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与喂养 教案
第1章第5节小儿营养与喂养学习教案

第15页/共19页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足够能量(360~400kJ/kg幼)和儿优膳质食蛋白
营养均衡 易消化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第16页/共19页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第17页/共19页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使用说明:
在播放幻灯片前,将“宏”的“安全性”设 置为“低”时,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随时 用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数字,即可显示当前的 时间。
第2页/共19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小儿能量的需要
(1)基础代谢:约占50%~60% (2)活动所需:个体差异较大 (3)生长发育:为小儿所特有,
约25%~30%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5)排泄丢失:<10%
第3页/共19页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营养素的需要
第18页/共19页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第4页/共19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婴儿喂养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辅助食品的添加
第5页/共19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母乳的优点
母乳喂养
(1)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吸收;
(2)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3 )经济、卫生、方便;
(4)可增进母子感情;
(5)利于子宫恢复,减少母亲乳腺癌和卵巢 癌的发生。
水:婴儿150ml/kg/d,每增加3岁减25ml /kg /d 蛋白质:母乳喂养2g/kg/d;牛乳喂养3.5 g/kg/d ;
混合喂养3.0 g/kg/d ;植物蛋白4.0 g/kg/d。 脂肪:婴幼儿4~6 g/kg/d 糖类:婴儿10~12 g/kg/d,儿童8~10g/kg/d
2024年儿童营养与喂养—婴儿喂养儿科护理课件.

2024年儿童营养与喂养—婴儿喂养儿科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营养与喂养—婴儿喂养儿科护理》教材第三章“婴儿喂养原则与实践”,内容包括: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母乳喂养的优势与技巧、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以及辅食引入的时机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认识到合理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掌握母乳喂养的优势、技巧以及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提高喂养技能。
3. 熟悉辅食引入的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婴儿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母乳喂养的优势与技巧、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难点:辅食引入的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婴儿奶瓶、辅食餐具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婴儿喂养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b. 母乳喂养的优势与技巧c. 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d. 辅食引入的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拟喂养婴儿,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讲解喂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2. 母乳喂养的优势与技巧3. 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4. 辅食引入的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出婴儿喂养的基本原则,并解释其意义。
b. 简述母乳喂养的优势及技巧。
c. 针对人工喂养,列举三个注意事项。
d. 说明辅食引入的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婴儿喂养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喂养技能。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婴儿喂养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婴幼儿保教基础项目三婴幼儿的营养和喂养教学教案

项目三婴幼儿的营养和喂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婴幼儿的能量和营养需要。
(2)熟知婴幼儿的喂养方式。
(3)掌握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
(4)熟知幼儿进食的特点。
(5)了解幼儿膳食的计划。
素质目标(1)树立婴幼儿科学喂养观。
(2)树立婴幼儿均衡膳食科学观。
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指导婴儿的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2)能正确地指导婴幼儿一日膳食的安排。
(3)能正确地对婴幼儿不同发育阶段的膳食进行科学的分析。
思政目标(1)热爱婴幼儿和幼教事业。
(2)拥有正确的育儿观。
