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我意识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讲义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本讲内容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特点及类型三、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认识你自已!←我是谁?←我是否有价值?←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你是否感到困惑、无助?←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的唯一意义在于活出真我,并完成那充满各种潜能的明天的我。
——R.L.史蒂文生←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内涵(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三)自我意识在人才发展中的作用←(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型、健康状况等)、心理状况(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意志品质等)及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和体验。
← 2.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期。
←2、对自我的评价(社会自我):4岁—青春期←产生自己动手的愿望,并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我会唱歌”、“我会……”,关注他人评价,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3、对自我的了解(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埃里克森的心理成长理论:埃里克森生于1902年,是一位受到弗洛伊德思想极大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发展理论家,但由于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故人们叫他“新弗络伊德主义者”。
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中,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个人都会遭到心理成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认同危机”,都要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的社会要求作出反应,对这种危机可以有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如果在每个阶段中,个人能成功地解决所遇到的社会化问题,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否则就会做出消极的反应,并给以后的社会化过程留下隐患。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讲学课件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教学互动
我的自画像:我是谁?(自我认识与评价) 对自己的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的评价: 对自己的智力、优点、特长的评价: 对自己的短处、缺点、弱点的评价: 我的座右铭: 我最欣赏自己的是: 我最讨厌自己的是: 我的烦恼是: 我最近一次流泪: 我的朋友: 我与家人相处: 我的心理是否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会影响一个人如何去认知周围的世界,进而影 响一个人的行为。在相同的环境中,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对于相同的学习条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这都与自 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成熟的自我意识会给个人带 来快乐和积极的社会效果,而不健康、不成熟的自我意识则 会给个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效果。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可见,自我意识是一个复合体,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愿 望、动机,即在过去生活背景中形成的信念、价值观以及对 未来的展望,还包括自豪或羞耻、自尊或自卑、激励或责备 等这样一些情感的体验。自我意识的形成受到个人的成长经 历、生活环境、自我态度、他人评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 且,自我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经验和 心理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2) 本我、自我和超我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 自我的结构。他认为,人初生时只有一个本能的我(本我), 其功能是一切为生存,其行为表现大多属于原始性的冲动, 遵循的原则只要快乐,肆无忌惮,且个人多不自知。他像一 个幼儿,容不得紧张,希望得到满足,易冲动、非理性、无 组织。自我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媒介,它适应环境中的一些条 件和限制,代表人的学习、训练和经验,遵循现实原则。超 我是社会规范中是非标准与价值判断的代表,它遵循道德原 则,支配、监督个人的一切。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
![[心理学]第二章自我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cdfa2838ff00bed5b9f31d46.png)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 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 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 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 自我意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 从知、情、意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自我控制”; • 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与心理自我” 。
6、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 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 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 不易控制。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 平的提高,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 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 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 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 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 立,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 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 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 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 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 •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 来,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 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 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
(一)知、情、意的自我意识
•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 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 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解决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 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 生的。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 我是否满意”等方面。 •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 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
2、消极自我的建立: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关注,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每天早晨,我对自己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自我都是新的,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前进的动力,而是摆脱昨天阴影的力量,你不能轻装是因为你习惯向后看,请转过身吧,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我真好!”进入大学的学生,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
当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描述你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社会类别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做一个总体评价。
如“我是一个追求优秀的大学生”,“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关于青年时期自我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最著名的理论为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
大学生由于身心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他们开始关注自我,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
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寻求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理想信念的树立有着积极意义。
如果大学生不能确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就会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表示怀疑,极易造成生活没有重心、摇摆不定。
