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预测及防护方法综述
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预测及防护方法综述

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预测及防护方法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结构日益复杂,远距离大容量跨区域的高压输电线路越来越多。
大部分输电线路属于架空线路,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在湿冷的冬季,极易出现覆冰,严重覆冰会引发导线舞动、断线、倒塌等事故,引发大面积停电甚至系统崩溃。
因此,研究输电线路覆冰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准确预测覆冰厚度,为防冰除冰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预测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绝缘子;覆冰闪络;覆冰风险预测引言输电线路严重覆冰将导致杆塔受损、电力通信中断,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输电线路覆冰预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线路覆冰预测方法大致分2种:传统模型与智能模型。
传统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物理模型的某些参数在实际工作中测量困难,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而统计模型虽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其对数据依赖性高并需要足够历史数据支撑,应用范围也有限。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研究人员逐渐聚焦于智能模型的覆冰预测,使用最为广泛的有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
传统覆冰增长模型主要有Goodwin、Imai和Lenhard,这些模型均属于理论模型,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算法在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覆冰预测领域,导线覆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对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导线覆冰增长预测模型。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覆冰预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多条输电线路覆冰情况进行了预测。
1覆冰产生原因线路表面的结构部位覆盖厚度较大的冰冻层是输电线路冰害的基本表现形式,会导致输电杆塔的结构发生失稳,或者造成线路绝缘子损坏及区域供电中断。
覆冰产生与外部环境气温突然改变有关,如发生降雪或霜冻等自然气候灾害,在此种情况下,凝固后的自然降水会附着在输电线路表面,产生积雪和冰冻层。
浅谈输变电线路的覆冰及其消除措施

浅谈输变电线路的覆冰及其消除措施摘要:输变电线路覆冰可以导致输电线路的跳闸、断线、倒杆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主要对输电线路覆冰产生的原因、事故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止消除的措施。
关键词:输变电线路覆冰消除措施随着近年来雪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由覆冰、舞动引起的输电线路倒杆(塔)、断线及跳闸事故,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供电可靠性。
在输变电线路的运维过程中,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一直是广大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架空线路覆冰的原因架空线路的覆冰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气温在-5 ℃左右),或者是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的冰层。
这是一层结实而又紧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形成覆冰层的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界物体上附着水滴,当气温下降时,这些水滴便凝结成冰,而且越结越厚。
有时,也会在导线表面上结上一层白霜,呈冰渣性质,其质量比坚实的覆冰轻得多,但其厚度却大得多。
一般当空气中有大量水分且有微风时,最易形成霜。
在湿雪降落时,湿雪一方面粘在导线上,同时又会浸透正在结冰的水,使冰层越来越厚,最厚可达10cm 以上。
当风向与线路平行时,覆冰的断面呈椭圆形;当风向与线路垂直时,覆冰的断面呈扇形,即在导线的一个侧面;当无风时,覆冰则是均匀的一层。
此外,覆冰还与线路走向有关,在冷、热空气的交汇处经过的线路,覆冰就更严重。
覆冰在导线或绝缘子上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决定于气温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短则几小时,长则达几天。
二、因覆冰而发生的事故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时是很厚的,严重时会超过设计线路时所规定荷载。
如果导线、避雷线发生覆冰时还伴着强风,其荷载更要增加,这可能引起导线或避雷线断线,使金具和绝缘子串破坏,甚至使杆塔损坏。
尤其是扇形覆冰,它能使导线发生扭转,所以对金具和绝缘子串威协最大。
常见的线路覆冰事故有以下几种:杆塔因覆冰而损坏。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

输电线路覆冰危害及防冰除冰技术分析摘要:输电线路覆冰不仅会对运行及维护工作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解决,严重时还会导致重大事件事故的发生,比如发生短路、绝缘子闪络、断线倒塔等。
