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中药制剂

与剂型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1.《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其中药材拉丁名排序为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①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联想:千金小姐:千=千分之一,金=精密称定。

②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试验时的温度应以25℃±2℃为准。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等,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中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

(一)基源鉴定: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

(二)性状鉴别: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1.药材

(1)形状:是指药材的形态。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如根类药材多为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皮类药材常为板片状、卷筒状等;种子类药材常为类球形、扁圆形等,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传统的经验鉴别术语形象生动,易懂好记,如党参根顶端具有的瘤状茎残基术语称“狮子头”,防风的根头部具有的横环纹习称“蚯蚓头”,海马的外形鉴定术语称“马头蛇尾瓦楞身”等。

(2)大小: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

(3)色泽:是指在自然光下观察的药材颜色及光泽度。药材的颜色与其成分有关,黄芩由黄变绿后质量降低。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或其他附属物等。如白芥子表面光滑,紫苏

子表面有网状纹理,海桐皮表面有钉刺,合欢皮表面有椭圆形、棕红色皮孔,辛夷(望春花)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等。

(5)质地:略

(6)断面: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折断面特征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

断面还可以反映出异常构造的特征,如大黄的“星点”(髓部异

型维管束);牛膝与川牛膝的“筋脉点”(同心环点状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皮部异型维管束);商陆的“罗盘纹”(同心环型异型维管束)等,这些特征在鉴别药材时非常有意义。

(7)气:有些药材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由于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成为鉴别药材的重要特征之一。如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檀香、麝香有特异芳香气等。有的中药具有香气成分,如牡丹皮、徐长卿含丹皮酚,具有特殊香气,香加皮含甲氧基水杨醛也具有特殊香气。

(8)味:如乌梅、木瓜、山楂含有机酸以味酸为好;甘草含甘草甜素、党参含糖,以味甜为好;黄连、黄柏含小檗碱,以味苦为好;干姜含姜辣素而味辣;海藻含钾盐而味咸;地榆、五倍子含鞣质而味涩。有毒药材,如川乌、草乌、半夏、白附子等需尝味时,取样要少,尝后要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9)水试: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黏滑,且体积膨胀;小通草(旌节花属植物)遇水表面显黏性;熊胆粉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色线状下沉而短时间内不扩散;哈蟆油用温水浸泡,膨胀度不低于55。

(10)火试: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等。

2.饮片

(1)形状:扁圆形如酸枣仁,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

(2)大小:《中国药典》规定,饮片的规格有片、段、块、丝等。其中,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

2mm,厚片2~4mm;段:长10~15mm;块:为8~12mm;丝:皮类宽2~3mm,叶类丝宽5~10mm。

(3)表面: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外表面和切面。

①外表面

②切面:饮片切面大多数为横切面,特征较多。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有环状形成层和放射状环列的维管束,饮片切面显环纹和放射状纹理,如丹参、羌活饮片。黄芪、板蓝根、桔梗饮片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等。

单子叶植物根、根茎有环状内皮层,不具放射状纹理,中柱小或维管束散列,饮片切面中心显小木心,如麦冬饮片,或散在的筋脉点,如莪术饮片。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切面中央具髓,如黄连、天冬饮片,而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茎切面中央一般无髓,如桔梗、知母饮片。

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不同形状,如狗脊、绵马贯众的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中柱“U”字形等。

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显“针眼”,如川木通、

鸡血藤饮片。树皮中韧皮部纤维束或石细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列,则皮类中药饮片切面显层状结构,如黄柏、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如人参、三七、西洋参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棕色分泌物等。

(4)色泽:如丹参饮片表面红色、番泻叶饮片表面黄绿色、天花粉饮片切面白色、黄柏饮片切面鲜黄色,麻黄饮片切面有朱砂心。

(5)质地: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白芷、浙贝母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则韧性强,如葛根、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黏性大,如玉竹、天冬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呈角质状,如红参、淡附片、延胡索、天麻的饮片等。

(6)断面:以薄壁组织、淀粉为主的饮片折断面一般较平坦,如牡丹皮饮片;含纤维多的饮片具纤维性,如厚朴饮片;含石细胞多的饮片呈颗粒性,如木瓜饮片;

(7)气:饮片的气和味常因其所含不同的化学成分而有所不同。

(8)味:略

(三)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特征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1.显微制片方法

(1)横切或纵切片

(2)解离组织片:如样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

散存在的,可用氢氧化钾法;如样品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群束的,可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3)表面制片:鉴定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药材。

(4)粉末制片:粉末状药材可选用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装片透化。可在透化后滴加稀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

(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6)磨片制片:坚硬的矿物药、动物药,可采用磨片法制片。(矿物药厚度约0.03mm)

(7)含饮片粉末的中成药显微制片

2.细胞内含物鉴定和细胞壁性质检査

(1)细胞内含物鉴定

①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用醋酸甘油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有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

②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联想:糊砖砌墙。

③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90%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

