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是指在控制雷击危害的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二、雷电袭击的危害性1、雷电袭击对社会的危害性很大,能够直接破坏房屋、电力线路、电子技术设备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灾害,也可能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和财产损失。
2、雷电袭击还可以引起电磁干扰,影响相关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电力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影响供电的稳定性。
3、雷电袭击也可以引起电磁脉冲,使周围的电器设备出现故障,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防雷减灾的措施1、采取防雷技术措施,如采用防雷接地装置、抑制器、穿墙管等,防止雷电袭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坏,避免雷电袭击对人体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
2、采取预警措施,在发生雷电袭击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措施,有效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3、安装雷电预警仪,在雷电袭击前及时发出声光警报,让人们有时间寻求安全避雷区。
4、安装雷电消防系统,在雷电袭击后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及时派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救灾,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5、宣传防雷知识,加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让公众学会如何在雷电袭击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四、防雷减灾的实施1、制定防雷减灾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在减灾防雷方面的职责,并将减灾防雷作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
2、组建防雷减灾队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的减灾防雷能力,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减灾防雷服务。
3、开展防雷减灾宣传,开展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雷电危害和减灾防雷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4、加强防雷减灾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和安装防雷减灾设施,使之能够有效地减灾和防雷,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五、总结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是指在控制雷击危害的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通过采取防雷技术措施、预警措施、安装雷电预警仪、雷电消防系统及宣传防雷知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袭击带来的灾害,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电磁脉冲干扰
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可干 扰电子设备,导致通信中 断、数据丢失等。
02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装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种有效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通过接闪器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 物免受雷击损害。
避雷针应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如屋顶或塔顶,并确保与建筑物主体有良好的电气 连接。
了解直击雷的形成和危害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人员或地面,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了 解其形成和危害有助于提高防范意识。
认识防雷设施的重要性
防雷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 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学习防雷知识
学习防雷基本知识
了解雷电的产生、传播和防护原 理,掌握防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直击雷的Hale Waihona Puke 急处理遭遇直击雷时的应急措施
寻找低洼处躲避
立即寻找地势低洼处,如土沟、沟渠 等,身体保持下蹲姿势,双手抱膝, 尽量降低身体高度,避免成为雷电的 目标。
远离高耸物体
切勿奔跑、快速移动
在雷电天气中,切勿奔跑或快速移动 ,以免增加被雷电击中的风险。
避免站在高耸的物体附近,如大树、 高楼等,以免成为雷电的导电路径。
01
02
03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如温度、湿度、 风速等可影响云层运动, 进而引发雷电活动。
地理位置
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气流 等因素,更易形成雷电天 气。
季节影响
夏季雷电活动较为频繁, 因为空气温度高、湿度大 ,有利于电荷的积累。
直击雷的危害
物理损伤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造成损失。
因此,了解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 什么是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打在物体上的现象,也叫做“正常模式”,它是闪电中最危险的一种模式。
直击雷引起的损失往往比间接雷弱电流和感应电压的影响更加严重。
2. 雷电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雷霆一直是被人们所畏惧的自然现象之一。
雷雨天气容易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人类身体对电流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但遭受直接击雷时尤为危险。
因为直击雷电能够导致电击、烧伤、呼吸衰竭、心肺停顿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当发现有雷电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树林、水塘、高耸物体等有电势差的区域呆着,更要避开一些金属制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2.2 电力设备损坏雷电产生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于传统的电力设施来说,这种电压是难以承受的,会造成设备闪电击穿,引起短路等故障,同时也会严重危害设备的寿命和技术经济性。
2.3 天线设备的损坏天线设备也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因为天线处于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区域。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电会直接冲击到电视接收、通讯等设备,并破坏其电路。
3.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了解了直击雷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护措施以避免被直接雷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3.1 安全地点如果你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一般可以进入带金属网罩的建筑物,大型车辆,铁路隧道、路桥下、山洞、树丛等地方躲避。
3.2 用普通绝缘物封闭如果没有室内藏身之处,就必须用普通的绝缘物封闭身体。
注意,要用绝缘物如塑料布、绝缘衣物封住全身,其中厚度不能过薄,也要保证绝缘材质完好无缺。