当前,我国对覆冰厚度的设计取值范围还不够全面,正是很多气象台站关于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的资料不够,所以大部分都只是根据现场调查为主,这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输电线路覆冰的伤害持续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发生频率较高、所占的面积也很广、影响非常大,已经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以及稳定运行。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危害;防冰除冰技术如今,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已经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导线覆冰现象的发生,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正常而言,应该尽可能的避开覆冰严重的地区以及考虑避开不利地形,也就是绕开覆冰严重之地,更要在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输电线路冰害事故的发生。
拉线时,尽可能避免横跨垭口、水库等容易覆冰的地方和线路应该往较为平坦的地形走线,翻过山岭时要考虑档距大、高度差的问题,沿山岭通过时,为了达到减少覆冰情况和覆冰程度变小的目的,尽量不要把转角点安札在开阔的山脊上,而且角度要合适。
一、输电线路覆冰危害以及意义输电线路覆冰是我国电力系统中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导致输电线和杆塔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被破坏,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恶劣后果。
覆冰事故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电网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解决线路覆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输电线路覆冰之后,对电力系统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其中最常见的为以下4种。
(1)过负载的危害,(2)不同期脱冰或者不均匀覆冰的危害,(3)覆冰导线舞动的危害,(4)绝缘子冰闪的危害二、输电线路覆冰主要融冰方法1 .线路覆冰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很大,很容易对电网产生不可逆的后果,所以国内外学者对输电线路导线与绝缘子的覆冰特性和机理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也有了许多的成果,目前常用的除冰方法有4类:1.1热力除冰法通过加大导线电流,如使覆冰导线断路,来提高导线温度,从而使坚冰融化的方法称为热力除冰法。
常见输电线路覆冰类型及防控措施分析

常见输电线路覆冰类型及防控措施分析【摘要】本文就覆冰形成的原因及类型作简要介绍,并对其危害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将应对输电线路覆冰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供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抗冰措施前言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上升和增加,输电线路中的故障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明显。
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工程项目中需要针对各种常见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使得这些现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进而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天气的影响而造成输电线路冰闪跳闸现象、导线舞动和线路中断的事故不断涌现,不但造成了严重的输电设备损坏,更是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此在目前的输电线路管理工作中,做好冰害事故管理和预防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流程,是提高电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覆冰的形成覆冰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由多种气象因素综合决定的,其中包括气温、湿度、空气流速以及大气环流等。
当气温在冰点以下时,雪或雨等水性物质与输电线表面接触产生冻结并层层裹覆,此时覆冰现象就产生了。
1、五种覆冰类型白霜——当气温处于冰点以下且湿度较高时,空气中的水分与低温物体接触,粘着在其表面即形成白霜。
一般来说白霜不会对输电线路的安全构成威胁,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覆冰与输电线的粘连强度不高,低幅度的振动就可使其脱离线路表面。
湿雪——当空气湿度较低时雪花不容易与输电线表面粘着,但如果空气湿度较高,雪花飘落过程中聚结了未形成晶体的水分,就很容易附着在输电线表面,层层包裹形成积雪。
即使出现积雪也不一定会出现覆雪危情,因为此种覆冰受风力强度影响较大,强风很容易就把积覆的雪吹散了。
常发生覆雪危情的地方,往往是海拔不高风强较低的区域。
雨凇——当气温在零度以下风力较强时,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覆冰常常呈现高密度、强附着力、高透光性等特点,一般在冻雨期较常见但持续时间较短。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种覆冰会向另一种覆冰类型( 混合凇) 发展,所以输电线覆冰为单一雨凇的情况较为罕见。
500kV输电线路覆冰分析与防覆冰措施探讨

500kV输电线路覆冰分析与防覆冰措施探讨摘要:通过近些年来在输电线路中常见的各种冰害问题,对于各种覆冰性质以及构成条件进行分析,还有对于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对比现阶段全球范围内输电线路领域比较常用的各类除冰、防冰措施,对于预防输电线路的冰害问题出现,在设计以及运行维护时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500kV输电线路;覆冰分析;防覆冰措施引言覆冰为一种受到环境风、温度、环流、湿度以及冷暖空气对流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物理状况,依照环境参数以及大气条件的差异,覆冰能够分成雾凇与雨凇两个种类。
和雾凇干增长形式进行比较,雨凇湿增长形式时常导致导线与绝缘子的覆冰程度存在一定不同。
湿增长环境下,过冷水滴有着一定流动性,因此不易于导线上进行堆积,不过易产生冰凌情况,进而增大了绝缘子桥接的程度。
所以于雨凇覆冰的时候,绝缘子覆冰的厚度有可能是不严重的,不过构成严重桥接情况,绝缘子的空气间隙产生短接,进而导致线路发生覆冰闪络问题。
