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试验

合集下载

车辙试验步骤

车辙试验步骤

车辙试验步骤:
试件放置:将试件装入试模中,并锁紧。

试模的碾压方向应与试轮行走方向一致,待温度恒定后放下使试验轮充分接触试模,使其一直处于下压状态。

调整位移:上下调整位移传感器,使显示值在3mm~5mm 范围内,并锁紧。

开始试验:点击试验启动键,试验开始后,曲线显示区域将有红色温度曲线和位移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而显示温度和位移的变化量。

试验结束:试验结束后,保存结果,并打印试验报告。

取出试件:将试验轮升起,取出试件。

清理:将车辙内清理干净,试验轮擦拭干净。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路面永久变形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车辙是指车辆轮胎在路面上留下的凹陷,长期积累会导致路面变形,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路面抗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永久变形量是指路面在车辙试验中所产生的变形,通常用来评估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面的变形特性,是评价路面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等。

首先,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性质等直接影响了路面的变形性能。

其次,施工工艺对路面的压实度和质量也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压实度都会导致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的增加。

此外,交通荷载是导致路面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频繁的车辆通行会使路面产生变形,增加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最后,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路面的变形性能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路面的永久变形量会显著增加。

为了减少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选择合适的沥青含量和骨料粒径,确保路面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其次,加强路面维护和养护工作,及时修补和加固已经产生车辙的路段,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同时,减少超载车辆的通行,合理分配交通荷载,减少对路面的损坏。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路面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是评估路面永久变形性能的重要指标,受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优化设计、科学施工和合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路面的永久变形量,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取下试模框架,用预热的小型击实锤由边 至中压实一遍,整平成凸圆弧形。 插入温度计,待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压实温度时,在表面铺一张裁好尺寸的普通纸。 当用轮碾机碾压时,宜先将碾压轮预热至100摄氏度左右(如不加热,应铺牛皮纸),然后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置于轮碾机的平台上,轻轻放下碾压轮,调整总荷载为9KN(线荷载为300N/CM)。

温度检测装置 自动检测并记录试件表面及恒温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精密度0.5℃)。
恒温室 车辙试验机必须整机安放在恒温室内,装有加热器、气流循环装置及装有自动温度控制设备,能保持恒温室温度60℃±1℃(试件内部温度60℃±0.5℃),根据需要亦可为其他需要的温度。用于保温试件并进行检验。温度应能自动连续记录。
按轮碾法成型试件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不得少于12h。对聚合物改性沥青,以48h为宜。 试件的标准尺寸为300mm×300mm×50mm,也可从路面切割得到300mm×150mm×50mm的试件。
将试件连同试模,置于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多于24h,在试件的试验轮不行走的部位上,粘贴一个热电偶温度计,控制试件温度稳定在60℃±0.5℃。
加载装置 使试验轮与试件的接触压强在60℃时为0.7MPa±0.05MPa,施加的总荷载为78Kg左右,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试模:钢板制成,由底板及侧板组成,试模内侧尺寸长为300mm,宽为300mm,厚为50mm。
变形测量装置 自动检测车辙变形并记录曲线的装置,通常用LVDT、电测百分表或非接触位移计。
压实成型后,揭去表面的纸。用粉笔在表面上标明碾压方向。
盛有压实试件的试模,在室温下冷却,至少12小时后方可脱模。
试验步骤 测定试验轮接地压强 测定在60℃时进行,在试验台上放置一块50mm厚的钢板,其上铺一张毫米方格纸,上铺一张新的复写纸,以规定的700N荷载后试验轮静压复写纸,即可在方格纸上得出轮压面积,由此求出接地压强,应符合0.7MPa±0.05MPa,如不符合,应适当调整荷载。

AC-13车辙实验结果

AC-13车辙实验结果

车辙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
硬质沥青混合料(硬质沥青为30#沥青,集料均来自昌泰项目)SBS沥青混合料(SBS为昌泰项目中取自罐车样品,软化点79.9℃;
集料来自昌泰项目)
2、实验过程
采用AC-13级配,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成型车辙板,尺寸为300 mm ×300 mm ×50mm。

利用规范方法进行车辙实验,获得材料的动稳定度。

3、实验数据
具体实验数据如下文所示。

3.1硬质沥青混合料
3.2 SBS沥青混合料
4、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于SBS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增大,相对变形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减小。

对于硬质沥青,其相对变形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减小,动稳定度在碾压次数为26次与38次时,并未随碾压次数增大而增大。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 引言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车辙试验是评估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目的、原理、实施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

2. 目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混合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车辆运行和道路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该试验可以确定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从而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原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在试验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行车轨迹,通过模拟车辆的作用来评估混合料的性能。

试验过程中,使用标准试验车辆在试验道路上进行一定次数的行驶,并记录下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车辙试验主要评价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车辙深度越小,表示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越好。

而车辙形状的均匀性、边缘的水平度也是评价指标之一。

4. 实施步骤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实施步骤如下:1.设置试验道路:选择一段平直且长度适中的道路作为试验道路。