④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呈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⑤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⑥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

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

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⑦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

⑧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2)细胞壁性质检查

①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或紫红色。

②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色至红色。

③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润湿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

④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

3.显微测量:观察细胞和后含物时,常需要测量其直径、长短(以微米计算),作为鉴定依据之一。测量可用目镜测微尺进行。

4.偏光镜的应用: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矿物类中药的光学性质,用于鉴定矿物类中药。

(四)理化鉴定

1.物理常数的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国药典》对有些药材的物理常数作了规定,如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薄荷油为0.888~0.908;冰片(合成龙脑)的熔点为205℃~210℃;肉桂油的折光率为1.602~1.614等。

天竺黄规定检査体积比,即取天竺黄粉末(过4号筛)10g,轻轻装入量筒内,其体积不得少于35ml。这是一种类似测定相对密度的方法,

2.一般理化鉴别

(1)膨胀度测定:是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是指每1g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中国药典》规定,车前子膨胀度不低于4.0;哈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葶苈子膨胀度南葶苈子不低于3,北葶苈子不低于12。

(2)显色反应:例如马钱子胚乳薄片置白瓷板上,加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1滴,迅速显紫色(示番木鳖碱),另取切片加发烟硝酸1滴,显橙红色(示马钱子碱)。甘草粉末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1~2滴,显橙黄色(示甘草甜素反应)。

(3)沉淀反应:利用药材的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赤芍用水提取,滤液加三氯化铁,生成蓝黑色沉淀。芦荟水提液,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4)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苷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如《中国药典》用泡沫反应鉴别猪牙

皂。

(5)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时)、枝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在结晶上加碱液则呈红色,可进一步确证其为蒽醌类成分。薄荷的升华物为无色针簇状结晶(薄荷脑),加浓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许,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蒸馏水1滴即变紫红色。牡丹皮、徐长卿根的升华物为长柱状或针状、羽状结晶(丹皮酚)。

斑蝥的升华物(在30℃~140℃)为白色柱状或小片状结晶(斑蝥素),加碱液溶解,再加酸又析出结晶。少数中成药制剂也能使用微量升华法进行鉴别,如大黄流浸膏(1味药)中鉴别大黄;万应锭(9味药)中鉴别胡黄连;牛黄解毒片(8味药)中鉴别冰片等。

(6)显微化学反应:略

(7)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直接取中药饮片、粉末或浸出物在紫外光灯下进行观察。例如国产沉香与进口沉香的显微特征比较近似,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国产沉香粉末中部分颗粒显海蓝色,部分显灰绿色荧光;进口沉香粉末的部分颗粒显竹篁绿色,部分显枯绿色荧光。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中药化学成分存在的部位。如黄连含小檗碱成分,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说明在木质部小檗碱含量较高。用荧光法鉴别,需将药材(包括断面、浸出物等)或经酸、碱处理后,置

紫外光灯下约10cm处观察所产生的荧光现象。紫外光波长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时,应加以说明,因两者荧光现象不同。

(8)光谱和色谱鉴别:常用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一)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①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朱砂莲等药材中。

②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主要存在于千里光、佩兰等药材中。

③有些成分具双重作用,即在一定剂量内能产生药效,而配伍不当或服用过量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乌头碱、苦杏仁苷、士的宁、斑蝥素等,朱砂、雄黄、信石等药材中所含的成分。

目前对中药中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等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质谱联用等技术。

马钱子中的士的宁,斑蝥中的斑蝥素等设定了含量范围。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国产千里光、川楝子、苦楝皮中的毒性成分进行了限量检査,解决了常规测定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

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

色的金属杂质,如铅、镉、汞、铜等。测定重金属总量用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显色反应比色法,测定铅、镉、汞、铜重金属元素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联想:千个共同《中国药典》规定,甘草、黄芪、丹参、白芍、西洋参、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等含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砷盐检查:《中国药典》采用古蔡氏法或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

《中国药典》规定玄明粉含砷盐不得过20mg/kg;法两种方法检查砷盐。

芒硝含砷盐不得过10mg/kg;石膏含砷盐不得过2mg/kg;阿胶含砷盐不得过2mg/kg。

《中国药典》规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砷元素,并规定甘草、黄芪、丹参、西洋参、白芍、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等含砷不得过2mg/kg。

2.农药残留量:农药的种类有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其中有机氯类农药中滴滴涕(DDT)和六六六(BHC)是使用最久、数量最多的农药。《中国药典》对人参、西洋参、甘草和黄芪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规定。有机磷农药常见的有敌敌畏、对硫磷、乐果等。《中国药典》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及制剂中部分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的农药残留量。

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为黄曲霉等的代谢产物,是强烈的致癌物质。《中国药典》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的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 B1、B2、G1、和G2总量计)的限

量.联想:曲高和寡

4.二氧化硫残留量:目前许多国家对药品或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均作了严格的限量。

《中国药典》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规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400mg/kg的药材有:山药、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白及、白术、白芍、党参、粉葛等。