1输电线路的覆冰问题种类依照电力体系设计、运行以及维护等方面需要,导线存在积雪与覆冰两类状况。
而导线覆冰能够分成四种,分别是雨凇、白霜、混合凇以及雾凇;而积雪能够分成两种,即湿雪与干雪。
1.1 线路覆冰过荷载问题第一,导线与地线。
部分由压接管内部抽出的,或者是外层铝股断裂以及钢芯抽出的问题,还有整根出现拉断或是耐张线夹以及悬垂线夹出口位置导线的外层断裂的情况。
第二,电气间隙问题。
存在由于弧垂增加,导线对地的间距降低而产生闪络的情况,也有由于地线弧垂上升,风吹摆动导致和导线相碰、烧断以及烧伤导地线的问题。
第三,杆塔结构。
由于断导线以及地线,使得直线杆头的顺线方向产生折断的问题,或是由于导地线的不对称设置,于垂直线路向把塔头折断的问题;以及存在断边导线以及耐张双杆两根杆于不同方向发生扭断,或是由于断导线造成拉线与拉线金具破坏之后的顺线倒杆问题。
1.2 不均匀的覆冰或是不同阶段脱冰问题第一,导线与地线。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及防冰、除冰技术综述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及防冰、除冰技术综述蒋 明1,赵汉棣2,马小强1(1.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2.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Icing of HV Transmission Line and Summary of Anti-icing andDe-icing TechnologyJIANG Ming1, ZHAO Handi2, MA Xiaoqiang1(1.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0;2. State Grid Hube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Wuhan 430000)〔摘 要〕 介绍了电网覆冰的形成机理、影响覆冰程度的各因素以及覆冰的危害。
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覆冰监测技术和防冰、除冰手段,并对这些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总结出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指出了覆冰监测和除冰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网覆冰;覆冰监测;除冰;防冰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cing on HV transmission lin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ee of icing and the harm of icing. It enumerates various icing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and anti-icing and de-ic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make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ield of icing monitoring and de-icing.Key words: icing on transmission line; icing monitoring; de-icing; anti-icing中图分类号:TM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26 (2020) 04-0026-060 引言自然环境中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随着天气变化,输电线路不断经受着日晒雨淋的侵害,其安全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输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防护(标准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输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防护(标准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输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防护(标准版)摘要:自2008年1月12日开始,贵州全省各地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冰冻灾害,给输电线路带来了巨大损害,文章通过介绍覆冰形成、线路冰害的类型,着重分析绝缘子覆冰特性及对运行中的线路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覆冰;冰害;冰害防护在我国,导线覆冰主要发生在西南、西北及华中地区。
贵州省按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计算,大都在0℃以上,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及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自2008年1月12日开始,全省各地区持续低温多雨、雨夹雪天气,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范围、长时间的冰冻灾害。
贵州电网被分割瓦解成7块,贵州电网累计受到冰害破坏的电力线路达5029条,占贵州全省线路总数的77%;全省50多个市县被迫停电;停运的变电站649所,占贵州全部变电站的69%;倒杆线路有416条。
由此可见,由覆冰、舞动引起的输电线路倒杆(塔)、断线及跳闸事故,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供电可靠性。
1覆冰形成原因和过程导线覆冰首先是由气象条件决定的,是受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环流以及风等因素决定的综合物理现象。
云中或雾中的水滴在0℃或更低时与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碰撞并冻结时,覆冰现象就产生了。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在1500m以上,境内沟壑纵横,地势高低不平,空气潮湿,受西伯利亚寒流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008年初贵州大面积的遭受了覆冰危害。