(3)培育规范从教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手段讲授、案例分析三、教学学时共4个学时模块一婴幼儿的能量和营养需要一、婴幼儿的能量需要1. 食物热力作用2. 基础代谢率3. 生长发育需要4. 活动需要5. 排泄损失二、婴幼儿的营养需要(一)产能营养素需要1. 蛋白质2. 脂肪3. 糖类(二)非产能营养素需要1. 维生素2. 矿物质3. 水4. 膳食纤维模块二婴幼儿的喂养管理一、纯母乳喂养(一)不同时期母乳的营养成分与分泌量(二)母乳喂养的优点1. 营养丰富,有利于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2. 经济实惠,方便快捷3. 增强母子情感,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育4. 有利于母亲产后身体恢复5. 干净和安全(三)母乳喂养的指导(1)哺乳前,母亲须先给婴儿更换好尿布,并清洁自己的乳头、乳晕和双手,一般取坐位,将婴儿抱于怀中,使婴儿的头、肩部枕于母亲哺乳侧的肘弯部。
(2)哺乳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每次尽量在一侧乳房被吸空后再换另一侧乳房,下次再从未被吸空的一侧乳房开始哺乳,每次哺喂时间为15 ~ 20 分钟;在哺乳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婴儿的鼻子能够呼吸。
(3)哺乳后,母亲应将婴儿竖抱起来,让婴儿的头部靠在自己的肩上,用手轻轻地拍婴儿的背部,使婴儿胃内的空气排出;哺乳后让婴儿睡下时,应让其右侧卧,以防发生溢乳。
(四)哺乳期母亲的乳头护理(1)如果母亲有乳头凹陷,可以按摩乳头或用吸奶器吸出乳头,也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把乳汁适当加温后用奶瓶喂哺婴幼儿。
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教案

0-3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0-3 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教案:教案:0-3 岁婴幼儿营养与喂养一、教学目标1. 了解0-3 岁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2. 掌握0-3 岁婴幼儿的喂养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家长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 0-3 岁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2. 0-3 岁婴幼儿的喂养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喂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0-3 岁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引起家长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关注。
2. 知识讲解(20 分钟)- 0-6 个月婴儿的喂养: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如何正确进行母乳喂养。
- 6-12 个月婴儿的喂养:介绍如何添加辅食,以及添加辅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 1-3 岁幼儿的喂养:介绍幼儿的饮食结构和喂养技巧,如定时定量、食物多样化等。
3. 实践操作(10 分钟)请一位家长现场演示如何给婴幼儿喂奶或喂辅食,其他家长进行观察和点评。
4. 交流互动(10 分钟)组织家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方面的经验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5. 总结(5 分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婴幼儿的饮食健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相关书籍或资料。
2. 教具:准备婴幼儿模型、奶瓶、勺子、辅食碗等教具,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3.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家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关注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健康。
七、注意事项1. 教学内容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调整。
2. 强调家长在婴幼儿营养与喂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3. 教师要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小儿营养与喂养教案

小儿营养与喂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儿营养的重要性及合理喂养的方法;2.学会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小儿获得均衡的营养;3.理解不同年龄段小儿的饮食需求和适宜的食物选择;4.学会调整饮食习惯,避免不良的饮食行为;5.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和喂养技能。
二、教学内容:1.小儿营养的重要性;2.掌握小儿饮食的基本要素;3.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4.学会避免不良的饮食行为;5.理解常见的小儿营养缺乏和过剩问题;6.介绍常见的小儿饮食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儿营养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小儿饮食对身体发育和免疫力的影响。
2.正文(35分钟)2.1小儿饮食的基本要素(10分钟)-蛋白质:介绍蛋白质在儿童生长和发育方面的作用,并列举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解释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包括提供能量和维持大脑功能。
给出含有健康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例子。
-脂肪:说明脂肪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并提供健康脂肪的食物建议。
-维生素和矿物质:介绍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列出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2不同年龄阶段的饮食计划(15分钟)-幼儿期(1-3岁):解释幼儿期营养需求的增加,包括蛋白质、钙和铁等。