三、中药的质量评价

(一)传统经验鉴别

中药传统经验鉴别对中药质量评价的核心是中药的“形、色、气、味”。

(二)纯度检査《药典》中与纯度相关的检查主要包括杂质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灰分测定、色度检查、酸败度测定等,并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常规检查项。

1.杂质检查略。

2.水分测定:《中国药典》对大多数药材和饮片规定了水分的限量,如人参不得过12.0%,红花不得过1

3.0%,阿胶不得过15.0%等。

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第一法(费休氏法)包括容量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第二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三七、广枣等。第三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如厚朴花、蜂胶等。第四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如肉桂、肉豆蔻、砂仁等。

第五法(气相色谱法),如辛夷。

3.灰分测定:《中国药典》规定的灰分测定法有两种: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是指总灰分中不溶于稀盐酸的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能准确地反映其外来无机杂质的情况。《中国药典》已将灰分测定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对大多数药材和饮片规定了限量检查指标。如规定当归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秦艽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等。

4.色度检査:含挥发油或油脂类成分的中药,在贮藏过程中常发生氧化、聚合、缩合而致变色或“走油”。许多中药目前仅靠感官评判变色与“走油”程度,缺乏良好指标。《中国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

5.酸败度测定:酸败度测定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检查药材的酸败程度。

(三)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

1.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査

《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药材叶不得少于30%,薄荷药材叶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等,从而保证这些中药的总体质量。

2.浸出物测定:有3种:①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②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亦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③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3.含量测定

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限制测定法等。《中国药典》中水蛭就采用了生物效价检测方法控制其质量。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练习题

第五章中药制剂与剂型第二节浸出制剂、第三节液体制剂、第四节无菌制剂 一、最佳选择题 1、决定溶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A、氯化作用 B、电位差 C、水化作用 D、pH值 E、吸附作用 2、不属于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是 A、溶液剂 B、甘油剂 C、芳香水剂 D、醑剂 E、高分子溶液 3、下列关于合剂的质量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B、除另有规定外,合剂应澄清 C、在贮存期间可以产生气体 D、在贮存期间不得发霉、酸败 E、装量、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4、合剂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 A、10% B、30% C、50% D、20% E、40% 5、糖浆剂的含糖量应不低于 A、30%(g/ml) B、40%(g/ml) C、45%(g/ml) D、25%(g/ml) E、35%(g/ml) 6、下列关于糖浆剂质量要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抑菌剂及其他附加剂 B、饮片应按规定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至一定体积 C、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D、糖浆剂一般应澄清,不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E、糖浆剂的pH、相对密度、装量及微生物限度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7、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或以流浸膏稀释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为 A、浸膏剂

B、煎膏剂 C、药酒 D、酊剂 E、糖浆剂 8、制备流浸膏剂,饮片提取多采用 A、稀释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煎煮法 E、水蒸气蒸馏法 9、属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月桂醇硫酸钠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苯扎溴铵 D、卵磷脂 E、聚山梨酯类 10、下列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单甘油酯 B、苯扎氯铵 C、卵磷脂 D、肥皂类 E、苯甲酸类 11、以下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最大的是 A、月桂醇硫酸钠 B、土耳其红油 C、豆磷脂 D、苯扎溴铵 E、单甘油酯 12、有关表面活性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结构中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B、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 C、低浓度时,发生表面吸附 D、高浓度时,进入溶液内部 E、在药剂中都能用于防腐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液体药剂的特点 A、吸收快、作用迅速 B、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于介质中 C、易控制药物浓度 D、便于分剂量服用 E、稳定性较差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专业知识一06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专业知识一06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前言 近4年考情分析 常见剂型散剂3-0-1-1、颗粒剂0-1-0-0、片剂1-4-2-1、丸剂5-4-3-1、胶囊剂4-3-0、栓剂1-0-2-0-4 浸出制剂1-1-3-3、液体制剂1-0-1-5 注射剂6-1-3-2、眼用制剂2-1-0-0 外用膏剂3-2-0-3、气雾剂1-4-1-4 其他剂型0-2-1-0 新剂型新技术1-4-3-4 药物体内过程1-0-4-1 基本理论剂型分类选择0-1-1-0、制剂卫生与稳定性1-0-3-2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共计17节)——现在考什么? 1.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2) 剂型分类与选择、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2.常用剂型的特点、分类、质量要求(2~15) 3.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2~15) 4.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16) 5.药物体内过程(17) 注意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考核比重的增加 考什么?——学什么! 学习方法 >>明确重难点 >>分类归纳 >>讲练结合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选择 学习要点: 1.常用术语 2.剂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及涉及的剂型 3.剂型与疗效 4.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常用术语 1.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 3.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给药形式。 4.中药材: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的生药材——城乡集贸市场。 5.中药饮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可以大量生产,有特定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 7.中药提取物: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获得 对比学习: 8.药物与药品 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药品。 药品: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9.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上的界定 处方药:凭处方调配、购买,医生指导用药,不得在大众传媒发布广告。

