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华瑞电子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子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

电子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该文通过分析南方某电子企业工人的工作场所,列举出工人常患的职业病以及其危害因素,发病原因和危害程度,希望可以通过分析观察找出各个职业病关键的危害点,找出其诱因和防止措施,最后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来。
标签:职业病;危害治理;电子企业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和实地探访,对实际的工作场所中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一进行了检测,并且按照已经颁发的国家职业卫生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1 职业卫生调查1.1 现场调查情况总体来说,调查的生产车间在卫生调查中可以评为洁净厂房,生产车间的整体洁净度达到1 000级,生产车间里现有空调净化系统和新风通入系统,室内的平均新风量达到了47 m3/h每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每人40 m3/h的硬性要求。
厂房内运行企业自行研发的生产工艺,整套生产线的工艺技术都有很高的水平,完全实现自动化,密闭化和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正常情况下可以支持长时间的连续生产作业,车间的年运行时间为365 d。
主要的生产设备有1 415台套各样式设备,除此之外还布置了区域化学品供应柜,从各个设备的布置情况开看,整个车间的流水工作线各个环节的设备布局密集、科学。
再生产过程中一共会涉及各式生产原料80多种,含有高毒类的物质有CL、N、NH3、HF、CO、PH3、AsH3、BF3、TiCl4等,还有一些生产常见的强酸强碱类物质如:H2SO4、H3PO4、HNO3、HCL、O3、H2O2等,这些有毒高腐蚀新物质就是造成厂房内职业病高发的原因,目前厂房内也有的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数达到了1 805 人,这个数据占总职工数的78.5%,职工正常工作时间采用四班三运行制度,每天每位工人的工作时间为8 h。
还有一部分外包人员,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到危险物品,人数大概为300 人左右。
2 针对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设施2.1 有关防毒设备的放置①对由来存放危险化学品的装置或者管道应该采用双层套管的防腐材质,除此之外,还必须在阀门的地方安装有机玻璃(透明)所做的密封罩;②关于气体钢瓶柜,需要在其中设置专门的特种气体钢瓶以及阀门盘装置,对于气体钢瓶柜,要求这种装置必须具有自动吹扫和切换的功能;③工艺废气通过专用的废气收集系统进行回收处理,要求整个运输过程要保持密闭状态排送到专门的处理装置中,生产过程排放的各类废气所用的收集管道不可以相连通。
【措施】常见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2.每年安排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采用屏蔽防护,较少辐射对人员造成的危害;
4.作业时,个人佩戴剂量监测仪,及时了解作业环境中的剂量,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放射性肿瘤
激光切割
激光
激光辐射造成的眼伤主要有光致角膜炎、角膜凝固、碳化和穿孔、晶状体混浊、视觉功能性障碍“闪光盲”,以及视网膜凝固、出血和爆裂等。激光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有色素沉着、红斑和水泡等。伤害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的大小,而这与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工作波长和工作状态有关,其中能量是最主要的因素。对人体和工作环境构成危害的不仅有直射光,而且还有反射光和漫反射光。
1、控制噪声源,在产生振动的设备上安装防震垫或防震圈。
2、个体防护。对从事噪声岗位每月定期发放耳塞;
3、健康监护: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噪声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
4、检测车间噪声,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噪声聋
喷漆作业
甲苯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6.每年安排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甲苯中毒
二甲苯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12 页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1、使工作效率降低: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噪声还会造成视力下降,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
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噪声还对女性生理机能有严重损害。
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主要是戴用耳塞、耳罩,目前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戴舒适方便等优点。
同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听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也是必要的。
工间休息:在90dB(A)以上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除了午饭时给予适当午休之外,上午、下午宜给予1~2次10~15min的工间休息。
休息的地点应比较安静,与噪声车间之间有隔声措施,以使大脑和听觉系统得到适当的休息,有利工人健康。
氯化氢;盐酸(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氯化氢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有毒气体,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 2 页共 12 页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安全常识之职业危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安全常识之职业危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危害性物质、器械以及职业环境,这些都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职业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职业危害成因分析化学危害许多职业涉及到化学物质,例如制药、印刷、染料、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
化学品进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中毒、过敏、损害生殖能力、致癌等危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物质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物理危害许多职业也涉及到物理危害。
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会造成眼睛疲劳、颈椎病、手腕综合症等。
操作振动工具、高低温环境等也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生物危害医疗、养殖、食品烹饪等职业稍有不慎则可能被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常见的生物危害物质包括:乙肝病毒、肺结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许多职业涉及到辐射危害,例如:核电站工人、医生、航空、太空探索等。
辐射长时间直接照射人体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后果,包括化学变化、电离、热效应、生物效应等影响。
职业心理危害身处工作场景中,不良心态或环境压力容易对精神造成影响。
职业心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焦虑、抑郁、失眠,对于长期存在的压力,也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危害,例如PTSD。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现场管理对于那些潜在的物理、化学、生物危害工作区域,应当进行合适的现场管理,指导员工使用必要的保护设备,保障环境监测有效。
建议定期进行现场安全会议,以了解和预防潜在风险。
个人安全防护个人防护常规包括:防护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安全鞋等,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职业危害物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身体的损伤。
职业心理危害不容忽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防范职业心理危害有重要作用。
提倡正确的工作生活方式,保持平衡,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并接受学习培训,可大大提高个人警惕性和应对策略。
总之,在工作中了解职业危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
建议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心理调节,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和企业的负责。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噪声、金属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电子行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子行业的统计,由于相当多的工厂没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职业安全保护及培训,以及工人缺乏渠道去了解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使得许多人身受其害却浑然不觉。
一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化学品危害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
苯是剧毒化学品,有强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既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体内化学品超标。