提供适合幼儿期的膳食建议。
-学龄前期(4-6岁):讲解学龄前期儿童的能量需求和膳食特点,包括碳水化合物和蔬果的摄入。
给出学龄前期儿童的膳食建议。
-学龄期(7-12岁):解释学龄期儿童的能量需求和膳食特点,包括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
提供学龄期儿童的膳食建议。
2.3不良的饮食行为注意事项(10分钟)-吃零食过多:解释零食过多对儿童健康的负面影响,并介绍如何避免过多食用零食。
-偏食:探讨偏食对儿童营养摄入的影响,并提供改善偏食的方法。
-餐具习惯不良:解释每餐时间不固定和进食速度过快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给出改善餐具习惯的建议。
3.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授课计划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根据婴幼儿的生理需求进行科学喂养。
二、教学内容1. 婴幼儿营养需求2. 婴幼儿辅食添加与饮食搭配3. 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4. 常见喂养问题与应对5. 婴幼儿饮食卫生与安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图片等形式展示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婴幼儿常见喂养问题。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喂养经验,加深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认识。
4. 互动问答: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安排1. 时间安排:共计4学时/次,共8次课。
2. 地点安排: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3. 参与人员:授课教师、学生。
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五、考核方式1. 出勤率:学生出勤率不低于80%。
2. 作业:完成一次案例分析作业,分析某个特定婴幼儿在喂养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课堂表现: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六、课后反馈及调整授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课后反馈表,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授课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调整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并在课程内容上进行相应增减或修改,确保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学习教案

新生儿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学习教案新生儿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教案一、引言新生儿和婴幼儿是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以保证身体和大脑的正常发育。
本教案旨在帮助家长和保育者了解新生儿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来实施科学合理的喂养计划。
二、新生儿的营养需求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是新生儿最优质的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抗体等成分,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保障和免疫支持。
因此,婴儿的前六个月最好以纯母乳喂养为主,如果无法喂养母乳,则应选择适宜的婴儿配方奶粉。
2. 预防过敏原的引入在婴儿六个月之前,应尽量避免引入潜在过敏原,如鱼、蛋、花生、大豆和芝士等食物。
避免婴儿暴露在宠物、灰尘和花粉等致敏因素中,以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3. 补充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应从两周开始每天补充400IU的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维生素D可以通过日晒或者维生素D滴剂来补充。
三、婴幼儿的喂养建议1. 月龄不同的饮食要求0-4个月的婴儿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每天喂养8-12次,每次90-150毫升。
4-6个月的婴儿可以开始尝试辅食,如稀糊状的米粉、果泥和蔬菜泥等。
2. 逐渐引入新食物在引入辅食时,应逐渐引入不同种类的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以观察婴儿是否对该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新食物应从米粉、米糊、蔬菜泥开始,然后逐渐引入肉类、水果和面食等。
3. 饮食的质地和形状婴儿的食物质地和形状要适宜,以避免窒息的危险。
一开始,食物应该是糊状的,然后逐渐过渡到搅碎的和细小的食物。
同时,要确保婴儿在喂食过程中坐直或部分坐直,并保持身体的稳定。
四、喂养时的注意事项1. 注意卫生在喂养婴儿之前和之后,要确保双手干净,并用温水和肥皂进行洗手。
喂食器具应该是洁净的,可以通过煮沸或使用宝宝专用洗涤液进行清洗。
2. 确保舒适和安全在喂食过程中,为婴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和稳定的环境。
确保婴儿的头部得到支撑,并注意避免让婴儿窒息的情况发生。
第章小儿营养与喂养教案

第一章小儿营养与喂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儿营养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小儿各个阶段喂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习小儿常见营养问题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内容:1. 小儿营养的基本原则2. 新生儿喂养3. 婴儿喂养4. 幼儿喂养5. 小儿营养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小儿营养与喂养的关注。
2. 提问学生对小儿营养与喂养的了解和认识。