2020年药学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大纲

2020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教材由原来的八章改为五章,由历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各章节所占分值分析,在新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依然会是考试中分值占比较高的部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需要重点掌握。 2015 年2叽6年2017^2018^2019 年M-?中药廿月刑5s S15 雀章中药轲生产与乔頂64415 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AS基础2829弭2626 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1414121412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遽走1L122 菓六章中菊制茅方刑型292929好 窜七章中药商理与毒理5536 第八韋常用中药的鉴别3233J2J4巧2020 年新版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教材变动 早节变动内容 第一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原第五章以及第七章的内容合并到20年教材的第一章原第四章炮制,第六章中药制剂,第三章中药化学的绪论部分内容,转并入20年教材的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和饮片炮 制原先第四章中药炮制的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和作用并入第二章炮制新增药物 炒法:槐花、槟榔、干姜 蒸煮燀法:远志、 其他制法:竹沥、蛋黄油、艾叶和灯芯草。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 作用原先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章节名称改为苯丙素类,内容基本没有变动 原先皂苷类、强心苷和动物药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他化学成分中的蜕皮激素类合并为一节,名为三萜和甾体化合物 第四章常用中药的鉴别原先的第八章内容,个别药物增加了粉末的显微鉴别根及根茎类中药新增:南板蓝根、川木香,删除了前胡;茎木类中药新增:川木通; 皮类中药新增:古谏皮;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新增:肉豆寇、早豆寇; 全草类中药新增:锁阳、白花蛇舌草; 澡、菌、地衣类中药新增:雷丸; 树脂类中药新增:阿魏 第五章中药制剂与剂型剂型划分有所改变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中药制剂 与剂型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1.《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其中药材拉丁名排序为属名或属名+种加词在先,药用部位在后)。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①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联想:千金小姐:千=千分之一,金=精密称定。 ②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试验时的温度应以25℃±2℃为准。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中药的鉴定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药品标准等,对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中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 (一)基源鉴定:基源鉴别又称来源鉴别,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中药的品种准确无误。

(精)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章节练习题:中药制剂与剂型(有答案)

(精)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章节练习题:中药制剂 与剂型(有答案) 一、A 1、由背衬层、药物贮库层、粘胶层和防粘层组成的薄片状制剂是 A、膏药 B、橡胶膏剂 C、软膏剂 D、贴剂 E、凝胶膏剂 2、红丹的主要成分是 A、四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铅 C、氧化铁 D、氧化铅 E、五氧化二磷 3、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 A、难溶性药物 B、毒性药物 C、不稳定的药物

D、易成盐的药物 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4、对混悬型液体药剂没有稳定作用的是 A、润湿剂 B、助悬剂 C、芳香剂 D、絮凝剂 E、反絮凝剂 5、在质量检查中,不应有分层现象的是 A、口服混悬剂 B、干混悬剂 C、口服溶液剂 D、口服乳剂 E、高分子溶液剂 6、干混悬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A、3.0% B、4.0% C、6.0% D、2.0% E、5.0% 7、有关浸出制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当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成分)而制成的供

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B、可体现方药复合成分的综合疗效 C、以水为溶剂时,多用渗漉法、回流法制备 D、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但某些制剂稳定性较差 E、部分浸出制剂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8、最能体现方药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与特点的剂型是 A、胶体制剂 B、液体药剂 C、散剂 D、浸出制剂 E、半固体制剂 9、浸出药剂的治疗作用特点是 A、副作用大 B、疗效显著 C、具有综合疗效 D、作用单一 E、作用剧烈 10、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或以流浸膏稀释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为 A、浸膏剂 B、煎膏剂 C、药酒

D、酊剂 E、糖浆剂 11、制备流浸膏剂,饮片提取多采用 A、稀释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煎煮法 E、水蒸气蒸馏法 12、主要用于调节软膏剂稠度的基质是 A、硅油 B、凡士林 C、液体石蜡 D、羊毛脂 E、甘油明胶 13、下列吸水性最好的软膏基质是 A、石蜡 B、植物油 C、蜂蜡 D、凡士林 E、羊毛脂 14、聚乙二醇做软膏基质的特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不同分子量相互配合,可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 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 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 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猪苓、茯苓。常将淡附于甘。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 者慎用。 此外,还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等作用,如藿香、佩兰等。 芳香味与辛味一样,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四)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四、升降沉浮 (一)含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所治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治疗疾患的病位 相同。从五味讲,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

中药制剂模块学习顺序建议—— 中药剂型 1.1-6 常见剂型 5.1固体制剂 5.2浸出制剂 5.3液体制剂 5.4无菌制剂 5.5外用制剂 5.6其他剂型 新剂型新技术 5.7 药物体内过程 1.1-7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2-3 第一节固体制剂 散剂 散剂:原料药物+辅料→粉碎、混合→干燥粉末 一、特点 1.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吸收,起效迅速; 2.制备简单→医院制剂; 3.对疮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4.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 5.缺点: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 二、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 1.易吸湿 2.易氧化变质 3.刺激性大 4.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