3.3 特殊器材在经常遭受雷击的设施或者区域,需要采用专门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耐雷措施、避雷器、避雷线等。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模版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模版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模板,不使用分段语句:雷击是指由雷电产生的强烈电流通过大气激发、传输和放电,造成对变电所电子设备产生严重危害的现象。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冲击:雷电产生的电流在瞬间通过电子设备的导体、电线和其他电路元件,造成电流突然增加,导致电子设备的电路受损,甚至引发设备短路、烧毁等故障。
2. 电磁波辐射: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磁场的扰动,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使电子设备出现电流和电压的突变,造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受损,甚至产生电磁干扰。
3. 涌浪电流:雷电放电时会造成大量离子化气体的放电和瞬变电压,导致电力系统中出现涌浪电流。
这些电流会通过变电所电子设备的接地系统,进而对设备的接地点产生电位差,损坏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
为了防止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造成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个防护模板:1. 接闪器的安装:在变电所的高处,安装接闪器,用于吸收大部分雷击能量,减少雷击直接冲击电子设备的可能性。
接闪器应根据变电所的雷电密度和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以最大程度地防止雷击。
2. 环境的绝缘改善:通过改善变电所周围地表和设备的绝缘状况,减少雷电地闪电流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影响。
可采用增加地网导线的长度和密度、提高设备绝缘水平等方式来降低雷击的危害。
3. 设备的绝缘设计: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安装中,要充分考虑到雷击现象的影响,采取合适的绝缘保护措施,使用符合雷电保护要求的绝缘材料和绝缘屏蔽结构,防止雷电直接对电子设备产生损害。
4. 接地系统的完善:合理布置接地系统,确保电子设备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同时增加接地网的导线数量和长度,提高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有效地减少雷击时的电位差,保护电子设备。
5. 预防性维护:定期对变电所的电子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

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正文:雷击是指大气中的雷电放电现象,在某些特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雷击产生的强大电能和能量往往对周围的环境和设施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电力设施。
本文将探讨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1. 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危害雷击对电力设施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1.1 直接破坏:雷电放电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可能直接损坏电力设施,如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
雷击可能导致设备烧坏、内部元件熔化,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1.2 感应电压:雷击时,通过磁场的感应作用,电力设施中可能产生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对设备的绝缘性能和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具有破坏性。
长期受到雷击的电力设施容易发生感应电压相关的故障。
1.3 波及范围扩大: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可能通过传导、辐射和感应等方式传递给附近的电力设施,进而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的设施损坏。
这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供电能力。
2. 雷击防护技术为了减轻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雷击防护技术:2.1 接地系统:合理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危害。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将雷击电流快速引入地下,减小电力设施所受的雷击冲击。
2.2 避雷针:在高耸的建筑物和设备上安装避雷针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避雷针可以吸收雷电放电,并引导雷电流经过接地系统释放到地面,避免对电力设施造成直接破坏。
2.3 避雷网:在电力设施的周围建立避雷网可以形成一个保护层,减少雷电放电对设施的威胁。
避雷网由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将雷击电流引向大地,保护设备的完整性。
2.4 避雷器:避雷器是用来抵御过电压的装置,可以在雷击时吸收过电压的能量,避免过电压对设备的损坏。
合理使用避雷器可有效保护电力设施。
3. 雷击防护措施的重要性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采取合理的雷击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3.1 保障供电可靠性:电力设施承担着供电的重要任务,合理的雷击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停电率,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雷暴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大气不稳定、带有水汽和暖湿气流的条件下发生。
雷暴产生闪电、雷鸣和强烈的风暴,具有破坏力和危险性。
本文将探讨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对环境的危害1.1 雷暴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雷暴中的闪电会引发森林火灾,导致大片植被燃烧。
这不仅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促使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森林燃烧还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问题。
1.2 对水域的污染雷暴降雨强度大,容易造成陆地的径流增加,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冲刷至江河湖海。
此外,雷暴还会引发冲沟和土石流等灾害,导致河道的淤积和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1.3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雷暴产生的闪电会将大量的氮氧化合物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而形成有害物质臭氧等。
这些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增加哮喘、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二、对人类的危害2.1 触电危险雷暴时有可能出现雷击,当人体接触到雷电时会导致电击伤害,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人们在雷暴天气中应避免在露天区域活动,确保自身安全。
2.2 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破坏雷暴中的强烈风暴和冰雹会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破坏。
闪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3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雷暴时降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能见度降低,雨水打湿路面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同时,雷暴还会引发停电和信号系统故障,给交通运输带来困扰。