二、讲解小儿营养的基本原则(10分钟)1. 介绍小儿营养的基本原则,如均衡饮食、适量喂养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小儿营养原则的重要性。
三、讲解新生儿喂养(10分钟)1. 介绍新生儿的喂养方法,如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等。
2. 强调新生儿喂养的注意事项,如喂养时间、喂养量等。
四、讲解婴儿喂养(10分钟)1. 介绍婴儿的喂养方法,如继续母乳喂养、引入辅食等。
2. 强调婴儿喂养的注意事项,如辅食的选择、喂养量等。
五、讲解幼儿喂养(10分钟)1. 介绍幼儿的喂养方法,如继续母乳喂养、增加辅食种类等。
2. 强调幼儿喂养的注意事项,如喂养时间、喂养量等。
六、讲解小儿营养问题的预防和处理(10分钟)1. 介绍小儿常见营养问题,如营养不良、肥胖等。
2. 讲解预防和处理小儿营养问题的方法,如合理搭配饮食、定期体检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儿营养的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新生儿、婴儿、幼儿喂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小儿营养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教学资料。
2. 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儿营养与喂养的知识。
2.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第二章小儿营养与喂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儿营养的基本需求。
2. 掌握小儿各个阶段喂养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喂养中牛乳的配制和乳方的计算及辅食添加的原则
教学设计
利用讲授、多媒体课件、测试、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重点运用讨论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涵,掌握小儿营养与喂养的内容。
学法设计
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计算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小儿喂养与营养的主要内容,帮助记忆。
2、人工喂养
(1)常用乳品及代乳品
1.鲜牛乳:(1)成分:① 营养素比例不当 ② 含酪蛋白、饱和脂肪酸、甲型乳糖为主 ③ 矿物质多,肾负荷重。 ④ 缺乏免疫因子
(2)配制:① 稀释:用于新生儿 ② 加糖: 5‾8g/100ml
③ 煮沸: 约3分钟
2.牛乳制品:(1)全脂乳粉:① 按重量配: 1:8 1g乳粉+8g水
2.营养素的需要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脂溶性: A、D、E、K
维生素的需要 : 分类
水溶性: B族、
需要量及来源
矿物质的需要:(1)常量元素:钾、钠、氯、钙、磷
(2 )微量元素:铁、铜、锌、碘等
需要量及来源
水的需要:① 比例: 婴儿占体重 65%‾78%
② 每日需要量:婴儿150ml/kg,每长3岁减少25ml/kg
3.促进心理发育: 婴儿与母亲紧密接触,母亲的抚摸,温柔的话语,带给婴儿深刻、微妙的心理暗示与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母婴目光的对视,可增加互相了解及信任。
4.哺喂经济方便 :直接喂哺不易污染,乳汁温度适宜,且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即方便又经济。
5.有利母亲健康:母亲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复原。母亲哺乳期月经推迟,还可起到一定的避孕作用。哺乳母亲也较少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疾病。
授课教师
***
授课班级
**专业**班级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喂养
授课题目
第三章 小儿营养与喂养
教学地点
**教室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训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
时间
(写明日期)
教学分析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的能要与营养素相对较多,供给适合小儿生理需要的营养是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最为理想的。
②哺乳时母亲宜采用端坐位,抱婴儿于斜坐位,每次哺乳时间约15‾20分钟。
③哺乳结束后,将婴儿竖起直抱,头部紧靠母亲肩上,用手掌轻拍背部,以使咽下的空气排出,然后置婴儿于右侧卧位。
4.注意事项
①防止乳房阻塞婴儿口鼻,导致窒息。
②应做到两侧乳房轮流排空。
③始终保持愉快心情,规律生活和足够的睡眠,进食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汤菜。
(2)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营养需要:(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为(1:3:6)
含乳清蛋白为主;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解脂酶较多;含乙型乳糖多。
(2)钙、磷比例适宜(2:1)易吸收;锌、铁的吸收率高。(3)含多种维生素
2.增强抗病能力:初乳中含SIgA,可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巨噬细胞等,能对抗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
③ 主要来源: 食物、饮用水
膳食纤维的需要: ①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
② 每日需要量:20‾30g/kg
③ 主要来源: 谷类、水果、新鲜蔬菜
第二节 婴儿喂养
(1)母乳成分:
1.初 乳: 产后5天内分泌的乳汁
2.过渡乳:产后6‾10天内分泌的乳汁
3.成熟乳:产后第11天‾9个月分泌的乳汁
4.晚 乳 :产后10个月以后分泌的乳汁
3.哺喂次数 约1次/3‾4小时
4.哺喂方法
(1)选择合适橡皮乳头
(2)测试乳汁温度
(3)婴儿半卧位,持乳瓶为斜位,乳汁充满乳头。
(4)哺乳结
竖抱拍背后置右侧卧位
5.注意事项:
(1)婴儿食品选择: 以乳品或乳制品为主
(2)注意调配的浓度和量
(3)要特别重视消毒
(4)母亲亲自喂哺为好
三、混合喂养:
1.补授法: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补充母乳不足的方法。
② 按容积配: 1:4 , 1勺乳粉+4勺水
(2)婴儿配方乳粉: 优先选择的乳品,不同品牌按各自的说明书配制.