确保道路表面平整、不受污染和损坏。

2.准备试验车辆: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试验车辆,并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3.混合料铺装:在试验道路上铺设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保持其均匀性,并使用压路机对其进行压实。

4.标记行车轨迹:在试验道路上标记出车辙的行车轨迹,确保试验时车辆行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进行试验:按照设定的车速和行驶次数,使用试验车辆在标记的行车轨迹上行驶。

记录每次行驶后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6.数据分析: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并分析车辙的深度、形状等数据,评估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5. 试验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车辙深度:根据车辙深度可以评估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料A的车辙深度为XX毫米,混合料B的车辙深度为XX毫米。

因此,混合料A的抗车辙性能优于混合料B。

2.车辙形状:车辙的形状也是评估混合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试验结果显示,混合料A的车辙边缘水平度更好,形状更均匀,而混合料B的车辙边缘存在一定的高低不平。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简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试验,通过在路面上制造压实车辙并进行观测与测量,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变形性等性能。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原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基于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在路面上使用模拟车轮进行车辙制造,并对车辙进行观测与测试,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试验方法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路面准备:选择一段平直的路面作为试验区域。

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并确保路面平整。

2.模拟车轮制造车辙:选择适当的模拟车轮进行试验。

按照设定的试验条件,使用模拟车轮在路面上制造车辙,通常采用连续车轮辗压方法或离散车轮衝击方法。

3.车辙观测与测量:在车辙制造完毕后,通过观察车辙的形状和测量车辙的长度、宽度等参数,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4.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根据观测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分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结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辙形状:观察车辙的形状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情况。

如果车辙较深且边缘清晰,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较差;如果车辙较浅且边缘模糊,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较好。

2.车辙长度和宽度:测量车辙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了解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

车辙长度和宽度越小,表示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越好。

3.其他参数:根据需要,还可以对车辙的其他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如车辙的变形程度、车辙的变形形式等。

通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沥青混合料的品质和耐久性,为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总结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道路材料工程中常用的一项试验,通过在路面上模拟车辙制造和观测测量,可以评估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为道路建设提供有关沥青混合料品质和耐久性的参考,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施工方法。

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

车辙试验永久变形量一、引言车辙试验是一种常用于道路工程中的测试方法,通过模拟车辆在路面上行驶产生的变形,来评估路面的质量和承载能力。

其中,永久变形量是衡量路面变形程度的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车辙试验的永久变形量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二、车辙试验概述车辙试验是通过在路面上安装一辆载重车辆进行模拟试验,以测试路面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情况。

在试验过程中,车辆会多次行驶在同一轨道上,通过测量轮胎在路面上的碾压深度和宽度,可以获得路面的永久变形量。

三、永久变形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永久变形量是指路面在车辙试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恢复的变形量。

它反映了路面在长期使用后的变形程度,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平顺性、舒适度和安全性。

永久变形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质、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等。

3.1 材料的力学性质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粘弹性和塑性等。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回弹能力越强,永久变形量越小;而粘弹性和塑性特性较强的材料,容易产生永久变形。

3.2 路面结构的设计路面结构的设计要合理,包括基层、底层和面层等的选材和厚度设计。

不同层次的结构和材料的组合对永久变形量有显著的影响。

3.3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变形情况。

施工过程中,包括材料的密实度、摊铺厚度、摊铺质量和压实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永久变形量。

3.4 载荷特点车辙试验中的载荷特点,如轮胎的荷载大小、轴重、车速等,对永久变形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荷载下,路面的变形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评估永久变形量的方法评估路面的永久变形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等。

4.1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过去的试验数据和经验总结得出的计算公式。

它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路面和荷载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2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进行车辙试验,直接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宽度等指标,从而计算得出永久变形量。

试验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评估方法,但成本较高、工作量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折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随着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大规模修建,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车辙不仅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着行车安全性,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混变形的简单易行方法,目前我国已把车辙试验列入部颁规范。

车辙试验方法最初由英国TRRL开发的,由于试验方法本身比较简单,试验结果直观且与实际沥青路面的车辙相关性甚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车辙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走而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从广义上讲包括了室内往复车辙试验,旋转车辙试验,大型环道试验、直道试验、野外现场加速加载试验等都可认为是属于车辙试验的范畴,这些试验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原理就是通过采用车轮在板块状试件或路面结构上反复行走,观察和检测试块或路面结构的响应,用动稳定度或车辙深度来表征试验结果。

车辙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反抗塑性流动变形能力的方法,通过板块状试件与车轮之间的往复相对运动,使试块在车轮的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压密、剪切、推移和流动,从而产生车辙。

车辙试验是一种工程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可用于建立经验公式来猜测沥青路面车辙深度,或用于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车辙试验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模拟沥青路面上车轮行驶的实际情况,在用于试验研究时,还可以改变温度、荷载、试件厚度、尺寸、成型条件等等,以模拟路面的实际情况,搞清楚各种因素变化对车辙变形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是室内小型往复式车辙试验机进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试验,在进行车辙试验时,可观察到轮辙形成的全过程。