三、应对措施为减少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3.1 建立雷暴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雷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在雷暴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活动。
3.2 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提高防火意识,加强巡逻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火灾,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作为一种无法抑制的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而且常使电力、航空、通信、建筑等许多部门遭到破坏。
在正常运行时,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额定电压作用下。
但是,由于雷击和操作等原因,电力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可能升高,甚至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
这种对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危险的电压升高,称为过电压。
按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分为大气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1 .雷电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地面的湿气受热上升,在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
积云运动,使电荷发生分离,亦即在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撞击下,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积云,也称雷云。
云层中电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正、负不同雷云间的强大电场。
同时,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的雷云临近地面时,对大地或电气设备将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雷云中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电场强度达到 25~30kV / cm 时,就会使正、负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击穿,而发出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到达另一雷云或大地时,就产生强烈的“中和”作用,出现强大的电流,其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
该电流称为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过程。
主放电的温度可达 20000 ℃,使周围的空气猛烈膨胀,并出现耀眼的光亮和巨响,称为雷电,亦即通常所说的雷鸣和闪电。
主放电到达云端就已结束,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道下来与地上的电荷中和,称为余光放电过程。
余光阶段的电流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
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电荷堆积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上述放电完成后,可能引起第二个、第三个中心向第一个通道放电,因此,雷电往往是多重性的(约占 40 % ) ,放电的平均数约为三次,雷击总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0.5s 。
2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形式:分为直接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侵人波过电压三种基本形式。
(1)直接雷过电压。
雷云直接击中房屋、杆塔、电力装置等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流过该物体而泄人大地,在该物体上将产生很高的电压降,称为直接雷过电压。
由于直接雷过电压幅值极高,是任何绝缘都无法直接承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常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避雷网进行防护。
(2)感应雷过电压。
当雷击设备或架空线路附近地面时,在设备或导线上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对 35kV 及以下绝缘是危险的,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护,但对 110kV 及以上的设备,由于其绝缘的冲击耐压水平高于 500kV ,故没有危险。
(3)侵人波过电压。
它是指由于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上遭受直接雷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压冲击雷电荷,可能沿线路或管道侵人室内。
据统计,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波侵人而造成的雷害事故,约占雷害总数的一半以上。
3 . 雷电参数(1)雷暴日。
为了统计雷电活动频繁度,采用雷暴日为单位,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
全年雷暴日的总和叫年雷暴日,我国把每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 15 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 40 日的叫多雷区,超过 90 日的叫强雷区。
我们这一地区介于少雷区和多雷区之间。
4、常用防雷装置的种类和作用防雷工作包括电气设备的防雷和建(构)筑物的防雷两大内容。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一套完善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
避雷针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等电气设备
及建(构)筑物的直接雷防护;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输电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构)筑物;避雷器则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它属于一种专用的防雷设备。
(1)避雷针。
利用尖端放电原理,使其保护范围内所有电气设备或建筑物免遭直击雷的破坏,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像一个由它所支撑的锥形“帐篷”,当避雷针的高度为 h 时,“帐篷”的上半部空间为从针顶向下作 45°的斜线,在距地面 h / 2 处转折,与地面上距针底 1.5h 处的连线构成保护空间的下部。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式计算: r = 1.5h 。
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较为复杂。
(2)避雷线。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输电线路。
线路上的避雷线称架空地线。
(3)避雷器。
它可进一步防止沿线侵入变电所(或发电厂)的雷电侵人波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把雷电侵人波限制在避雷器残压值范围内,从而使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可免受过电压的危害,通常将它接于导线和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避雷器分管型、阀型、磁吹、氧化锌避雷器,我厂大多采用氧化锌避雷器。
(4)避雷带。
沿建筑物屋顶四周易受雷击部位明设的作为防雷保护用的金属带作为接闪器、沿外墙作引下线和接地网相连的装置称为避雷带。
多用在民用建筑特别是山区。
(5)避雷网。
分为明装避雷网和笼式避雷网两大类。
江口电厂防雷设施齐,每年3月份以前都要全部检验避雷器并正常投入使用。
通过此次学习讨论。
大家进一步了解了雷电的形成、危害以及雷电的防护。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雷电的防护,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