输电线路覆冰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输电线路覆冰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摘要:输电线路覆冰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引发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绝缘子闪络等事故,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文中总结分析了输电线路覆冰的种类、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详细说明了由覆冰引起的绝缘子闪络和线路舞动的定义及防治方法,列举了现有的线路覆冰防治对策,为研究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有利于设计抵御冰灾的输电线路,提高了输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线路舞动;绝缘子闪络;防治对策0.引言在许多地区因雨凇、雾凇覆冰而使输电线路的荷重增加,严重覆冰会导致输电线路机械和电气性能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覆冰事故的发生。
输电线路覆冰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可引发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绝缘子串闪络等事故,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多国都曾因输电线路覆冰而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高压输电线路具有档距较大、铁塔较高等特点,线路覆冰对其影响比较严重,同时,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较高,载流量较大,线路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为此,本文研究了输电线路的覆冰特性及防治措施。
1.输电线路覆冰的种类与性质按照覆冰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气象条件,可将输电线路覆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降水产生的覆冰雪,即降水覆冰,包括由冻雨而形成的雨凇和覆雪;第二类是处在过冷却状态下的液体云粒或水滴碰到地面物体上,经过冻结后而产生的覆冰,此类覆冰称为云中覆冰;第三类是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冻结或经过凝华而在地面物体上形成的一种霜,是经过凝华而产生的,称为凝华覆冰,也称这种覆冰为晶状雾凇。
在三类覆冰中,云中覆冰发生的概率最大,引起的输电线路事故也最多。
根据水滴半径、空气中液态水含量、空气温度、风速四个参量,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分为干增长和湿增长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冰面的温度。
在干增长过程中,冰面和环境温度低于0℃,而在湿增长过程中,冰面及环境温度等于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预测及防护方法综
述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重要通道。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架空输电线路的数量日益增长。
近年来,极端恶劣天气频繁,输电线路覆冰灾害
事故频发,据统计,覆冰灾害引起的线路故障占比高达37%。
因此,对输电线
路覆冰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利用覆冰预测模型对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进行准确预测,对于减少覆冰灾害损失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输电线路绝缘子
覆冰预测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监测;覆冰风险预测
引言
输电线路覆冰会引起闪络、舞动、断线、倒塔等事故,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定运行,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多样,输电线路多数要通过严寒地区。
因此,开展
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研究对于减少线路遭受覆冰灾害,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具
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覆冰预测模型开展了深入研究。
覆冰模型主要
分为基于覆冰机理的数学物理模型,如Makkonen模型雾凇覆冰模型等,此类方
法在预测精度上较高,但某些参数在实际观测中不易测量。
另一类是基于实际历
史数据的统计模型,如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及其优化算法等,但
人工神经网络对样本需求量大,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支持向量机适用于小样本且
泛化能力较强,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
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SVM参数,并预测覆
冰厚度,但模型误差较高,预测精度不足。
上述模型虽然能较准确地预测线路的
覆冰厚度,但都没有考虑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不能准确地预测覆冰现象。
1覆冰厚度预测模型
1.1数据预处理
(1)去除异常数据依据输电线路形成覆冰的条件去除实测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2)线性插值对于缺失数据,利用线性插值使数据具有更好的连续性与平滑性,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归一化由于影响输电线路覆冰厚度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数据的单位量纲不同,为避免不同数据集的值相距较大。
1.2数据选取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线路覆冰现实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输入变量,则预测模型影响因素较多,使模型效率下降,学习时间变长;若过于简化输入量的个数,则导致模型预测准确性降低等问题。