湿痒刺激灰大 三、散剂的分类 四、散剂生产、贮藏的有关规定 1.内服:细粉,儿科、局部:最细粉 2.配研法:制备毒性药、贵重药、小剂量药物

3.多剂量包装:附分剂量用具 4.单剂量包装: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 5.防止胃酸对生物制品散剂中活性成分的破坏,散剂稀释剂中可调配中和胃酸的成分 6.用于烧伤的(Ⅰ°或浅Ⅱ°)如为非无菌制剂,需在标签上标明,产品说明书中注明 五、散剂的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 1.粒度、粒度分布测定法 内服:细粉 儿科用及局部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无菌 细粉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2.性状:外观均匀度 3.水分:9.0% 4.无菌:烧伤、严重创伤、临床必需 ——无菌检查法 (用于程度较轻的烧伤标明:非无菌制剂) 5.装量、装量差异 6.微生物限度 例题 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B.易分散、起效快 C.尤其适宜湿敏感药物 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 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散剂特点 1.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吸收,起效迅速; 2.制备简单→医院制剂;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药剂 水是中药提取溶剂 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甙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某些含果胶、粘液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其水提取液常常很难过滤。沸水提取时,中草药中的淀粉可被糊化,而增加过滤的困难。故含淀粉量多的中草药,不宜磨成细粉后加水煎煮。中药传统用的汤剂,多用中药饮片直火煎煮,加温可以增大中药成分的溶解度外,还可能有与其他成分产生“助溶”现象,增加了一些水中溶解度小的、亲脂性强的成分的溶解度。但多数亲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大的,即使有助溶现象存在,也不容易提取完全。如果应用大量水煎煮,就会增加蒸发浓缩时的困难,且会溶出大量杂质,给进一步分离提纯带来麻烦。中草药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及粘液质类成分,在减压浓缩时,还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浓缩的困难。通常可在蒸馏器上装置一个汽一液分离防溅球加以克服,工业上则常用薄膜浓缩装置。 中药制药用水 制药用水是成方及单味制剂生产、使用过程中用作药材的净制、提取或制剂配制、使用时的溶剂、稀释剂及制药器具的洗涤清洁用水。本部药典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一般应根据各生产工序或使用目的与要求选用适宜的制药用水,天然水不得用作制药用水。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六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 六 冰片与薄荷脑混合一起会有低共熔现象,因此是需制备低共熔组分;蛇胆川贝散中蛇胆是液体,因此要用固体组分吸收液体组分。为你提供了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六,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同步练习题六 中药制剂与剂型 随堂练习 X:治疗急症宜首选用的药物剂型有 A.糊丸 B.舌下片 C.气雾剂 D.贴膏剂 E.注射剂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同一种药物因剂型、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因此急症患者宜选用注射剂、气雾剂、

舌下片;而慢性病患者,宜选用丸剂、片剂、外用膏剂等。 A:除另有规定外,研粉口服用贵细饮片,每10g不得检出 A.霉菌 B.沙门菌 C.酵母菌 D.需氧菌 E.大肠埃希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研粉口服用饮片不得检出沙门菌。 A:关于药品贮藏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遮光是指贮藏时避免日光直射 B.阴凉处是指贮藏温度不超过20℃ C.凉暗处是指避光且贮藏温度不超过20℃ D.常温是指贮藏温度为10~30℃ E.冷处是指贮藏温度为2~1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X:阴道、尿道给药制剂不得检出的控制菌项目包括 A.梭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E.白色念珠菌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阴道、尿道给药制剂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中药制剂不得检出梭菌。 A.水解 B.氧化 C.异构化 D.聚合 E.脱羧 1.制剂中穿心莲内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 2.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变绿的主要原因在于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1.酯类药物:具有酯键结构的药物较易水解,相对分子量小的脂肪族酯类极易水解,几乎无法制成稳定的液体制剂。酯类药物制成水溶液时要特别注意pH的调节。一般而言,溶液碱性愈强,水解愈快,如穿心莲内酯在pH7时内酯环水解极其缓慢,而在偏碱性溶液中则水解加快。 2.氧化:药物的氧化多是因接触空气中的氧,在常温下发生的氧化反应。易氧化的药物分子结构类型主要有:①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有效成分,如黄芩苷等。②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等,在光线、氧气、水分、金属离子以及微生物等影响下,都能产生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下面是店铺提供的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制剂与剂型 中药药剂学系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 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下。 1.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需要的 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剂型可以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影响药物的作用速 度、决定给药的途径等。 3.中成药: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 一、中药制剂的原料 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二、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 (―)按物态分类 (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注射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贴膏等 (4)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 (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剂、静脉乳剂等 (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合剂、洗剂、混悬液等。 (三)按制备方法分类 1、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酒剂等 2、无菌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等 (四)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2)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包括注射给药的剂型;呼吸道给药的剂型;皮肤给药的剂型;黏膜给药的剂型等。 三、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1.根据药物性质:一般而言,对于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 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 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 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 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3.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一、制剂卫生 (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中国药典》通则对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作出了如下规定。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知识点整理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知识点整理 再过27天,各位考生就要正式迎来2022年的执业药师考试了,各位考生们是否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复习之后对这场考试已经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了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知识点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内容: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 知识点内容:药材性状鉴定之性状、断面鉴定术语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内容: 1、药学专业知识一 (1)要求在正确认识药物结构与构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药物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药动学、药效学及药物体内过程; (2)熟悉与药品质量管理直接相关的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典的通则等内容; (3)并能够运用药学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药物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2、药学专业知识二 (1)要求熟悉临床各类药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等内容; (2)重点掌握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不良反应、禁忌症及临床监护要点等合理用药的知识; (3)系统掌握临床常用主要药品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剂型、规格等用药知识,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3、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1)在“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中,要求重点掌握处方调剂、处方审核、药学计算、开展用药咨询、特殊人群用药等实践工作所需的综合知识与技 (2)熟悉药品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的知识; (3)在“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中,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症状及“小病”的判断、处置,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方案(4)熟悉中毒解救的药学支持,疾病健康教育和宣传等综合知识与技能。 4、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1)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 (2)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

