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危害与防护新方案介绍

合集下载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防范措施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防范措施

一、引言雷击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害性广的特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雷击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雷击事故应急预案防范措施。

二、组织机构1.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雷击事故预防与应对工作,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应急演练,评估预防效果。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具体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预防工作。

3. 预防小组:负责日常预防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培训、预警信息发布等。

4.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工作,包括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

三、预防措施1. 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防雷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2)对易受雷击的建筑物、设备进行防雷改造,提高防雷能力。

(3)加强对重要设施、设备的防雷保护,如电力设施、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等。

2. 人员培训(1)定期开展防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防雷意识。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雷击事故的能力。

(3)要求员工掌握防雷基本技能,如避雷、逃生等。

3. 预警信息发布(1)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雷击预警信息。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雷击预警信息。

(3)在雷击高发期,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防雷意识。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针对不同场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3)总结演练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5. 应急物资储备(1)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急救包、防雷伞、防雷服等。

(2)确保应急物资的完好、有效,便于应急使用。

四、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2. 确保人员安全,迅速疏散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3. 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4. 控制事故现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5. 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6.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雷击危害与防护新方案介绍_文库

雷击危害与防护新方案介绍_文库
2014.10.
目录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二、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影响 三、常用雷击防护方案及元件 四、雷击浪涌防护新方案设计 五、新方案测试报告 六、雷击浪涌防护新方案的应用 七、讨论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雷击浪涌基本概念 雷击浪涌危害表现形式 雷击危害的防护 电子设备的防护重点
感应雷强度不仅与放电强度相关,与距离、方向、耦合回路状态关系也很大。 据测算,400米高空100云间放电,在500米长架空明线上可产生2的线间感应
冲击; 对于网络应用来说,感应雷击的威胁更为显著。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雷击危害的防护
建筑防护:避雷/引雷系统,尽可能将雷击电流引入大地

耐压参数离散性10-20%,对于470V器件,可能其(1)只有370V;

——因此设计选型时的安全余量必须放得足够宽。

470V的在1电流时的残压大约在1,2时大约1.2;

560V的在1电流时的残压大约在1.3,2时则大约1.5;

——1以上的残压对于小功率设备,威胁尤其严重!

——高残压导致瞬间功耗增大,对于防雷元件本身的可靠性不利
缺点 冲击触发需要时间200-5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浪涌保护为冲击触发模式,电压高 极限参数下的寿命短,10次左右 必须提供续流限制设计,避免危险
三、典型雷击防护方案
常用防护元件之、

、都是半导体工艺元件,寄生效应小,动作快

体积小,容量低,通常应用在信号端口保护场合
一级防护: 初级,建筑入口保护
二级防护: 次级,用户入户保护
三级防护: 三级,设备端口防护
一级防护必须考虑到建筑内的各种安全,例如易燃易爆物品、人身安全等,一般要求 10010/350以上的防护等级

雷电事故处置方案

雷电事故处置方案

雷电事故处置方案在电气设备和设施的使用中,经常会发生雷电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完善的雷电事故处置方案,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雷电事故的特点•出现突然性,不可预测。

•瞬间能量大,容易引起火花、爆炸等危险事件。

•给设备和系统带来巨大的电磁干扰、过电压甚至失效。

2. 雷电事故的预防措施2.1 预防雷劈•安装避雷装置,减少雷击破坏•建议居住地点不靠近高耸的建筑物或行道树等物体•不在开阔的场地、山顶、沙滩等地方扎营2.2 预防雷击伤人•当天有雷雨时,应避免徒步旅行或户外活动•避免在室外接电话、冲凉、洗衣等活动•不在室外的金属棚架、大树下、水边、广场和球场等地停留3. 雷电事故的处理流程3.1 雷电事故发生当雷电事故发生,首先需要做到保护好自己,迅速搜索附近是否有人员受伤。

3.2 停电措施•确认事故是否需要停电•委任专门负责人员(具备电气维修知识),进行停电的操作3.3 隔离操作发现设备被雷击之后,需要隔离受击的部分,防止火花、电弧等带来危险,避免继续进行雷电侵害。