1车辙试验方法及试验原理
我国的车辙试验试验时采用300mm×300mm×50mm的车辙试模,按试验规程的标准方法用轮碾机成型。

使用直径200mm、宽50mm的包橡胶实心轮胎,轮压0.7MPa试验温度60℃,加载轮运行速度为42次/min。

车辙试验通常进行60min或最大变形到25mm为止,动稳定度DS1按式计算:
DS1=x42/d2-d1
式中:d1为荷载轮作用时间t1时的永久变形,mm;d2为荷载轮作用时间t2时的永久变形,mm。

2试验研究内容
2.1试验材料
为了使试验更具有代表性,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设计情况,控制成型试件空隙率为3%~5%,对上、中两面层6种级配进行车辙试验。

6种沥青混合料材料选取及级配见表1和表2。

2.2试验结果分析
采用6种级配进行车辙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表面层采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明显偏大,而中面层采用的是70#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相对较小,但均达到规范要求:按JTGF40—2004中规定的夏炎热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普通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不少于1000次/mm、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不少于2800次/mm来评价,均满足要求。

动稳定度指标取最后15min的变形计算,是为了消除由于试件本身的压密变形。

但动稳定度指标测量最后15min内的微小形变,其受传感器精度的影响较大,通常动稳定度愈大要求位移传感器精度愈高,而一般位移传感器的读数精度为±0.02mm,如现在一些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较高,达到10000次,也就是在15min内产生0.06mm左右的变形,则位移传感器的精度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可达到
30%,这样的变形误差相对较大,准确度较低。

而且动稳定度指标未考虑其前3倍时间内的形变发展情况,因此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上述动稳定度DS1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时存在的问题,将车辙变形的数据采集下来,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选取车辙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直线回归,以此来计算动稳定度。

为免于车辙数据处理的麻烦,记录了l000次、3000次以及车辙总变形,分别对应于车辙作用时间为23.71.4、73min的车辙变形,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考虑:①类似于车辙动稳定度DS1的方法计算动稳定度DS2,便于人们理解;②23.8min以后的变形基本上消除车辙变形量急尉变化阶段,作用时间为71.4min时试件也基本上没有破坏;③23.8—71.4min 时间内的车辙变形反映了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阶段的变形,且变形增长事与车辙试验数据回归的变化率较为一致;④记录73min变形主要是便于计算作用3000次的变形。

其车辙动稳定度DS2按式计算:
DS2=3000-1000/d4-d3
式中:d,为荷载轮作用l000次时的永久变形,mm;d为荷载轮作用3000次时的永久变形,mm。

法国的车辙试验采用相对变形指标,对于薄沥青砼,规定2个等级:3000次,相对变形小于15%;10000次,相对变形小于15%。

其中,3000次相当于71.4min,10000次相当于238min。

相对变形率指标是法国和美国最早提出的,其意义为轮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与试件高度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文中相对变形按式计算:
δ1=×100%
式中:δ1为试件的相对变形,%;l1为试件试验作用时间为73min的变形,mm;h为试件的厚度,mm。

试件的车辙动稳定度DS2与相对变形δ1试验结果见表4。

从表3及表4可以看出,动稳定度DS1与DS2试验指标评价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时排序结果一致,DS2较DS1更为合理,原因主要在于:①同一组试件平行试验结果变异系数DS1明显较DS2大,如AC—13I变异系数DS1比DS2大10%左右;②动稳定度愈大要求位移传感器精度愈高,而在同一传感器精度下,动稳定度DS2稍小于动稳定度DS1;
③动稳定度DS1考虑的车辙作用时间较长,测得的变形较大,更好地反映路面车辙稳定阶段的变形情况。

同时,通过试件的总变形,得到相对变形指标。

从表4得到,各级配沥青混合料相对变形率均满足小于15%的要求。

动稳定度DS2与相对变形考虑了荷载作用期间较长,且得到的数据变异性较小,它们是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

目前动稳定度试验测试结果存在2种情况:一是同一组试件的变异性较大,相差30%-50%是比较普遍的;二是一些改性沥青的混合料试验动稳定度很高,实际上这样的试验误差已经很大。

这既与试验方法、评价指标本身有关,更与现有的试验设备有较大关系=规范上要求测量精度为0.01mm以上,测量的量程一般为20~30mm,实际上要求传感器的相对精度为5/10000—3/10000,此精度一般已达到国产传感器精度的极限。

我国的常规车辙试验时间普遍太短,时间不够,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性能还远远不够。

因此,采用常规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3结论
①动稳定度指标DS1测量最后15min的微小变形未考虑其前3倍时间内的形变发展情况,其受传感器精度的影响较大,精度较低。

动稳定度愈大要求位移传感器精度愈高,而在同一传感器精度下,动稳定度指标DS2稍小于动稳定度DS1,精度较高。

且DS2考虑荷载作用期间较长,得到的同组试验数据变异性较小,因此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②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存在2种情况:一是同一组试件的变异性较大,相差30%-50%是比较普遍的;二是一些改性沥青的混合料试验动稳定度很高,实际上这样的试验误差已经很大。

③常规车辙试验时间普遍太短,时间不够,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性能还远远不够,采用常规
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