2020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六章 皮肤和黏膜给药途径制剂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皮肤给药制剂 一、皮肤给药制剂分类 ①局部作用 ②经皮给药系统(TDDS) 贴剂 二、皮肤给药制剂的特点

①可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②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和胃肠因素的干扰。 ③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④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⑤减少给药次数,患者可自主用药,特别适合于儿童、老人及不易口服给药的患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⑥发现副作用时可随时中断给药。 ⑦可通过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提高治疗剂量的准确性。 三、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1.定义 软膏剂:药物+油脂性/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溶液型软膏、混悬型软膏 乳膏剂:药物+乳状液基质→半固体 ——O/W、W/O 糊剂:固体粉末药物>25% ——含水凝胶糊剂、脂肪糊剂 特点:触变性、热敏性、局部治疗为主 2.不同基质的特点、代表品种及应用 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①油脂性基质 特点:润滑、无刺激性,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比其他基质强,能与多种药物配伍,适用于表皮增厚、角化、皲裂等慢性皮损和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早期,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 代表品种:烃类、动植物油脂、类脂、硅酮类 ——油类挺贵

油脂性基质代表品种(补充) ②水溶性基质 特点:此类基质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易洗除,药物释放快,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软膏剂可根据需要加入抗氧剂、防腐剂、保湿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 代表品种:聚乙二醇(PEG)、甘油、明胶、卡波姆。 ③乳膏剂基质 组成常用品种 水相水 油相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石蜡、蜂蜡、硬脂酸、高级脂肪醇 乳化剂O/W:钠皂、三乙醇胺皂类、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W/O:钙皂、羊毛脂、单甘油酯、脂肪醇 油头粉面林,年轻靠发蜡老郭心里酸,喝点高级醇乳膏半固体,也得乳化剂水多拿伞举,油多单养钙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模拟试卷15(题后含答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模拟试卷15(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B1型题 3. 案例分析题 4. X型题 5. A1/A2型题 A.粗粉 B.中粉 C.细粉 D.最细粉E.极细粉有关规定对散剂的粒度具有一定要求,除另有规定外:1.内服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2.儿科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3.外用散剂的粉粒细度为( )。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4.眼用散剂应为( )。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A.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 B.每1ml相当于原药材0.1g C.每1ml相当于原药材0.2g D.每1ml含被溶物0.3gE.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5.除另有规定外,含一般药物酊剂的浓度为( )。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6.除另有规定外,含毒性药物酊剂的浓度为( )。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散剂具有较多优点,其比表面积大,易分散,有利于吸收、起效快;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适用于小儿给药及口腔、耳鼻喉、外伤科等。如硫酸阿托品散常用于胃肠痉挛疼痛的治疗,其处方为硫酸阿托品1.0g,胭脂红乳糖(1.0%)1.0g,乳糖98.0g。 7.阿托品属于( )。 A.异喹啉类生物碱 B.吡啶类生物碱 C.吲哚类生物碱 D.莨菪烷类生物碱E.有机胺类生物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8.在散剂的制备过程中,硫酸阿托品散中加入胭脂红的目的是作为( )。 A.着色剂 B.稀释剂 C.增强硫酸阿托品的药效 D.改善外观E.矫味剂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糖浆剂是临床常用的浸出制剂,服用方便,具有味甜量小,吸收较快的特点。因含有糖和芳香性物质,口感较好,尤其适合于儿童用药,临床常用的品种如橙皮糖浆、健脾糖浆等。 9.健脾糖浆为( )。 A.普通糖浆 B.甜味糖浆 C.有色糖浆 D.药用糖浆E.单糖浆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10.糖浆剂根据需求,会加人一些芳香类成分,其中芳香类成分的作用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模拟试卷26(题后含答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模拟试卷26(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 4. A1型题 1.下列中药剂型属于液体剂型的有( )。 A.合剂 B.糖浆剂 C.露剂 D.胶囊剂E.洗剂 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2.中药制剂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 A.药物性质 B.《中国药典》规定要求 C.疾病防治需要 D.生产条件E.应用及贮运要求 正确答案:A,C,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据药物性质;(2)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3)根据生产和“五方便”的要求(用、产、带、运、贮)。知识模块:中药制剂与剂型 3.中药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的方法,可将剂型分为( )。 A.胶体溶液类剂型 B.真溶液类剂型 C.混悬液类剂型 D.乳状液类剂型E.浸出制剂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4.以下栓剂的吸收途径中,正确的是( )。 A.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B.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C.直肠淋巴系统 D.直肠上静脉→髂内静脉→大循环E.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大循环 正确答案:B,C,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栓剂的吸收途径。肛门给药后,药物在直肠的主要吸收