3.4 恢复操作隔离操作完成之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雷电事故的组织管理为了做好雷电事故的发现、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

其中,需要做到:•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掌握当地的气象情况,做好事故预测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和人员抢救准备,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事故5. 总结保障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降低雷电事故对人员和设施的可能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雷电事故处理方案。

该方案要从预防、组织管理两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雷击事故安全预案方案

雷击事故安全预案方案

雷击事故安全预案方案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人们的伤害,制定一份完善的雷击事故安全预案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防范措施1. 了解天气预报。

当天气预报中出现雷暴预警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2. 室外避雷。

当室外遇雷雨时,要迅速找到避雷设施或安全的室内场所,避免继续暴露在雷电的危险之中。

3. 室内避雷。

在室内时,尽量避免接触与雷电有关的设备和金属物品,如电视、电脑、电话等,以避免直接雷击。

二、安全预案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

向员工、学生等普及雷击的危害和防范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防范和应对雷击事故。

2. 设立警示标志。

在易被雷击的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雷击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做好雷电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雷电监测站,及时掌握雷电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向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出预警,提醒他们做好防护措施。

4.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雷击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安全疏散路线、应急救援措施、急救知识等,确保人员的安全和救援能力的提高。

5. 加强对雷击事故的研究。

开展雷击事故的原因、预测、防范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对雷击事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6.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相关单位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雷击事故,提高应对能力和减少损失。

7. 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及时检查和维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电力线路等潜在的雷电危险源,保证防雷装置的正常运行。

8. 进行定期演练。

定期组织雷击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升人员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通过采取以上的防范措施和安全预案方案,可以有效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及时调整和完善预案方案,以提高应对雷击事故的能力和效果。

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单位和专家的合作,不断提升防雷技术和预防能力,确保人们能够安全地面对雷击的威胁。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一、概述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高电流、高电压和高能量的特点,如果不正确处理,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雷击事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二、预防方案1.提高防雷意识:加强对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雷意识,使大家了解雷电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防雷设施建设:对公共场所、重要建筑物和易受雷击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设避雷针和接地装置,提高防护能力。

3.室外活动安全: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严禁在室外进行高空作业、水上活动和其他容易受雷击的活动。

4.科学规划建筑物:在规划建设新建筑物时,要考虑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抗雷能力,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方案。

三、处置方案1.雷击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迅速撤离靠近雷击点的人员,并组织人员进行救护。

2.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当地电力公司和公安部门,并将现场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调查。

3.断电处理: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迅速断开电源,避免电力设备损坏和进一步事故的发生。

4.检查设备损失:雷击事故后,要及时对受损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相应的报修和赔偿。

5.事故调查和分析:对雷击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6.风险评估:对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雷方案和措施,加强对雷电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四、应急措施1.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季节,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项防雷措施和责任人,以应对突发的雷击事故。

2.进一步加强对防雷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设施隐患,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置雷击事故的技能,为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五、总结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和人员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防雷意识,建设防雷设施,科学规划建筑物和加强设备保护,可以有效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预防与处置方案概述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很难完全预防,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率,并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做好对应的处置措施。

本文档将介绍雷击事故预防和处置方案。

雷击事故的预防措施1.安装避雷装置安装避雷装置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来预防雷击事故。

避雷装置包括:针叶树(如松、柏)、尖顶建筑物(如塔、高楼)、避雷毡、避雷线等。

这些设备将雷电带到大地来消除它的威胁。

2.雷电警报系统雷电警报系统是一种能够预警雷电降临的设备。

它通过在多个区域安装感应器来检测雷电信号。

当雷电信号达到某个阈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

3.保持地面湿润干燥的地面易于积累电荷,从而引起雷击事故。

保持地面湿润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避免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活动雷雨天气是发生雷击事故概率最高的时候。

尽量避免在这种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大大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率。

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1.疏散人群如果雷击事故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如户外游泳池、露天音乐会等),首要任务是疏散人群。

尽量让人们远离有可能被雷击的地方。

2.寻找避雷处如果地点周围有设备以及其他屏障,能够降低被电击的可能性,应尽快朝那个方向前进。

3.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如果有人被雷击,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包括进行心肺复苏和急救。