3.羊乳 :(1)营养与牛奶相似,比牛乳易消化 (2)含叶酸、VitB12少,易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4.代乳品:(1)种类:豆类代乳品、谷类代乳品
(2)适于3‾4个月以上婴儿
2)人工喂养的护理
1.乳方选择:新生儿:生后2周内:2:1乳,(鲜牛乳2份+水1份)
(三)母乳喂养的护理
1.开奶时间:产后半小时内。 通过吸吮乳头的刺激,促进母亲泌乳素的分泌,使之提早分泌乳汁。早吸吮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2.哺乳次数: 新生儿 → 按需哺乳→ 2‾3小时喂1次
2个月后 → 3‾4小时喂1次
3个月后 → 夜间停1次,约6‾7次/天
3.喂哺方法
①喂乳前先换尿布、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④及时处理乳房小硬块(乳核)。
⑤防止发生乳头皲裂。
5.哺乳禁忌:乳母患活动性肺结核、感染HIV、精神病或重症心、肾疾病等。
6.断乳步骤
一般可自4‾5个月起逐渐添加稀粥、蛋黄、鱼泥等泥状辅食,同时逐步减少哺乳次数,使母子双方在生理、心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健康儿于10‾12个月完全断乳 最迟≤18个月。
2.为何要提倡母乳喂养?
3.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有哪些?
2、达到了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提炼了主要内容,记忆效果好。
3、缺点。学生对概念及条目的表述准确性掌握的不太好。
(二)“学”中突出的优缺点
1、氛围活跃。不再单纯的讲授式,学习方法主动性好。
2、需要教师有较好的活动控制力,对习惯讲授式的学生可能不太适应。
课后练习
1.婴儿喂养的方式有哪些?其中最好是哪种方式?
(2) 8%糖牛乳中需加多少糖?
(3) 除牛乳外每日尚需供水多少?
(1)需配8%糖牛乳量
100‾110ml/kg × 5kg = 500‾550ml
(2)8%糖牛乳中加入糖的量
500‾550ml × 8% = 40‾44g
(3)总需水量为 150ml/kg × 5kg = 750ml
另需供水量
750ml-(500‾550ml) = 200‾250ml
课后作业及预习: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本节课为多媒体教学,板书作为辅助。主要分为三部分:
1、书写标题和课程目标;
二、书写本节课重难点;
三、作为草稿板。
(教 学 反 思)
教 后 记
本堂课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教”中突出的优缺点
1、学生为主,通过互动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代授法:母亲因故临时不能给小儿喂乳,而用其他乳品或代乳品代替一次至数次喂养的方法。
四、辅助食品的添加
(一)添加目的
(二)添加原则:1.由少到多 2.由稀到 3.由细到粗
4.由一种到个月 流质饮食 鱼肝油制剂、鲜果汁、菜汁
4~6个月 泥状食物 稀粥、蛋黄、鱼泥、菜泥、米汤
7~9个月 末状食物 烂面、饼干、蛋、鱼、肉末、豆腐
10~12个月 软碎食物 稀粥、软饭、面条、豆制品、馒头
5min
抛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此处老师要关于组织和引导,让学生积极,有序回答。
15min
30min
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45min
图片展示
用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详细讲解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初步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重点在于母乳喂养。儿童相较于成人,物质代谢有着自身的特点,而儿童的能量供给是通过其获取食物获得的,母乳是婴儿最佳的食物,它有着丰富、合理、均衡的成分,是母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教学准备
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
教案、PPT
相关的图片
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
问题:1、你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吗?
2、你知道小儿的营养需要与成人有哪些不同吗?
3、那么对于不同时期小儿他们的喂养要求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识)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能量和营养的需要、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特点。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总结、计算和实践动手的能力
素质目标:
认识到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的需求及提倡母乳喂养
教学重点:
小儿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特点
生后2周后:3:1乳→ 4:1乳 1~2个月:可喂全乳
2.乳量计算
(1)婴儿配方奶粉摄入量:按使用说明计算
(2)全牛奶摄入量的计算:即计算牛乳、水及糖的需要量。按每日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来计算 。婴儿每日约需 8%糖牛乳100‾110ml/kg
例题:
3个月婴儿,体重5 kg。计算每日
(1) 需配8%糖牛乳多少量?
启发学生思考,提起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1、能量的需要
(一)基础代谢
(二)生长发育
(三)食物的热力作用
(四)活动消耗
(五)排泄损失
每天需要总能量:婴 儿: 420‾460kJ/kg(100‾110kcal/kg),每增长3岁:减去42kJ/kg,15 岁: 250 k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