因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影响导线覆冰厚度的关键因素,结合云南地区某500kV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
线路等值覆冰厚度数据来源于监测装置,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数据来源于当地气象部门。
1.3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模拟人脑注意力的模型,人脑面对事物时会选择性的关注某一部分的信息,忽略另外一部分信息,而注意力机制借鉴人类的这一行为,通过对所采用的各特征进行自适应加权,突出特征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
本文在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针对覆冰序列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分别在特征、时间步两个方面引入注意力机制。
在特征相关性方面,对于数据中的多维特征,并不简单的通过选择关联性高的某几个特征,或是人为的为各个特征参量赋予权重,而是利用注意力机制对各个特征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来反映各特征参量对待预测信息的重要程度,由于随着时间变化,将特征输入模型的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此采用注意力机制分别对各特征参量进行动态的自适应的权重分配,以此凸显重要信息,并衰减非重要信息;在时序关系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覆冰厚度逐渐发生变化,序列中不同时间点对预测点的覆冰影响程度亦不相同,因此在时间步长上使用注意力机制,也有助于从数据中提取到关键信息,因此在针对特征参量添加注意力机制后,在时间步长上也融入注意力机制,可以针对覆冰序列的时间相关性,从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放大。
1.4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
LSTM具有记忆功能,其当前时刻的输出不只是与当前时刻的输入有关,
而且记忆了上一时刻输出的信息,因此其对时间序列问题处理效果较好。
且LS
TM通过输入门、遗忘门、输出门结构解决了循环神经网络对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梯度消失、爆炸等问题。
但是LSTM虽弥补了循环神经网络的缺陷,可L
STM与RNN一样只利用到了时间序列数据的过去信息,而并没有利用数据的
未来信息。
但未来信息对于建模的重要性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LSTM
相比,BiLSTM可以按顺序捕获来自前后段的动态信息。
BiLSTM隐藏
层结构由前向LSTM层和后向LSTM层组成。
二者分别获取不同方向的两个
隐藏层状态,并同时对二者信息加以利用,再得到输出。
2绝缘子覆冰预防措施
基于绝缘材料的覆冰预防措施,防冰涂料一方面可以减少覆冰量,另一方面
能够加快覆冰脱落从而起到防冰效果。
已应用于绝缘子防冰的绝缘材料目前可分
为电热型、疏水型、融冰型。
电热型机理为涂料涂覆于绝缘子表面,绝缘子在正
常运行电压下表面有泄漏电流通过,利用绝缘子表面涂层的电热效应减少覆冰。
金海云和张锐等从微观的角度对半导体涂层的导电和导热机理防覆冰进行了研究。
制备了不同石墨含量的电热型硅橡胶涂料,以开断方式将电热型涂料涂覆于复合
绝缘子表面并于人工气候室进行覆冰试验,结果表明电热型涂料有一定的防冰效果,且涂层电阻越小,防冰性能越好。
电热型防冰材料存在发热不可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可在钛酸钡中分别掺杂锶、锡两种元素,使用固相法制
备了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绝缘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正温度系数材料居里温度在0℃
附近,体积和电阻率受温度控制,但该研究尚未解决该材料与绝缘子的结合方式
问题。
超疏水涂层具有低覆冰黏结力的特点,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覆冰从超疏水
涂层表面脱落,通过制备超疏水涂层玻璃板、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玻璃板、无涂
层玻璃板3种样品,并进行覆冰过冷水滴捕获率特性试验,考察了涂层覆冰过冷
水滴捕获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超疏水涂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绝缘子的覆冰,且延缓时间随涂层的接触角增大而延长。
融冰型涂层属于消耗型,不具有长效性。
提出采用光电混合的二元防冰模式制备光电混合涂料,以进一步延缓覆冰。
利用
光电混合涂料中的吸光物质,使涂层的太阳光谱吸收率产生变化,将作用在涂层
表面的光照辐射转换为热能,同时也具备导电电热效应,通过泄漏电流发热实现
去除覆冰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光电混合型复合绝缘子相比普通复合绝缘子具
有更长的覆冰时间,且涂层电阻的越小,延缓覆冰的性能越好。
提出了接触角大
于130°涂层能够显著降低玻璃绝缘子的覆冰并提高其闪络电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湿度、温度、风速和覆冰时长为支持向量,采用差分灰狼
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DEGWO⁃LSSVM的输电线路覆冰厚度预测模型,采用两组实际运行线路的覆冰增长数据进行算例分析,
结果表明,本文所提覆冰预测模型对两次覆冰过程的预测精度分别为3.15%
和2.96%,预测精度高于其他覆冰预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庄文兵,祁创,熊小伏,于龙,张清川,刘泽青.计及气象因素时间累积效应
的输电线路覆冰预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17):6-13.
[2]任源.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输电线路覆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陈勇,李鹏,张忠军,聂海福,沈鑫.基于PCA-GA-LSSVM的输电线路覆冰负
荷在线预测模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47(10):110-119.
[4]陈勇.现场数据驱动的输电线路覆冰负荷在线预测模型[D].云南大
学,2019.
[5]张文龙.架空输电线路覆冰过程预警时空多粒度模型研究[D].云南大
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