4.火灾处置雷击还有可能引起火灾。

如果火灾难以控制,应立即报警求救,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总结雷击事故预防和处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尤其是夏季经常出现雷雨天气,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采取防护措施。

在雷击事故发生后,要做好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保证人们的安全。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

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雨季是雷电活动频繁、触电事故多发和洪涝灾害易发的季节。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有效的防雷击、防触电和防汛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雨季防雷击、防触电、防汛预案的相关内容。

一、防雷击预案1.合理安装避雷设施:在雷电频繁的地区,建筑物、高耸物体、电力设施等必须安装合格的避雷装置和导电引下线,以确保雷电能够安全地引向地下,减少雷击的危害。

2.加强室内防雷措施:在室内,应尽量避免接触金属物品,如铁制器具、水龙头等。

同时,应使用地线稳定的电器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接地,以减少雷电对人体的危害。

3.避免户外活动:在雷电频发的天气条件下,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如果无法避免,应选择开放的地势低,不靠近高高架构物、树木或水源的地方。

4.教育公众防雷常识: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普及雷电知识,加强公众防雷意识,提高应对雷电的能力。

二、防触电预案1.加强电气设施维护:对于老旧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合理使用电器设备:使用电器设备时,应遵循正确的用电操作方法,不随意触碰、拆卸电器设备。

同时,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触电的风险。

3.加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可以及时检测并切断电流,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生活中,应加装漏电保护器,特别是在厨房、浴室等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地方。

4.教育公众防触电常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电气安全知识,培养公众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的意识,增强对触电风险的认知。

三、防汛预案1.加强河道和水库管理:在雨季来临前,加强对河道和水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清理河道杂物,确保河道通畅,增加水库调节水位的能力。

2.排查险情隐患:排查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城市内涝点,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险情发生。

