让孩子赢在人生起跑点》。
从这四位专家的讲座中,我们更深一层了解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内涵。
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道家:道可道,非常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儒、道两家“以儒为宗,以道为法”。
讲座中,王祖淼博士对“本事”一次作了新的定义:懂得待人接物;萧义焜秘书长提出“怨天怨地永远别人的人一定不会成功”,“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李克明董事长提出“物以类聚,由友看己什么料”的交友法则……(二)走入学校,实地蹲点学习1.耕心莲苑这是一所社区学校,余素华、陈瑞珠两位老师在没有任何财经支持下,将自己多年微薄储蓄倾囊而出,不足的额度向银行信用贷款,以不计束修,随喜赞助办学建成莲苑。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邱.论探索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文/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李功员康杰摘要:近来年虽然两岸之间的正常交流受到一定的挫折和影响,但中华文化依然为实现两岸文 化相连、民心相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理和历史的溯源分析表明,台湾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 化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面对新的形势,要切实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 传,拓宽两岸文化交流的渠道,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不断促 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凝聚两岸同胞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中华文化;两岸关系;心灵契合;和平统一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海外统战工作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K20200205)近来年随着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逐 渐加剧,两岸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两岸同胞的利益 受到严重损害。
美国妄图通过打“台湾牌”来遏制 中国的崛起,而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 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并且企图通过“倚美 抗陆”和“挟洋自重”的方式来达到其“渐进式台 独”的目的。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势下,依然无法阻 挡两岸之间的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
在两岸众多的 交流项目中,经贸和文化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经贸 追求共同繁荣,而文化则是两岸之间存在最多共同 元素的议题。
中国大陆始终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的阶段性成果。
秀传统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两岸文化相连、民心相通。
面对新的两岸形势,在对台工作实践 中,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不断扩 大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 契合,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一、台湾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文化,更不是单 指汉族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全国各族 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 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台湾儒学传统文化的特点

台湾儒学传统文化的特点
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
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
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2、具备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漫长而坎坷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发扬下来,而且经历了无数个后人承继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多样前人,依据时代市场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赛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获得扩充、多样、发展和技术创新。
3、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多元化的。
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共存,这就同意了中国传统文化有著汇聚百川优势、相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
中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有非常大的差异。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妈祖文化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性

妈祖文化对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性摘要:妈祖文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在很多海外华人中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民俗文化对于维系海峡两岸民众深层感情、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台湾妈祖信仰的概况出发,研究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并提出弘扬妈祖文化推进两岸统一的建议。
关键词:妈祖信仰闽台渊源和平统一一.台湾妈祖信仰概况(一)湄洲妈祖是台湾妈祖信仰的源头。
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宋朝福建莆田湄洲岛,生前乐于助人,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传奇故事不断被神化,在沿海渔民心中有着重要地位。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
目前,全球共有妈祖庙五千多座,信众两亿多人,台湾岛上有三分之二的信徒。
(二)台胞对妈祖文化的认同。
历史上随着福建人大量移民到台湾,妈祖信仰也被带到海峡东岸,而妈祖作为故乡请来的保护神,就成了移民们忆土思乡念根的重要寄托。
现今台湾岛上有妈祖庙800多座,信众超过1400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台湾同胞凭借奉祀妈祖来怀念大陆故土,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台湾同胞“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妈祖文化与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强烈。
千余年,妈祖广泛在台湾落户扎根,妈祖文化也得到不断传播和演绎,并逐步发展成为台湾地区的主导信仰文化。
妈祖信仰已成为岛内最为典型,能够超越人群意识、超越社会阶层、超越政党意识、超越区域界限的民间信仰。
二.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一)妈祖信仰的重要纽带作用。
妈祖文化的弘扬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保护传统文化情况的调查
厦大附中八年二班毛奕霖
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也有着鉴真和尚的遗骨,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
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据说曲阜孔庙曾派专人赴韩国学习中国早已失传的“文庙祭礼乐”。
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
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
对于西方文明,中国大陆只是吸收了浅层次的、表面的物质文明,而不是精神文明。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大陆早已将它革命,“弃之如敝屣”。
这造就了一个结果:今天中国虽然在表面上已经开始“超英赶美”,各种超级工程震惊外邦,而在实际上却日益走向病态。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人们的普遍感受。
文革对中国传统的打击的确是毁灭性的。
很多人都清楚的记得,文革时期儿女告发父母,学生告发老师,朋友告发朋友,邻居告发邻居,夫妻相互告发的悲惨情景。
在许多人眼里,台湾由国民党管理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但事实上正是由于国民党的管理,台湾才能够躲过文化大革命的危机,将中国的大部分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60多年来,台湾与大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1949年,两岸分治。
国学在大陆成了“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变成需要破除的对象,继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变成应该被扫荡的“牛鬼蛇神”。
台湾则刚好相反。
国民党一败退到台湾,就开始清除日本殖民主义的影响,致力于全面
恢复中国传统文化。
当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蒋介石却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亲自担任总会长,全力推动文化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这才得以保存。
台湾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至今依然在使用、学习各种传统文化。
自1949年以来,台湾学校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使用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
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
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
2010年9月7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了新的“国文科新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经典内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来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数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老子》、《诗经》、《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典,另外增补“国学常识”为选修课。
当中国大陆的初中生在欣赏韩寒、郭敬明的小说,而对枯涩难懂的国学望洋兴叹时,台湾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却早已能够将《老子》、《论语》读的朗朗上口甚至背诵了。
在中国曾经被唾弃、被视为“牛鬼蛇神之物”的“国学”在台湾受到了这样的尊重,可见台湾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
除了国学文化,客家语、闽南语也在台湾受到了极好的保护。
台湾原住民在台湾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
们在台湾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人、闽南人的人口在台湾社会人口不算少,所以客家语、闽南语也是台湾通行的语言一种,像今年的台湾大选,马英九与谢长廷在辩论时和竞选集会时,在说普通话和闽南话的同时都会用原住民语(例如阿美族语和客家话)来发言或问候。
客家语、闽南语和原住民语虽然不算是社会通用语言,但是为了照顾和维护社会的这类人群,台湾社会每年的各大颁奖典礼都会设立一些原住民语、客家人、闽南人有关的奖项,这在我看来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这样能够使更多人靠拢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最终起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台湾社会设立的有关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并不是一种“台独”行动,只是一种单纯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保护行动,体现着台湾作为一个民主社会所应有的包容特质,我们的官员总是将保护传统文化当作一项极其严重的政治任务,导致了很多过于“教条的政策”如京剧走进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去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而不是去传授这种文化,弘扬文化是让更多的人去欣赏重视这种文化,而不是让人掌握这种文化。
台湾社会这种保护文化的措施这的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