一、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青年大学生存在六个方面的自我认同问题:一是我现在想要什么?二是我有何身体特征?三是父母如何期望我?四是以往成败经验如何?五是现在有何问题?六是希望将来如何?这六个方面问题回答归为“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两大问题如果完成得较好,大学生就能够适应与化解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否则,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个人方向迷失,与自己的角色不相适应,最后出现退缩、自卑等不良人格特征。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存在、身份、角色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知。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面临的挑战。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方向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指的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优点和缺点等。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和倾向,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对自己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正视和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我方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生活规划的认知。
通过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大学生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学业规划和生活规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既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引导。
1. 学校角色: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不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2. 家庭角色:家庭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自我意识。
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活动、家庭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个体努力:大学生个体也需要主动努力培养自我意识。
他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如阅读相关书籍、参与心理辅导、参加社团活动等,提升自我意识的水平,并逐渐形成独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三、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自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自信心:通过培养和发展自我意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
第二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三次课,定稿)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
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
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节的子系统。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内容上: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 的意识。 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的意识。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意 识,如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态度、理想、 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等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3.从自我观念上: 现实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看法,是个 体对自己的现实观感。 理想我--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自我形象,是个 体追求的目标。 投射我--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 由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感。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4.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观点 本我,是精神结构中直接与人的生物机体相 联系的部分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 握的部分。 “快乐原则” 自我,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发 展出来的一部分。 “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人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 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且最文明的部分, 它是人格中的监察批判机构。“道德原则”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偏差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的成因
1.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2.不良个性发展的结果
3.学校教育中缺乏合理的引导
4.社会观念变革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自我意识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的调适——如何成为明白人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三)不断反省自我,学会调整和控制自我 (四)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我超越的潜能。 第一,接纳。接纳自我和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第二,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情,付诸行动,并全力以 赴。 第三,情感。工作学习时情感投入,获得乐趣。 第四,成就。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必然结果,是努力 奋斗的代价。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美)詹姆斯认为
主观自我(I)
自我 客观自我 (ME)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 我 意 识 的 结 构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通过自我评价而获得
通过自我价值的评判 而获得的自信、自卑、 自责等。 通过自我调节而获得
判断以下三种情况属于自我意识的那种成分? 1、我相信自己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2、我对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感到烦恼。 3、我要为找到工作而努力学习和实践 ,提 高综合能力。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对自我常见的扭曲想法 我个子小,怕别人瞧不 起 换用自我增强的思维 • 拿破仑、邓小平也是小 个子,都是领导者。 • 我不漂亮但性格好,朴 实大方,别人愿意和我 交往 • 贫困给我奋进的动力, 我用自己的努力拼一片 天空。 •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没 试过怎么知道?!
自我悦纳训练—改变思维方式
我的缺点
缺乏激情 易冲动 爱面子 急躁 太容易相信人 有时固执 爱耍性子 特别内向 好出风头
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优点
冷静 容易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 自尊心强、有自信 做事迅速、有效率、有激情 善良、不做作、纯真 坚持正确的
3、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独立 与逆反心理。
第二章大学生自我意识

我的情绪我做主
• 如果令A、B、C、D……X、Y、Z这26个英文字母,分别等于1、 2、3、4……24、25、26这26个数值,那么我们就能得出如下有 趣的结论: • • • • • • • Hard work(努力工作): (努力工作) H+A+R+D+W+O+R+K=8+1+18+4+23+15+18+11=98% Knowledge(知识): 知识): 知识 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 Love (爱情 爱情):L+O+V+E=12+15+22+5=54% 爱情 Luck(好运 好运):L+U+C+K=12+21+3+11=47% 好运 Money(金钱 金钱):M+O+N+E+Y=13+15+14+5+25=72% 金钱 Leadership(领导力 领导力): 领导力 L+E+A+D+E+R+S+H+I+P=12+5+1+4+5+18+19+8+9+16=97%
(1)对自身生理状况的认识和评价。如身 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 (2)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知识、能力、情绪、性格、气质等 (3)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 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谜”吗?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 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 向过路的人提出一个谜语 —— 什么东西早 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 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都必须猜中,如果猜 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 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你猜到了吗? 谜底是人。
我将来做什么? ………………….
B、我们又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内向or外向? 我是胖的or瘦的?
我是懒惰的or勤奋的?
……………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 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 我的全部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多维心理结构
1 2 3
4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不良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策略
1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与功能
二、自我意识的多维心理结构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与功能
A、我们经常会思考的问题:
我是谁?