2.辐射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3.噪音及其它有害因素电子厂内的噪音主要来自金属捣碎机、切割仪器、打磨及包装机等。
音量过高或刺耳的噪音,会使人体紧张,甚至导致永久失聪。
此外高温、粉尘、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4 页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四氯化碳、苯类、三氯乙烯、酸类、环己酮、丙酮、铅等,此外还存在噪声、金属粉尘、高频、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电子行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子行业的统计,由于相当多的工厂没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职业安全保护及培训,以及工人缺乏渠道去了解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使得许多人身受其害却浑然不觉。
一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1.化学品危害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天拿水也很常用,通常含有苯和甲苯。
苯是剧毒化学品,有强致癌性,慢性苯中毒患者多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既白血病,甲苯也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便引起中毒或体内化学品超标。
2.辐射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第 2 页共 4 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一、前言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岗位职业危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并在员工中广泛宣传、贯彻、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岗位,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
三、岗位危害分析1. 物理危害(1)噪声危害:部分岗位可能存在高噪声场,对人体耳膜、听神经造成不可逆损伤。
(2)辐射危害:锅炉房、X光检测等岗位可能存在辐射场,对人体造成损伤甚至致癌。
2. 化学危害(1)有害气体危害:化学实验室、车间等部分岗位可能存在毒气泄漏、浓度超标等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2)粉尘危害:部分岗位可能存在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对呼吸系统、皮肤造成损伤。
3. 生物危害(1)病原微生物危害:医院、食品加工等部分岗位可能存在感染病原体危险。
(2)动物危害:动物繁殖场、动物实验室等部分岗位可能存在动物攻击等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防护措施1. 物理危害(1)噪声:应采取隔声、减音措施,听力受损严重的员工应当轮换岗位。
(2)辐射:应当对辐射源进行有效屏蔽和防护,员工应当佩戴防辐射衣、眼镜等。
2. 化学危害(1)有害气体:应当保证部分岗位的通风设备正常运转,员工应当佩戴呼吸器、手套等。
(2)粉尘:应当减少粉尘产生,员工应当佩戴防护口罩、防尘眼镜等。
3. 生物危害(1)病原微生物:应当贴好标志并给所有员工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手套等。
(2)动物危害:员工应当佩戴防护手套、围裙等,同时加强动物性气味的处理。
五、听证程序任何员工在遇到危害时,有权向公司进行投诉。
公司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同时对员工进行保密处理,切实为员工维权。
六、总结本《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全面分析了本单位所有岗位的职业危害,并提出了详细的防范措施,希望所有员工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本规程,不断完善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模版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模版职业病是指长期从事特定职业或工作所致的有碍健康的疾病。
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从事工业生产还是办公工作,我们都可能面临各种职业病的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需要制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下面是一个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模板,介绍了常见的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通风控制措施1. 对于有害气体或粉尘较多的作业岗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通风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
2. 通风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作。
3. 有害气体或粉尘较多的作业岗位应当设置有效的抽风罩或局部通风措施,将污染源的有害物质尽量排除。
二、防护措施1. 根据工作环境和危害程度,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2. 员工必须按照要求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
3. 员工需要接受个人防护设备的培训,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个人防护设备应当存放在专门的储存区域,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三、工艺控制措施1.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
2. 使用更加环保和无害的替代品,替代有害物质的使用。
3. 对于有害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等环节,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监督。
4. 确保有害物质的储存、运输和处理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并进行合理的隔离和封存。
四、卫生监测措施1. 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卫生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
2. 对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如粉尘、化学物质等。
3. 对于有害物质的个人接触进行监测,如采样分析、生物监测等。
4. 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1. 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职业病的基本知识、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应急处理等。
3. 培训应当定期进行,确保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保持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及防范措施
电子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装配,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常见的有苯类、酒精、焊接烟雾、噪声、高频、辐射有害因素。
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电子行业的统计,电子行业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 化学品危害
目前电子业使用的化学品有数百种,对人体的危害各有不同,主要的入侵途径是皮肤渗入和呼吸道吸入。
电子厂常用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作为清洗剂,例如洗板水,主要的成分是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会损害肝功能,症状类似于肝炎。
有些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因被误诊为肝病,未能对症下药以至死亡。
除了溶剂,各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并且,由于重金属积聚在人体内不易排出,会长期影响健康,甚至影响终生。
在电子厂,这类重金属(化合物)大多以粉尘或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体内化学品超标。
2. 辐射
电子行业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光(常用于电路板的制作、测试电路错误)、放射性同位素(常用于测试密封后零件内是否有空气)。
接触过量电离辐射的后果包括:癌症、流产、先天残缺、过早衰老、贫血症。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常产生于增塑、粘合、焊接、固化环氧等工序)、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其中微波、紫外线及激光是最危险的非电离辐射。
医学研究显示,工人接触过量微波后,会导致心脏、甲状腺及神经系统毛病。
3. 噪音及其它有害因素
电子厂内的噪音主要来自金属捣碎机、切割仪器、打磨及包装机等。
音量过高或刺耳的噪音,会使人体紧张,甚至导致永久失聪。
此外高温、粉尘、流水线作业的心理紧张、超微行业视觉疲劳以及持续不良操作体位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二防范措施
公司职业危害的防范要点包括: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除毒、减噪隔音、屏蔽;使用防毒面罩、手套、眼镜、耳塞等防护用品;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上,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部位都应选择使用防护用具,如听力系统——听力防护用
具、呼吸系统——呼吸防护用具、身体——防护服、手部——防护手套及袖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一定要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护要求且使用者对于环境中能够存在的危害因素有清晰的了解;个人防护装备本身的材料对使用者无害,选择个人防护装备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和材质;尽量保证穿戴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