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的分类及危害

合集下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雷击的危害和防御措施雷电是大自然中一种强大而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当雷电横扫天空时,它所产生的电极化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和财产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减少雷击的危害。

雷击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威胁: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电能,它可以直接伤害、甚至杀死人体。

当雷击发生在人体附近时,人体会成为电流的最短路径,导致电击伤害或者灼伤。

此外,雷击还会引发爆炸、火灾和倒塌等危险情况,致使人们受伤甚至死亡。

2. 建筑物破坏:雷击会对建筑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当雷电击中建筑物时,电流会通过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向地下接地,这会引发严重的电弧和火灾。

同时,雷击还会损坏建筑物的电气设备,如空调、电梯、电脑等,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

3. 电子设备损坏:雷击对电子设备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雷击会导致这些电子设备瞬间过载或损坏,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后果。

针对雷击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1. 了解雷击的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雷电一般发生在严重的雷暴天气中,尤其是在夏季的午后和晚间。

了解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 避免暴露在雷电环境下:在雷暴天气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室外环境中。

特别是在开放的地区,如高山、平原、水边等。

这些地方容易成为雷电的发生地点。

3. 寻找安全避雷点:寻找安全的避雷点是降低雷击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室内建筑物一般都有接地系统,能够将雷电引至地下。

所以,在雷暴天气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待在室内建筑物中,尤其是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中。

4. 安装避雷装置:在一些高风险的地区,如高楼、山顶、电力站等,我们要安装避雷装置。

避雷装置能够吸收和分散雷电的能量,减少雷击的危害。

安装避雷装置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确保其安装质量和有效性。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

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

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

如,1970年7月27日中午1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个直击雷打倒10名游客,其中2人因电流通过身体抢救无效而身亡。

直击雷产生的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会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的停电,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另外,直击雷的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例如,1989年8月12日.青岛市黄岛油库5号油罐遭雷击爆炸,大火烧了60小时,火焰高300米,烧掉4万吨原抽,烧毁10辆消防车,使19人丧生,74人受伤,还使630吨原油流入大海。

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

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

球形雷能从门。

窗。

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例如,1978年8月17日晚上,原苏联登山队在高加索山坡上宿营,5名队员钻在睡袋里熟睡,突然一个网球大的黄色的火球闯进帐蓬,在离地1米高处漂浮,唰地一声钻进睡袋,顿时传来咝咝烤肉的焦臭味,此球在5个睡袋中轮番跳进跳出,最后消失,致使1人彼活活烧死,4个严重烧伤。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

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

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损坏电气设备。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雷击事故的危害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

雷击事故的危害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

雷击事故的危害性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雷击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自然灾害现象,经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雷电产生的高温、高压、高电流不仅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对建筑、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等产生严重破坏。

因此,关注雷击避险问题,提高雷击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雷击事故的危害性雷电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安全受威胁:雷击事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严重,甚至可导致人员死亡。

当雷电直接或间接地击中人体时,由于雷电高电流和高能量的存在,容易造成电击伤、内外伤、心肺功能障碍等,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2. 建筑物受损严重:雷电的高温、高压和高电流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极大。

雷电一旦击中建筑物,会引发火灾、爆炸和建筑物结构崩塌等严重后果,不仅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导致财产的巨大损失。

3. 电子设备受影响:雷电对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干扰较大,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信息丢失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依赖于电子设备进行办公、学习和娱乐等活动,因此雷击事故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

4. 通信系统中断:雷电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雷击可能导致通信线路断开、通信设备损坏、通信信号干扰等问题,严重时会造成通信系统的瘫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雷击避险关注雷击避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雷击事故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关注雷击避险意味着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

通过加强雷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雷电天气,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 保障基础设施安全:雷电对基础设施如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网络等的破坏性很大。

关注雷击避险问题,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基础设施的损坏,确保社会运行的稳定和持续。

3. 保护电子设备及信息安全:现代社会高度依赖电子设备,关注雷击避险问题可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击的损害,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避免因雷电造成的信息丢失和数据泄露。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宣传版报)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宣传版报)

防雷知识一、遇雷雨时,注意避雷的情形:(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二、雷电的危害形式:闪电可分为云内闪、云际闪和云地闪。

前者对飞行器危害大,后者对建(构)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地闪电,平均每秒100次。

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段容易落雷。

雷电侵入地面的建(构)筑物、设备、人、畜等会造成灾害,其形式主要有:直接雷击(包括直击雷、侧击雷)——在雷电活动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构)筑物、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为直接雷击。