途径有:经直肠淋巴系统吸收:经直肠上静脉吸收→门静脉→肝脏→大循环;经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吸收→由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知识模块:中药制剂与剂型 A.10% B.20% C.45% D.80%E.90% 5.除另有规定外,有效成分制备中药注射剂其纯度应不低于( )。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6.除另有规定外,以多成分半成品制备中药注射剂,其总固体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 )。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7.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药制剂与剂型 8.除另有规定外。含毒性药的中药酊剂的浓度应为( )。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注射剂半成品的纯度、糖浆剂以及酊剂的浓度要求。除另有规定外,有效成分制备中药注射剂其纯度应不低于90%。以多成分半成品制备中药注射剂,其总固体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80%。中药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即中药酊剂的浓度应为10%。知识模块:中药制剂与剂型 A.不检查水分 B.根据所属类型的规定判定 C.不得超过15.0% D.不得超过12.0%E.不得超过9.0% 9.小蜜丸的水分含量为( )。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识记、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这部分的专业知识是中药学学科的核心组成内容,也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体现执业药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水准。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与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常用中药的来源、产地与性状鉴别,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控制等内容;熟悉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成分及中药毒理;并能够运用有关中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中药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与方剂(一)历代本草著作 1.神农本草经 学术价值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5.本草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7.中华本草 (二)中药性能 1.中药性能理论 (1)药性理论的内容 (2)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2.四气 (1)确定四气的主要依据 (2)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寒凉性所示的效用 (4)温热性所示的效用 (5)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 的效用与临床应用 (4)气味配合的原则与规律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4.升降浮沉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用 (4)沉降性所示效用 (5)顺其病位用药 (6)逆其病势用药 (7)依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8)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5.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 (2)归经的确定依据 (3)归经的表述方法 (4)归经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重点-药物与药物制剂(一)

第一章-药物与药物制剂(一) 第一章药品与药品质量标准 「药物与药物命名 厂药物与药物制剂v药物剂型与制剂 •药剂 L药物稳定性与有效期一 「药品标)隹体系 ] ! V 药品质量标准《中国药典》 草L药品标准质量要求」 「药品质量研究、 L 药品债量保证*药品质量检验”药分 -体内药物检测, 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制剂 (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 一、药物与药物命名 Z化学药——合成小分子;天然产物提取有效单体(青 蒿素);发酵得到抗生素(青霉素、头演);半合成得 到天然产物和半合成抗生素一明确的 L中药——她的 生物制品通过®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 体、疫苗、细胞因子)

【例-A型题】来源于发酵得到抗生素()。 A.扑尔敏 B.氨茶碱 C.流感疫苗 D.青霉素G钾 E.美妥昔单抗 答案:D (二)药物命名商品名、通用名、化学名 美林=布洛芬混悬液=2-(4-异丁基苯基)丙酸 1、药品的商品名 ①药物最终产品(剂量剂型已确定) ②药物成分相同的药品,不同厂家(或国家),商品名也不同(美林、芬必得。。。) ③企业确定药品商品名,可进行注册和专利保护 (美林就是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④商品名不能暗示药物的疗效和用途,且应简易顺

2、药品的通用名概念一一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使用的名称。 INN通常指有活性的药物物质,而非最终药品。 一个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比商品名更方便。 中国一一《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来自INN; 音译、意译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以音译为主(青霉素=盘尼西林); 药典中使用。 通用名和化学名主要针对原料药,也是上市药品的主要成分 商品名是指批准上市后的药品名称,常用于医生的处方中,临床医生和药师都很熟系 【例-B型题】【41~42】(2019年) A.注册商标 B.商品名 C.品牌名 D.通用名 E.别名 41、药品名称“盐酸小檗碱”属于()。 42、药品名称“盐酸黄连素”属于()。 答案:D、E 二、药物的剂型与制剂