我是怎样一个人? 我想做什么?和认识事物,独 立行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独立,甚至以孤立为荣, 处处与老师、父母、同学作对,视孤立为不落俗套、 不盲从,凡事喜欢我行我素,讨厌学校的规章制度, 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四、从众心理
从众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社会心理 现象,人皆有之,但是从众心理 过强则会影响个人 发展,有过强的从众心理的学生往往缺乏主见和独 立意向,自己不思考问题或懒于思考,常人云亦云, 它抑制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
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策略
A、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
B、自主充分的悦纳自我 C、自觉理智的调控自我
D、积极科学地完善自我
自我策划“曼陀罗”法
④完成目标 ⑤需得到哪 ⑥今天该做 所需收集的 些人帮助: 什么: 材料:
③明天的工 ⑨今年上半 ⑦检查今天 作项目: 年的目标是 目标完成情 : 况: ②下星期目 ①下月目标 ⑧策划怎样 标: : 尽快达成目 完成步骤: 标: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健全并不是一帆风顺 的过程,需要积极的行动和付出艰辛的努力。有心 理学家用“4A论”来表述其心路历程。 第一,Acceptance:接纳,接纳自我与自我所在的 现实环境。 第二,Action: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付诸行动, 并全力以赴。 第三,Affection:情感,工作时情感投入,也可 以得到情感收获,即工作活动中所得到的乐趣和兴 趣,也即所谓的乐在其中。 第四,Achievement:成就,是以上三者完成后的 自然结果,是努力奋斗的目标。如果一个大学生经 历了“4A”的过程,可以说他领到了一张健全自我 意识的合格证。
自我的结构: A、主我与客我——“我(主我)认为我(客我)是一个乐观 的人” B、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我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C、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我很瘦,很高“”我是一名学 生“”我性格开朗活泼“ D、个人自我与社会自我——”写日志“”我是一名大学身”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分析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
活动
20个“我是谁?”
我是谁
写20条描述“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可以写: 身体状况(外貌、身高、体型等) 心理状况(常有的情绪情感,比如内向、开朗等;才智 状况,如灵活、迟钝等) 社会状况(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人常持有的态度和原则, 如乐于助人、爱交朋友等)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A、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 B、自我体验呈现出敏感性和波动性 C、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D、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E、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3
大学生不良的自我意识的表现
一、过度自我接纳和过度自我拒绝
过度的接纳是大学生自我接受的极端表现,他们过高 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评价超越了自身的现实,不切实 际地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很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 点,甚至把自己的缺点说成优点。盲目乐观,自以为是,孤 芳自赏,在人际关系中奉行“我好,你不好”的原则,遇到 挫折便把责任推给别人。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切的成就一 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 识。”
著名心理学家科恩在他的《青年心理学》中 这样写道:
“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 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 “青年时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 的内部世界,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 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
(5)青年期,自我统合——迷失; (6)成年期,亲密感—孤独感; (7)中年期,贡献感—无所作为感; (8)老年期:自我完美感—失望感。
在这八个阶段中,每阶段或多或少均以统合危机的概念来 贯串,而又将青年期视为统合形成的关键期。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旋律是积极的、健康的。大 学生需要重视和正视问题,积极加以自我调适,努力完善自我。 因为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和谐发展,实现自 我意识的有机统一。
埃里克森将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并认为每一阶段都必然 依照成熟的进程按时出现,而在每一确定的发展阶段必须发展 特定的自我能力,以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社会力量与自我的 相互作用,形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情绪危机: (1)1岁,信赖感——不信赖感;
(2)2岁—3岁,自主感——羞愧怀疑感;
(3)3岁—6岁,自信感—内疚感; (4)6岁—青春期,勤奋感—自卑感;
过度的自我拒绝又是过度接受相反的极端,过度拒绝 的人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自我否 定、指责、抱怨自己。恰当的自我拒绝可以是一个人进行自 我反思,完善自己,但过分的自我拒绝常使人丧失信心,缺 乏竞争意识,常常忽略自己身上的优点。
二、过强的自尊心与自卑心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过分的独立意向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始终昭示着一条通往未来 的光明大道,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自我改造与自我完善的持续发展过程。正如雕琢一件精 美工艺品一样,真正的匠人为了心中理想的目标追求, 一定会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持之以恒。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与任务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与走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与任务 自我统合 自我统合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青年期个 体在人格发展上臻于成熟的状态;在心理上能自 主导向,在行为上能自我肯定。自我统合是青年 期人格发展的中心任务。