3.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掌握雨情、水情、水库水位等重要信息,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汛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雷:放电电流并不直接通过保护目标,但雷击过程产生的高压、漏电流、地电位反 击、耦合能量等会对保护目标产生影响;
感应雷:主要是放电时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变化通过耦合方式在保护目标内产生高压或大 电流冲击。云间放电也可能对保护目标产生感应雷击,大大增加了威胁范围和程度;
次生危害:火灾、次声波、冲击波、机械结构损害等。
雷击浪涌基本概念
雷电是自然界所发生的云间或云地间的高电压、大电流放电现象,往往伴随着
巨大的能量释放,当该放电对建筑、设备、甚至人身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时,就形成雷
击浪涌危害。
每次雷击往往是一个串行序列,由多次放电构成,但一般遵循能量递减规律,
放电时间几十到几百微秒,放电间隔在几毫秒到上百毫秒范围,首次放电最强烈;
二级防护: 次级SPD,用户入户保护
三级防护: 三级SPD,设备端口防护
一级防护必须考虑到建筑内的各种安全,例如易燃易爆物品、人身安全等,一般要求 100KA@10/350us以上的防护等级
对于电子设备的三级防护来说,主要是保证设备自身的安全,要求可以比一、二级防护适 当降低,但从实际使用经验来看,在雷击频发地区,国标GT17626.5所定义的4KV(2KA)偏 低,保护能力不足。
某厂商设计的20W交换机电源模块,根据客户要求采用单级20D561 MOV保护,
4KV测试时残压1500V,循环试验时整流滤波电容(47uF/400V)发生多次爆浆故障。
三、典型雷击防护方案
常用雷击防护元件之压敏电阻
特性:
低压高阻抗,高压阻抗急剧降低
二、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影响
雷击信号的馈入方式
电源母线馈入 信号线缆馈入 保护接地馈入
根据经验,对于网络应用来说,电源母线馈入是威胁最大的雷击信号引入方 式,特别是在架空明线供电的场合。主要是由于架空线缆距离长、回路面积 大,因此容易耦合高强度的雷击信号;其次就是电力线缆寄生阻抗小,大部 分耦合雷击功率都要通过负载设备消耗,因此设备受到的威胁也就最大。
典型事例之一:国内某知名通讯设备公司早期出口南美的通讯设备,就因其高密度、 大能量、大范围的雷击导致极高的故障率,最后不得不对设备防雷方面的企业标准 进行修订并在设备上增加额外的防雷措施。
典型事例之二:国内某地广电数字化改造所采购的某厂商机顶盒,在旧城区推广时, 保修期内的设备损坏率超过60%,主要也是由于雷击影响造成。
隔离电感的电感量一般在5-15uH
三、典型雷击防护方案
典型方案及改善方案说明
共模防护由MOV+GDT网络实现;差模防护由独立的M压和漏电流是个突出矛盾
—— 控制残压必须降低MOV耐压
—— MOV耐压降低则漏电流增加,影响寿命和可靠性
MOV耐压参数离散性10-20%,对于470V器件,可能其Vv(1mA)只有370V;
感应雷强度不仅与放电强度相关,与距离、方向、耦合回路状态关系也很大。 据测算,400米高空100KA云间放电,在500米长架空明线上可产生2KV的线间感应冲击; 对于网络应用来说,感应雷击的威胁更为显著。
一、雷击雷危击害的浪防护涌危害简介
建筑防护:避雷/引雷系统,尽可能将雷击电流引入大地
一级防护: 初级SPD,建筑入口保护
2014.10.
目录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二、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影响 三、常用雷击防护方案及元件 四、雷击浪涌防护新方案设计 五、新方案测试报告 六、雷击浪涌防护新方案的应用 七、讨论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雷击浪涌基本概念 雷击浪涌危害表现形式 雷击危害的防护 电子设备的防护重点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随着电子设备向集成化、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在线待机功能等方向的发
展,雷击危害的威胁表现得越来越严重;
雷电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地貌、建筑等相关,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特点,当前
建筑防雷规范的建立及实施远远落后于形势的要求。
一、雷击浪涌危害简介
雷击浪涌危害的表现形式
直击雷:放电直接作用于保护目标,使其成为放电端或放电通道的一部分;
对于光纤接入,基本上不存在信号线缆馈入和保护地馈入问题。对于分配端 输出,由于采用了屏蔽线缆,并且传输距离比较短,因此耦合信号相对小很 多。
—— 因此,对于接入网或分配网应用,防雷措施主应要针对电源母线。
二、典型雷击防护方案
电子设备典型的雷击 保护方案 常用保护元件及特点 典型保护方案的特点
——因此设计选型时的安全余量必须放得足够宽。
470V的MOV在1KA电流时的残压大约在1KV,2KA时大约1.2KV;
560V的MOV在1KA电流时的残压大约在1.3KV,2KA时则大约1.5KV;
——1KV以上的残压对于小功率设备,威胁尤其严重!
——高残压导致瞬间功耗增大,对于防雷元件本身的可靠性不利
普通用户很少具备完善的雷击防护系统,一般仅具备建筑防护,少量具备一级防护,极个 别采用了二级防护。
二、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影响
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威胁 雷击信号的馈入方式 雷击信号的关键影响
二、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影响
雷击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威胁
目前的电子通讯设备应用主要依托于网络 网络应用所构成的电气互连更容易耦合并引入雷击信号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低功率化使其浪涌耐受能力下降 雷击所导致的设备软、硬故障给运营带来严重问题 电子设备防雷相关标准严重滞后于网络应用所提出的需求
三、典型雷击防护方案
典型电源端口保护电路:
三个压敏电阻VDR,一个气体放电管GDT
(Voltage Dependent Resistor)
(Gas Discharge Tube)
☆: GDT作用:一是保护地浮动,造成火地、零地电压离散大,VDR漏电不可预期 二是满足高压测试的要求,避免高压测试漏电流超标
该GDT规格要求比较高,导致其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部分场合,GDT被省略,火/零线直接通过压敏电阻到保护地,可靠性?
三、典型雷击防护方案
改善的电源端口保护电路:
与典型方案相比,增加隔离电感L和第二级VDR
隔离电感的存在,抑制了冲击输入时,向第二级灌入的电流
第二级VDR电流较低,可获得更低的箝位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