中药专业知识一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 药剂学部分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常见剂型 小总结: 传统:散、汤(煮散、饮)、茶、酒、膏(煎膏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膏药)、丸(水蜜浓缩糊蜡滴糖)、胶、锭、灸、线、熨、糕、丹、条、钉、棒 现代:糖浆剂、酊剂、合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膏剂(软膏、贴膏、贴)、栓剂、胶囊剂、颗粒、片剂、气雾剂、喷雾剂、膜剂、涂膜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1.固体制剂 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B.易分散、起效快 C.尤其适宜对湿敏感的药物 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 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 『正确答案』C X:散剂生产贮藏有关规定正确的是 A.儿科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B.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 C.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用具 D.含挥发油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藏 E.含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应密闭贮藏 『正确答案』ABCD 颗粒剂 A:关于颗粒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辅料用量一般不超过干膏量的2倍、清膏量的5倍 B.为了防潮、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也可对颗粒进行包薄膜衣

C.挥发油等挥发性成分可制成环糊精包合物混匀于颗粒 D.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含水量不得过9.0% E.泡腾颗粒系由药物与泡腾崩解剂制成的颗粒 『正确答案』D A: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溶出度的颗粒剂是 A.肠溶颗粒 B.缓释颗粒 C.控释颗粒 D.泡腾颗粒 E.混悬颗粒 『正确答案』E 片剂 A.素片 B.糖衣片 C.薄膜衣片 D.咀嚼片 E.舌下片 下列说法对应的片剂是 1.可避免药物首过效应 2.药物不经过胃肠道,而经口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3.以高分子为成膜材料进行包衣,目的是防潮、增加药物稳定性或使药物在胃肠道的特定部位释放『正确答案』E、E、C A.稀释剂 B.吸收剂 C.黏合剂 D.润滑剂 E.崩解剂 1.原料药(含中间体)含有较多挥发油而制片困难者需加用 2.主药含浸膏量多且黏性较大而制片困难者需加用 3.主药剂量小于0.1g而制片困难者需加用 4.黏性不足的药料制粒压片需加用 『正确答案』B、A、A、C A.润湿剂 B.润滑剂 C.吸收剂 D.黏合剂 E.崩解剂 1.水在片剂中作为 2.磷酸氢钙(磷酸钙)在片剂中作为 3.滑石粉在片剂制备中作为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制剂与剂型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下列关于注射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为经过灭菌的蒸馏水 B.蒸馏的目的是除去细菌 C.可在80℃以上保温或灭菌后密封保存 D.应使用新制的注射用水,最好随(江南博哥)蒸随用 E.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无热原水 正确答案:C, D, E 2、单选压片时,冲头和模圈上常有细粉黏着,使片剂表面不光、不平和有凹痕,称为() A.脱壳 B.裂片 C.迭片 D.黏冲 E.松片 正确答案:D 3、单选可用作气雾剂抗氧剂的物质是() A.丙二醇 B.司盘-60 C.亚硫酸钠 D.四氟乙烷 E.尼泊金酯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气雾剂常用的附加剂与抛射剂。(1)常用附加剂有:①潜溶剂:如乙醇、丙二醇等。②乳化剂: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③助悬剂:如司盘类、月桂醇类等。④抗氧剂:如维生素C、亚硫酸钠等。⑤防腐剂:如尼泊金乙酯等。(2)常用抛射剂有:①氟氯烷烃类:如四氟乙烷、七氟丙烷。②碳氢化合物及惰性气体:如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以及压缩性气体N、CO等。③二甲醚。 4、单选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为()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消除 正确答案:D 5、多选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 A.药物的解离度

B.药物的剂型 C.给药途径 D.给药剂量与酶的作用 E.生理因素 正确答案:C, D, E 6、单选可选择做成散剂的药物是() A.易吸湿或氧化变质的药物 B.刺激性大的药物 C.腐蚀性强的药物 D.含低共熔组分的药物 E.含挥发性成分多的药物 正确答案:D 7、单选三氯叔丁醇可作为中药注射液的() A.金属离子络合剂 B.抑菌剂 C.渗透压调节剂 D.增溶剂 E.矫味剂 正确答案:B 8、单选在蜂蜜的炼制中,适用于含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的是() A.嫩蜜 B.中蜜 C.老蜜 D.蜜水 E.生蜜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本组题考查炼蜜的规格。嫩蜜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中蜜适用于舍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老蜜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9、单选关于药物排泄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球滤过而减少排泄 B.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管分泌而减少排泄 C.尿量增加可降低尿液中药物浓度,导致重吸收减少而增加排泄 D.经乳汁排泄的药物可能影响乳儿的安全,应予关注 E.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可因肠肝循环致作用时间延长 正确答案:B 10、单选牛黄解毒片的制备工艺是先将组方中的药材牛黄、雄黄、大黄、冰片粉碎成细粉或极细粉,其余药材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得稠膏,加入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