间接雷击——雷电流通过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入侵、雷电反击等(统称感应雷)形式侵入建(构)筑物内,使建(构)筑物、设备部件损坏或人身伤亡。

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其特点是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

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

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

雷电的种类和危害雷电是一部分带电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云层与大地之间产生的猛烈闪电并伴随巨大响声的放电现象。

一、雷电的种类1、按雷电的危害方式分类1)直击雷(1)直击雷是带电云层(雷云)与地面突出物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强度时,发生激烈放电并显现闪电和雷鸣的现象。

(2)直击雷的放电过程每一次放电过程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是雷云向大地进展的不太光亮的一种放电,当先导放电接近大地时,立刻发生从大地向雷云进展的极光亮的主放电。

主放电有微弱余光。

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的性质。

平均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最多能显现几十个冲击。

第一个冲击的先导放电是阶段形先导放电,第二个冲击以后的先导放电是箭形先导放电。

阶段形先导放电的时间为5~20ms,箭形先导放电的时间约为1ms,主放电时间不超过0.5~0.1ms,余光延续时间为30~50ms。

2)感应雷感应雷也称雷电感应或感应过电压。

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

(1)静电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雷云接近地面时,使邻近的金属设施特别是较长的金属设施(如架空线路)上,感应产生与雷云相反的大量束缚电荷。

在雷云对其他部位或其他雷云放电后,这些金属设施上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的形式高速传播,形成静电感应。

静电感应电压的幅值可达到几万到几十万伏,往往造成建筑物内的导线、接地不良的金属导体和大型的金属设备放电而引起电火花,从而引起电击、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或对供电系统造成危害。

(2)电磁感应雷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四周空间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引起的。

这种强磁场能使四周的金属导体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电磁感应雷会对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破坏,或者使四周的金属构件感应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火灾。

3)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指雷击在架空线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快速传播的雷电波。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

雷电的危害及防雷基本知识1.3.1雷电效应雷电具有很大的破坏性,能够摧毁房屋,劈裂树木伤害人畜,损坏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

雷击放电所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危害有:(1)电效应在雷电放电时,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或将输电线路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

(2)热效应当几十至几千安的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

雷击点的发热能量为500~2000J,这一能量可熔化50~200mm3的钢,故在雷电通道中产生的高温,往往会酿成火灾。

(3)机械效应由于雷电的热效应,还将使雷电通道中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结构中间的缝隙里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水分及其它物质分解为气体。

因而在被雷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造成爆炸。

(4)静电感应当金属物处于雷云和大地电场中时,金属物上会生出大量的电荷。

雷云放电后,云和大地间的电场虽然消失,但金属物上所感应积聚的电荷却来不及逸散,因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

静电感应电压往往高达几万伏,可以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对于存放可燃性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是很危险的。

(5)电磁感应雷电具有很高的电压和很大的电流,同时又是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

因此在它周围的空间里,将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并且还会在构成闭合回路的金属物中感应电流,这时如果回路中有的地方接触电阻较大,就会局部发热或发生火花放电,这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是非常危险的。

(6)雷电侵入波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

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7)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当防雷装置受雷击时,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上都具有很高的电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击的分类及危害
一.雷击的分类
根据雷电产生的特点及危害性质不同,雷击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几类。

(一)直击雷
直击雷是雷云与大地之间发生的雷电放电现象,当雷云接近地面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感应出异性电荷,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电场,由于雷云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且大地亦不平坦。

使雷云与大地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匀,一般地面凸起处电场较强。

当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就会发生雷云与大地凸起物间的放电。

即发生直击雷
(二)感应雷
由于雷电的感应而使系统出现过电压,根据感应情况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1.静电感应过电压
当雷云接近地面或高压导`线时,将在地面或导线上感应出大量的异性电荷,当雷云存
在时,这些异性电荷受雷云电场的束缚,形成静止电荷,当雷云对其它目标放电后,其电场消失,导线上原来受到束缚的异性电荷因失去电场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沿导线向两侧移动,形成很高(可达500—600kv)的电压,从而使系统遭受过电压。

2.电磁感应过电压
当雷电活动进行时,将产生巨大的雷电电流,这一雷电电流是迅速变化的,而变化的
雷电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变化磁场。

这种磁场将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如电气设备,输电线路等)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二)雷电侵入波
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发生在架空线路或架设于空中的管道上。

在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冲击电压。

并沿线路或管道向两侧迅速传播。

称行进波。

当这种行进波沿着导线或管道进入变电所(站)时,将使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危及人身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